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一题多解”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一、“一题多解”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于娇[1](2021)在《发散思维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文中提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及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现状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多使用集中思维,且教师未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据此,笔者提出发散思维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丰富操作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绘制思维导图,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强化直觉训练,跳出定势思维模式;立足一题多解,提升学生发散思维。以期为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及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

唐心懿[2](2021)在《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国内外的发散性思维研究较为热门,教育者们强调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物理核心素养的学者也很多。但是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出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策略以及实践研究较少,所以将其作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和二部分主要把发散性思维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在研读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基础上,对现阶段关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当前发散性思维的研究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三和四部分是对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以上海市JDYZ的高一(3)班和高一(4)班学生和全体物理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物理发散性思维的现状,以及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程度。通过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师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看法。再结合第三部分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提出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相对应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第五部分是本人利用在上海市JDYZ三个月的教学实践期,将第四章提出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且以“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应用”、“静摩擦力”、“共点力的平衡”五个高一典型课程进行与策略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并开展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实践。根据数据结果发现学生在学业成绩、物理学习兴趣以及物理发散性思维水平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第六部分是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的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上继[3](2020)在《“一题多解”在高中数学中的教学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新教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应该进行变革,应从教学生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会思考."一题多解"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一题多解"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具体就"一题多解"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和实践进行阐述.

魏丽媛[4](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物理习题学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版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落实到各学科之中。因此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深度学习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论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以高中生物理习题学习为研究领域,构建物理习题学习评价指标,展开对本地区高三学生的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并通过实践研究探讨深度学习理论对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促进的有效性的问题。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工作: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现有研究,从而梳理得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启示,继而明确本研究的问题及意义。其次,通过文献法,将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评价目标制定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并通过文献梳理对其四个维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内涵进行梳理,建构高中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为调查研究提供依据,也为后续的策略研究及实践研究提供参照。再次,依据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高中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现状的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物理习题学习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分别存在:多个物理观念综合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应用物理观念解决陌生情境的物理问题较为困难;独立将较为复杂的过程抽象概括为物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将事实证据与理论依据联结较为困难;独立提出科学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较为欠缺;自主设计不同实验方案的能力欠缺等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主要有对多个物理观念间的联系未理清;缺乏与日常生活较远的情境的训练;自主提出科学的猜想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兴趣较低几点,提出了变式训练、创设情境、合作学习以及反思学习的促进高中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策略,由此建构促进学生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习题课模型,并参照模型,结合指标以及所提出的促进策略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最后,通过实践研究,将上述研究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应用于实践教学。并通过教师及学生的量表评价总结得出应用深度学习理论对学生在物理习题学习方面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

杨忠旬[5](2020)在《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和体系形式化的学科,过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会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数学中的科学与创造发明并不完全按照逻辑思维的法则进行,而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数学教育中应注重对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共同培养。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存在着跨文化的现象,并且教育观念较滞后,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创新意识成为当地教育者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以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的现状为着力点,提出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建议,进而带动民族地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非逻辑思维的内涵与特点,厘清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基本关系,并对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调查问卷》进行编制。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水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的现状,探索初中与高中学生非逻辑思维是否存在着差异。采用访谈法了解水族地区一线教师对非逻辑思维的理解状况和民族地区教师授课方式是否有益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根据众多学者对非逻辑思维的研究,确定了非逻辑思维的四个维度(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紧接着对水族地区两所初中学校与两所高中学校886位中学生进行调查,经过收集问卷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均值检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性别、年级、不同学校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齐性检验得出,其Sig值均小于0.05,表明水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非逻辑思维水平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2)通过对八年级到高三年级中学生非逻辑思维均值比较分析,其结果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非逻辑思维水平越低;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均值比较分析,也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越低。表明水族地区的中学生随着知识经验越丰富,学生思维定势就越严重。(3)通过对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12,Sig=0.000>0.01,表明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相关性显着;与数学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57,在0.30~0.50之间,表明非逻辑思维与数学成绩是正相关,Sig=0.000,表明两者相关性显着。(4)通过对水族地区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其结果表现为:八年级与九年级到高三年级的非逻辑思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九年级与高三年级的非逻辑思维的差异显着;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非逻辑思维的差异显着,高一年级与高三年级非逻辑思维的差异非常显着。(5)经过与水族地区师生进行访谈得知当地教师教育观念较滞后,同时受到教学进度与升学压力的影响,其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师生教学过程配合不和谐,导致课堂氛围较差。根据研究结论与结合非逻辑思维的特点,以及水族地区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现状,提出了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异,立足于课堂,突破学生思维定势三点建议。

王晓龙[6](2020)在《变式理论下高中椭圆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椭圆这部分内容比较灵活,对数学思维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掌握椭圆的定义,这就导致定义的应用意识不强,不能灵活运用椭圆定义解决问题;不能完全领悟数形结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仍像学习平面几何那样从形的角度研究椭圆的性质;做题时不能随机应变,遇到同类的问题,只要条件或者形式一变,就不知所措,没有思路。变式教学在中国由来已久,它通过对概念或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改变,使学生在学习概念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因此,在椭圆教学中,若能合理有效地实施变式教学,对提高椭圆的教学质量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这三种研究方法。通过分类阅读已有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本人所在实习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椭圆教与学的现状;基于变式理论,结合具体的实例系统说明椭圆的教学策略,力求解决椭圆教学中的问题。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分类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椭圆教学研究现状、变式教学研究现状,在对大量文献进行综述与评析的基础上找到椭圆教学中有待解决的八个关键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其次,对“变式”和“变式教学”进行了界定,并归纳和整理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即变式理论;最后,基于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找到变式理论与椭圆教学的契合点,提出了变式理论在椭圆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1)把握数学概念本质的需要;(2)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需要;(3)促进问题解决的需要。2.利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椭圆教与学的现状和变式在椭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有所了解,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教师方面:(1)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有待提高;(2)教师对基本概念的教学不够重视;(3)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够深入;(4)教师对变式的使用不够恰当。在学生方面:(1)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2)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够全面;(3)学生欠缺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能力;(4)学生仍未养成自主变式的习惯。3.利用案例分析法,在课程标准对圆锥曲线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基于变式教学理论,以椭圆教学中的某些具体环节为例提出椭圆定义的教学策略、椭圆标准方程的教学策略、椭圆简单几何性质的教学策略、椭圆光学性质的教学策略和椭圆例题、习题的教学策略。

王珊珊[7](2020)在《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文中指出开放题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开放化社会,但如何对小学生开放题学习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大难题。SOLO分类理论作为成熟的评测体系,能够对个体在开放题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层次进行具体、清晰地划分,使得学生的思维水平变得清晰、可评价。因此,本研究尝试借助SOLO分类理论构建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估工具,通过德尔菲法对工具进行修改和确立,并运用该工具对六年级学生开放题学习质量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获得客观评价学生开放题学习质量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测试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取SOLO分类理论与数学开放题的契合点;另一方面依据SOLO分类理论,构建出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估工具,并应用该工具对L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了解小学生开放题学习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学生整体开放题学习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学生的开放题理解程度与学情不一定成正比;不同学习任务下学生开放题学习水平存在差异。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教学建议:立足学情,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学习任务,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空间;“质”“量”结合,合理评价学生思维水平。最后,通过研究可以看出: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基于SOLO分类理论构建的评估工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数学开放题评估工具能够有效地测量学生开放题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进行了反思,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侯茂花[8](2020)在《指向高中数学关键能力培养的一题多解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变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人类形成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体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学生数学关键能力培养的问题受到教育界的密切关注,一题多解作为变式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被一线教师广泛使用。本文旨在调查目前高中课堂一题多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发展,分析目前高中数学一题多解教学现状,针对现状对教学实践进行优化,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结合专家对数学关键能力的理论研究,本文采用问卷、测试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高中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培养进行实践研究。首先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读,本文主要对一题多解、数学关键能力进行界定和解读,对数学关键能力的测评进行了模型构建。其次选取了高中生和一线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学生在一题多解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审题不清、思路不清晰等;(2)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以及数学建模能力比较薄弱;(3)教师对一题多解教学评价很高,但受教学时间和个人精力的限制一题多解教学质量不高;(4)一些教师认为一题多解教学主要对优等生有帮助,对中等生和学困生并无太大帮助。基于上述结论,结合数学关键能力六个方面的培养,给出一题多解的教学对策:(1)课前准备,提取关键教学事件;(2)阅读审题,培养学生理解能力;(3)独立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4)表达展示,培养数学表征能力。最后进行具体实践操作,对提出的一题多解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测试题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方式来双重考查学生数学关键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一题多解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和解题能力,尤其是对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显着的提高。

徐鑫[9](2020)在《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其学习数学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其教学之目的。可见,中学数学教育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研究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变式教学理论为基础,以一题多解为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的,以期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为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思路。基于此,本研究对如下问题进行探讨:1、一题多解是否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途径?2、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设计怎样的一题多解的变式教学策略?3、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实施是否能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调查问卷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1、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和一题多解教学的研究成果,分别对数学思维能力和一题多解进行理论阐述,得出研究的必要性,为一题多解的应用和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一题多解是可以作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途径的结论;2、实验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根据文献研究得到的一题多解的原则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一题多解的变式教学策略,并对一题多解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与反思;3、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一题多解的变式教学对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与效果,检验一题多解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说明一题多解是可以作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途径,笔者也给出了一题多解的变式教学案例示范,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其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笔者提出了通过一题多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议。

杨昕萌[10](2020)在《思维导图在高中三角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博赞于1970年提出的思维导图,应用领域广泛,尤其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研究逐渐变多。本次研究在了解到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价值后,针对我国高中三角函数的教学情况,探究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三角函数教学,以改善、解决该单元教学的部分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为教师提供更多教法选择。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在本次研究中,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收集资料,对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可行性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K市S学校的267名学生、25名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三角函数教学现状;最后,针对现存问题结合理论支持,设计案例并实施,抽取参与案例设计实施中的3名学生和3名教师进行访谈,从而分析案例实施的效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得到以下几个结论:首先,思维导图应用于三角函数教学有以下几个价值:(1)思维导图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力;(3)帮助发散学生思维;(4)帮助学生完善相关知识架构;(5)辅助教师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自检自查。其次,结合思维导图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思维培养为目标和最近发展区原则,提出具体教学策略,并进行案例设计。最后,通过案例实施调查发现:对于教师教学而言,(1)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展示思维发展历程;(2)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设计同样可以利用思维导图;(3)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更加了解所教授的知识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间的差距。对于学生学习而言,(1)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2)思维导图课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3)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将该理论渗透于三角函数教学中,对学生及教师而言,都是有积极影响的。通过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对于高中三角函数教学有一定应用价值。希望这项研究能引起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视,为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二、“一题多解”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题多解”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发散思维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的原则
    第一,把握发散思维的本质与作用。
    第二,遵循发散思维的培养指导方针。
    第三,思维培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2 发散思维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1 丰富操作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2 绘制思维导图,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2.3 强化直觉训练,引导学生跳出定势思维模式
    2.4 立足一题多解,提升学生发散思维

(2)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理论
    2.2 发散性思维
    2.3 物理发散性思维
    2.4 物理核心素养
第三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 调查方法
    3.4 调查对象
    3.5 三份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3.6 对物理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4.1 建立物理观念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4.2 训练科学思维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4.3 开展科学探究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4.4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4.5 注重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
第五章 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与研究
    5.1 实验研究目的
    5.2 实验研究假设
    5.3 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5.4 教学案例分析
    5.5 实践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现状调查
附录二 发散性思维量表(前测)
附录三 物理发散性思维量表(后测)
附录四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附录五 教师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附录六 教师访谈内容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一题多解”在高中数学中的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题多解” 概念
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一题多解”的应用价值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3.实现解题的化难为易
    4.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四、“一题多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建议
    1.“一题多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问题创设和选择
        (2)学生探究
        (3)交流总结
        (4)整理归纳数学笔记
    2.“一题多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建议
        (1)教学中渗透“一题多解”思想
        (2)锻炼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3)加强相关试题训练
        (4)及时做好反思工作
五、总结

(4)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物理习题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二)提出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不足及启示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流程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一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习题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一、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一)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二)评价指标的初步建构流程
        (三)评价指标的具体设置
    二、评价指标的专家评判与修正
        (一)专家问卷的设置
        (二)专家问卷的评判意见与指标修正
        (三)指标权重得出
第二章 高中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研究目的
        (二)调查研究内容
        (三)调查对象的选取
    二、调查工具设计
        (一)问卷的初步编制
        (二)问卷初测及修改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二)学生物理习题学习——物理观念现状分析
        (三)学生物理习题学习——科学思维现状分析
        (四)学生物理习题学习——科学探究现状分析
        (五)学生物理习题学习——科学态度与责任现状分析
    四、存在问题
        (一)物理观念
        (二)科学思维
        (三)科学探究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五)小结
第三章 高中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促进策略及案例设计研究
    一、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多种物理观念综合应用
        (二)陌生物理情境
        (三)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
        (四)猜想与假设
        (五)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六)小结
    二、高中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促进策略
        (一)变式训练
        (二)创设情境
        (三)合作学习
        (四)反思学习
    三、促进高中生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习题课模型建构
        (一)情境创设
        (二)合作学习
        (三)变式训练
        (四)课堂小结
    四、促进高中生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的案例设计
        (一)《共点力平衡》习题课设计
        (二)《平抛运动》习题课设计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习题学习实践教学与评价
    一、实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实践研究的目的
        (二)实践研究的对象
        (三)实践研究的实施过程
    二、实践效果分析
        (一)教师评价
        (二)学生评价
        (三)自我反思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一)关于三级评价指标的构建修订及权重的计算
        (二)关于调查问卷的编制修订及实践研究评价量表的制订
        (三)依据三级评价指标及相关策略建构的实践教学模型
        (四)关于对实践教学中教师评价的分析
        (五)关于对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的分析
    二、启示
        (一)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理论积累
        (二)重视反思学习的作用
        (三)向学生普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等词语
参考文献
附录1:物理习题学习评价指标确定调查问卷
附录2:物理习题学习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3:物理习题深度学习评价指标权重分布
附录4:高中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第1版)
附录5:高中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第2版)
附录6:高中物理习题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明细表
附录7:共点力平衡习题课教学案例
附录8:平抛运动习题课教学案例
致谢
个人情况简介

(5)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1.2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中学数学学科特点与教学现状
    1.2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国外非逻辑思维研究综述
        1.2.2 国内非逻辑思维研究综述
        1.2.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4 非逻辑思维的局限性
        1.2.5 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1.2.6 非逻辑思维与数学创新思维的关系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创新
        1.5.1 视角创新
        1.5.2 内容创新
2 调研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课例分析法
    2.3 调查问卷的编制
    2.4 调查实施
    2.5 研究框架
    2.6 本章小结
3 资料与数据分析
    3.1 三都水族地区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现状调查
        3.1.1 不同性别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3.1.2 不同年级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3.1.3 不同学校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3.2 三都水族地区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现状调查
        3.2.1 不同性别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差异
        3.2.2 不同年级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差异
    3.3 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相关性分析
    3.4 中学生非逻辑思维与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
    3.5教师与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3.5.1 教师访谈笔录
        3.5.2 教师访谈总结
        3.5.3 学生访谈笔录
        3.5.4 学生访谈总结
    3.6 随堂听课记录与分析
        3.6.1 随堂听课前期工作
        3.6.2 随堂听课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讨论
    4.1 水族地区中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性讨论
    4.2 水族地区中学生思维定势的现状讨论
    4.3 水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4.4 水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5 对策或建议
    5.1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5.2 建立新异、突破思维定势
    5.3 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圆锥曲线中的三角形面积求解的探究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6)变式理论下高中椭圆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诉求
        (二)改善椭圆教学现状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转变教学方式
        (二)优化学习方式
        (三)提高自身素质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椭圆教学研究
        (一)椭圆概念教学研究
        (二)椭圆性质教学研究
        (三)椭圆解题教学研究
    二、变式教学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变式理论概述
    一、变式的界定
        (一)变式的定义
        (二)变式的分类及意义
    二、变式教学的界定
    三、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变异理论
        (二)变异理论与顾泠沅关于变式教学理论的比较
    四、课程标准中圆锥曲线的教学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二)单元教学建议
    五、教材中椭圆的教学内容分析
        (一)注重问题驱动教学,强调对知识的探索
        (二)教学内容安排有序相扣,紧密联系
        (三)例题的解决注重培养元认知策略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
    六、变式理论在椭圆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把握数学概念本质的需要
        (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需要
        (三)促进问题解决的需要
第四章 椭圆的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教师调查问卷
        (一)调查目的和对象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二、学生调查问卷
        (一)调查对象和目的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三、椭圆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方面
        (二)学生方面
第五章 变式理论下的椭圆教学策略
    一、变式理论下椭圆定义的教学策略
        (一)概念变式引入概念
        (二)情境变式形成概念
        (三)语言变式表示概念
        (四)非概念变式辨析概念
        (五)问题变式巩固概念
    二、变式理论下椭圆标准方程的教学策略
        (一)一题多解推导标准方程
        (二)图形变式深化标准方程
        (三)问题变式巩固标准方程
        (四)公式变式生成第二定义
    三、变式理论下椭圆简单几何性质的教学策略
        (一)一法多用探究形状
        (二)情境变式生成离心率
        (三)公式变式应用离心率
    四、变式理论下椭圆光学性质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变式猜想定理
        (二)图形变式验证定理
        (三)一题多解证明定理
        (四)问题变式应用定理
    五、变式理论下椭圆例题、习题的教学策略
        (一)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沟通知识横纵联系
        (二)一题多变实现问题的铺垫或拓展
        (三)一法多用形成通式通法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
        (一)找出椭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出变式理论在椭圆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三)通过调查了解椭圆的教学现状
        (四)基于变式理论提出椭圆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问卷调查表
附录2 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3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要求
        三、小学开放题评价的现实困惑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相关研究
        二、SOLO分类理论相关研究
        三、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章 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与SOLO分类理论
    第一节 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内涵
        二、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的内涵
        三、开放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四、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开放题及评价的要求
    第二节 SOLO分类理论
        一、SOLO分类理论的内涵
        二、SOLO分类理论的应用价值
    第三节 SOLO分类理论之于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
        一、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的必要性
        二、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的可行性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编码与分析
第四章 SOLO分类理论下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估工具的构建
    第一节 基于SOLO分类理论数学开放题评估工具的初建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测试卷的设计
        二、基于SOLO分类理论小学数学开放题测试题评价标准的制定
    第二节 基于SOLO分类理论数学开放题评估工具的修改与确立
        一、评估试题的信度效度检验
        二、德尔菲专家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估:以L小学六年级学生为例
    第一节 测试
    第二节 数据处理
    第三节 结果分析
        一、学生整体开放题学习水平处于较高层次
        二、学生的开放题理解程度与学情不一定成正比
        三、不同学习任务下学生开放题学习水平存在差异
    第四节 建议
        一、立足学情,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
        二、设置多元学习任务,提供自主发展空间
        三、“质”“量”结合,合理评价学习水平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德尔菲专家访谈问卷
    附录2 数学开放题试题工具(修订版)
    附录3 小学数学开放题评价标准(修订版)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指向高中数学关键能力培养的一题多解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教育改革需要
        1.1.2 教育实践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对数学关键能力的研究
        1.2.2 国内外对一题多解的研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问题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一题多解
        2.1.2 数学关键能力
    2.2 数学关键能力解读
        2.2.1 数学关键能力的学科性
        2.2.2 数学关键能力的关键性
        2.2.3 数学关键能力的能力性
    2.3 一题多解培养数学关键能力的理论依据
    2.4 数学关键能力测量模型建构
3 一题多解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信效度分析
        3.3.1 学生问卷信效度分析
        3.3.2 教师问卷信效度分析
    3.4 结果分析
        3.4.1 学生问卷的结果分析
        3.4.2 教师问卷的结果分析
    3.5 一题多解教学策略
        3.5.1 课前准备,提取关键教学事件
        3.5.2 阅读审题,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3.5.3 独立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5.4 表达展示,培养数学表征能力
4 一题多解教学实践研究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变量
        4.1.4 实验步骤
        4.1.5 实验过程
        4.1.6 实验时间
    4.2 数学关键能力前测
        4.2.1 前测试题信效度分析
        4.2.2 前测成绩结果分析
        4.2.3 前测数学关键能力分析
    4.3 一题多解教学案例
    4.4 数学关键能力后测
        4.4.1 后测试题信效度分析
        4.4.2 后测成绩结果分析
        4.4.3 后测数学关键能力分析
    4.5 一题多解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4.5.1 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4.5.2 数学关键能力对比分析
        4.5.3 期末成绩分析
5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教学建议
    5.3 研究不足
    5.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生一题多解和数学关键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高中生数学一题多解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C 高中生数学关键能力测试题(前测)
附录 D 高中生数学关键能力测试题(后测)
致谢

(9)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1.1.2 一题多解——课堂教学的需要
        1.1.3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催化剂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2.2 提供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思路
        1.2.3 能够实现育人价值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变式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2.1.1 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2.1.2 一题多解的相关研究
    2.2 数学思维能力的相关研究
    2.3 一题多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相关研究
第3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3.1 思维与数学思维的概念界定
        3.1.1 思维与数学思维的含义
        3.1.2 数学思维能力的分类和界定
    3.2 初中生数学思维的特点
    3.3 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4 一题多解的概念界定
        3.4.1 变式教学中一题多解的含义
        3.4.2 一题多解的教学原则
    3.5 理论基础
        3.5.1 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3.5.2 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3.5.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4章 一题多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案例及设计分析
    4.1 新授课“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4.1.1 教材分析
        4.1.2 教学目标分析
        4.1.3 教法、学法分析
        4.1.4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4.1.5 教学总结及反思
    4.2 复习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2.1 教材分析
        4.2.2 教学目标分析
        4.2.3 教法、学法分析
        4.2.4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4.2.5 教学总结及反思
第5章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数学思维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1 实验目的与假设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假设
    5.2 实验对象和变量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变量
    5.3 实验设计
        5.3.1 实验时间
        5.3.2 干扰变量控制
        5.3.3 实验过程
        5.3.4 思维品质测试卷的设计
        5.3.5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检验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1 期末统考成绩统计分析
        5.4.2 思维品质前测试成绩分析
        5.4.3 思维品质后测成绩分析
        5.4.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5 实验班与对照班思维品质分析
    5.6 实验结论
第6章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议
    6.1 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6.2 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建议
    6.3 提高“解题”质量
    6.4 一题多解的变式教学要把握度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10)思维导图在高中三角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思维导图的提出
        1.1.2 “三角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核心名词界定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2.2 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2.2.1 思维导图的概念
        2.2.2 思维导图的作用
        2.2.3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辨析
        2.2.4 思维导图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三角函数”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
    2.4 文献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思路
        3.4.1 研究计划
        3.4.2 研究技术路线
    3.5 研究工具
        3.5.1 调查问卷设计
        3.5.2 访谈问卷的设计
    3.6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3.6.1 问卷调查数据收集
        3.6.2 访谈调查结果处理
    3.7 研究伦理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调查结果及应用价值分析
    4.1 高中生三角函数单元学习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4.1.1 三角函数知识的情感态度调查结果分析
        4.1.2 自我认知和实际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4.1.3 所需数学素养储备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4.1.4 学习方式方法调查结果分析
        4.1.5 所遇困难障碍调查结果分析
        4.1.6 学生对教师在该部分教学中的表现看法调查结果分析
    4.2 高中数学教师三角函数单元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4.2.1 教师基本信息调查
        4.2.2 高中教师对三角函数教学的看法调查
        4.2.3 高中教师对思维导图教学法的看法调查
    4.3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4.3.1 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4.3.2 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4.4 基于调查的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价值分析
        4.4.1 调整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积极性
        4.4.2 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抽象概括力
        4.4.3 培养发散思维,学会学习
        4.4.4 建构完整知识体系,体会数学美感
        4.4.5 辅助教师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自查自检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角函数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5.1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5.1.1 脑科学理论
        5.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1.3 知识可视化理论
    5.2 思维导图在三角函数单元教学的应用原则
        5.2.1 学生发展为主体的原则
        5.2.2 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原则
        5.2.3 思维培养为目标的原则
        5.2.4 最近发展区为依据的原则
    5.3 课前准备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5.3.1 理清逻辑,做好预设
        5.3.2 巧用工具,快捷制图
        5.3.3 谨慎选取,适当安排
    5.4 三角函数课堂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5.4.1 创设问题,巧妙引入
        5.4.2 归纳方法,一题多解
        5.4.3 合作学习,鼓励多样
    5.5 课后安排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5.5.1 巧设问题,精简作业
        5.5.2 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后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思维导图在三角函数单元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6.1 《函数y=Asin(ωx+ψ)的图像》案例设计
        6.1.1 教材分析
        6.1.2 学情分析
        6.1.3 教学目标
        6.1.4 教学重难点
        6.1.5 教法学法
        6.1.6 教学工具
        6.1.7 教学过程
        6.1.8 教学反思
    6.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案例设计
        6.2.1 教材分析
        6.2.2 学情分析
        6.2.3 教学目标
        6.2.4 教学重难点
        6.2.5 教法学法
        6.2.6 教学工具
        6.2.7 教学过程
        6.2.8 教学反思
    6.3 案例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6.3.1 学生个案访谈
        6.3.2 教师个案访谈
        6.3.3 案例效果分析结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之处
    7.3 研究的不足
    7.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高中生三角函数单元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高中教师三角函数单元教学情况调查表
附录 C:学生与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专研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四、“一题多解”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发散思维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于娇.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1(04)
  • [2]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研究[D]. 唐心懿.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一题多解”在高中数学中的教学实践[J]. 李上继.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19)
  • [4]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物理习题学习研究[D]. 魏丽媛.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5]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D]. 杨忠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0(04)
  • [6]变式理论下高中椭圆教学研究[D]. 王晓龙.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D]. 王珊珊.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指向高中数学关键能力培养的一题多解教学实践研究[D]. 侯茂花.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D]. 徐鑫.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思维导图在高中三角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昕萌.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一题多解”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