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利:劳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改革国内研究综述论文

杨利利:劳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改革国内研究综述论文

摘要:与菲德尔·卡斯特罗执政时期相比,劳尔·卡斯特罗执政以来的古巴共产党改革依然是国内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鉴于世界发展大势与古巴特殊的国情和党情,古巴共产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多年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劳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的背景、原则、措施、特点、成效、挑战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在系统性、学理性和时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卡斯特罗;古巴共产党;古巴;改革

由于古巴与美国之间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迥异的价值取向问题,国内不成熟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频发的党内环境等,古巴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2006年7月3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身患重病,根据古巴宪法第94条,国家最高权力移交给了劳尔·卡斯特罗。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劳尔·卡斯特罗带领古巴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古巴改革也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对国内学者研究劳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改革的成果从改革的背景、原则、措施、特点、成效、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一、古巴共产党改革的研究概况

(一)专著方面:就笔者查阅的资料而言,专门研究劳尔·卡斯特罗执政时期古巴共产党改革的著作尚未出现。但在相关专著中对劳尔·卡斯特罗执政时期古巴共产党改革问题有所涉及。如梁宏、朱兴友等编著的《变革中的越南朝鲜古巴》(2010)阐述了古巴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渐进性改革措施,概述了古巴共产党改革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总结了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政党提供借鉴。王承就编著的《古巴共产党建设研究》(2011)从国内外环境、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劳尔·卡斯特罗执政时期的古巴共产党改革的相关内容有所涉及,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研究。徐世澄编著的《古巴模式的“更新”与拉美左派的崛起》(2013)从政治、经济、党的工作和建设等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劳尔·卡斯特罗对古巴经济变革与社会主义模式“更新”所持有的主要观点,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古巴经济变革的最新动向。魏然、范蕾、李菡译著,徐世澄校译的《劳尔·卡斯特罗——革命生涯》(2016)重点讲述了劳尔·卡斯特罗为建立一个社会公正的古巴而艰苦奋斗的革命生涯,生动描述了他怎样以创新精神带领古巴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探索特色发展道路。

(二)期刊与学位论文: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篇名”和“主题”为检索项,以“古巴共产党”为检索词进行查询,共有论文323篇,相关度较高的期刊论文有31篇,硕士论文5篇,博士论文1篇。以“篇名”和“主题”为检索项,以“劳尔·卡斯特罗”为检索词进行查询,共有论文121篇,与研究题目直接相关的有期刊论文52篇,硕士论文5篇。

(三)论文集:与研究专著相比,关于劳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改革的学术论文集则更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徐世澄集》(2013)有两篇相关论述:古巴共产党“六大”与古巴竞技模式的更新以及古巴求变。

(四)课题立项:与该题目直接相关的研究课题较少,相关的社科基金项目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张登文主持的“在新自由主义世界中古巴社会主义建设研究”(2014);中国社会科学院贺钦主持的“古巴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更新”(2015);广西大学王承就主持的“古巴社会主义模式研究”(2016);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建民主持的“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更新’研究”(2016)。

二、古巴共产党改革研究的内容

近年来,学术界对古巴共产党改革研究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涌现了一系列相关文章,下面从改革的背景、原则、措施、特点、成效、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

作为一种新兴的制作技术,数字合成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美化、渲染画面,对音频与视频的镜头进行整合,从而完成整个作品。数字合成技术使镜头获取变得简单,转变了应用多种技术的复杂方法,实现了制作的现代化,同时能够为作品增加特殊效果,应用价值较大。

(一)古巴共产党改革的背景

就国际背景而言,多数学者认为除了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之外,美国是主要影响因素。刘渊、邹伟强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指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影响的持续深入导致古巴外汇收入减少、国际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古巴财政出现巨额赤字,直接加速了古巴的经济更新。[1]徐世澄从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以及外交孤立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探讨,认为美国长期对古巴实行敌视政策是古巴共产党急需解决的难题。[2]王佳认为美国实施半个世纪之多的禁运是古巴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阻碍了古巴对外开放的进程,也使古巴国内的经济社会建设难以持续稳定地进行,劳尔·卡斯特罗不得不探寻解决方案,以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3]张慧玲也肯定了此观点,但她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美国实施的敌视和威胁政策使古巴的国家安全问题变得尤其脆弱,时刻影响着古巴人民的安全。[4]杨建民、毛相麟则从意识形态角度指出,如果古巴在改革过程中发生了社会动荡,美国就会借机颠覆古巴的社会主义政权。[5]

(三)古巴共产党改革的措施

(二)古巴共产党改革的原则

1.立足国情

规程只是笼统的给出了检定的要求,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所用计量标准器具、被检器具、环境条件等的实际情况,并充分了解各仪器特性,熟悉不同测量方法和流程,把握检测中所需注意要点,识别常见问题产生原因,不断提升检测水平和工作质量,以确保给出的测量数据准确可靠,为环境监测提供有力保证。

2.经济为主。多数学者认为,古巴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是解决经济和民生问题。徐世澄指出,古巴政府逐步取消一些过时的限制和规定,以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改善人民生活。[26]孙海英认为,改革中的古巴考虑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越是在经济困难时期越应该坚持发展经济,促进人民团结与社会和谐。[27]杨锡庆、干锦春也指出,古巴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10]王承就认为,古巴共产党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着眼点,进一步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28]

肖枫、王志先指出,古巴共产党在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时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历来重视和坚持计划经济,缘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8]杨锡庆、干锦春指出,在改革过程中古巴党和领导人要考虑本国的具体情况,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适当地学习借鉴是可行的,但是要避免照抄照搬。[10]袁东振也指出,古巴共产党必须结合以往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根据当下的具体国情,探寻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11]其他学者也认为古巴应该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方式方法,寻找新的改革路径,建设具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12]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张慧玲指出,古巴共产党不断受到不良思想倾向的干扰,如:复辟资本主义、怀念前苏联时代等。但是,他们依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实行一党制,使古巴共产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因此,资本主义的老路和新自由主义的邪路是不可能战胜社会主义道路的。[4]徐世澄指出,古巴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顶住国内外压力,积极探索古巴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2]同时,古巴一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前行,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古巴营造了更加民主的党内生活,更加高效的政府管理氛围。[13]

岳西一来就目睹了白叶头猴猴群的猴王争霸,刚刚上任的新猴王为了尽快跟猴群里的母猴繁衍后代,会杀死所有的猴婴和小猴子,岳西看到这种“为了满足自己繁衍需求而破坏别人家庭”的猴群社会规则,内心难以接受,不惜开枪吓走了追杀小猴子的猴王,把小猴子带回到了基地。

就国内背景而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指出,在菲德尔·卡斯特罗执政时期古巴政府长期奉行的平均主义政策是古巴经济增长乏力的直接诱因。[6]张登文对此观点持肯定态度。[7]邹伟强指出,古巴政治体制中官僚主义、党政不分、国有部门臃肿等,是迫使古巴实施社会主义模式更新的内在因素。[1]张登文指出,古巴共产党在培养预备干部方面重视不够,影响国内政治稳定。因此,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系统更新,改善党的工作方式方法,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是目前亟须考虑的问题。[7]颜武指出,虽然古巴党和政府对贪污腐败现象始终采取了严厉的惩治措施,但依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党内政治生活。[8]

多数学者认为,劳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暂时度过困难,受到了人民的拥护。

1.稳步前进。刘永哲认为,古巴共产党主张实行渐进性改革,坚持稳定第一的方针,把改革可能带来的冲击限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以实现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3]刘渊、邹伟强认为,古巴提出要更新经济发展模式,但明确反对财富集中,担心出现贫富差距给经济社会发展增加阻力。[1]王承就指出,古巴实现了最高权力的平稳交接后坚持渐进的、稳步的改革,以促进古巴社会全方位发展。[24]王曼曼却认为,古巴领导人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过多地强调稳定,导致在许多领域改革步伐很慢。[25]

第三,党员干部的培养。唐贤秋、解桂海从思想层面指出,古巴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置于保卫祖国战斗使命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古巴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提高了党的威信,巩固了执政地位。[17]张永红从组织能力建设方面指出,古巴政府要培养一支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青年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18]张慧玲对此观点持肯定态度,同时指出,要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4]

第二,党政职能的分离。张登文指出,由于古巴政府部门履职效率较低,古巴共产党应该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停止那些与自身政治组织性质不相关的行为。[7]徐世澄在具体举措方面指出,对于古巴共产党而言,必须避免党过度干预政府事务,要明确党和政府的职能。[15]杨建民、毛相麟对此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认为将党的职务与政府行政职务划分开来,可以提高办事效率。[5]肖剑从制度层面指出,古巴要打破职务终身制,将有助于消除党政不分的弊病,给古巴带来积极的民主效应。[16]

2.2 脂蛋白中与血管病变相关的主要成分 Li等[22]认为,血脂影响认知的机制有对血脑屏障的损伤、对脑小血管的影响、对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其中,脂蛋白对VCI最为重要的机制是其对血管的影响。

第四,任期制度的改善。杨洋提到,领导人任期限制度可以使党组织与政府系统充分合理地发挥各层次人员的优势,促进组织机构内人员结构科学化,提高系统效率,符合古巴的整体利益需求。[19]张登文指出,任期制度为古巴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划上了句号。[7]张永红认为,古巴共产党通过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保证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18]

两组患儿均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25g联合雾化液5 ml,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及时调整雾化吸入方式及方法。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①心理护理:患儿咳喘不适,对医院环境陌生、害怕,家长过度紧张均可导致患儿抗拒、恐惧的心理,应及时给予疏导,讲述雾化原理,消除患儿对疼痛的顾虑。②病区环境护理:注意病区清洁度及空气湿度,避免治疗室出现刺激性气味及微尘。③饮食干预护理:指导患儿家长选择高蛋白饮食摄入,若患儿无法进食,可以考虑采用滴管喂养。④雾化吸入护理:正确指导雾化吸入方法,使药物被患儿患处吸收完全,避免造成无用治疗。

第五,反腐力度的加强。徐世澄从法律层面指出,反腐工作不应优柔寡断,要充分发挥党在反腐斗争中的主角作用。[20]在反腐制度建设方面,王承就、王莹瑛认为,古巴共产党实行党员问责制,只有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经济也才能得到发展。[21]李瑞从制度建设方面指出,古巴共产党制定了党内外的相关监督机制:一是组织监督。2009年,古巴重新建立了共和国最主要的反腐部门总审计署,各省还设立了审计局,专事监督权。二是群众监督。古巴在各个省市建立了群众举报委员会、审计办公室等机构,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22]

(四)古巴共产党改革的特点

第一,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给师生带来办学观念上的创新,带动学校更多专业积极与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教育合作项目。

第一,工作重心的转移。徐世澄从微观经济措施层面指出,劳尔·卡斯特罗执政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强调思想到现在的发展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新政策,使国内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思想观念也出现了变革。[14]张慧玲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出发,认为古巴若想继续巩固、发展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改变以往的平均主义政策,实行按劳分配,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4]徐世澄还从领导干部层面指出,政治领导人都必须将经济发展视为其工作的重心,全力以赴学习并熟练掌握经济发展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古巴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

3.科技的研发与创新,使知识的学习将成为一种常态现象。以往员工在工作时,其只需具备了一项专门技能,就能更好的生存。而在未来,在知识经济影响下,这种现象将难以存在。其一是科技、信息更新速度太快,不存在绝对性优势,这些技术在今天可能属于领先性技术,但是在未来可能就会被淘汰。其二是很多有实力的企业都在注重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很多技术在短时间内,就会被“攻破”,然后成为普遍性技术,比如当手机“全面屏”出来之后,很快基本上所有的手机都使用了这一技术。此外,学习的价值也更加重要,只有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五)古巴共产党改革的成效

④加强防汛抗洪抢险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建设,不断提高防办应急能力。按照抗大洪、抢大险的要求,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加强与当地驻军联系、沟通和协作,组织开展必要的抢险技能训练。增加防汛物资储备种类和规模,提高仓储、调运管理的规范化,保障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抗洪抢险物资需求。

Agilent7890气相色谱仪;Agilent7890B-5977A气质联用仪;AgilentG2613A自动进样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样品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杨遥君教授鉴定为黄丝郁金Curcuma longa L.的干燥块根,其来源具体情况见表1;对照品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购于成都普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PS010528),质量分数大于98%;醋酸乙酯(分析纯)、无水硫酸钠(化学纯)均购于北京化工厂。

1.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所谓“无理”,是指语言表达打破了习惯的思维逻辑,违反常情,不合常理;而所谓“妙”,是指读者在品读诗句,鉴赏诗情时,所产生的独特深刻的审美快感。这些诗句有的描写事物时用一种反常规的词语搭配,或者反常规的句法结构;有的表达情意时有悖常识,或者不合情理,但表达出来的却是极为引人入胜的审美效果。诗歌若是写,新颖且别有滋味。而个中韵味,则有待我们细咂慢品。

王承就从社会公正与平等的角度指出,古巴党和政府重点发展经济,消除平均主义与过度补贴,符合基本国情,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9]张英从农业方面指出,劳尔·卡斯特罗执政后,规定农民可以自由租用闲置土地,有权决定土地种植的作物种类。几年之后,农业产量增加,进口粮食的依赖度降低,经济情况有所改善,经济滑坡的现象消失,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趋势。[30]杨建民、毛相麟就外汇收入而言,认为美国放松了对古巴的经济封锁,与此同时,个体经营者获得了大量国外亲友团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古巴的外汇收入水平。[5]

2.加强了党和政府的权威

马玉稳、张冬冬从人民群众的视角着手,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民对古巴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古巴共产党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古巴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31]孙海英从党员干部的角度出发,认为通过一系列反腐治腐活动,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树立了良好的形象。[27]徐世澄以党政关系为着眼点,认为古巴需要一个更加简洁、高效的政府。党政分开政策的初步探索使双方的职能分工更加明确,减少了党对政府相关职能的干预,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工作效率。因此,党员干部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与向心力。[13]

3.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大多数学者认为,劳尔·卡斯特罗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上来,并且首先抓农业生产,力图通过改革把经济搞上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经济方面而言,王承就、王莹瑛认为,改革使国家总体经济状况得以保持平稳发展,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持续攀升,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如在不向国家获取帮助的情况下,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依然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32]就民生指标而言,张梦认为,在改革进程中,古巴居民的能量吸收结构、平均寿命情况、儿童学习水平等指标均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各项社会指标也在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33]

4.打造了更为缓和的国际环境

张慧玲指出,从古巴与美国宣布双方关系正常化到美国政府把古巴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去除,可以看出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古巴的经济制裁。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表明古美双方为了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做出努力。[4]靳呈伟认为美国在向古巴表达自己的友好信号时,古巴也正面回应。[34]就多边关系而言,王俊生、潘颖认为,古巴面临的外部压力明显减弱。古巴外交环境的缓和主要得益于古美双边关系的改善。近年来,古巴与欧盟之间的联系逐步密切。同时,也加强了与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友好往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劳尔·卡斯特罗执政之后,中国与古巴的关系依然保持友好状态。[35]

(六)古巴共产党改革面临的挑战

1.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

有学者认为,古巴国内对改革的目标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袁东振认为古巴当下的情势要求改革,但是古巴党和领导人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贫富差距等相关问题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给古巴的改革前景笼上了一层阴影。[11]徐世澄也认为古巴领导人一直宣称古巴要继续实施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但是,古巴国有企业正在大量精简人员,鼓励古巴人民从事个体经营,这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表现。因此,关于古巴的改革目标问题,顶层经济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未达成一致,没有跟上实践的步伐,给改革带来了难题。[13]

2.拥有特殊的国情

大多数学者认为,劳尔·卡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共产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想使古巴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呈现可持续增长趋势,人民的生活实现真正的富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杨锡庆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指出,一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从民众心中彻底抹去;另一方面,由于古巴长期坚持计划经济,民众已经习惯于现有模式,难以突破思维局限。这些都导致了民众难以接受市场经济的到来,难以形成统一的改革认知。[10]张梦从古巴所处的国际形势方面指出,美国长期对古巴实施经济封锁政策,而且一直试图借古巴政治动荡之机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因此,古巴的特殊国际形势决定了其改革进程要保持稳步向前,这也限制了古巴改革的步伐。[33]

《国闻备乘》记载:“奕劻生辰,山东巡抚杨士骧献金佛十尊,尊各高三尺。吉林将军达桂献玉鱼一具,周身鳞甲,皆金钢宝石装饰,过崇文门为监督搜得,估税应纳银三万,物之贵重可知。”说的是晚清第一大贪官庆亲王奕劻,1908年过七十大寿,对这些礼物,不动声色,一一笑纳。而商部主事龚心铭,只凑了500两银子去拜见。奕劻之子载振嫌钱太少,“遂劾罢之以沽直名”,也就是主动检举揭发龚向自己行贿,以示清廉,实为沽名钓誉。

3.缺乏合适的接班人

张慧玲就领导人特质而言,劳尔·卡斯特罗卸任以后,古巴共产党会迎来后卡斯特罗时代。从当下人员构成看,无论是劳尔·卡斯特罗的个人威望、领导才能,还是行事风格,都难以找到与其相提并论的接班人选,最高领导层的交接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未来古巴共产党中央领导层的执政风格可能会发生大的改变。[4]包莹蔚、王文芝就古巴党内现有问题指出,古巴党内竞争性缺乏,出现“老人政治”,官员长期任职,缺乏新鲜血液。虽然高层有了调整,但其他政府机关依然没有大的改变,“老人政治”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36]欧阳晨雨就未来接班人选指出,古巴计划未来几年将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更新,在此过程中,若是接班人选出现问题,执政理念发生变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仍很可能昙花一现。[37]

三、结语

(一)贡献。综上所述,自劳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共产党进行改革以来,中国国内社会各界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已有研究成果在劳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改革的背景、原则、措施、特点、成效、挑战等方面都有相关论述,加深了人们对古巴共产党改革问题的认识与了解,为劳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改革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不足。第一,从研究的内容看,缺乏系统性的成果。大多数文献只涉及劳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改革问题的改革背景、原则、措施、特点、成效、挑战等方面中的某一点,连贯、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成果较少。第二,从研究的深度看,实践探讨成果多于学理研究成果。大部分已有成果只是针对劳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改革问题的某一方面进行简要阐述,理论性研究相对薄弱,且相对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第三,从研究成果的时效性看,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成果不多。改革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影响,但跟踪研究的成果仍很薄弱。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在相关内容的系统性、学理性以及时效性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渊,邹伟强.古巴“更新”之我见[J].当代世界,2012(9).

[2] 徐世澄.古巴共产党在自我“更新”中保持党的生命力[J].当代世界,2013(9).

[3] 王佳.古巴新人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J],国际资料信息,2008(7).

[4] 张慧玲.从古巴共产党“七大”看古巴社会主义发展新动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4).

[5] 杨建民,毛相麟.古巴的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前景[J].拉丁美洲研究,2013(2).

[6]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古巴改革:态度最重要[J].商周刊,2011(4).

[7] 张登文.古巴共产党“六大”:开启社会主义更新的序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2).

[8] 颜武.古巴:“必须将腐败控制在踝关节以下”[J].环球瞭望,2012(5).

[9] 肖枫,王志先.古巴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 杨锡庆,干锦春.古巴的农业改革[J].世界农业,2010(8).

[11] 袁东振.古巴改革何处去[J].人民论坛,2010(11).

[12] 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古巴共产党致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J].开阔视野,2008(11).

[13] 徐世澄.劳尔·卡斯特罗执政后古巴的经济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1(4).

[14] 徐世澄.古巴模式的“更新”与拉美左派的崛起[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59).

[15] 徐世澄.古巴共产党“六大”: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J].当代世界,2011(5).

[16] 肖剑.古巴:“让踝关节以下没有腐败”[J].廉政瞭望,2012(5).

[17] 唐贤秋,解桂海.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的经验[J].国外理论动态,2008(2).

[18] 张永红.试析越南、古巴共产党培养造就青年干部的主要举措[J].中国青年研究,2016(9).

[19] 杨洋.古巴共产党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举措及其启示[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20] 徐世澄.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J].中国人大,2013(12).

[21] 王承就,王莹瑛.劳尔·卡斯特罗公平与效率思想主导的古巴改革[J].改革与战略,2014(8).

[22] 李瑞.古巴廉政建设经验的总结和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8).

[23] 刘永哲.古巴共产党建设的成功经验[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

[24] 王承就.古巴共产党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7.

[25] 王曼曼.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征探析[J].福建党史,2012(10).

[26] 徐世澄.古巴:“更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迎接党的“六大”召开[J].当代世界,2010(12).

[27] 孙海英.古巴共产党对古巴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1).

[28] 王承就.古巴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探析[J].当代世界,2011(4).

[29] 王承就.古巴共产党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7.

[30] 张英.古巴共产党执政经验浅析[J].世纪桥,2012(13).

[31] 马玉稳,张冬冬.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生命力探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32] 王承就,王莹瑛.劳尔·卡斯特罗公平与效率思想主导的古巴改革[J].改革与战略,2014(8).

[33] 张梦.古巴改革之路漫漫[J].观察与思考,2008(3).

[34] 靳呈伟.古巴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生态资源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1).

[35] 王俊生,潘颖.古巴:劳尔·卡斯特罗来了,卡斯特罗真的走了?[J].领导科学,2008(10).

[36] 包莹蔚,王文芝,等.论后卡斯特罗时代古巴的政治发展道路——劳尔·卡斯特罗卡斯特罗的政治改革方向[J].东方企业文化·策略,2011(10).

[37] 欧阳晨雨.谁将接棒劳尔·卡斯特罗[J].中国与世界,2013(7).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9.01.011

作者简介:杨利利(1993-),女,山东济宁人,在读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指向性课题项目“‘中拉命运共同体’研究”(17GBQY121)。

中图分类号:K7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9)01-0057-06

收稿日期:2018-10-08

[责任编辑:焦玉奎]

标签:;  ;  ;  ;  ;  ;  ;  ;  ;  ;  ;  ;  

杨利利:劳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共产党改革国内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