慢性肝炎治疗经验

慢性肝炎治疗经验

仲乐年(青海省互助县东山卫生院810500)

【关键词】慢性肝炎从胃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71-01

慢性肝炎,病位在肝,以肝气郁滞为主要病机。肝病日久,常可导致胃病。临床治肝不应,可从胃治。从胃论治,并不是不重视从肝论治的重要性,而是强调慢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主次问题,若是以脾胃功能失调见症为主者,当以从胃论治为主,兼顾治肝,这样的话,才能在慢性肝炎出现复杂症状的情况下,治疗有重点,有主次。《内经》有:“厥阴不治,取之阳明”,说明肝病治胃的重要性。举治如下:

一、降胃气:肝病治胃,主要是降胃气,以制肝逆,慢性肝炎,迁延日久,气机郁结,缠绵不愈,邪踞中焦,以致胃失和降,气机阻滞其证多见胁肋胀痛、脘痞泛恶、甚至呕吐、胃不欲纳、嗳气、嘈杂、口苦、便燥、溲赤、舌苔黄腻、脉弦滑等。治宜降逆和胃。方用柴胡疏肝饮加减治疗,多获良效。药如:柴胡、川芎、黄连、芍药、枳壳、香附、佛手、吴茱萸、黄连、旋覆花等。多数患者,通过治疗,症情缓解。肝功能亦随之改善,若见黄疸者,可加茵陈、黄柏等。

典型案例

患者,男,24岁,2007年9月初诊。患者5年前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未予系统诊治。近半年来,突觉胃脘胀闷不适,嗳气,嘈杂泛酸,大便燥结,口干口苦,面色稍黄,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341U/L,谷草转氨酶l32U/L。诊时见面色萎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之症。治疗宜健脾疏肝、和胃降逆。方选柴胡疏肝饮加减,5剂,水煎2次,上下午分服,服药后诸症有所缓解,食欲渐增。加减治疗3个月余,诸症消失,后多次复查肝功能均正常。

按:肝为刚藏,主疏泄,禀春木之性,喜条达,人的精神乐观,心情舒畅,则气血流通畅达,疏泄功能正常。如情志抑郁,精神不舒,肝气郁结,导致消化机能紊乱,横逆犯胃,出现胃部疾患。故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降气和胃,俾胃气和调,则肝病自愈。

二、养胃阴:养胃阴,以抑肝强。《内经》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肝体赖水谷以充养,胃阴亏虚,脾胃无以行其津液,于是化源不足,肝失所养,从而肝虚久久不复,在慢性肝炎病中最为常见,证见胁痛隐隐,嘈杂善饥,或不思饮食,稍食即胀,口苦咽燥,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而弦。治当充养阳明。兼以柔肝,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每能应手。药如: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乌梅、木瓜、生地、白芍、甘草等酸甘化阴之品,如转氨酶偏高者,加入五味子,屡获佳效。

典型案例

患者,男,46岁,20009年10月初诊。患者10年前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但肝功能稍偏高,无明显症状,断断续续服用过抗病毒药物。近半年来,突觉神疲乏力,右胁下隐痛不适,呕吐反复发作,烦渴思饮,口燥咽干,大便干,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286U/L,谷草转氨酶l48U/L。诊时见面色萎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之症。治疗宜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6剂,水煎2次,上下午分服,服药后诸症有所缓解,食欲渐增。加减治疗6个月余,诸症消失。

按:肝病日久,阴津暗耗,胃阳受伤,虚火内扰,和降失司,故出现胃脘嘈杂灼热,饥不欲食。胃中津液不足,不能濡润口咽,故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等,皆属胃阴受伤之征。宗叶天士“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之意,故选用沙参麦冬汤加减,以养胃阴,使津液复,肝体柔,则肝病之苦而愈。

标签:;  ;  ;  

慢性肝炎治疗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