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取代基论文_李光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氟取代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亚胺,作用,显色,偶氮,苯胺,乙酰,丙酮。

氟取代基论文文献综述

李光晓[1](2015)在《含氟取代基含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一个巨大的全球健康负担,对每个地区和社会的经济水平都有影响。现在,全球有八分之一的死亡人数是因为癌症造成的,远远超过了由于艾滋病、结核和疟疾死亡的人数。因此,寻找和发现新型抗肿瘤药物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中,含氮杂环化合物、类似物和衍生物因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例如含氮杂环噻唑环、苯并噻唑环以及苯并咪唑环的衍生物都具有杀菌活性、抗炎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是众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杂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被广泛应用。在含氮杂环化合物上引入活性基团氟原子、硫醚、亚砜以及砜也可以极大地增强含氮杂环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在本文中我们首次报道了两类比较新奇的含氟杂环衍生物方便有效的合成方法以及它们对于叁种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第一条合成路线是以带巯基的含氮杂环为底物,与卤代烃1,1,2-叁氟四丁烯溴进行烷基化反应生成硫醚,进而采用氧化剂双氧水氧化成亚砜和砜或者用氯化剂N-氯代丁二酰亚胺引入氯原子;第二条路线是以芳香醛或者芳香酮为底物通过克脑文格尔缩合反应以及硼氢化钠(NaBH4)还原生成含单取代丙二睛的杂环衍生物,并与卤代烃1,1,2-叁氟四丁烯溴进行烷基化生成含氮杂环的叁氟衍生物。我们成功合成出了37个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有24个化合物是未被报道的新化合物,并且通过1H-NMR, 13C-NMR和HR-MS等分析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我们将合成的37个含氮杂环衍生物对于叁个肿瘤细胞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G2和神经瘤母细胞SH-SY5Y的抗肿瘤活性通过MTT法进行了测定。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带有砜基团和亚砜基团的苯并噻唑和苯并恶唑含氟衍生物3c,3h,4c,8,9,10和11对叁个肿瘤细胞具有的比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它们的IC50值在0.4μM和41.5pM之间。尽管同阳性对照药紫杉醇相比,它们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神经瘤母细胞SH-SY5Y的抗肿瘤活性较低,但是和阳性对照药那可定相比较,它们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抗肿瘤增殖的活性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3h对于神经瘤母细胞SH-SY5Y的IC50值为0.4μM,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化合物,很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抗脑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而且在这七个化合物中,化合物3h,4c,8,10相比其他的化合物3c,9,11对于这叁个肿瘤细胞中有更好地选择性。本文的研究为含氮杂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7个化合物(3c,3h,4c,8,9,10,11)有望成为为抗肿瘤药物,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11)

雷禄,艾海涛,谢光勇[2](2011)在《含氟取代基的β-二亚胺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丙酮和氟代苯胺为原料,等摩尔量的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高收率地制备了6种芳环上含氟取代基的N,N-二芳基-2,4-戊二亚胺化合物(β-二亚胺),其中5种未见文献报道。产物通过1H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1年07期)

施敏敏,陈红征,汪茫[3](2006)在《不同氟取代基对苝酰亚胺电子迁移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法测试了二种氟代苝酰亚胺的电子迁移率,一种是N,N'-二(五氟代苯基)-3,4,9,10-苝四羧基二酰亚胺(1),另一种是N,N'-二(1,1-二氢十五氟代辛基)-3,4,9,10-苝四羧基二酰亚胺(2).结果发现,化合物2的电子迁移率要比1高1~2个数量级.UV-Vis,XRD,SEM和AFM等表征手段证明,这一现象可以用不同的氟取代基导致不同的聚集态结构来解释:对于化合物1而言,苯环平面与苝环平面之间存在大的夹角,破坏了苝酰亚胺分子的平面性,再加上刚性的氟代苯环大的空间位阻作用,化合物1分子无法依靠相邻苝环之间的重迭排列而结晶,只能无序堆积形成非晶膜;与之相反,在化合物2分子中苝环上的端基是柔性的锯齿状氟代烷基链,空间位阻小,化合物2分子能通过相邻苝环之间相互接近而形成的π-π偶合作用而结晶,因此有利于电子在苝酰亚胺分子间的跳跃传输.(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8期)

廖玉婷,饶火瑜,孔凡峰,罗明标[4](2005)在《卟啉内氢迁移反应氟取代基效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3LYP/6-31G**的方法在Gaussian03程序下对卟吩(PH2)、m-四氟卟啉(m-TFPH2)、β-八氟卟啉(β-OFPH2)和m-四氟,β-八氟卟啉(12FPH2)的结构进行几何优化,并进行振动分析.计算并讨论了PH2、m-TFPH2、β-OFPH2和12FPH2在内氢迁移反应中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二级鞍点的结构与能量.通过对结构和能量的比较,发现各物质内氢迁移反应均以异步历程进行,可见取代基对卟啉内氢迁移反应的历程选择没有影响.但取代基会影响同步历程和异步历程之间的速率差异.另外,氟取代基使得内氢迁移反应的异步历程的正负反应速率有所减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取代基的电子效应,这些与化学直观也是相一致的.(本文来源于《化学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陈红征[5](2005)在《氟取代基对苝酰亚胺电子传输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一类传统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苝酰亚胺分子的不同位置上引入不同数目和不同种类的吸电子基团(F,Cl,CF3),合成了一系列苝酰亚胺衍生物,并以真空蒸镀苝酰亚(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程俐,罗庆尧,余席茂,曾云鹗[6](1993)在《含氟取代基的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试剂与金属离子显色反应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了4种(膦类、胂类、羧类、羟类)共11个含氟取代基的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类试剂与36个金属离子显色反应的性能。考察了反应酸度、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和反应灵敏度等。探讨了金属离子的种类、性质及试剂分子结构与显色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1993年05期)

氟取代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乙酰丙酮和氟代苯胺为原料,等摩尔量的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高收率地制备了6种芳环上含氟取代基的N,N-二芳基-2,4-戊二亚胺化合物(β-二亚胺),其中5种未见文献报道。产物通过1H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氟取代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光晓.含氟取代基含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D].山东大学.2015

[2].雷禄,艾海涛,谢光勇.含氟取代基的β-二亚胺化合物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1

[3].施敏敏,陈红征,汪茫.不同氟取代基对苝酰亚胺电子迁移率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6

[4].廖玉婷,饶火瑜,孔凡峰,罗明标.卟啉内氢迁移反应氟取代基效应的理论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5

[5].陈红征.氟取代基对苝酰亚胺电子传输性能的影响[C].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05

[6].程俐,罗庆尧,余席茂,曾云鹗.含氟取代基的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试剂与金属离子显色反应性能的研究[J].化学试剂.1993

论文知识图

化合物2-1-1的手性拆分Figure2-7Chir...结构的叁个模块不同浓度的CuPcF16的DMF溶液的紫外-可...含酚硅氧烷聚合物的合成路线二萘基硅烷的合成反应机理这种含有六...分子内含有六氟异丙醇取代苯基,萘基...

标签:;  ;  ;  ;  ;  ;  ;  

氟取代基论文_李光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