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面重建论文_刘大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平面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平面,螺旋,裂孔,食管,肺部,价值,气管。

多平面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刘大军[1](2019)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临床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RI检查,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的图像特征。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的诊断率与MRI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主动脉夹层I型患者10人,Ⅲ型患者15人,Ⅱ型患者5人,其确诊率分别为83.33%、93.75%、62.50%。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的首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23期)

周瑜[2](2019)在《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用于CT多平面重建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83例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理结果分成良性组40例与恶性组43例,所有患者均实施CT多平面重建,对比两组磨玻璃形态学与影像学表现。结果:磨玻璃影形态学表现上,良性组多结节融合状、斑片状、不规则状低于恶性组,椭圆与圆状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磨玻璃影影像学表现上,良性组边界清晰、空泡征、分叶征、毛刺针低于恶性组(P <0.05)。结论:应用CT多平面重建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周云,钱利明[3](2019)在《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肺部小结节定性的研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肺部小结节定性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45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变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2例为良性病变组,观察组23例为恶性病变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多结节融合状、斑片状、不规则形的比例更高,椭圆或圆的比例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边界清楚、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能够提高肺部小结节定性的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极高,临床上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贺新朱,叶浩祥,林元锋[4](2019)在《64排螺旋CT平扫经网膜右静脉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对大网膜扭转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平扫经网膜右静脉血管曲面重建,再结合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对大网膜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例前腹部包块疑似大网膜扭转的64排螺旋CT平扫数据传到工作站,对右侧胃网膜静脉采用vasculer程序进行曲面重建(curvey plain reconstruction,CPR)。再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结果:CPR重建能显示网膜右静脉与扭转蒂之间的血管的联系。多平面重建能显示包块位于前腹部,无肠管进入包块内。最大密度投影能显示包块内的旋涡状血管。结论:64排螺旋CT平扫及大网膜右静脉曲面重建,再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能于术前准确诊断大网膜扭转。(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梁毅,徐嗣正,李良,石慧铃[5](2019)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长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在长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因长期气管切开接受CT检查的患者46例,根据CT-MPR图像分别对气管切口上缘、套管管腔、套管末端接触气管管壁处进行气道评估,并对CT怀疑气道狭窄的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比较CT-MPR和支气管镜显示气道狭窄位置、程度、原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46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CT-MPR图像中气道狭窄16例,气道狭窄发生率为34.8%。其中气管切口上缘狭窄9例,气管套管腔内狭窄2例,套管下方气管壁狭窄5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2例,痰液阻塞致气道狭窄5例,肉芽增生致气道狭窄11例,合并气管食管瘘1例。16例CT怀疑气道狭窄患者中,支气管镜确诊气道狭窄15例,诊断符合率为93.8%。CT-MPR对气道狭窄诊断的特异性为96.9%,敏感性为100%。结论 CT-MPR技术显示气道解剖结构和评估气道狭窄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作为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筛查气道狭窄的首选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何绪成,陈晓霞,叶菊,赵莉[6](2019)在《腓总神经损伤30例MSCT多平面重建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沿腘窝上外缘经股二头肌内缘下行,至腓骨头后方并绕过腓骨颈,向前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两终支。由于局部与腓骨头紧邻绕行且位置表浅,因此腓总神经容易在外伤时受到损伤。损伤后往往表现为小腿前外侧伸肌麻痹,足背屈、外翻功能障碍,伸趾功能丧失及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感觉障碍[1]。通过MSCT图像重建显示腓总神经能够明确神经的形态、走行及位置,对诊断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总结腓总神经损伤的图像特征。(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涛[7](2019)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急腹症诊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急腹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2月治疗的急腹症患者89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临床诊断确诊,确诊前均拟型64排螺旋CT检查,将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并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9例患者经手术或临床检查最终确诊,排在前叁位的分别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穿孔、急性胰腺炎,分别占38.20%、22.47%和14.61%。手术前所有患者均完成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最终确诊86例,与手术或临床检查符合率为96.63%(P>0.05)。结论:将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用于急腹症急症患者中能帮助患者早期确诊,具有无创、高效、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7期)

卢健,朱敬荣,嵇振岭,王志,胡心惠[8](2019)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测量食管裂孔表面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技术测量食管裂孔表面积(hiatal surface area, HSA),建立测量HSA的新方法,为抗反流手术的术前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36例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 H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置匹配的对照组,运用软件工作站进行MDCT数据的后期处理来确定HSA。结果:HH组HSA为(8.7±6.3)cm~2,大于对照组的(2.6±0.9)cm~2(P<0.001)。两名放射科医师进行独立测量显示相关系数为0.998(P<0.001)。结论:使用MDCT的MPR技术可测量体内HSA,这种方法可为抗反流手术的术前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彭丹,周舒畅,祝婷婷,王玉锦,陈豫[9](2019)在《MSCT多平面重建和最小密度投影在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6月本院收治的44例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患者的MSCT及其后处理(多平面重建和最小密度投影)结果,观察占位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累及范围、气管和支气管狭窄程度、肿瘤与隆突关系、肿瘤内部特征,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44例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患者中,腺样囊性癌15例,鳞癌16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类癌2例,腺癌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气管1例,气管平滑肌瘤2例,气管神经鞘瘤1例,气管内异物1例,气管内结核伴慢性炎性病变2例。MSCT及其后处理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与病理结果对比,1例气管平滑肌瘤,1例气管内结核伴慢性炎性病变误诊为恶性,2例早期支气管腔内鳞癌漏诊。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诊断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优势明显,可从病灶大小、部位、形态、累及范围、管腔狭窄程度、纵向累及长度、强化方式和表面特征等多个维度来表征病灶特点,有助于区分病灶的良/恶性,提高气管、支气管肿瘤的诊断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8期)

谭福前,李沁怡,朱旭英[10](2019)在《螺旋CT容积扫描叁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运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叁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脊柱骨折患者78例,所选患者均分别接受X线检查和螺旋CT容积扫描叁维及多平面重建,对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CT检出89个椎体受累,其中腰椎52个,胸腰椎受累15个,颈椎6个,胸椎3个,骶椎2个,X线检出71个椎体受累,CT检出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P <0.05);本组患者通过CT容积扫描叁维及多平面重建技术,确定单纯屈曲骨折45例,爆裂型骨折21例,骨折脱位型8例,安全带型4例。结论:对于脊柱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叁维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椎体受累检出率高,且能够明确患者骨折分型,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切实依据。(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多平面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用于CT多平面重建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83例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理结果分成良性组40例与恶性组43例,所有患者均实施CT多平面重建,对比两组磨玻璃形态学与影像学表现。结果:磨玻璃影形态学表现上,良性组多结节融合状、斑片状、不规则状低于恶性组,椭圆与圆状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磨玻璃影影像学表现上,良性组边界清晰、空泡征、分叶征、毛刺针低于恶性组(P <0.05)。结论:应用CT多平面重建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平面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大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的应用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19

[2].周瑜.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周云,钱利明.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肺部小结节定性的研究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4].贺新朱,叶浩祥,林元锋.64排螺旋CT平扫经网膜右静脉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对大网膜扭转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梁毅,徐嗣正,李良,石慧铃.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长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

[6].何绪成,陈晓霞,叶菊,赵莉.腓总神经损伤30例MSCT多平面重建效果[J].武警医学.2019

[7].吴涛.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急腹症诊断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8].卢健,朱敬荣,嵇振岭,王志,胡心惠.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测量食管裂孔表面积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9].彭丹,周舒畅,祝婷婷,王玉锦,陈豫.MSCT多平面重建和最小密度投影在气管、支气管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10].谭福前,李沁怡,朱旭英.螺旋CT容积扫描叁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运用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论文知识图

枕骨大孔缘(即后颅窝的下界)开始由...叁叉神经周围的部分桥小脑角池容积测...结肠肝曲结肠癌:多平面重建显示肠...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腹膜后神经源...胸部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正交多平面重建

标签:;  ;  ;  ;  ;  ;  ;  

多平面重建论文_刘大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