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400037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的护理教育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并进一步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护理教育模式的演变,使现代护理观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护理观的要求,顺应趋势培养适应整体护理需求的高素质、精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字】护理教学;人才培养;创新实用型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88-02

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概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1]。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整体的、系统的、综合的,涉及护理教育的各个环节,必须有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其内涵是一种护理教育思想和体现教育思想的教学运行方式,包括护理教育目标和培养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培养模式处于指导地位,并以此为核心决定着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2]。

科学意义上的护理人才培养,起始于南丁?格尔,她的主要思想:护理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医学的专业,需要有自主权,需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3]。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说,包含了教育的整个过程和环节,超出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更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护理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实施的组织和准备、教与学的策略以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等几个方面内容。

2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2.1起步晚教学水平低

我国护理人才培养体系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护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并不完善。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知识覆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人类学、经济学、表演艺术学等。同时,由于我国医院护士总体数量短缺,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出现人为压缩学习时长的现象。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教学资源缺乏,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低,学习时长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技能训练,这是我国护理教育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2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护理教学师资力量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护理人才培养的巨大难题之一。目前,我国护理师资来源主要有三种:其一,由临床护士经挑选和培训成为,有丰富的临床和动手能力,但学历层次低,系统理论和教育学专业知识匮乏;其二,由临床医生担任,精于医学理论但不懂护理,护理专业教学效果不足;其三,由护理毕业生直接从事护,缺乏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由此决定了我国护理师资队伍的薄弱环节:缺乏能医懂护,并具有教育学专业知识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相匹配的护理教学人才。

2.3层次低和目标单一

我国严重缺乏高学历护士,护理人才结构层次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并明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在我国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于为社会的发展服务,重在传授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其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型人才,但现代护理人才培养则立足于为人的自身发展服务,促进人的各方面潜能的充分发展,将做人和做事两方面结合起来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并使之成为能够满足人类健康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并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高护理人才。

2.4课程教学与实践脱离

从教育部提供的全国护理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资料显示,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教学方面,多数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护理学的实践性和特殊性,表现为护理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教学安排上,理论和实践脱节,教育与社会脱节,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忽视对护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造成护生重专业、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护理行业的需求。

3对策及建议

2004年,卫生部、教育部以文件形式联合下发了《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这对高等护理教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比发达国家护理教学经验,可以从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知识和技能、信息管理、评判性思维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结合我国护理教学现状,具体改进可以包括如下措施:

3.1加大投资改善环境

教学硬件资源的支持,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影响,但在我国教学设施陈旧落后等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的护理教学。要使我国护理学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得到发展,并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需要我国加大护理教学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并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实验室建设,对陈旧的落后于临床的设备进行更新。另外,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要不断学习,自我充电,自我提高,提高护理教师的科研能力,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改变青年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临床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护理师资队伍是护理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4],因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有一定资历和研究工作经验的师资力量来胜任这种引导。健全护理师资的培养、考核及管理制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学科基地建设,紧密结合临床,培养双师型的护理师资。护理教学师资的培养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才能形成,只有循序渐进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搭建护理师资梯队,必将有力地促进护理研究、护理理论的发展。

3.3明确层次及培养目标

护理高等教学人才培养应该以临床护理实践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护理层级及岗位职责,并对不同层级的培养核心能力进行规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修改主要依据是社会卫生需求、卫生服务模式、医学科技的发展变化,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并将业务培养要求细化为具体的各教学目标,才能避免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忽略对能力和态度培养的教学模式,才能重新构建护理学的质量内涵与标准,树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3.4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

目前,由于我国护理教育层次不高,文化素质较差,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需要。我国应向世界发达国家看齐,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学生个性,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临床创新实用型护理人才,使学生既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又有娴熟操作技能,不仅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明确表述出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及行为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加强利他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护生的创新精神、组织协调和适应能力,做到定位准确。

4总结

护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学科,担负着促进人类健康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是一门最具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学科[10]。随着护理学一级学科地位的确立和落实,为护理学科提供了较大的发展平台,护理教学应把握住机遇,加快改革探索的步伐,寻找既立足国情又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护理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使我国高等护理教学与国际接轨,从而培养出真正高素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等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国友,陈森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第15期

[2]沈宁,李俊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框架[J].护理研究,2002,(12)

[3]管惠娟,梁万年.护理教育及人力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04)

标签:;  ;  ;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