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论文_王晓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十七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学,青春,之歌,山药蛋,红楼梦,创业史,民间文学。

十七年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瑜[1](2019)在《赵树理与“山药蛋派”的关系及“十七年”文学流派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树理与1950年代的山西文坛很为疏远。前期在太行太岳根据地文人占主导的山西文坛遇冷,是因为赵树理方向的确立得力于延安的文艺领导者与太行太岳根据地的政治力量,并未真正获得本根据地文学圈子内部的认同;中后期则是他与山西文坛中心的马烽等晋绥作家因为出身于不同根据地而更为生疏。1950年代后半期赵树理与马烽等被置于同一流派的原因更多的是"双百时代"与"大跃进"的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时代的要求与文艺领导层的"组织"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妥东,张丽军[2](2019)在《论郭澄清文学创作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当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七年"文学中,郭澄清的文学创作历程,如果按照一般的文学创作来看,显然有些不合"规律"。因为自1962起至1976年这段时间里,在很多作家相继"失语"的状态下,郭澄清却以罕见的"逆生长"~((1))姿态,不断开拓属于他的文学创作空间,在这段被文学史家所普遍称为"空白"或"断裂"时期里,郭澄清不仅以其敏锐的眼光,简略的笔力,奠定(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杜薇[3](2019)在《论“十七年”文学中的城乡关系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城乡不平衡,城乡关系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它一直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在"十七年"文学中,也有一些小说反映了解放后的农民进城——返乡的无奈与痛苦,初步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冲突。这些小说在城乡关系书写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写作策略与修辞方式,塑造了一些不同于社会主义新人的人物形象,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对于今天的城乡关系书写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沈佳[4](2019)在《“十七年文学”经验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汪曾祺的“十七年文学”经验为研究对象,试图借助两本刊物和一部小说——《说说唱唱》、《民间文学》和《羊舍的夜晚》,以及它们所处的历史背景,重新理解何以“十七年文学”经验是“京派传统”以外理解汪曾祺小说创作的重要路径。作为文学编辑和小说作者,汪曾祺在“十七年文学”中以一种“中心”的边缘者姿态,在小说创作中对其四十年代的“语言感觉”和“生活感觉”进行了自觉的改造。作为延续“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民族形式”论争而来的两本刊物,《说说唱唱》和《民间文学》为汪曾祺认识和理解“大众化”及“民间性”提供了重要来源,使八十年代的他能在文学写作中更为自觉地思考方言土语、地方色彩、口头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小说创作之间的联系。八十年代的汪曾祺与五十年代的赵树理对小说语言理解的相似性也并非偶然,它正表现了“十七年文学”经验在八十年代的延续。但与赵树理不同,在文艺观念方面,汪曾祺通过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规避,更追求“现实主义”对“心灵上的滋润”;但这并不意味着汪曾祺的小说脱离社会现实。在汪曾祺八十年代的小说写作中,通过将劳动者置于风俗画的前景,呈现了劳动者身上具备的伦理和道德,从而表达了作者的社会性建构理想:以文学促进民族“审美教育”的理想。作为汪曾祺在“十七年”中的唯一作品,《羊舍的夜晚》是“十七年文学”经验如何在语言和思想两方面改写“青年汪曾祺”的直接参考。通过对于“十七年文学”经验中获得的“语言感觉”的实践,在全知叙述和第一人称叙述两种叙述方法下,作者的写作均发生了大量变化。同时,小说语言的变化也成功塑造了有别于四十年代的“新的形象”。作为文学改写的新起点,《羊舍的夜晚》也为理解汪曾祺八十年AI写作作中的劳动者形象提供了有迹可循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9)

薛双娴[5](2019)在《“十七年文学”中潜伏的“俄狄浦斯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自公元前5世纪问世以来,一直活跃在哲学家和批评家的着作中。1900年,弗洛伊德在《释梦》中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俄狄浦斯王》进行阐释,并提出了着名的"俄狄浦斯情结",极大地丰富了《俄狄浦斯王》的阐释角度。产生"俄狄浦斯情结"的核心,是人类潜意识中弑父娶母的冲动。这股冲动具有强烈的反伦理特征,如果儿童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就会成(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9年03期)

程雪[6](2019)在《时代夹缝中“十七年文学”的日常细腻“美”——以《百合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史上对"十七年"的时间规定一般是指1949年到1966年这一时期。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能否如有的学者所言,"文革文学是十七年文学的延伸,两者只有程度上的差别,没有实质性的区分。"20世纪的中国渴望摆脱近代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以及贫穷的困境,因而迈向民族独立的中国需要现代主体性的确立。在十七年文学中除了《创业史》的宏大叙事之外,茹志鹃的"家乡事"、"儿女情"的另一类主体性叙事亦彰显了现代主体性。《百合花》叙述的战争的人性之美吻合了现代性中对人性规约的需求。本文试从不同于宏大叙事的日常细微角度来看取《百合花》中的主体叙事"美"、人际关系"美"和战后生活"美"的叁个方面,以此来展现《百合花》的细微之处见真章。(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2期)

但红光[7](2019)在《以“理解之同情”探寻十七年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学者吕东亮的专着《变革中的焦虑:十七年文学探寻》2018年9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着作研究问题、探讨纷争不拘泥于成见,而是探源溯流,通过细读文本,将文本与时代文化生态作“理解之同情”,将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过程视为一个为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学而变革、因变(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04-24)

王龙洋[8](2019)在《论“十七年”文学的青春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年时期,青春叙事成为文学的主潮和独特的文学叙事模式。这一时期的文学青春叙事不仅具有五四文学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的支撑,而且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在这种关联性的支配下,这种青春叙事的文学形成了一种具体的叙事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有关于青春叙事的文学又参与到新的话语体现的生产与建构中。(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晨[9](2019)在《十七年文学的艺术展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年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阶段,具体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开始这十七年间的中国文学历程。时间虽然短暂,但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泰山学院历史学院金坡博士所着《评弹艺术的轻骑兵之路:十七年书目传(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9-01-17)

应雪莲[10](2019)在《浅析“十七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以柳青的《创业史》和杨沫的《青春之歌》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年文学"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时期女性典型艺术形象的研究,以柳青的《创业史》和杨沫的《青春之歌》为具体文本,通过文本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来具体分析阐释这个时期中的文学女性形象特征。(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十七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十七年"文学中,郭澄清的文学创作历程,如果按照一般的文学创作来看,显然有些不合"规律"。因为自1962起至1976年这段时间里,在很多作家相继"失语"的状态下,郭澄清却以罕见的"逆生长"~((1))姿态,不断开拓属于他的文学创作空间,在这段被文学史家所普遍称为"空白"或"断裂"时期里,郭澄清不仅以其敏锐的眼光,简略的笔力,奠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七年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瑜.赵树理与“山药蛋派”的关系及“十七年”文学流派论析[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

[2].妥东,张丽军.论郭澄清文学创作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当代性”[J].当代作家评论.2019

[3].杜薇.论“十七年”文学中的城乡关系叙述[J].商洛学院学报.2019

[4].沈佳.“十七年文学”经验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9

[5].薛双娴.“十七年文学”中潜伏的“俄狄浦斯情结”[J].长城.2019

[6].程雪.时代夹缝中“十七年文学”的日常细腻“美”——以《百合花》为例[J].北方文学.2019

[7].但红光.以“理解之同情”探寻十七年文学[N].中国艺术报.2019

[8].王龙洋.论“十七年”文学的青春叙事[J].青海社会科学.2019

[9].刘晨.十七年文学的艺术展示[N].团结报.2019

[10].应雪莲.浅析“十七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以柳青的《创业史》和杨沫的《青春之歌》为中心[J].北方文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南阳师范学院论文(29)南阳师范学院论文(30)河南大学艺术作品(7)河南财经学院着作(6)河南财经学院着作(5)南阳师范学院论文(1)

标签:;  ;  ;  ;  ;  ;  ;  

十七年文学论文_王晓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