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砂浇铸件,特别涉及风扇铸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前盘、后盘和叶片,前盘和后盘同心设置,前盘和后盘之间间隔设置并且叶片位于前盘和后盘之间,叶片有多个且以前盘和后盘的轴心为轴线均匀间隔设置,后盘的中心部位开设有与后盘同轴的轴孔,前盘的中心部位开设有进风口,后盘靠近前盘的一侧面上一体成型有平衡部,所述平衡部为回转体并且与后盘同轴,轴孔穿过平衡部。在后盘上增设平衡部之后,当风扇铸造完成之后,在动平衡检测时,可以对平衡部进行大幅度的打磨,这样就不用担心破坏前盘、后盘和叶片的形状,能够实现快速调节动平衡的目的,降低风扇成品加工工时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风扇铸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前盘(1)、后盘(2)和叶片(3),前盘(1)和后盘(2)同心设置,前盘(1)和后盘(2)之间间隔设置并且叶片(3)位于前盘(1)和后盘(2)之间,叶片(3)有多个且以前盘(1)和后盘(2)的轴心为轴线均匀间隔设置,后盘(2)的中心部位开设有与后盘(2)同轴的轴孔(21),前盘(1)的中心部位开设有进风口(11),其特征在于,后盘(2)靠近前盘(1)的一侧面上一体成型有平衡部(22),所述平衡部(22)为回转体并且与后盘(2)同轴,轴孔(21)穿过平衡部(22)。
设计方案
1.一种风扇铸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前盘(1)、后盘(2)和叶片(3),前盘(1)和后盘(2)同心设置,前盘(1)和后盘(2)之间间隔设置并且叶片(3)位于前盘(1)和后盘(2)之间,叶片(3)有多个且以前盘(1)和后盘(2)的轴心为轴线均匀间隔设置,后盘(2)的中心部位开设有与后盘(2)同轴的轴孔(21),前盘(1)的中心部位开设有进风口(11),其特征在于,后盘(2)靠近前盘(1)的一侧面上一体成型有平衡部(22),所述平衡部(22)为回转体并且与后盘(2)同轴,轴孔(21)穿过平衡部(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铸件,其特征在于,平衡部(22)为锥台状,并且平衡部(22)的锥顶靠近前盘(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扇铸件,其特征在于,平衡部(22)的锥底面积小于进风口(11)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扇铸件,其特征在于,平衡部(22)的锥台顶超出进风口(1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风扇铸件,其特征在于,平衡部(2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平衡槽(221),所述平衡槽(221)以平衡部(22)的轴线为轴心均匀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扇铸件,其特征在于,平衡槽(221)的数量为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铸件,其特征在于,叶片(3)呈平面设置,并且后盘(2)的轴心均处于叶片(3)所在的平面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砂浇铸件,特别涉及风扇铸件。
背景技术
风扇和叶轮的类型相同,风扇和叶轮目前经常采用的两种成型方式为铸造成型和焊接成型。在大型的风机或者水泵中使用的风扇或者叶轮,经常采用铸造成型,之后再进行打磨修整。风扇在铸造成型之后,很难直接拥有较好的动平衡,还需要经过精修打磨来取得良好的动平衡性能,但精修打磨非常耗费精力和工时,通常需要反复地打磨和做动平衡试验。
现有的风扇包括一体成型的前盘、后盘和叶片,叶片位于前盘和后盘之间,前盘和后盘同轴设置,叶片包含多个且以前盘和后盘的轴心为轴线均匀间隔设置,后盘的中心部位开设有与后盘同轴的轴孔,前盘的中心部位开设有进风口。由于铸造时铸件的厚薄程度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前盘、后盘和叶轮的厚薄很难保持完全均匀,并且在动平衡试验后打磨的时候一般都只能对前盘和后盘进行打磨,前盘和后盘的形状都有具体的要求,不能大幅度打磨,因此动平衡测试时的打磨会耗费非常多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铸件,优化了风扇铸件的结构,达到了降低风扇成品加工工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风扇铸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前盘、后盘和叶片,前盘和后盘同心设置,前盘和后盘之间间隔设置并且叶片位于前盘和后盘之间,叶片有多个且以前盘和后盘的轴心为轴线均匀间隔设置,后盘的中心部位开设有与后盘同轴的轴孔,前盘的中心部位开设有进风口,后盘靠近前盘的一侧面上一体成型有平衡部,所述平衡部为回转体并且与后盘同轴,轴孔穿过平衡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盘上增设平衡部之后,当风扇铸造完成之后,在动平衡检测时,可以对平衡部进行大幅度的打磨,这样就不用担心破坏前盘、后盘和叶片的形状,能够实现快速调节动平衡的目的,降低风扇成品加工工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平衡部为锥台状,并且平衡部的锥顶靠近前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部设置成锥台状之后,更加便于在平衡部的侧面上进行打磨修整以调整风扇的动平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平衡部的锥底面积小于进风口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从进风口对平衡部进行修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平衡部的锥台顶超出进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部所占的重量更大,也能够调整风扇前后配重平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平衡部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平衡槽,所述平衡槽以平衡部的轴线为轴心均匀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槽能够提升铸件的平衡性,从而降低铸件在平衡性测试时修磨铸件的时间,提升风扇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平衡槽的数量为三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槽的数量为三个时,平衡槽平衡风扇动平衡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叶片呈平面设置,并且后盘的轴心均处于叶片所在的平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片呈平面设置的话,铸造后叶片的动平衡就更加方便控制,铸造的模具也方便设计,沿风扇径向上的重力分布更加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风扇后盘上设置平衡部,在风扇铸件铸造成型之后,对平衡部进行大幅度地快速打磨,降低动平衡的修磨时间,达到了提升风扇成品加工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盘;11、进风口;2、后盘;21、轴孔;22、平衡部;221、平衡槽;3、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风扇铸件,包括前盘1、后盘2和叶片3,前盘1和后盘2同轴设置,前盘1和后盘2之间间隔设置并且叶片3位于前盘1和后盘2之间,叶片3有多个且以前盘1和后盘2的轴心为轴线均匀间隔设置,后盘2的中心部位开设有与后盘2同轴的轴孔21,前盘1的中心部位开设有进风口11,后盘2靠近前盘1的一侧面上一体成型有平衡部22,所述平衡部22为回转体并且与后盘2同轴,轴孔21穿过平衡部22。风扇在工作的时候,随着风扇的转动,在叶片3搅动下,风从风扇的进风口11处进入,从前盘1和后盘2之间的外沿处流出。
由于风扇在工作状态时要高速转动,因此风扇整体的动平衡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出现风扇晃动的情况发生。在修整风扇动平衡的过程中,可以对前盘1、后盘2和平衡部22进行修磨,前盘1和后盘2的形状有要求,不能大幅度修整,因此才设置了平衡部22。在动平衡修整的过程中,可以在平衡部22上进行大幅度修整打磨,这样就能大大提升动平衡修整的效率,从而提升风扇成品加工效率的效果。
如图1或图2所示,平衡部22最好设置成锥台状,并且平衡部22的锥顶靠近前盘1,这样才便于在修整的过程中直接对平衡部22的锥面上进行打磨,修整起来更加便捷。
如图2所示,平衡部22的锥底面积要小于进风口11的面积,这样才能够从进风口直接进行修整打磨。
如图2所示,平衡部22的锥台顶还可以设置成超出进风口11,这样一来平衡部22所占的重量更大,对于风扇动平衡的影响更大,修整平衡部22来平衡动平衡的效果更佳,并且也能够调整风扇前后配重的平衡。
以上都是在风扇在铸造后的动平衡修磨中来调整风扇的动平衡,当然最好还是能够在风扇铸造成型之后就能够具有较为良好的动平衡性能,这样就降低了修磨来达到良好动平衡的难度。因此,如图1或图2所示,可以在平衡部2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平衡槽221,所述平衡槽221以平衡部22的轴线为轴心均匀间隔设置,在铸造成型时就将平衡槽221成型,以平衡槽221的缺失部分来平衡铸件的动平衡,从而降低铸件在平衡性测试时修磨铸件的时间,提升风扇的加工效率。
经反复测试,平衡槽221为三个的时候,对平衡铸件动平衡的效果最好。平衡槽221多了会导致模具砂型变复杂,成型后的修磨难度也相应地会有所提升;数量少了,则起不到提升动平衡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动平衡失常的问题。
如图1所示,叶片3呈平面设置,并且后盘2的轴心均处于叶片3所在的平面内。叶片3呈平面设置的话,铸造后叶片3的动平衡就更加方便控制,铸造的模具也方便设计,沿风扇径向上的重力分布更加均匀。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2600.3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458181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F04D 29/28
专利分类号:F04D29/28;F04D29/30;F04D29/66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天津昌昊实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昌昊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1500 天津市宁河县经济开发区二经路
发明人:唐广铁;孙鸣;杨永兵;王学林;余振兴
第一发明人:唐广铁
当前权利人:天津昌昊实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俞炯
代理机构:1150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动平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