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论文_曹刚,李毅,梁好,盛伟繁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学元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元件,光学,粘弹性,压印,表面,色散,蛛丝。

光学元件论文文献综述

曹刚,李毅,梁好,盛伟繁[1](2019)在《同步辐射光学元件的粘弹性减振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步辐射光束线光学元件的振动不稳定性将影响样品处的光斑位置,将粘弹性减振器安装在光学元件上可以减弱地面微振动对机构影响。研究设计了粘弹性减振器,对粘弹性材料的剪切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进行共享参数的非线性拟合,得到Prony级数各项系数;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了粘弹性减振器的动力学性能,并以某长反射镜为例,对安装减振器后的结构系统进行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以及静力学分析,并且比较了减振器安装位置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弹性减振器能有效控制地面微振动对光学元件长反射镜振动稳定性的影响;减振器安装在光学元件底板下靠近两端减振效果更好,能显着提高元件的振动稳定性。该项研究对光束线其他光学元件的振动稳定性研究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魏光虎[2](2019)在《光学元件表面微缺陷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近些年来,对于检测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技术越来越重视。由于光学系统的性能会直接受到光学元件表面质量优劣的影响,这对于光学元件的质检工作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光学元件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光学仪器的整体质量都会得到系统性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光学元件表面缺陷对元件自身以及其所处系统的危害,然后对光学元件表面微缺陷检测方法进行分析,介绍了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优势,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34期)

黄燕燕,张旭琳,杨伟,王笑冰,雷蕾[3](2019)在《微光学元件宽带光源照明下无色散边界条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宽带光源微光学元件(如集成导光板)在衍射色散方面的设计需求,本文构建了宽带光源微光学元件衍射理论分析模型,探讨分析了衍射光谱的色度规律特性,提出并定义了能准确定量衡量衍射光束色散程度的色散量C,同时明确给出了零色散的边界判据点.通过对研制的矩形位相光栅进行测试分析,所得的光谱色度特性规律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色散度判据参量C和零色散边界点的正确性.本文提出的宽带光源色散度判据参量C、零色散边界判据点,不仅为集成导光板结构参数的设计提供指导,而且也能为其他宽带微光学元件的设计过程中探讨色散特性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王贵林,朱俊辉,李嘉祥,李治斌[4](2019)在《大口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在位检测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密光学元件在加工过程中如果工艺控制不当,产生的划痕、麻点等疵病分布范围虽然较小,但对整个光学系统的性能影响却很大,破坏力非常强,目前的表面疵病检测仪基本上针对平面或球面光学元件进行离线检测。文章以光学加工机床为运动平台,采用暗场散射成像方法,设计多光束均匀照明系统,研究表面疵病微细特征的识别算法,实现大口径光学表面疵病的在位检测与评价;标定结果表明,表面疵病宽度偏差为2.05%,长度偏差为2.39%,满足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Φ280 mm平面硅镜进行自动化在位检测,给出了不同类型疵病的统计数据,解决了离线检测中非加工时间长与多次装夹引起定位误差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9年06期)

郭佳昌,陈涛[5](2019)在《用于准分子激光汇聚的新型拉锥光学元件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分子激光的能量利用率成为制约其在加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展了用于准分子激光汇聚的新型拉锥光学元件的研究与设计。通过对拉锥石英管外部轮廓的提取和模拟,结合拉锥过程中熔融区的变化规律,得到拉锥区域的曲线函数,通过与大量拉锥石英玻璃管的外部轮廓数据进行对比修正,最终得到拉锥形状函数。基于形状函数模拟元件实际形状,通过对光束的追迹以及损耗的计算,模拟光束的实际损耗和光斑形状。最后基于模拟结果的函数曲线制作拉锥光学元件。准分子激光通过该光学系统后可于出光口得到一个内环直径为100μm的圆形光斑,光能的利用率在80%左右,解决了准分子激光光斑形状不规则和能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9年05期)

严一雄,郑煜,段吉安[6](2019)在《单发射激光器二极管光学整形元件定位误差对光束整形效果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激光器在许多应用中为获得高光纤耦合效率需要进行光束整形。但光学系统若存在定位误差将会降低光束的整形效果,以导致光纤耦合效率降低。本文建立了单发射激光器二极管光束整形系统的定位误差模型。然后分析了个整形光器件的误差和光束整形效果的关系。还分析了误差和光纤耦合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快轴准直透镜在Z轴方向上存在位置误差对光束整形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会聚透镜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误差对光束整形效果的影响,这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避免。此外,光纤存在位置误差对光纤耦合效率影响较大,也需要尽量避免。(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10期)

周国尊[7](2019)在《超薄光学元件的精密性加工关键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加工超薄光学元件的过程中,会因为重力和磨头而产生应力形变。于是,一种具有高效率、先进性加强的超薄光学元件综合加工法被提出。这种方法在进行面形控制的时候,全面充分的运用了离子束修形、精密抛光、精密铣磨。在开展精密铣磨的阶段时,主要是通过分析受力和采用误差补偿的方法以实现降低因为元件发生变形而造成的面形误差。在超薄光学元件的精密抛光接管,则是主要利用气囊抛光迭代以及沥青抛光迭代以实现短时间内收敛收敛面形的目的。在离子束加工的阶段,主要是利用离子束基本加工特点以实现修正面形的高精准度。(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9年10期)

李林,郑贵阳,吕鑫燚[8](2019)在《基于二元光学元件的HMD折/衍混合目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应用传统Erfle目镜的HMD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和轻型化的发展需求,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可应用于HMD光学系统的目镜。从HMD光学系统原理与设计参数两方面分析了对HMD系统进行改进的可行性;阐述了HMD系统应用BOE的优势;设计了一种基于BOE的折/衍混合目镜,并与传统Erfle目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折/衍混合目镜可以使HMD光学系统体积、质量更小,结构更紧凑,成像质量更高。(本文来源于《指挥控制与仿真》期刊2019年05期)

米睿,陈清海,熊勇,王炜,郭桐[9](2019)在《基于ACSI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光学元件顾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CSI方法确定顾客满意度指标,采用Delphi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科学工程项目光学元件进行满意度评价和分析,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今后同类项目管理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项目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高子涵,蔡晓晴,孙龙,周志涛[10](2019)在《基于重组蛛丝蛋白的多层级瞬态衍射光学传感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衍射光学元件(DOE)与MEMS加工工艺难以兼容、传感应用方面灵敏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重组蛛丝蛋白材料、利用热纳米压印工艺制成的多层级瞬态可溶DOE。重组蛛丝蛋白性能可按需定制,重复性高,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纳米压印工艺可实现DOE的快速制备,同时控制其降解速率。纳米压印工艺制备的重组蛛丝蛋白DOE最小特征尺寸可达2μm,衍射图案强度为杂散光强度的12倍。随着元件的降解,DOE的衍射图案效率降低,说明了DOE所携带信息随其可控溶解而溶毁,从而可以实现信息的多层级溶毁及生物传感领域的多层级药物实时释放监测。(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光学元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内外近些年来,对于检测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技术越来越重视。由于光学系统的性能会直接受到光学元件表面质量优劣的影响,这对于光学元件的质检工作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光学元件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光学仪器的整体质量都会得到系统性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光学元件表面缺陷对元件自身以及其所处系统的危害,然后对光学元件表面微缺陷检测方法进行分析,介绍了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优势,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学元件论文参考文献

[1].曹刚,李毅,梁好,盛伟繁.同步辐射光学元件的粘弹性减振方法[J].核技术.2019

[2].魏光虎.光学元件表面微缺陷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3].黄燕燕,张旭琳,杨伟,王笑冰,雷蕾.微光学元件宽带光源照明下无色散边界条件探讨[J].物理学报.2019

[4].王贵林,朱俊辉,李嘉祥,李治斌.大口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在位检测与评价研究[J].应用光学.2019

[5].郭佳昌,陈涛.用于准分子激光汇聚的新型拉锥光学元件的设计[J].应用激光.2019

[6].严一雄,郑煜,段吉安.单发射激光器二极管光学整形元件定位误差对光束整形效果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7].周国尊.超薄光学元件的精密性加工关键技术探讨[J].粘接.2019

[8].李林,郑贵阳,吕鑫燚.基于二元光学元件的HMD折/衍混合目镜设计[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9

[9].米睿,陈清海,熊勇,王炜,郭桐.基于ACSI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光学元件顾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J].项目管理技术.2019

[10].高子涵,蔡晓晴,孙龙,周志涛.基于重组蛛丝蛋白的多层级瞬态衍射光学传感元件[J].微纳电子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光纤激光器光束目标非相干合成原理图平行板集成电极工具波像差的定义及与光线垂轴像差的关系基于像元相位掩膜移相的泰曼-格林干...二次拟合公式和线性拟合公式的计算误...将半径为ro的大波面裁剪为半径rs的小...

标签:;  ;  ;  ;  ;  ;  ;  

光学元件论文_曹刚,李毅,梁好,盛伟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