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程湍流模型论文_王伟,张扬,陈利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方程湍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湍流,模型,方程,声速,数值,雷诺,压缩性。

两方程湍流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张扬,陈利丽[1](2019)在《带有剪切应力输运性质的k-ε两方程湍流模型构造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的壁面衰减函数峰值并不考虑雷诺数的变化,因此仅能在特定的雷诺数下还原边界层的近壁衰减效应。为了改善这个缺陷,一个结合不同湍流雷诺数的因子被引入壁面衰减函数,从而使其峰值对雷诺数的变化能够合理感知。另外,基于DNS数据,将Bradshaw假设中的常数进行了重新标定,引入平滑的湍涡黏性系数切换函数,最终形成了一个带有剪切应力输运性质的k-ε两方程湍流模型。通过平板、翼型、二维鼓包以及翼身组合体进行了校验,结果显示新模型的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广佳,李喜乐,张强,郝海兵,李典[2](2016)在《k-kL两方程湍流模型的改进及验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湍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从而明确湍流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K.S.Abdol-Hamid给出的尺度自适应k-kL两方程模型封闭RANS方程,并修改von Karman长度尺度的限制方法,通过平板、翼型、后台阶等流动的模拟,考察k-kL模型在湍流模拟中的准确性,及其反映主要流动特征的能力和网格收敛性,并对影响流动模拟准确性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改进长度尺度限制之后的k-kL两方程模型无论是对附着流动还是分离流动都可以给出比较准确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黄庆河,曹连华,邱靖国,马骏[3](2016)在《基于零方程湍流模型大空间数据机房气流组织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零方程湍流模型和机房物理模型,对大空间数据机房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模拟研究,比较分析了机房内不同高度平面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模拟结果显示,机房温度分布极不均匀,各个高度机架周围热点温度明显偏高,在机房右侧闲置区域由于两股逆向气流的混合产生旋涡现象,形成负压区并卷吸了冷通道的空气,造成极大的冷量浪费。提出冷通道封闭、右侧低压区加隔板、空调侧加隔墙3种改进措施,模拟了各种措施下机房内的热环境状况。结果表明,3种措施均可以有效地改善机房内的温度分布,消除热点温度区域,实现冷量的有效利用。(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6年01期)

原志超,黄世璋,杨恺,高效伟[4](2015)在《SST两方程湍流模型在高超声速气动热化学非平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阶精度迎风格式的多块结构网格算法预测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考虑了空气多组分及有限化学反应的影响,对化学生成源项和振动能源项采用了点隐式处理,发展了带有源项的迎风型STVD格式的数值求解方法。使用MenterSST两方程湍流模型对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耦合方式为全耦合,可压缩影响项为密度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钱炜祺,周宇,陈江涛[5](2015)在《SA一方程湍流模型参数影响分析与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SA(Spalart-Allmaras)一方程湍流模型是目前工程湍流计算中主要采用的湍流模型之一。首先,针对某典型战斗机的小攻角、中等攻角、大攻角流动工况,利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分析SA一方程模型中8个参数取值对上述工况下飞机升力和阻力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然后,建立工程湍流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并将其用于该战斗机大攻角工况下湍流模型参数cb1值的辨识调整。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湍流模型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不同;在附着流状态下,对升力和阻力影响较大的参数是cv1和cb1;在中等攻角和较大攻角下,对升力和阻力影响较大的参数是cb1;适当减小参数cb1的取值后,升力和阻力系数的计算结果有较明显的改善,这可能与飞机大攻角分离流场中涡粘系数和剪切应力的发展与自由剪切流存在一定差异有关。(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5年01期)

刘吉营,郭敏,斯雷布里奇·伊莲娜,达维多维奇·丹科[6](2014)在《零方程湍流模型用于城市微气候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外微气候环境对城镇人居环境和建筑能耗有重要影响,数值模拟技术作为快速的预测方法能有效评价社区规划的优劣。文章选用风洞实验数据对湍流涡粘度表达式进行优化,提出新的零方程湍流模型(ZeroEQ),并与两方程湍流模型(MMK)、大涡模拟(LES)和风洞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寿安新城区零方程湍流模型的应用分析,探讨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同等计算机配置下,Zero-EQ模型比MMK模型快60%,是LES模型计算所需时间的1/15,能有效地预测不规则建筑群的流场分布;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区域的风热环境特点,Zero-EQ模型可快速预测城镇微气候环境,为城区规划设计提供合理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景源[7](2012)在《SST二方程湍流模型在高超声速绕流中的可压缩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模拟高速可压缩湍流问题,对剪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进行了可压缩修正。数值格式采用改进的总变差减小(TVD)格式,并对湍流模型的负值强制项进行了隠式处理。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绕平板以及基本无分离和具有分离流动结构的压缩拐角的高超声速流动。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及半经验公式的对比表明:SST湍流模型的可压缩影响项为密度加权脉动速度的平均与压力梯度的标量乘积。经可压缩修正后的SST湍流模型与原模型及其它可压缩修正模型相比,所计算的壁面压力、摩擦阻力和壁面热流分布具有更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刘吉营[8](2012)在《基于零方程湍流模型的非等温城市区域热环境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采用RANS两方程湍流模型和LES模型来研究城市区域环境,由于城市区域环境的复杂性和较大的空间尺度,两种计算方法需要特别大的计算机资源,因此如何能够快速而又有效地预测非等温城市区域环境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首先分析目前城市风热环境的研究方法、城市环境CFD模拟技术、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以及城区区域污染物对流传输的影响等研究进展,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a)提供优化的零方程湍流模型(Zero-EQ),(b)研究不同街谷和建筑群分布的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分布,(c)证明优化的零方程湍流模型以及壁面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组合的边界条件能够快速有效地预测城市热环境,(d)研究城市区域环境污染物对流传输的影响。详细的研究内容如下:本研究通过研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和归纳总结长期的CFD计算经验,提出了城市区域环境CFD模拟设置常用的设定方法,包括湍流模型的选择,数值误差的确定,计算区域的设置,计算网格的划定,以及计算边界条件的设定等,建立了简化的CFD模拟设定分类,提供给研究者一些理论和经验的总结。本研究选用风洞实验对零方程湍流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实验数据,推导出优化的湍流涡粘度表达式,应用新的优化的湍流模型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计算机配置下,Zero-EQ能够比MMK湍流模型快60%以上,是LES计算所需时间的1/10,同时Zero-EQ能较准确地预测多栋建筑周围流场的分布。考虑到重复不同工况风洞实验的局限性,本研究首先选择RANS两方程湍流模型来预测不同建筑群分布的流场分布,得到不同建筑群基于应变率和局部速度大小的涡粘度表达式(Zero-EQ2和Zero-EQ3)。利用上述风洞实验的研究结果(Zero-EQ1),选用不同的建筑群分布,对比叁种模型的模拟结果与MMK湍流模型预测数据的优劣,得到Zero-EQ2和Zero-EQ3比Zero-EQ1更能够快速有效地预测建筑群周围流场分布的结论。本研究利用CFD模拟计算的方法对不同城市街谷高宽比(H/W)和不同平面面积密度(λp)建筑群分布(并行式和交错式)的室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进行研究,推导出不同建筑分布状况下的对流换热系数表达式,和选用风洞实验数据,和现场测试(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校园某学生公寓)数据,获取足够的计算边界条件和验证数据,减少计算区域网格,通过设置对流换热系数和温度边界作为壁面计算条件,来间接验证对流换热系数的准确性;应用零方程湍流模型计算城市街谷的热环境,得到与风洞实验吻合较好的数据,比RANS两方程湍流模型快一倍的速度,证明了其在工程应用领域的优势,同时指出零方程湍流模型对于浮力流动预测的局限性。另外,本研究中计算得到的对流换热系数表达式能够为今后继续能耗模拟研究提供足够的研究依据。本研究利用以上研究成果:优化的零方程湍流模型和建筑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研究二维城市街谷和叁维建筑群的热环境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首先利用RNG湍流模型研究二维城市街谷的不同壁面受热条件下自然对流环境、混合对流环境和强迫对流环境下的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和污染物分布。由于零方程湍流模型不能较好地预测浮力流动,叁维建筑群只选择强迫对流为主的热环境,选择入口与壁面温度差分别为ΔT=0℃和AT=10℃的两种边界条件,通过分析建筑群周围污染物的分布,验证了其快速预测污染物分布的准确性。最后本文选择成都市蒲江县寿安镇的某一生态建设项目,根据当地气象条件,通过研究寿安旧城区目前城市规划情况下的夏季城市热环境,分析不同区域的热环境特点,提供给新城区规划设计一些建议。EnergyPlus能耗计算最后应用于某一学生公寓建筑,来研究考虑周边建筑环境对流换热系数表达式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12-12)

张晓东,张培林,傅建平,王成,杨玉栋[9](2011)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制退机内流场计算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制退机内复杂流场计算的适用性,以某火炮制退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实际结构下的叁维计算模型,利用动网格与滑移网格技术,实现了火炮实际后坐速度下的制退机内部叁维运动流场的数值计算。分别采用标准k-ε模型、RNGk-ε模型和Realizable k-ε模型计算制退机内部各腔室压力,与实验曲线对比,结果表明,应用标准k-ε模型对后坐冲击过程的制退机内部压力计算的误差最小,与实验结果吻合最好。(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1年05期)

胡海洋,白鹏[10](2011)在《两方程湍流模型混合隐式迭代/解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通量修正二阶TVD格式和混合隐式时间推进/解析算法求解κ-ε湍流模型的输运方程以克服其计算刚性.通过过膨胀状态下轴对称喷管内流场、带圆转方型面二元喷管内外流场两个算例,验证了其配合改进的多重网格算法对计算效率的提高.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两方程湍流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高湍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从而明确湍流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K.S.Abdol-Hamid给出的尺度自适应k-kL两方程模型封闭RANS方程,并修改von Karman长度尺度的限制方法,通过平板、翼型、后台阶等流动的模拟,考察k-kL模型在湍流模拟中的准确性,及其反映主要流动特征的能力和网格收敛性,并对影响流动模拟准确性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改进长度尺度限制之后的k-kL两方程模型无论是对附着流动还是分离流动都可以给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方程湍流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张扬,陈利丽.带有剪切应力输运性质的k-ε两方程湍流模型构造与应用[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9

[2].李广佳,李喜乐,张强,郝海兵,李典.k-kL两方程湍流模型的改进及验证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6

[3].黄庆河,曹连华,邱靖国,马骏.基于零方程湍流模型大空间数据机房气流组织数值模拟[J].暖通空调.2016

[4].原志超,黄世璋,杨恺,高效伟.SST两方程湍流模型在高超声速气动热化学非平衡中的应用[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5].钱炜祺,周宇,陈江涛.SA一方程湍流模型参数影响分析与辨识[J].航空工程进展.2015

[6].刘吉营,郭敏,斯雷布里奇·伊莲娜,达维多维奇·丹科.零方程湍流模型用于城市微气候的模拟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

[7].刘景源.SST二方程湍流模型在高超声速绕流中的可压缩修正[J].宇航学报.2012

[8].刘吉营.基于零方程湍流模型的非等温城市区域热环境的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9].张晓东,张培林,傅建平,王成,杨玉栋.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制退机内流场计算的适用性分析[J].爆炸与冲击.2011

[10].胡海洋,白鹏.两方程湍流模型混合隐式迭代/解析算法研究[J].力学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自定义函数源代码Fig5.1UDFsourcecod...计算域与回转体头部附近网格σv=0.3时不同头型回转体的空泡外形采用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过程2.1湍流模型分类其中,yt-co...引射喷管内壁温度分布

标签:;  ;  ;  ;  ;  ;  ;  

两方程湍流模型论文_王伟,张扬,陈利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