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夹层论文_柴聪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软弱夹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夹层,软弱,滑坡,凝灰岩,强度,锚固,降雨量。

软弱夹层论文文献综述

柴聪斌[1](2019)在《软弱夹层隧道实测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弱夹层隧道施工过程中,受岩体软硬不均和层理分布影响,使初期支护受力变形不协调分布,从而易引起支护结构破坏甚至洞室整体失稳破坏。以兰渝铁路东扎沟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了隧道施工变形的纵向分布规律与地质条件变化的关系,施工变形的横断面分布规律与地质条件的关系,研究了加强支护后围岩压力、初期支护结构应力的横断面分布和变化规律,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郑刚,赵佳鹏,周海祚,杨新煜[2](2019)在《抗滑桩加固含软弱夹层边坡的静动力极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破裂面的确定和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稳定分析的热点问题,其中,对数螺旋线旋转破坏机制是公认的均质边坡最不利滑裂面。工程实践中常见含有软弱夹层的边坡,此类坡体很容易发生失稳滑塌进而造成重大危害。目前,对于该类型破坏的稳定性及破坏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文中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采用平动破坏机制,对静、动力荷载作用下含软弱层的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比较了不同桩体位置、不同桩间距时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效果。结果表明,对于静力作用下边坡,文中所采用的破坏机制得到的结果与前人吻合较好,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坡顶破裂面向坡外延伸。抗滑桩能显着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桩体设置在边坡坡体中间偏上时,对安全系数的提高最为有效。随着地震加速度和桩间距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逐渐减小,破裂面沿软弱层延展。(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邓华,邱明喜,殷立静[3](2019)在《吹填珊瑚砂地基软弱夹层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近吹填珊瑚砂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软弱夹层分布范围广、厚度随机、无明显规律、工程性质差,给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难度和挑战。通过室内试验对珊瑚砂地基中软弱夹层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夹层主要以粉土为主,具有较高的塑限;抗剪强度指标比一般天然粉砂-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高;土中细颗粒(<0. 075 mm)含量越大,土的最佳含水率越大、最大干密度越小。(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张海发[4](2019)在《锦潭水电站拱坝坝肩软弱夹层勘察及地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拱坝坝肩对两岸岩体质量要求高,为了查明锦潭水电站工程拱坝坝肩的不利地质条件,特别是软弱夹层对拱坝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综合勘察手段,查明软弱夹层的产状、填充物、密集程度及可能组合和分布特性等。根据软弱夹层勘察成果和地质特性的分析,为设计提出准确的力学参数和加固处理措施。工程建成以来的安全运行验证了该分析方法是有效合理的。(本文来源于《广西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5期)

龙建辉,任杰,曾凡桂,吕义清[5](2019)在《双软弱夹层岩质滑坡的滑动模式及变形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顺层岩质滑坡具有分布广,破坏性强,滑动机理复杂等特点,其滑动主要受软弱夹层的控制。在自然界中,顺层岩质滑坡往往受到双层或多软弱夹层的影响与控制。针对此特点,通过对山西吕梁山一带的顺层岩质滑坡发育特征与破坏规律进行总结,建立两种含双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滑坡计算模型,基于极限平衡法,考虑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在滑坡不同发育阶段的强度衰减,分析发现滑坡在不同的力学判定条件下会以不同的模式发生滑动,且不同模式下滑坡的启滑机理是不同的,模式一为上层软弱夹层软化而引起的,启滑时,上层岩层首先失稳,而下层岩层暂时保持稳定;模式二滑坡的启滑是由于下层软弱夹层软化而引起的,失稳破坏的形式是整体失稳。另外,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双软弱夹层顺层岩质滑坡的破坏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由上层软弱夹层控制的滑坡滑动变形时,软弱夹层会在前缘发生切层现象,在中部与后缘滑坡会沿上覆岩层与软弱夹层的接触面滑动;由下层软弱夹层控制的滑坡滑动变形中,在前缘断面上层软弱夹层处会发生不连续性变化;在由上下软弱夹层共同控制下的顺层岩质滑坡中,当上层软弱夹层首先软化启滑,下层软弱夹层的软化会导致滑坡上下岩层发生分离滑动;当下层软弱夹层首先软化启滑,上层软弱夹层的软化对滑坡的整体滑动影响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甘建军[6](2019)在《灰岩区降雨型滑坡软弱夹层的叁轴试验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道105江西赣州龙南县段穿越灰岩区,局部边坡因含有顺向软弱夹层,斜坡稳定差,在降雨作用下极易发育滑坡,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影响较大。为查明灰岩区降雨对粉质黏土软弱夹层的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采用标准应力途径GDS叁轴试验系统,对4组不同基质吸力条件下、3组不同净围压下的试样进行试验,分析得到基质吸力与最大剪应力的关系曲线、应变与偏应力的关系曲线、净围压与偏应力的关系曲线,采用非饱和土双应力变量强度理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围压向高围压转变过程中,滑带土应力应变曲线由加工软化型向加工硬化型转变;在相同围压条件下,基质吸力由低向高变化过程中,滑带土在低吸力条件下表现为应变软化,在高吸力时表现为加工硬化;总粘聚力与基质吸力呈线性增长关系,其增长斜率夹角为基质吸力相关角φ~b=15.5°;当基质吸力为0 kPa、30 kPa、60 kPa、90 kPa时,其总粘聚力分别为:22.7 kPa、33.4 kPa、43.8 kPa和46.9 kPa,内摩擦角φ′分别为21.8°、23.6°、26.2°和24.5°;最后根据Fredlund非饱和土双应力强度理论,提出了该滑坡滑带土的抗剪强度修正公式。(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04期)

马增,刘正宇,虎万杰,王飞飞,邹平[7](2019)在《排土场软弱夹层厚度与降雨量耦合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刚果(金)排土场边坡实际情况,以软弱夹层厚度与降雨量为变量,进行了两者耦合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基于Geostudio-SEEP/W、SLOPE/W模块的计算能力,应用Bishop方法计算了在不同夹层厚度、不同降雨量下的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同时进行了排土场边坡的滑动面分析及渗流分析。研究表明:降雨量增加,水位逐渐上升,抗剪强度减弱,安全系数逐渐降低;软弱层厚度增加,滑面半径增大,抗滑力减小,安全系数减小,降低速率大于降雨。(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9年05期)

陈尚远,张强勇[8](2019)在《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道软弱夹层锚固效应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道复杂岩体软弱夹层的锚固力学效应,利用水泥砂浆试件作为类岩石相似材料,以石膏作为夹层材料,考虑锚杆倾角、直径、长度等因素进行不同夹层倾角情况下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含软弱夹层的复杂岩体的锚固力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倾角夹层的试件在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中有着不同的破坏形式和锚固强化效果,最优锚固角为与夹层面法线倾角0°~30°,最优锚固长度为6mm和直径为2.8mm,当达到最佳支护范围时试料将出现极为规则的龟裂现象可作为锚固最优的判定方式。(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孙云博,孙文植,焦振华[9](2019)在《李家河水库坝基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李家河坝址软弱夹层从空间分布、物质组成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数理统计.在此基础上对软弱夹层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软弱夹层是在构造作用、风化作用、地下水活动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卸荷及风化作用是主要形成原因,同时对坝基抗滑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对同类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S1期)

任志丹,朱高杰,王朋朋[10](2019)在《软弱夹层对某露天铜矿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某露天铜多金属矿东南采场边坡分布有凝灰岩软弱夹层,软弱夹层对该边坡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从影响边坡的各类因素入手,对凝灰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计算该边坡的安全系数,从而得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给出施工建议,对类似边坡工程提供了经验。(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软弱夹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边坡破裂面的确定和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稳定分析的热点问题,其中,对数螺旋线旋转破坏机制是公认的均质边坡最不利滑裂面。工程实践中常见含有软弱夹层的边坡,此类坡体很容易发生失稳滑塌进而造成重大危害。目前,对于该类型破坏的稳定性及破坏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文中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采用平动破坏机制,对静、动力荷载作用下含软弱层的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比较了不同桩体位置、不同桩间距时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效果。结果表明,对于静力作用下边坡,文中所采用的破坏机制得到的结果与前人吻合较好,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坡顶破裂面向坡外延伸。抗滑桩能显着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桩体设置在边坡坡体中间偏上时,对安全系数的提高最为有效。随着地震加速度和桩间距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逐渐减小,破裂面沿软弱层延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弱夹层论文参考文献

[1].柴聪斌.软弱夹层隧道实测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9

[2].郑刚,赵佳鹏,周海祚,杨新煜.抗滑桩加固含软弱夹层边坡的静动力极限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9

[3].邓华,邱明喜,殷立静.吹填珊瑚砂地基软弱夹层特性[J].水运工程.2019

[4].张海发.锦潭水电站拱坝坝肩软弱夹层勘察及地质特性分析[J].广西水利水电.2019

[5].龙建辉,任杰,曾凡桂,吕义清.双软弱夹层岩质滑坡的滑动模式及变形规律[J].煤炭学报.2019

[6].甘建军.灰岩区降雨型滑坡软弱夹层的叁轴试验强度研究[J].灾害学.2019

[7].马增,刘正宇,虎万杰,王飞飞,邹平.排土场软弱夹层厚度与降雨量耦合的稳定性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9

[8].陈尚远,张强勇.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道软弱夹层锚固效应试验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9

[9].孙云博,孙文植,焦振华.李家河水库坝基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征[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任志丹,朱高杰,王朋朋.软弱夹层对某露天铜矿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域地质剖面图

标签:;  ;  ;  ;  ;  ;  ;  

软弱夹层论文_柴聪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