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华:钱学森推动中国管理科学化进程论文

王文华:钱学森推动中国管理科学化进程论文

成思危教授曾说过:“钱学森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系统工程专家,他早在1978 年就已撰文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此后又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等重要理论和方法,对推动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钱学森在与成思危的谈话中还指出:“管理落后不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管理与科技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双翼,缺一不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一大批在海外工作的科学家和留学生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他们的归国,不仅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中国管理科学的起步和科学化、现代化举足轻重。钱学森就是其中卓有建树的一位,他在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管理科学界公认他是中国管理科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一、钱学森是引入西方管理科学方法的先行者,也是引进运筹学思想和方法的第一人

1954 年,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美国出版,第一次提出在工程设计和实验中能够直接应用的关于受控工程系统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奠定了现代控制论的基础,并在管理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是中国人在管理科学方面有世界影响的一大贡献。

管理科学和运筹学是同义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英美两国都成立了运筹学会,1953 年由美国运筹学会衍生出管理科学研究会,1955 年Management Science 创刊,管理科学才成为专有名词。

钱学森以其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远大的眼光,在西方运筹学发展的初期就将它引入我国,为我国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54 年钱学森的学生郑哲敏博士回国前,钱学森要郑哲敏带话给钱伟长先生,他说运筹学对于一个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重要,希望钱伟长先生能积极宣传运筹学,引起国内的重视,推广运筹学在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中发挥作用。1955 年9 月,钱学森在归国途中结识了许国志先生,他们在讨论新兴学科运筹学的时候认识到运筹学在组织管理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酝酿引进运筹学,随后在新建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运筹学研究室。

1956 年在刘源张博士归国之际,钱学森2 次致信邀请刘源张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运筹学研究室工作,为他开创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支持他开展质量控制研究。

钱学森等人引入运筹学的目的,在于使它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使计划的制定与运转能够建立在科学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1957 年钱学森在《论技术科学》一文中指出:“把社会科学从量的侧面来精确化”。精确化了的政治经济学就能够把国民经济规划的更好、更正确。在钱学森主持下,运筹学研究室将在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中应用运筹学作为一个重要方向,联系实际问题进行管理科学研究,同时也编写了小册子普及介绍运筹学。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性规划、质量控制和投入产出法等运筹学分支方面,对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钱学森创建了我国早期管理科学研究机构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具有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的理论家,他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高度看待方法与工具的问题。他在20 世纪60 年代就提出,要用科学的方法论及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可靠性技术对于当时绝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十分陌生的,他能提出这样振聋发聩的见解,不禁令人肃然起敬。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吸收和引进了大量西方管理科学新理论、新方法,钱学森是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

1958 年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也成立了一个运筹学研究室,1960 年中科院将2 个运筹学研究室整合为一个新的运筹学研究室并归属于数学研究所,积极推动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应用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推广数量管理。

1958 年8 月,钱学森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创建了作战研究处,这是我国第一个军事运筹学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运筹学研究机构之一。鉴于军事运筹学在整个管理科学中的独特地位,该处的工作对我国管理科学的全方位发展特别有意义。

1980 年11 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成立大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中央军委顾问李达、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邹家华,以及张劲夫、宋健等有关领导和著名专家出席并参与了学会成立活动,从此揭开了中国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发展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钱学森在中国大地上点燃了一场系统工程的燎原之火,掀起了世界注目的“中国系统工程热”。

1962 年11 月8 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暂行条例》颁发试行,系统地总结了建院以来的工作经验,集中体现了当时航天科技工程科学管理的成果,“建立总体设计部”被明确写进条例,使该院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在当时被誉为航天科研工作的根本大法。

局部优化不等于整体优化,这就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总体设计部的任务就是要做到整体优化。设立总体设计部,是钱学森倡导的系统工程方法在航天实践的具体体现与落实。钱学森创建的力学研究所运筹学研究室、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作战研究处和总体设计部等都是我国管理科学研究机构的开端,对我国的管理科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60多年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些措施的正确性和远见性。

开创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管理的切身实践,对中国国家治理思想的解读和学习使钱学森越来越关心中国社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1963 年发表的《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就是对这种思考的阶段性总结。周恩来总理指示把航天科技经验推广应用于全国各行业,鼓舞钱学森跳出科技领域,开始自觉思考国家规模的组织管理如何科学化。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敏锐地注意到中国推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他们积极吸收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西方管理科学成果,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在实践中大力推广应用,这些工作为后来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钱学森点燃系统工程的燎原之火

1958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一次自然科学和经济科学的联席会议,钱学森应邀向经济学家们介绍了现代科学技术新发展,特别是现代数学在经济科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对中国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参加会议的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先生,20 年后在给钱学森的一封长信中还专门记述了当时的情况,称赞钱学森的这一学术思想。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酝酿,钱学森提出了系统工程和系统管理思想,他把系统工程与运筹学、控制论与管理科学等统一起来,认为这都是组织管理的技术,并统一成一个名称: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一门科学,它有一套处理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具有广阔的适用范围。只要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可以用系统工程这门工程技术去处理。正因为如此,系统工程这门科学可以处理各种专业的特有学科为基础系统的专业问题,而分别有各种系统工程。

当夜,百里香去了小龙潭,将琵琶仙的话告诉了铁头大哥。第二天,又依琵琶仙之计,特意做了两笼香肠,抄僻巷小径送到北大营,果然畅通无阻,顺利接上了庄翻译,私下将琵琶仙的话传给了庄槐。

这一时期,钱学森、宋健等人亲自参与了系统工程的普及工作。1980 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管理科学知识讲座”;1980—1981 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联合举办45 讲“系统工程电视讲座”,发行讲义16 万余册。钱学森不仅是这些讲座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也是主要主讲人,每次讲座开播,他都担当第一主讲人,为系统工程的普及和推广、培养人才、推动系统工程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的设置主要有指路标志、预告标志、距离标志牌和视距标志牌,在特殊路段为了保证安全,需增设限速、限重和限高等禁令标志。城市道路较为平整,主要连接城市中各区域之间或各小区之间道路,交叉口较多,为了使交通参与者尽快到达目的地,每个路口均需设置相应的车道指示牌和指路牌,每隔一段距离还需设置限速标志,标志牌设置较为密集。而公路由于交叉口较少,只需在交叉口处设置指路标志和指示行车方向的警告标志就行,在靠近村庄的地方需增设村庄路名牌,标志牌相对较少。低等级公路由于线性指标较差,需增设其他一些警告和禁令标志,这是城市道路很少见到的。

2.高淀粉酶血症定义和AP严重程度分级:采集患者EUS-FNA术前及术后3、24 h的血清淀粉酶检测数据。EUS-FNA术后24 h内血清淀粉酶大于120 U/L(正常上限)且在基线水平3倍内被诊断为高淀粉酶血症。 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大于正常上限3倍,且出现腹痛等症状是诊断为AP, EUS-FNA术后AP的严重程度根据Cotton等[8]制定的共识意见标准分为3级:住院2~3 d为轻度AP,住院4~10 d为中度AP,住院超过10 d为重度AP。

1979 年10 月,钱学森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系统工程学术讨论会”,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的重视。王震副总理、军委耿飙秘书长出席开幕式,国防部长张爱萍、副总参谋长李达等到会讲话,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等部委的150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钱学森在闭幕式上作了题为《大力发展系统工程,尽早建立系统科学的体系》的重要报告,提出了我国发展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的基本路径。

根据我国发生的历次大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新增“极罕遇”地震,形成“四级地震作用”.极罕遇地震的超越概率为10-4,概率虽低但是还是有可能发生.为避免RC框架结构在遭遇高于设防烈度的大震时发生“强梁弱柱”破坏,目前大量的学者和工程师通过附加被动控制的措施来减少结构的损伤.这些被动控制的措施一般包括增加阻尼器和耗能构件作为损伤元.但RC框架结构在我国占据较大的比例,针对小概率的大震事件使每个结构安装阻尼器和耗能构件并非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钱学森还在《光明日报》上撰文呼吁尽早建立系统科学体系,并相继在《自然杂志》《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上多次介绍系统思想和系统工程理论知识。在钱学森的大力倡导和影响下,从1978 年开始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院校招收了第一批系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随后一批高等院校相继设立系统工程的本科专业并正式招生。1979 年10 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科学院筹建了系统科学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影响广泛的系统科学研究权威机构。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1)风化裂隙及采空塌陷导水裂隙。区内对煤矿床充水有明显影响的风化裂隙主要发育在龙潭组及其上覆地层的地表浅部,而深部风化程度减弱,其导水性亦差。采矿期间产生的采空塌陷导水裂隙将起到主要的导水作用,其作用是沟通巷道上部水源,从而使充水水源渗入或涌入矿井。由此可见,采空塌陷导水裂隙具有明显导水作用。

1996 年12 月,在北京举行“钱学森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术思想讨论会”,到会代表90 多人,会议就钱学森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术思想的由来和发展以及他在理论和应用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进行了研讨,同时出版了论文集《系统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四、构建系统工程科学体系,创立系统管理思想

从1978 年春天开始,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系统工程,钱学森在北京、成都、昆明、长沙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讲演。这些讲演的主要观点后来集中在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3 人合写的重要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于1978 年9 月27日在《文汇报》以一个半版面公开发表,围绕如何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和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目标,针对当时组织管理效率不高、社会生产力低下等现实问题,提出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及其方法论解决这些问题,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广大管理科学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系统工程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与应用。

钱学森在思考国家组织管理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面对国家规模的系统,传统的系统工程不适用,需要的是以“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为对象的系统工程,由此又提炼出巨系统概念,进而发表了《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社会工程》《从社会科学到社会技术》等文章,这是钱学森思考国家治理问题的直接起点。

1986 年7 月,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钱学森又进一步指出:“国家是个大的系统,要使这个系统达到最优的状态,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我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八个方面的功能:……这就是建设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的学问。这学问实际上是应用科学,它具体到怎么去管理这个国家,用什么方法预测、管理、组织这些问题,是系统工程,或是软科学。”他的这些论断推动了我国的系统工程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向管理科学及软科学方面延伸,更加注意研究包含人为事物的系统,如企业系统、经济系统及社会系统等。

钱学森等人的名著《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就其理论性而言,标志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迈出了创立系统的中国管理科学的关键一步。就其对此后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和深刻影响而言,这篇文章确定的基本观点至今也是我国管理科学发展的基本思想。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管理科学发展的历程,完全可以说:《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是中国学者学习、应用外国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并作出一系列具体创新,探索创新中国的管理科学之路,走向全面创新并做出突出性贡献的一个里程碑。

综上,荧光素钠引导手术切除脑恶性胶质瘤能帮助术者确定切除范围,针对是否处于功能区确定实际切除范围,提高全切率并保护脑功能,减少并发症;该方法扩大了非功能区可切除范围,减少术后复发率;该方法在脑恶性胶质瘤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对于级别较低的脑胶质瘤切除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五、大力推广现代管理科学的科学方法论、先进的科学手段和新学科

1956 年伊始,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之中,提出了总体设计部思想。他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创立了总体设计部,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组织实施火箭、导弹、卫星等复杂系统的论证、研制、试验和交付工作。

钱学森很早就认为,“系统工程可以解决的问题涉及到改造自然,改造、提高社会生产力,改造、提高国防力量,改造各种社会活动,直到改造我们国家的行政、法治等;一句话,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社会。由此爆发了一场大变革。系统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创新,整个社会面貌将会有一个大改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测量值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检验水准(α)为0.05。

20 世纪70 年代末,在钱学森等人的大力倡导下,又将“经济控制论”思想引入我国。控制论思想用于社会、经济研究日益广泛,目前对经济控制的应用和理论研究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尤其是在人口控制、宏观经济分析决策、油田产量预报和诸如最优积累率控制等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成果令人瞩目。

1977 年11 月,钱学森连续2 个上午到中央党校作了题为“关于如何发展我国科学”的报告,提出要发展“科学学”。1977 年12 月9 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长篇文章,为我国“科学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20 世纪70 年代末钱学森率先提出“领导科学”问题。他指出:“领导的学问也处于从领导艺术转化为领导科学的过程中”,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讲,管理者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法则。1985 年3 月20日,钱学森为总参谋部举办的“领导科学研究班”讲了第一课,主要讲了领导科学的历史由来、领导工作是个体系、现代领导人才的培养。在钱学森的倡导下,一大批社会科学工作者先后加入到领导科学研究与宣传的热潮中,在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党和政府对领导科学这个崭新学科给予充分肯定。

六、21世纪组织管理学科前景展望

大系统是系统工程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大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主要是研究解决系统工程中关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定量描述、模拟、预测和控制的问题。按照钱学森的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思想,今后系统工程在应用规模、领域及水平等诸方面将会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整个应用必须继续针对现有的国情、世情,围绕着影响社会持续发展的几个主要危机展开。

在应用规模方面,将从大系统进入到巨系统,更多地研究全国性、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问题,如研究全国的经济系统、能源系统、农业系统、交通系统、金融系统,以至参加一些诸如世界经济问题、能源问题、社会发展与环境、全球变化等世界规模性的系统研究。

在应用领域方面,将扩展至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特别是新技术和人们关心的热门课题,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人工智能、空间站、互联网技术、虚拟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诸如全球变化、产业结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或社会职能部门用系统工程方法和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人口卫生等大系统和巨系统定量地进行状态分析、态势预测、政策评价、方案决策、优化和仿真等,并成为各个社会管理部门的广泛工程实践。

在应用方法方面,将更加严格地遵循系统工程方法论,而且会结合不同领域专业的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方法论,各类专门系统工程结合各自的特点也会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专门模型、专用软件等。在使用的硬件工具方面,将更多地结合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以便充分利用人类的各种知识,将专家群体、大数据资料、计算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系统,它具有综合集成各种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功能。从组织方面,利用智囊组织对重大决策进行研究论证,将更多地以法规形式确定,而且许多部门、地区乃至中央政府将出现钱学森多年来一直倡导的用系统工程方法组织的总体设计部之类的机构。

钱学森认为,技术革命以及它所引发的产业革命对组织管理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象地说,这犹如随着硬件的革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软件跟上才行。系统科学是20 世纪中叶兴起的一场科学革命,而系统工程的实践又将引起一场技术革命,这场科学和技术革命在21 世纪必将触发组织管理的革命。

环缝焊接采用埋弧焊方法,施工难度比纵缝施工难度大很多,特别是高强度钢压力钢管环缝焊接的影响因素较多。传统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全位置焊接转化为平焊位置;钢管筒体在转动时的窜动;钢管筒体转动时焊剂回收难;高强钢环缝受热面不均匀,传统的磁铁吸附式加热方式在筒体转动后,线缆容易缠绕在一起。采取以下措施能有效解决压力钢管焊接技术难题。

标签:;  ;  ;  ;  ;  ;  ;  ;  

王文华:钱学森推动中国管理科学化进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