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论文_李玉中

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无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虚无主义,历史,思潮,海德格尔,吉安,解释学,中国共产党。

虚无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中[1](2019)在《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是文化自信的缺失。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历史虚无主义者对历史进行唯心化、抽象化的理解。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实质是宣扬"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从根本上动摇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根基。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加强文化建设的话语权、保持中国文化发展的独立性、强化国家意识形态自觉等途径,筑牢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固文化防线。(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丁澄[2](2019)在《浅谈虚无主义思想在绘画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讨论马克·罗斯科和赫南·巴斯两位不同背景的艺术家来探索绘画艺术作品中对虚无的图像表达及虚无主义思想对艺术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3期)

史宏波[3](2019)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逻辑、现实展现和抵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历史和现实叁个维度厘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传播的基本逻辑是辨识其现实展现、认清其本质的前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唯心史观为哲学基础、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以抽象人性论为惯用手法、与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相交织、相呼应,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以所谓的"重新评价"为名,对中国近现代以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政策和人物等进行颠覆性评价。必须以厘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的传播逻辑、辨清其现实展现为基础,提出抵御策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王红艳[4](2019)在《驳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迷雾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枝节代替主流、以臆想代替史实,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行歪曲和消解,扰乱人们的思想。近期这股思潮再次泛起,抛售"历史迷雾论",其现实针对性和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其本质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旗帜鲜明予以揭露和反击,消除其影响。(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9年23期)

孙洲[5](2019)在《当代中国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审视与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相较于传统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叁大不同症候:一是议题设置上强化生活化、大众化议题;二是虚无手法上惯用隐性化、中性化、感性化等软性方式;叁是内容呈现上与景观媒介融为一体,并借助于网络平台隐蔽化、碎片化散播。虽然其在表象上更为含蓄和隐晦,但本质上的意识形态性并没有丝毫弱化。其沿着"虚无——颠覆——重构"的逻辑递进关系,以摧毁中国共产党人历史根基为逻辑起点,以瓦解执政合法性基石为逻辑展开,最终妄图达及资本主义制度普世化的逻辑归旨。因此,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展开系统批判,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其进行"整体解蔽",从而捍卫历史的本真之貌。(本文来源于《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边云霞,黄云逸[6](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呈上升趋势,并有重新扩散的迹象,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中国各界学者对此十分关注,并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广泛收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着作和论文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分别阐述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提出对策并警醒广大官兵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自觉以唯物主义来武装自己,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赵世环[7](2019)在《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传播和影响的重要领域,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不仅是思想理念的生产者,也是传播者和实践者。当下年龄在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势必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影响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和文化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人才资源开发》期刊2019年22期)

聂世昌,朱国华[8](2019)在《虚无主义、存在论与真理:瓦蒂莫现代解释学批判的叁重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中后期延续至今的解释学"宽泛化(generalization)"趋势始终是意大利哲学家吉安尼·瓦蒂莫(Gianni Vattimo)的讨论重点。在瓦蒂莫看来,解释学的这一"宽泛化"趋势使其自身丧失了独特性和批判性。面对这种境况,瓦蒂莫实际上是从虚无主义、存在论以及真理叁个角度对现代解释学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在虚无主义层面,解释学应该继续坚持其反基础和反形而上学的立场;在存在论层面,解释学应该将历史和传统视为追忆存在的途径,从而在避免成为相对主义哲学的同时也避免成为一种新的形而上学;最终,只有以虚无主义和存在论为起点,解释学才能言说一种栖居式的而非"符合"的真理。(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栗蕊蕊[9](2019)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传播与治理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错误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借助新媒体平台,采用"戏说""恶搞"等方式重新"揭秘历史""解读历史",试图扰乱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本研究以实时跟踪和数据采集的方式,对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舆论进行跟踪收集,分析归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渲染策略和传播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治理历史虚无主义网络舆论、培塑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本文来源于《青年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天景[10](2019)在《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危害及抵御之策——以学报编辑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深入持久地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批判。但历史虚无主义不时变换门庭,以"反思、重评"的方式虚无历史,以"解构"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方式虚无历史,以文艺"创新"的方式虚无历史,以"戏说、调侃"的方式虚无历史。其实质是通过所谓的"反思、重评""创新"虚无历史;通过"调侃、戏说"历史,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通过否定革命英雄、解构马克思主义经典,进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编辑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强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本文来源于《南都学坛》期刊2019年06期)

虚无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讨论马克·罗斯科和赫南·巴斯两位不同背景的艺术家来探索绘画艺术作品中对虚无的图像表达及虚无主义思想对艺术家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无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中.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需要坚定文化自信[J].中州学刊.2019

[2].丁澄.浅谈虚无主义思想在绘画中的影响[J].艺术评鉴.2019

[3].史宏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逻辑、现实展现和抵御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9

[4].王红艳.驳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迷雾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5].孙洲.当代中国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审视与批判[J].思想教育研究.2019

[6].边云霞,黄云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9

[7].赵世环.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9

[8].聂世昌,朱国华.虚无主义、存在论与真理:瓦蒂莫现代解释学批判的叁重维度[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9].栗蕊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传播与治理路径[J].青年学报.2019

[10].张天景.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危害及抵御之策——以学报编辑的视角[J].南都学坛.2019

论文知识图

接触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因您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的影...您了解历史虚无主义么?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2-2 您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历史虚无主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政教育...

标签:;  ;  ;  ;  ;  ;  ;  

虚无主义论文_李玉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