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巧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你越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可有的学生却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你越强调有些书刊学生不能阅读,可有的学生却在同学中传阅;你越强调在学习时间不准玩游戏机,可有的学生偏偏在学习时间去玩游戏机;你越要求学生不准去网吧,可有的学生却经常泡在网吧里;你越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可有的学生却不动脑。总之,凡是你要求他不能做的事情,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逆反心理在学生思想中作怪。

中学生逆反心理是中学教育中比较普遍和棘手的问题,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并不可怕,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这种心态,但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弱,自控能力差,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如何矫正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显得迫为重要。

一、要用师爱感化学生

心理学研究认为,被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一个人就可能形成悲观、失望、沮丧等不良情绪。广大的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爱的阳光和雨露,每位教师都要做爱的使者,用爱去感化学生,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千万不要冷眼相待,甚至放弃教育,相反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出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让他们感到老师确实没有嫌弃他们,而是在重视、关心、爱护他们,从而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使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反之,如果一味冷落就会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最终使教师和学生都陷入困境,甚至使学生走向歧途。

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教育点

一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这是唤起学生自信心和自强精神,克服学生自卑心理,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起点。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不好,但文体成绩却很突出。

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根本点。教师不仅要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错误、缺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其错误缺点产生的根源,即根本点,以便对症下药,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的可能是家庭原因,有的可能是学校原因,有的可能是学生自身原因,有的可能是社会原因。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真正原因。

三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变化点。这是我们的教育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学生的思想、行为、情绪等总是在发展变化之中,抓住其变化点掌握每个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教育就会呈现滞后性、盲目性。

但是,要真正发现学生的教育点,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磨练积累。首先,要诚于爱。教师只有具有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才会留心去发现学生的教育点。其次,要勤于察。发现离不开观察,教师只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深入学生之中,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了解学生的言谈举止、精神状态和活动交往等,才能获得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再次,要精于思。发现的过程,就是思考研究的过程。对观察了解的信息材料,要深入分析研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果及因,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教育点。

三、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强教育

发现了学生的教育点之后,就要根据学生的闪光点、根本点和变化点,以及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逆反心理,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1、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只有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然就会变成新的文盲,被社会抛弃。不仅如此,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

2、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环境,提高自我认识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科学的观察和分析客观存在的有关问题,正确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时不退缩、不逃避,面对现实排除各种干扰和心理冲突,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3、教师要改进对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坚决克服简单、粗暴,甚至挖苦、讽刺、体罚学生的做法;学校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对学生提出实事求是的目标要求,不要不切实际的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以免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对学生要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有策略性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根据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根本点和变化点,积极引导学生矫正形成的逆反心理,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奋发向前。

5、要不失时机的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规范自己的言行。

6、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绕过心理误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即要做到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之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矫正,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辛店镇第一中学

标签:;  ;  ;  

巧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