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教学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

一、浅议中学物理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杨峰[1](2021)在《基于“发现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高中必修部分探究性实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发现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提问的主动性,通过设计物理实验探索“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物理结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本研究结合文献研究和问卷调研,构建教学设计原则、环节和评价体系,并编制教学设计案例。期望研究应用于一线教学时,对解决学生核心素养薄弱的问题有帮助。本研究的主要工作:(1)通过文献调研了“发现学习”理论、物理探究性实验、物理核心素养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阐述了“发现学习”理论、物理探究性实验、物理核心素养和教学设计等相关概念。(3)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4)构建了基于“发现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设计:原则、环节和评价体系。(5)选择了高中物理的“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得力的合力合成规律”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等三个力学探究性实验,分别做了教学设计案例。(6)结合笔者自评和评价者对照评价表评价和分析了这三个教学设计案例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7)进行了研究的总结、反思及展望。对教学设计的评价表明:基于“发现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设计,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贺文煦[2](2020)在《渗透工程思维培养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世界贸易格局变更背景下,各国对未来工程技术人才提出新要求,工程教育受到普遍重视。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新工科”等指导方针,成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确定了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随后引发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工程教育的探讨,由于基础教育阶段不宜增负,目前主要通过在已有科目中增加工程范畴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思维。2017年教育部颁布系列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环节新增“工程与技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将工程思维确定为学科核心素养,按下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工程教育的开始键。STEAM教育的引入,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工程教育提供新思路,STEAM教育对工程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已得到研究证实,其培养策略以及科-工整合模式,可运用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中。我国中学科学课程以分科科学呈现,物理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自然,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及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些都与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工程教育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和。此外我国在物理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工程思维的培养是可行的。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和STEAM教育理念,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本研究提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希望在尽量不增加教师和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在完成物理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工程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等各教学环节中,从而实现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育,由此提出了以下四种教学策略:1.利用工程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借鉴工程教育最新范式CDIO教学模式理念,为学生构建工程项目情境,使学生了解全周期的工程运行过程。教师利用工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好奇心和积极性,完成导入新课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工程决策思维和工程设计思维,而后自然过渡到后面的教学环节。本研究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进行展示,并构建可供参考的教学活动模型。2.选择工程问题进行延伸拓展;借鉴6E学习模式理念,完成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后,利用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工程问题进行延伸拓展。既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又可以利用工程类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养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工程思维方式。本研究列举《自由落体运动》和《电能的输送》两个教学设计片段具体阐释如何利用工程问题实现拓展巩固。3.增加工程类实验进行实践巩固;借鉴STEAM整合观中将实践共同体作为整合途径的理念,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特点,在原有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增加或外显实验中的工程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本研究以《胡克定律》探究实验为例进行阐释,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融入工程思想。4.运用工程类问题进行课后练习;借鉴原始物理问题对学生高级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发现物理习题中也会隐含工程思想,可通过练习工程类问题促进发展学生的工程思维。本研究列举近十年高考试卷中涉及到工程的题目,分析其隐含的工程思想,说明其对工程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以上四种教学策略,通过在不同教学环节适时适度加入相关工程问题,在完成物理学科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渗透培育学生的工程思维,希望能填补高中阶段工程教育的缺失,为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工程人才打下基础。另外本研究尝试编制物理学科相关的工程类问题测试工具、工程思维自评问卷及其评分标准,为后续研究确定方向。由于时间等原因没有得到相关数据,在未来教学工作中会逐步完善。

刘彬彬[3](2019)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物理这门学科蕴含很多的人文知识,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界定了相关重要名词的概念,从“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概述、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关于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进行了文献综述,确定了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萨顿的新人文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点,表明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应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得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没有得到重视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现状的原因是“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不够高、社会对人文素养不够重视、学校对人文素养重视程度低、人文素养在物理教材中体现不多、教师未找到合适的培养途径”,针对原因,提出了“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加深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找到有效的培养途径”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措施,并通过教学微案例《认识声现象》、《光的折射》、《质量》、《物态变化与温度》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得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的结论。

王梦哲[4](2019)在《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前科学具有双重涵义,一是指不同文化经验背景下的群体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形成的对科学独特的认识。二是指在面临同一问题时,由于没有固定范式,各方意见不一而引发的充满争论的前科学阶段。据此,它作为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科学教学有着必不可分的联系,而物理学科则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因此,前科学对物理教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将前科学融入到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建构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物理知识习得状况,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认识。本研究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前科学的内涵、特点、其与科学的区别以及与前概念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以科学历史主义理论、证伪主义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理性审视,建构出相关模式,并对所建模式的五个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该模式的使用策略及范围;在模式建成后,分两次在中学进行试用:第一次为试行应用,目的在于初步分析模式的目标达成情况及使用效果,并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第二次为实际应用,该次应用是在前一次应用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两次应用完成后对模式的使用效果进行反思总结,进而提出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物理知识习得状况,主要表现为:1.学生课堂言语参与行为相对较多,且形式多样;2.学生课后习题完成情况总体相对较好;3.学生前科学认识得到了一定转变。第二,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认识,主要表现为:1.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相对性与局限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2.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实证性与创造性有了切实的体验;3.学生对科学家身份有了进一步认识,但对科学事业的认识总体差异不明显。

何绍文[5](2018)在《“自主—合作—板演—评议”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求知欲在慢慢地下降,传统“一刀切”的习题教学模式不再适合当今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焦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了物理习题教学的重要性,也提倡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基于此,本文构建了“自主-合作-板演-评议”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合作学习的思想、理念融合到习题课教学中去,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学生主动学习、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物理概念课和物理实验课等新授课与物理习题教学课是有差别的,二者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都有所不同。目前,将合作学习融入到新授课,尤其是实验课的研究较多,但在物理习题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合作学习与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阐述了实践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效果金字塔理论、社会建构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群动力理论。其次,设计合理的学生问卷与教师问卷,对师生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模式的构建、模式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接着,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实践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班的物理成绩比对照班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本次实践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对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和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是有帮助的,对一线的教师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徐国军[6](2018)在《浅议高科技物理在课堂上的渗透教学》文中研究表明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1、社会发展的必然。物理是一门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它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从家庭生活到航天技术,无不渗透。在新课程理念下,现代科技与教育高度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趋势。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的的认识。高科技是现代化的动力源、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生产力发展的倍增器、社会进步的杠杆、人类

胡晓琦[7](2017)在《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刘炳昇先生是享誉中国中学物理教学与高等师范物理教育界的知名学者,为中国物理教育事业,尤其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小实验,大智慧”的物理实验教育思想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物理教育工作者,堪称当代“苏派物理”的领军人物。研究刘炳昇先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刘炳昇先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刘炳昇先生少年的成长经历入手,了解到刘先生在空间逻辑与操作实践方面天赋秉然,智能突出,初中到大学阶段参加航模小组的经历以及两位恩师都对刘先生在物理实验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见兴趣的培养与专家的引领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重点研究了刘先生的文献、视频与教材资料,整理并分析出了刘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精髓:1.倡导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着力物理实验自制教具的设计与改进,全面提升中学物理实验品质;2.全面开发物理实验、物理玩具的教学功能,较早的提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的观点,积极推进科学实践训练活动在我国的发展;3.将“小实验,大智慧”思想特色融入新课程建设,对新课程理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体现出继承、发展与摒弃、改革与辩证的科学态度,及时制止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错误走向。然后访谈了曾与刘先生有过接触的学生、同事以及刘先生本人,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刘先生多年来钟情于物理实验研究,将毕生奉献给物理实验教学,以及他善良正直,谦逊和蔼的性格特点,这些也都是他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成因。并且他对物理实验的执着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物理教师,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物理教学工作者。基于对刘先生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他为人治学的经验,文章最后得出了三个方面的启示:物理教师应将兴趣与工作相结合,同时锻造高尚的师德与人格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发现物理之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方法来促进物理学科的学习;通过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内涵,完善实验设施配备,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的方法来增强中学物理课程建设。

胡兴根[8](2016)在《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既是学习中学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是中学物理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又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因此,物理实验仪器对于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相比物理实验室中的厂制仪器,物理教师自制的教具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要制作出符合物理教学要求、能够很好的展示物理原理的教具,教师自身先要具备良好的动手制作教具的能力,但由于众多原因,我国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存在着对待自制教具的重视度不够、自制教具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利用“微课程”的相关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等组成部分,建构关于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的设计模式,并设计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实例,一方面,希望引起中学物理教师对于自制教具这项物理教研活动的重视;另一方面,丰富教师、学生关于自制教具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关于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综述,包括教具、自制教具和中学物理自制教具三个核心概念的界定,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加深了笔者自身对自制教具的定义、功能等多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比如对于自制教具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全面、自制教具研究现状呈现零散化、个人化特点等。第三章为微课程研究综述及其特点分析,介绍了微课程的定义、给出了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定义,梳理了国内外微课程的发展状况。第四章分析了微课程的特点,对设计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建构了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对现有研究者提出的几个微课程设计模式进行分析,建构了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的设计模式。第五章为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实例的设计,包括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的组成部分,设计和开发了杠杆放大技法、轮轴放大技法、和光学放大技法三个自制教具的微课程实例,提出了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设计原则。第六章为研究总结,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同时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邢明静[9](2016)在《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及其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教学比赛是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中学物理教师日常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以赛促教”“以赛育教”教师培养方式的推广,全国性教学比赛的规模和类型都得到迅速发展。参赛人群也由中学教师、教研员,扩大至高校的在校师范生与研究生。全国性教学比赛在中学物理教师、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深入了解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的形式、内容及其影响,本文主要进行了三个研究,并得到相关结论。研究一,通过整理分析比赛相关文件资料,对比赛的发展历程及类型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专家访谈,进一步对比赛的组织模式进行探究。通过研究一得到以下结论:(1)比赛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起步阶段(1994-2000年)、推广及自身完善阶段(2001-2010年)、繁荣发展阶段(2011年以后);(2)根据比赛主办方的举办宗旨,可以将比赛分为三类:优质课类比赛、教学技能类比赛、微课类比赛,优质课类比赛出现的最早,数量最大,微课类比赛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比赛类型,数量较少;(3)目前我国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有两种典型的组织模式:一种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的,自上而下的,具有强制性的组织模式;另一种是自主参与的组织模式。研究二,通过梳理分析比赛相关文件资料、参赛者教案,对比赛的项目及参赛者选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二得到以下结论:(1)教学比赛通过设置不同的比赛项目来实现比赛的目的,优质课类比赛项目设置比较简单,主要是一堂真实的课堂教学来观察教师对教学的整体设计、组织实施及教学效果,更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学技能类的比赛评比项目非常丰富,通过多个比赛项目全面考察参赛者的教学技能;而微课类比赛则是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考察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力以及微课制作的能力;(2)教师初、高中选题和学生初、高中选题所涉及的知识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学习模块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内容一级主题中的分布呈现相似性;教师选题和学生选题在二级主题中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研究三,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研究比赛对中学物理教师及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影响。通过研究三得到以下结论:(1)比赛对在职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维度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在教学技能维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实验技能中的自制教具及实验创新能力、现代技能中的网络技术、组织与实施技能有显着提高;在教学方法维度,教师使用讲授法的频率有所减少,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及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频率有所增加;在教学手段维度,粉笔与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频率有所减少,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以及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频率有所增加;(2)比赛对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现代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讲授技能、实验技能及课堂导入技能等五项技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现代技能中的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显着提高;实验技能中的自制教具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有显着提高。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全国性教学比赛的规模及种类都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本文对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的形式、内容及其影响做了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向淏[10](2013)在《中学物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研究》文中提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两个中央文什的精神,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学教育虽然强调德育为先,但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而作为高中理科中的物理学科,大多数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中具有文科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亦远远不够,致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中学物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的内涵、研究意义。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层次推进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第二部分阐述三个方面的研究意义:一是深化中学物理课德育渗透方式及其作用的研究。二是推动中学物理课的改革。二是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章: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及表现。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有育人功能、强化功能、渗透功能、体验功能、促进功能等。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表现有:一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二是培养学生探求真知的科学精神。三是促进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四是增强学生真善美的情感体验。第三章: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举措。本章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优化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举措。从教师角度提出“树立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培训”、“学习和把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能力”三个方面的举措。从学生角度提出“引导学生明确物理学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因索”三个方面的举措。优化教学设计提出了优化教学目标设计、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法设计三个方而的举措。

二、浅议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中学物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发现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高中必修部分探究性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新时代背景对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课改和高考的要求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二、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研究现状
        三、 “发现学习”理论的研究现状
        四、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
        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物理实验
        一、物理实验
        二、物理实验教学
    第三节 发现学习理论
        一、发现学习理论含义
        二、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三、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第四节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三章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问卷设计
    第二节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
        一、教师对象的选取
        二、学生对象的选取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二、学生问卷结果与分析
        三、问题分析总结
第四章 教学设计原则、环节及评价的研究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原则
        二、问题情境化原则
        三、以问题为基础原则
        四、以“探究”为中心原则
        五、生生、师生合作原则
        六、精确性原则
        七、安全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环节
        一、确定课程内容
        二、分析教学背景
        三、确定教学目标
        四、选择教学方法
        五、制定教学策略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评价及修改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评价
        一、评价对象和目标
        二、教学设计评价指标
        三、教学设计评价者的选择
第五章 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节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二、 “探究弹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评析
    第二节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设计
        二、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设计评析
    第三节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教学设计
        二、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设计评析
第六章 总结、反思及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反思及展望
        一、反思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 B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教师访谈计划大纲
附录 C 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表
附录 D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各项指标具体分值表
附录 E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各项指标具体分值表
附录 F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各项指标具体分值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渗透工程思维培养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1.1.2 基础教育阶段尝试融入培养学生工程素养
        1.1.3 STEAM教育落地对工程思维培养的推动
        1.1.4 中学物理教学与工程关联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工程教育研究现状
        2.1.1 国外工程教育研究现状
        2.1.2 国内工程教育研究现状
    2.2 新课标指导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研究综述
        2.2.1 小学科学
        2.2.2 中学科学
        2.2.3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
    2.3 STEAM教育研究现状
        2.3.1 美国STEAM教育发展史及研究现状
        2.3.2 国内STEAM教育强调工程思维培养的研究综述
    2.4 物理学科与工程相关性研究现状
        2.4.1 物理教材及新课标与工程相关性研究综述
        2.4.2 物理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1.1 工程
        3.1.2 工程思维
    3.2 理论基础
        3.2.1 工程方法论
        3.2.2 STEAM教育整合观
        3.2.3 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
第四章 分类渗透工程思维培养的物理教学策略
    4.1 分类渗透工程思维培养的物理教学策略
        4.1.1 理论基础
        4.1.2 模型构建
        4.1.3 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
    4.2 在延伸拓展环节适当加入工程问题
        4.2.1 理论基础
        4.2.2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4.2.3 以《电能的输送》为例
    4.3 增加工程类实验进行实践巩固
        4.3.1 理论基础
        4.3.2 以《弹力》为例——胡克定律
    4.4 利用工程类问题进行课后巩固
        4.4.1 理论基础
        4.4.2 高考真题
第五章 编制工程类问题测量工具和工程思维自评问卷
    5.1 编制工程类问题测量工具
        5.1.1 编制理论基础
        5.1.2 工程类问题测量工具和评分标准的编制
    5.2 设计工程思维品质问卷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反思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工程类物理问题测量工具
附录2 工程思维品质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2.1 科学教育
        1.2.2 科学素养
        1.2.3 人文教育
        1.2.4 人文素养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概述
    2.2 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
    2.3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2 萨顿的“新人文主义”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4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4.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4.3 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4.3.1 促进学生物理审美力的养成
        4.3.2 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想象力
        4.3.3 渲染学生物理知识的表达能力
第5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1 调查背景与调查对象
    5.2 学生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5.2.1 问卷的编写
        5.2.2 问卷结果及分析
    5.3 教师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5.3.1 访谈问题的编写
        5.3.2 访谈结果及分析
    5.4 调查结果及分析
        5.4.1 调查结果
        5.4.2 结果成因分析
第6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和实施
    6.1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6.1.1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6.1.2 加深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
        6.1.3 找到有效地培养途径
    6.2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应用实践
        6.2.1 应用设计
        6.2.2 《认识声现象》教学的实施过程
        6.2.3 《光的折射》教学的实施过程
        6.2.4 《质量》教学的实施过程
        6.2.5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实施过程
结语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4)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科学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的有力保障
        1.1.2 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学科本质得以凸显的内在要求
        1.1.3 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必要基础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关于前科学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前科学
        2.1.2 教学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科学历史主义理论
        2.2.2 证伪主义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前科学的理性阐述
    3.1 前科学的界定
        3.1.1 前科学的内涵
        3.1.2 前科学与科学的关系
        3.1.3 前科学与前概念的差异
    3.2 物理教学中前科学的样态
        3.2.1 学生群体独特的科学认识
        3.2.2 学生群体经历的争论阶段
    3.3 前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性探讨
        3.3.1 前科学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3.3.2 前科学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4.1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建构的理性审视
        4.1.1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
        4.1.2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特点
        4.1.3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
    4.2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
        4.2.1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要素分析
        4.2.2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图
        4.2.3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4.2.4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4.2.5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
第五章 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5.1 应用研究设计
        5.1.1 研究假设
        5.1.2 样本选取
        5.1.3 实验方法
        5.1.4 实验过程
        5.1.5 结果表征
    5.2 试行应用之—自由落体运动
        5.2.1 教学设计
        5.2.2 实施效果分析
        5.2.3 应用反思
    5.3 具体应用之—牛顿第一定律
        5.3.1 教学设计
        5.3.2 实施效果分析
        5.3.3 应用反思
    5.4 提升模式应用效果的策略与建议
        5.4.1 信任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素材
        5.4.2 培养习惯,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秩序
        5.4.3 勇于创新,有效提升学生发散思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学生课堂言语参与行为观察提纲
附录二:学生课后习题完成情况样本
附录三:学生科学本质认识形成性测评问卷
作者简介
附件

(5)“自主—合作—板演—评议”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现状
        一、合作学习相关研究现状
        二、物理习题教学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中核心概念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学模式
        三、物理习题及习题教学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效果金字塔理论
        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主体性教育理论
        五、群体动力理论
第三章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第二节 学生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教师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四节 调查结论
第四章 “自主-合作-板演-评议”习题教学模式的建构
    第一节 教学模式的流程
    第二节 教学模式流程的说明
        一、习题引入
        二、学生自主分析
        三、分组合作学习
        四、学生板演(老师板演)
        五、小组之间评议
        六、师生评价
    第三节 模式的教学原则与策略
        一、习题选取原则
        二、合理分组策略
        三、合作过程规范策略
        四、“说题”策略
        五、合理评价策略
第五章 “自主-合作-板演-评议”习题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第一节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确定
    第二节 实施的准备工作
        一、组建高效的合作小组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注意事项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
    第四节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新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绩影响
        二、学生实践学习体会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7)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概况分析
    2.1 建构主义与物理实验教学
    2.2 物理实验教学价值
    2.3 物理实验教学变革发展情况
    2.4 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第3章 刘炳昇先生少年成长经历简述
    3.1 科技兴趣小组经历激发探索自然的热情
    3.2 航模小组经历奠定对物理实验的热爱与操作基础
    3.3 两位恩师的重要影响
        3.3.1 高中物理老师提供了个性发展的优渥土壤,激发对物理的热爱
        3.3.2 大学老师朱正元先生言传身教,坚定物理实验研究的信念
第4章 刘炳昇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内涵分析
    4.1 文献资料分析
        4.1.1 论文与书籍数量统计
        4.1.2 刘炳昇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思想发展史
    4.2 低成本物理实验视频整理
        4.2.1 实验视频内容整理
        4.2.2 实验特点分析
    4.3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分析
        4.3.1 注重激发和保护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4.3.2 教材结构设计关注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统一
        4.3.3 教材内容关注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4.3.4 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
        4.3.5 教材的呈现方式新颖独特
第5章 访谈纪实——多方面深入了解刘炳昇先生
    5.1 钟情创新物理实验,课堂生动有趣
    5.2 为教学奉献毕生精力,孜孜不倦
    5.3 实验特色鲜明突出,让人印象深刻
    5.4 师道的传承——“小实验、大智慧”思想影响几代人
    5.5 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众人
第6章 刘炳昇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启迪
    6.1 对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启迪
        6.1.1 兴趣与工作结合,永葆好奇心
        6.1.2 行为世范,人格魅力远胜一切
    6.2 对莘莘学子学习物理的启迪
        6.2.1 发现物理之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6.2.2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6.3 对中学物理课程建设的启迪
        6.3.1 完善实验设施配备,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
        6.3.2 关注课堂以外,大力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
        6.3.3 创新物理实验,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内涵
附录
    附录Ⅰ 刘炳昇先生发表的论文一览表
    附录Ⅱ 刘炳昇先生的低成本实验视频整理表
    附录Ⅲ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本身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求
        1.1.2 上海、浙江实行高考改革试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考察
        1.1.3 微课程的兴起与发展为自制教具的广泛传播提供契机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研究综述
    2.1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概念界定
    2.2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国内自制教具研究述评
        2.3.1 对自制教具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全面
        2.3.2 对自制教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错误认识
        2.3.3 自制教具研究现状呈现零散状态
    2.4 微课程研究综述
        2.4.1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概念界定
        2.4.2 国外微课程的发展
        2.4.3 国内微课程的发展
3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设计
    3.1 微课程的特点及设计自制教具微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3.1.1 微课程的体积微、时长微
        3.1.2 微课程的内容微
        3.1.3 微课程之间存在松散耦合关系
        3.1.4 微课程便于网上教学与交流
    3.2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设计模式的建构
        3.2.1 现有微课程设计模式的分析
        3.2.2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建构
        3.2.3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分析
4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实例设计
    4.1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的组成部分
        4.1.1 微视频
        4.1.2 微课件
        4.1.3 微练习
    4.2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设计实例
        4.2.1 实例一: 杠杆放大技法自制教具的微课程
        4.2.2 实例二: 轮轴放大技法自制教具的微课程
        4.2.3 实例三: 光学放大技法自制教具的微课程
    4.3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4.3.1 以学为主原则
        4.3.2 隐性知识可视化原则
        4.3.3 科学性原则
        4.3.4 简易性原则
        4.3.5 趣味性原则
        4.3.6 交互性原则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果
    5.2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及科研情况

(9)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教学比赛的意义与作用研究
        1.2.2 教学比赛的组织实施与规则研究
        1.2.3 教学比赛问题与对策研究
    1.3 概念界定
        1.3.1 教学比赛
        1.3.2 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整体设计
2 中学物理教学比赛形式研究
    2.1 比赛的缘起与发展研究
    2.2 比赛的类型研究
    2.3 比赛的组织模式研究
        2.3.1 比赛宗旨
        2.3.2 组织单位
        2.3.3 比赛的组织程序
    2.4 本章结论
3 中学物理教学比赛内容分析研究
    3.1 比赛项目分析
        3.1.1 优质课类比赛项目分析
        3.1.2 教学技能类比赛项目分析
        3.1.3 微课类比赛项目分析
    3.2 比赛选题分析——以第二届“华夏杯”教学技能大赛为例
        3.2.1 教师选题分析
        3.2.2 学生选题分析
    3.3 本章结论
4 中学物理教学比赛的影响调查研究
    4.1 工具制定与实施
        4.1.1 问卷的编制
        4.1.2 调查实施
    4.2 调查结果及分析
        4.2.1 被试的人口特征分析
        4.2.2 比赛对中学物理教师的影响分析
        4.2.3 比赛对物理专业师范生及研究生的影响分析
    4.3 本章结论
5 总结
    5.1 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中学物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第一章 中学物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一、中学物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
        (三) 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
    二、研究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的意义
        (一) 深化中学德育渗透研究
        (二) 推动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三) 促进中学生的全而发展
第二章 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及表现
    一、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一) 育人功能
        (二) 强化功能
        (三) 渗透功能
        (四) 体验功能
        (五) 促进功能
    二、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表现
        (一) 培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二)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 培养探求真知的科学精神
        (四)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 培养中学生真善美的情感体验
第三章 中学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中学物理教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 中学物理教师要树立“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的理念
        (二) 中学物理教师要具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能力
        (三) 加强中学物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培训
    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 引导学生明确物理学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三) 学生的学业评价中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三、优化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
        (一) 优化教学目标的设计
        (二) 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三) 把握好优化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的要求
    四、优化教学方法的设计及优秀案例
        (一) 优化教学方法设计的含义
        (二) 优化教学方法设计的例举
        (三) 教学设计案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四、浅议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发现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高中必修部分探究性实验为例[D]. 吴杨峰.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渗透工程思维培养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 贺文煦.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 刘彬彬.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4]基于前科学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 王梦哲. 伊犁师范大学, 2019(07)
  • [5]“自主—合作—板演—评议”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何绍文.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6]浅议高科技物理在课堂上的渗透教学[A]. 徐国军.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 2018
  • [7]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D]. 胡晓琦.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8]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微课程设计研究[D]. 胡兴根. 江西师范大学, 2016(03)
  • [9]中学物理全国性教学比赛及其影响研究[D]. 邢明静. 西南大学, 2016(02)
  • [10]中学物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研究[D]. 向淏. 西南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