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图式论文_沈夏林,张际平,王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身体图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式,身体,艺人,偶像,概观,诗学,虚拟现实。

身体图式论文文献综述

沈夏林,张际平,王勋[1](2019)在《虚拟现实情感机制:身体图式增强情绪唤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现实引入教学增加了其中情感现象的复杂性,情感机制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情绪是情感的可操作单元,激活情绪的信息分为感知和概念化信息两种途径,客体与个体预期的差异决定了情绪的强度,虚拟现实主要提供了感知通道的情绪信息来源。在场感给予体验者接近于叙事者的情感体验,但"情感模拟"并不能解释虚拟现实环境中与仿真度不对等的微妙情感现象。为此,从身体觉知虚拟对象示能性的过程出发,提出是身体图式在唤起情绪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是个体预期与客体感知间差异的实质。进而,针对隐含于语文教学中的情绪,以"叁峡船闸"为教学内容,设计了高激活度图式(虚拟现实学习环境)和一般激活度图式(视频学习)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高激活度图式的情绪唤醒度显着高于低激活度图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现实学习环境的情绪影响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沈夏林,邓倩,刘勉[2](2019)在《智慧课堂学习体验:技术赋能身体图式的唤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慧课堂模拟但又超越自然的富技术人为环境,带来了学习体验的新问题。具身认知理论将基本身体图式的激活及其之上的复杂图式建构作为学习体验的内在机制,基本图式的有限性、共享性与投射性,给予了人们组织无限经验、不言而喻地理解他人、与他人交互的能力。基本身体图式自发地形成于儿童早期发展阶段,课堂体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唤起学习者已存图式。课堂中存在真实情境、模拟情境、观察体验、文字语言四种激活身体图式的途径。技术赋予学习者增强对象知觉和图式唤起能力的同时,也具有负面的限制作用,但技术限制也能被利用而促进学习。最后,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了利用技术的赋能与限制唤起学习者身体图式,以建构数学图式的过程。以基本身体图式的唤起建构符合科学原理的复杂图式,是富技术智慧课堂学习体验设计的核心所在。(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梅娜[3](2019)在《梅洛—庞蒂“身体图式”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梅洛-庞蒂以知觉和身体作为其理论的核心要素并对之进行延展性探究。“身体图式”是梅洛-庞蒂在其代表作《知觉现象学》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意指身体在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而“身体图式”作为早期梅氏身体哲学思想中“身体-主体”这一核心理论之基石,其存在的方式在梅氏整个的学术思想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梅氏“身体图式”美学思想中的“身体-主体”概念不仅是对笛卡尔以降近代主客二分等二元论思想的一次反拨,也是现代艺术、尤其是后现代艺术(绘画)在艺术创作与发展上的一种实践载体与理论超越。梅氏以“身体图式”为核心概念之一的文艺美学思想在形成与发展上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图式”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康德。梅洛-庞蒂的“身体图式”概念是其在借鉴康德图式理论基础上对心理学上身体图式概念的一个阐发与继承。其借助该概念来阐述现象的身体在时空结构(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及其与世界的统一性。梅氏“身体图式”概念与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概念有着密切关联。在此基础上,梅氏更是融合了胡塞尔“主体”概念的思想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对“身体图式”的内涵与功能进行了改造与阐发。“身体图式”即是身体在世的存在方式,正是由于人身体的存在,才有了人类进行一切艺术实践活动的运动载体与实践中介。透过人的身体,艺术等一切实践活动才被赋予了其存在的意义。无论是梅洛-庞蒂对于塞尚绘画在“视看”艺术上关于人身体知觉的探讨,还是电影艺术中身体的时空存在问题,甚至是文学创作中人身体的存在境遇等,都离不开身体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身体图式”。正是因为有了身体的存在与感知,才有了一切艺术创作与欣赏的重要前提。梅洛-庞蒂所强调的“身体图式”文艺美学思想作为其身体现象学(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表明了人作为生命个体所独有的身体的意识性和主体性意义。不管是对西方传统身心二分的二元论传统之挑战,还是对当下精神与身体(灵与肉)统一的身体-主体之强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梅氏“身体图式”文艺思想在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的贡献更是不容小觑,尤其在对身体美学的产生与发展及中国当代美学领域的继续发展均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韦添殷[4](2019)在《作为创作转折的由理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布莱克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位把艺术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艺术家,其创作语言有着浓厚的神秘学特色,无法被归类,也无法被模仿。尽管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使得他远离主流艺术创作的研究,但他的艺术却反映了英国当时的艺术现状甚至社会现状。他喜于描绘扭曲的身体形象,而这些图像被频繁使用以至形成了图式,被他用于多年的创作里。本文将着眼于布莱克的艺术成就,立足于布莱克的身体图式图像使用研究之上,从中寻找突破点,梳理当中最为突出的正面伏坐身体图式的来源并探究其背后的意义。文章将聚焦于其中主要人物由理生的正面伏坐图式——身体前倾,双腿紧贴躯干,观者仅能捕捉到人物形象的头部、小腿和双脚的姿态。作为身体图式中使用较为频繁的图式之一,正面伏坐图式贯穿出现于布莱克创作中,又以《由理生之书》为该图式的使用高峰期。笔者从这个图式作为切入点,根据图式的使用范围和对应的文本,解读图像背后的文学隐喻,并分析该图式运用最频繁、联系最密切的“由理生”形象在布莱克创作体系中的隐喻及形象的转变。最后,回归到图式中,探究图像与图像、图像与文本的意义,发掘该图式背后的文学创作象征、社会现状隐喻中的转向。本论文使用传统图像学研究方法,并结合新历史研究方法与视觉文化解读研究方法,对这一图式展开论述,力图还原更为完整的布莱克艺术面貌之余,透过透析艺术的文学性来折射出艺术家与历史环境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广州美术学院》期刊2019-05-01)

王晓华[5](2019)在《身体诗学:一个基于身体概念的理论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学术的主体性日益凸显,有关原创的言说不断增殖,进入21世纪以后,上述筹划开始落实为具体的理论建构。根据现有理论中的诸多话语资源,本文试图将身体学引入诗学研究,建构一个原创性的身体诗学图式:(1)"身体—动作—对象"是原初之诗的基本结构;(2)身体性想象是诗性生成的动因;(3)激发身体性体验是诗性制作的原初目的。通过对此图式的阐释,以下命题将获得证明:(1)做诗的主体是敏感的、主动的、劳作的身体;(2)诗性诞生于身体的行动并由身体的行动(真实的和想象的)维系;(3)诗学终将落实为植根于身体的诗学。由此产生的是回到身体—生活世界的身体诗学,它超越了西方流行的以身体为客体的诗学研究范式,演绎了诗学重构自身的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批评》期刊2019年02期)

唐树生[6](2018)在《概观(Synopsis)与身体图式:康德的身体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体的具身性与我们经验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空间定位中,身体的左右、前后不只是一种对自身的规定,同样是对经验对象的规定。康德明确说过,如果没有这种区分,那我们的经验世界,太阳的升起落下等这样的现象都是不可理解的。将身体完全理解为一种物理物,我们与对象之间就仅具有一种力学的关系,而这显然不符合实情,因为在知觉中我们具有自主的行动,并且动机也是知觉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身体先于概念的综合就对事物实行了一种综合活动,只是这种综合并不是概念式的,康德有时用概观这样的感官能力来表明这种机能。(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刘永波[7](2018)在《基于公共空间身体活动图式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象学和文化空间理论对中国广场空间中大众的异质性身体运动现象进行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诠释。公共空间身体图式的溯源可以追溯到具有神圣性的宗教祭祀等活动。广场空间中大众身体活动的失序、异质性和多元性是源于传统惯习和现代流变的互构。当前广场空间中大众身体活动的兴起源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游戏精神和仪式性狂欢活动的匮乏;大众身体活动的非对抗和无竞争性的表意特征源于传统文化对激烈的身体运动的排斥和抗拒以及儒家教义的礼仪身体运动观;在流动性空间中通过不同的身体样态来践行族群技艺和识别政治身份和文化记忆的同时,也强化了自我概念和身份认同;在个体主义、"自我文化"的观照以及现代技术的介入下,广场中的大众身体图式无论在(本文来源于《体育与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徐海龙,高璇,夏培程[8](2018)在《“偶像养成”与身体图式——TFBOYS成员王俊凯官方微博传播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偶像养成"是指演艺公司选拔一些新人,进行艺术专业培训并经过逐步包装后推向市场。在整个过程中,艺人的粉丝群体一直陪伴和支持。这类艺人的官方微博的话语模式和互动关系都体现出与传统艺人微博不一样的特点。随着艺人逐渐从业余水平进化为偶像明星,一种体验"身体时间"的家族式粉丝文化和拟态环境被媒介塑造出来,艺人与粉丝通过急速变化的身体媒介形象进行着沟通。(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8年03期)

徐海龙,高璇,夏培程[9](2018)在《“偶像养成”与身体图式——TFBOYS成员王俊凯官方微博传播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偶像养成"是指演艺公司选拔一些新人,进行艺术专业培训并经过逐步包装后推向市场。在整个过程中,艺人的粉丝群体一直陪伴和支持。这类艺人的官方微博的话语模式和互动关系,都体现出与传统艺人微博不一样的特点。随着艺人逐渐从业余水平进化为偶像明星,一种体验"身体时间"的家族式粉丝文化和拟态环境被媒介塑造出来,艺人与粉丝通过急剧变化的身体媒介形象进行沟通。(本文来源于《教育传媒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张静[10](2017)在《容器图式视角下欧茨叁篇中篇小说中女性身体的不平衡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美国着名当代作家,被誉为“哥特小说女王”、“出色女文人”和“女福克纳”,并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她的叁篇中篇小说《自我封闭》、《生命的崛起》和《初恋》都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在当时的美国背景下,女性在不同的却又相似的境遇下所遭受的身体和心理的压迫。本文试图结合认知诗学理论的容器图式及其隐喻来深入解析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身体所受的压迫,并揭露女主人公身体被压迫的根源。容器图式是认知诗学范畴的重要工具。容器图式作为意象图式的一种,本身不能直接被看到,但可以用来组织成具体的、能被看到的东西,被具体化之后,就能被视觉感知到。而隐喻则在其具体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叁篇中篇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深受家庭暴力、居住或工作环境、情感方面的容器压迫,如父母亲人暴力的压迫、卧室或是医院的压迫、医生的情感压迫等。这叁篇小说的题目和内容的相似则引发我们去思考其中所隐藏的深层信息:比较叁位女主人公所受的压迫和其努力突破这种压迫的过程,并探索产生这种压迫的根源。文章的理论依据为Lakoff在《认知语言学中》中对意象图式和包括容器图式在内的六种动觉意象图式的归纳总结,和隐喻与容器图式的相互映射关系。运用容器图式、隐喻的概念分析了不同的容器对叁篇小说女主人公从身体到心理的压迫过程,着重从“身体”这个外在形式着手来研究其所受的压迫,指出容器对女主人公的身体不仅有保护作用,还有压迫作用。分析了女主人公对不同的容器压迫的反抗过程,指出女主人公对这种压迫的反抗力量远小于其压迫的力量,是一种不平衡的力量,并根据文中其它环境要素,得出女主人公所受的不同压迫的根源,即:女性身体的不平衡性、宗教、社会舆论、社会地位等。通过对这叁篇小说女主人公的解析,人们可以联系到自己和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无形的压迫根源,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去抵抗这种压迫找到自我。(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身体图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慧课堂模拟但又超越自然的富技术人为环境,带来了学习体验的新问题。具身认知理论将基本身体图式的激活及其之上的复杂图式建构作为学习体验的内在机制,基本图式的有限性、共享性与投射性,给予了人们组织无限经验、不言而喻地理解他人、与他人交互的能力。基本身体图式自发地形成于儿童早期发展阶段,课堂体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唤起学习者已存图式。课堂中存在真实情境、模拟情境、观察体验、文字语言四种激活身体图式的途径。技术赋予学习者增强对象知觉和图式唤起能力的同时,也具有负面的限制作用,但技术限制也能被利用而促进学习。最后,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了利用技术的赋能与限制唤起学习者身体图式,以建构数学图式的过程。以基本身体图式的唤起建构符合科学原理的复杂图式,是富技术智慧课堂学习体验设计的核心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身体图式论文参考文献

[1].沈夏林,张际平,王勋.虚拟现实情感机制:身体图式增强情绪唤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19

[2].沈夏林,邓倩,刘勉.智慧课堂学习体验:技术赋能身体图式的唤起[J].电化教育研究.2019

[3].梅娜.梅洛—庞蒂“身体图式”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韦添殷.作为创作转折的由理生[D].广州美术学院.2019

[5].王晓华.身体诗学:一个基于身体概念的理论图式[J].中国文学批评.2019

[6].唐树生.概观(Synopsis)与身体图式:康德的身体概念[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8

[7].刘永波.基于公共空间身体活动图式的社会学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8

[8].徐海龙,高璇,夏培程.“偶像养成”与身体图式——TFBOYS成员王俊凯官方微博传播实证研究[J].东南传播.2018

[9].徐海龙,高璇,夏培程.“偶像养成”与身体图式——TFBOYS成员王俊凯官方微博传播实证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18

[10].张静.容器图式视角下欧茨叁篇中篇小说中女性身体的不平衡性[D].广西师范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身体图式示意图缪勒-莱尔错觉的身体图式在金泽八字倒角身体图式身体图式被破坏的空间形式虚拟触觉的形成及影响达芬奇绘制的维特鲁威人

标签:;  ;  ;  ;  ;  ;  ;  

身体图式论文_沈夏林,张际平,王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