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2018年底,肇庆市科技局在广东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以肇庆学院为牵头单位,肇庆市农业学校和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协助单位的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肇庆)工作站,全面对接肇庆市省定贫困村帮扶指导当地发展农业生产,培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加快肇庆市省定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步伐。目前,来自三所院校的60多名农业专家学者已入驻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肇庆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已覆盖111个省定贫困村,覆盖村委会、涉农企业、农村专业户等20个,并不断扩大覆盖面。

一、肇庆市科技特派员涉及领域、人数、服务乡村等基础数据介绍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肇庆)工作站目前共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农艺师等60多名,分别对接了省定贫困村111条,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户、涉农企业20多家,充分利用“工作站”特派员各自专长,在水稻、蔬菜、南药、茶叶、花卉、农产品加工、富硒技术、畜牧养殖、林下经济等多个领域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对肇庆省定贫困村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对方发展符合自身禀赋的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发展生态园、新农企、种植采摘、休闲旅游等产业。工作站特派员每月至少1~2次到对接贫困村或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户、涉农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特派员工作会议,交流特派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汇报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

二、农村科技特派员在肇庆市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起到的重要作用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肇庆站)的目标是对省定贫困村进行“一对一”帮扶,组织科研院所专家队伍为贫困村提供生产技术辅导和产业发展指引,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通过60余名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努力,目前已实现全市111条“省定贫困村”科技扶贫全覆盖。科技特派员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肇庆市本地农业产业如肇庆市董福行农林高新科技种植管理有限公司、肇庆雅兰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肇庆新供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德庆县柑桔专业合作社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肇庆柑橘,封开杏花鸡、肇庆道地南药资源开发、绿色食品开发、特色养殖等农业科技推广、乡村旅游以及农业人才培训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实实在在推进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

但由于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限制,在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当前农村技能人才占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不足,农村技能人才队伍不够强大,而且专精某一领域的专业性农村技能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农村技能人才相对较少。

二是现有技能人才队伍对农村需求了解不够。当前大多农村技能人才对农民的需求了解不足,与农民实际需求对接不足,农村技能人才队伍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是经验型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改进。当前大多数农村技能人才是靠长期实践经验积累而自然成长起来的经验型人才,知识层面仍然停留在种植养殖等传统的基本技术上,对农产品加工、信息技术服务、新农业发展认识不足。

(二)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协同扶贫机制还需完善的问题

农民缺乏有效的科技指导,直接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但很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不是科技特派员在现场口头讨论讲解就能解决的,特派员到位后,还需要场地和经费支持,来进行适应当地情况的具体研究。一方面农业研究的场地需要农业机构配合,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学科,一个专业领域划分细小的科技人员不能完全胜任,需要科技团队从多学科多角度共同完成,整合资源,提高科技扶贫的效率。

如:封开东畔村茶叶种植,农民缺少资金,也没有技术,村民没有茶叶种植经验,所加工的茶叶品质差,没有销售市场。

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市场意识不强,提出的技术需求也有农民的主观局限性,与生产实际脱节。要实现精准科技扶贫需要专家、乡镇干部、扶贫对口单位以及农民共同把脉,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从事科学生产。

四、对策建议

(一)政策支持、协同扶贫

一是特派员与帮扶单位协同扶贫。一般省定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建议科技特派员与帮扶单位加强联系,共同参与扶贫项目可行性评估、规划、建设的整体过程,避免项目上马后出现的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在到村项目及措施中,产业扶贫发展类项目所占比重偏低,其中带动作用突出的地方特色加工业所占比重较低,建议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的引导和建设。三是因地制宜开展扶贫。一些贫困村虽然对带动主体投入较多,但是没有选好带动模式,没有建好利益联结机制,部分扶贫项目存在跟风效应,长效措施不到位。

案例:德庆县文定村

农村科技特派员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高校开展科技服务建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其重点是扶贫,但不应该仅仅是扶贫,因为:

1.各贫困村已有专门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如文定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也开展了工作,进行了项目扶贫,并寻找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一家广州公司,由广州公司出钱买有机肥和富硒肥,并回收稻米。如果不是去年稻米没达到富硒标准,我们的特派员很难介入。

2.把特派员定位为扶贫限制了科技振兴乡村作用的全面发挥。村里把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仅仅看作是扶贫,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其他村民也不关心。有村干部问:除了帮扶贫困户,我们遇到其他的问题是否可以帮助解决?

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的效益,建议:1.扶贫的同时,兼顾其他村民和村庄农业生产问题。2.丰富项目工作形式,开展技术讲座、办展览、建设各种形式的示范基地等。3.联合村干部、县科技局形成技术交流、反馈机制。

(二)加大智库建设,拓宽经费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重点突出、各有专长、结构合理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高端智库,专业除农业生产领域外,还可以涵盖科技、法律、生态环保、乡村治理、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聚焦政策研究、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等关键领域的关键问题。通过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课题合作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研究经费。引导高校、企业、相关研究机构和社会智库协同创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乡村振兴”政策和规划研究等工作,吸引各方面科技人才和智力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集聚。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拓宽成果转化渠道,鼓励智库与其他各类智库开展合作研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决策咨询服务供给体系。以重点技术咨询和重大决策咨询为主攻方向,以提升理论创新、政策创设、战略咨询能力为重点,不断创新智库咨询服务形式、管理方式和人才培养机制,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提供智力支撑。

标签:;  ;  ;  

当前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