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面装设有滚轮座,所述底板上装设有加压筒,所述加压筒的一端侧内设有加压孔,所述加压孔的边部装设有增压泵且增压泵的排气端部通过加压孔连通加压筒内。旋紧过程中,第一软质环被加压筒上端口抵压时,呈软质紧密包裹的状态与加压筒上端口接触,内腔为设置在第一软质环内部的圆环状内腔结构,增压第一软质环被上方向和下方向抵压过程中压缩量,因压缩后的第一软质环向外侧扩张,进一步增加其变形后抵压挡环外壁紧密性,第二软质环的上端呈软质紧密扒附的状态与抵压环下端面接触,解决了加压筒与筒盖配合封闭性不高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面装设有滚轮座(2),所述底板(1)上装设有加压筒(3),所述加压筒(3)的一端侧内设有加压孔(4),所述加压孔(4)的边部装设有增压泵(5)且增压泵(5)的排气端部通过加压孔(4)连通加压筒(3)内,所述加压筒(3)的另一端侧内设有排料孔(6),所述排料孔(6)通过连接管(7)连接有喷涂板盒(8),所述喷涂板盒(8)的一端设有进料口(9)且进料口(9)的端口连接连接管(7)的一端口,所述喷涂板盒(8)上均匀设有喷孔(10),所述加压筒(3)上装设有筒盖(11),所述筒盖(11)内设置有第一软质环(14),所述第一软质环(14)内插设有挡环(16)且挡环(16)连接筒盖(11)。
设计方案
1.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面装设有滚轮座(2),所述底板(1)上装设有加压筒(3),所述加压筒(3)的一端侧内设有加压孔(4),所述加压孔(4)的边部装设有增压泵(5)且增压泵(5)的排气端部通过加压孔(4)连通加压筒(3)内,所述加压筒(3)的另一端侧内设有排料孔(6),所述排料孔(6)通过连接管(7)连接有喷涂板盒(8),所述喷涂板盒(8)的一端设有进料口(9)且进料口(9)的端口连接连接管(7)的一端口,所述喷涂板盒(8)上均匀设有喷孔(10),所述加压筒(3)上装设有筒盖(11),所述筒盖(11)内设置有第一软质环(14),所述第一软质环(14)内插设有挡环(16)且挡环(16)连接筒盖(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11)内壁设有内螺纹(12),所述加压筒(3)上设有外螺纹(13),筒盖(11)内插入加压筒(3)且内螺纹(12)锁紧外螺纹(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质环(14)内设有内腔(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质环(14)的材质为氯丁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筒(3)的内壁装设有抵压环(17),抵压环(17)上粘接有第二软质环(18),第二软质环(18)抵压接触抵压环(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质环(18)的材质为硅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11)上环形设有旋杆(1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现有的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为一个下端装设滚轮座的底板与一个加压筒组合结构,加压筒的一边设置有一个加压孔,连接增压泵的排气端部,加压筒的另一边设置有一个排料孔,排料孔的端口连接一个连接杆,同时连接杆的端口连接喷涂板盒上端设置的进料口,而喷涂板盒为一个方板状盒体结构,内部具有一个方板状内腔结构,而喷涂板盒下端均匀密布有喷孔,同时加压筒上端口通过螺纹配合稳定安装一个筒盖,增压泵电源插头线连接电源插座时,使得增压泵吸气端部快速从外部抽气,吸入其内部后快速对空气加压,然后再将加压的空气通过加压孔排入加压筒内,因而使得加压筒内部压力增加,当加压筒内部装入喷漆时,通过空气压力,快速将喷漆从连接管压至喷涂板盒内,然后通过均匀密布的喷孔排出,推动整体装置,通过滚轮在路面上滚动,使得整体装置可以稳定在地面上移动,同时移动过程中喷出的油漆可在路面上划线,配合移动轨迹,可画出不同样式的道路指示线,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采用加压筒与筒盖螺旋配合的方式,使得筒盖内部上端抵压接触加压筒上端,以此达到一定的封闭效果,但这样的封闭方式,密封效果并不好,仍然会出现加压空气顺带喷漆从筒盖和加压筒配合缝隙轻微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加压筒与筒盖配合封闭性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面装设有滚轮座,所述底板上装设有加压筒,所述加压筒的一端侧内设有加压孔,所述加压孔的边部装设有增压泵且增压泵的排气端部通过加压孔连通加压筒内,所述加压筒的另一端侧内设有排料孔,所述排料孔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喷涂板盒,所述喷涂板盒的一端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端口连接连接管的一端口,所述喷涂板盒上均匀设有喷孔,所述加压筒上装设有筒盖,所述筒盖内设置有第一软质环,所述第一软质环内插设有挡环且挡环连接筒盖。
优选的,所述筒盖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加压筒上设有外螺纹,筒盖内插入加压筒且内螺纹锁紧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软质环内设有内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软质环的材质为氯丁橡胶。
优选的,所述加压筒的内壁装设有抵压环,抵压环上粘接有第二软质环,第二软质环抵压接触抵压环。
优选的,所述第二软质环的材质为硅胶。
优选的,所述筒盖上环形设有旋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旋紧过程中,第一软质环被加压筒上端口抵压时,呈软质紧密包裹的状态与加压筒上端口接触, 内腔为设置在第一软质环内部的圆环状内腔结构,增压第一软质环被上方向和下方向抵压过程中压缩量,因压缩后的第一软质环向外侧扩张,进一步增加其变形后抵压挡环外壁紧密性,通过抵压环承接挡环向下抵压力量,使得软质环保持横向状态,此时第二软质环的上端呈软质紧密扒附的状态与抵压环下端面接触,限制加压筒内部的空气从抵压环和第二软质环配合部位透过,进而使得筒盖与加压筒上端口配合封闭性更好,有效防止加压筒内部的加压空气从它们配合缝隙流出加压筒,解决了加压筒与筒盖配合封闭性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座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孔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连接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抵压环连接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杆分布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滚轮座、3加压筒、4加压孔、5增压泵、6排料孔、7连接管、8喷涂板盒、9进料口、10喷孔、11筒盖、12内螺纹、13外螺纹、14第一软质环、15内腔、16挡环、17抵压环、18第二软质环、19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划线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为方形板状结构,底板1的下面装设有滚轮座2,底板1的下端面四侧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滚轮座2的上端,滚轮座2的型号为03HL17S,通过四侧的滚轮座2在地面上滚动,便于各个方向移动整体装置,底板1上装设有加压筒3,加压筒3为一个上端口开口的圆形筒状结构,加压筒3的一端侧内设有加压孔4,加压孔4设置在加压筒3的左侧下部,为圆形孔状结构,加压孔4的边部装设有增压泵5且增压泵5的排气端部通过加压孔4连通加压筒3内,增压泵5的下端面与底板1的上端面左侧焊接固定,增压泵5的型号为CM3-3,增压泵5自身带有电源插头线,将电源插头连接电源插座,使得增压泵5运行,增压泵5的排气端部的端口采用无缝焊接的方式连接加压孔4的左端口,增压泵5的电源插头线连接电源插座时,使得增压泵5的吸气端部快速从外部抽气,吸入其内部后快速对空气加压,然后再将加压的空气通过加压孔4排入加压筒3内,因而使得加压筒3内部压力增加,加压筒3的另一端侧内设有排料孔6,排料孔6设置在加压筒3的右侧下部,为圆形孔状结构,排料孔6通过连接管7连接有喷涂板盒8,连接管7为直角管状结构,排料孔6的右端口采用无缝焊接的方式连接连接管7的左端口,连接管7的右部下端口采用无缝焊接的方式连接喷涂板盒8上端面中心位置设置的进料口9,喷涂板盒8的一端设有进料口9且进料口9的端口连接连接管7的一端口,喷涂板盒8为一个方板形盒装结构,内部设置一个方板状内腔结构,喷涂板盒8上均匀设有喷孔10,喷孔10均匀密布在喷涂板盒8的下端面,且喷孔10的内部直径为0.3毫米,当加压筒3内部装入喷漆时,通过空气压力,快速将喷漆从连接管7压至喷涂板盒8内,然后通过均匀密布的喷孔10排出,推动整体装置,移动过程中喷出的油漆可在路面上划线,配合移动轨迹,可画出不同样式的道路指示线。
参阅图1、图5和图6,加压筒3上装设有筒盖11,筒盖11为圆形盖套结构,筒盖11内壁设有内螺纹12,加压筒3上设有外螺纹13,筒盖11内插入加压筒3且内螺纹12锁紧外螺纹13,通过内螺纹12锁紧外螺纹13,使得筒盖11带动第一软质环14的下端抵压加压筒3的上端,筒盖11内设置有第一软质环14,筒盖11的内部上端外缘采用树脂胶粘接的方式连接第一软质环14的上端,第一软质环14为圆形环状结构,第一软质环14的材质为氯丁橡胶,第一软质环14质地柔软,被加压筒3上端口抵压时,呈软质紧密包裹的状态与加压筒3上端口接触,第一软质环14内设有内腔15,内腔15为设置在第一软质环14内部的圆环状内腔结构,可增压第一软质环14被上方向和下方向抵压过程中压缩量,因压缩后的第一软质环14向外侧扩张,因而进一步增加其变形后抵压挡环16外壁紧密性,第一软质环14内插设有挡环16且挡环16连接筒盖11,挡环16为圆形环板结构,其与筒盖11为熔铸一体件,加压筒3的内壁装设有抵压环17,抵压环17为圆形环板结构,其外缘采用无缝焊接的方式连接加压筒3的内壁上侧,抵压环17的上端面采用树脂胶粘接的方式连接第二软质环18的下端面,第二软质环18为圆形环状结构,通过抵压环17承接挡环16向下抵压力量,使得软质环18保持横向状态,抵压环17上粘接有第二软质环18,第二软质环18抵压接触抵压环17,此时第二软质环18的上端呈软质紧密扒附的状态与抵压环17下端面接触,限制加压筒3内部的空气从抵压环17和第二软质环18配合部位透过,第二软质环18的材质为硅胶,第二软质环18质地柔软,软扒附能力强,筒盖11上环形设有旋杆19,筒盖11与旋杆19为熔铸一体件,旋杆19为杆状结构,共四根,且环形均匀分布在筒盖11的外壁中侧,通过旋转旋杆19,方便旋转筒盖11。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使用前,旋转旋杆19,可将内螺纹12旋出外螺纹13,从而使得筒盖11脱离加压筒3,将涂料从加压筒3上端口倒入加压筒3内,然后再将筒盖11内部的内螺纹12重新旋入加压筒3上侧外壁的外螺纹13,直至锁紧,进而稳定的筒盖11的位置,旋紧过程中,第一软质环14被加压筒3上端口抵压时,呈软质紧密包裹的状态与加压筒3上端口接触, 内腔15为设置在第一软质环14内部的圆环状内腔结构,增压第一软质环14被上方向和下方向抵压过程中压缩量,因压缩后的第一软质环14向外侧扩张,进一步增加其变形后抵压挡环16外壁紧密性,通过抵压环17承接挡环16向下抵压力量,使得软质环18保持横向状态,此时第二软质环18的上端呈软质紧密扒附的状态与抵压环17下端面接触,限制加压筒3内部的空气从抵压环17和第二软质环18配合部位透过,进而使得筒盖11与加压筒3上端口配合封闭性更好,有效防止加压筒3内部的加压空气从它们配合缝隙流出加压筒3,增压泵5的电源插头线连接电源插座时,使得增压泵5的吸气端部快速从外部抽气,吸入其内部后快速对空气加压,然后再将加压的空气通过加压孔4排入加压筒3内,因而使得加压筒3内部压力增加,通过空气压力,快速将喷漆从连接管7压至喷涂板盒8内,然后通过均匀密布的喷孔10排出,推动整体装置,移动过程中喷出的油漆可在路面上划线,配合移动轨迹,可画出不同样式的道路指示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1968.8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5(新疆)
授权编号:CN209555743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E01C 23/22
专利分类号:E01C23/22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李莉;吴亚松
第一申请人:李莉
申请人地址:8300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河南路铁8街5号楼3单元402号
发明人:李莉;吴亚松
第一发明人:李莉
当前权利人:李莉;吴亚松
代理人:张亚玲
代理机构:61247
代理机构编号:西安汇智创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