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绿洲论文_张殿岱,王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典型绿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绿洲,模型,农田,石河子,土壤,耕作层,分解。

典型绿洲论文文献综述

张殿岱,王雪梅[1](2019)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地上生物量估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中的典型植物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依据野外调查数据,采用典型植物的冠幅和株高等单一因子及其派生因子为自变量,构建典型植物地上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柽柳、盐节木和盐穗木的冠幅与株高相比,对其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更大,芦苇则相反;复合变量相对于单一变量而言,其地上生物量具有更高的相关性(P<0.01);柽柳、盐节木和盐穗木的地上生物量最优模型均为S型曲线模型,芦苇的地上生物量最优模型为叁次曲线模型,拟合指数(R2)分别为0.591、0.623、0.754和0.640;估测模型的回归效果均达到极显着(P<0.001)。构建典型植物的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对准确估算塔里木盆地北缘荒漠生态系统的地上生物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可为其他荒漠植物生物量的估算以及塔里木盆地北缘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和碳储量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顾峰,丁建丽,王敬哲,葛翔宇[2](2019)在《基于随机森林的绿洲典型湿地信息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塔里木河边缘的渭-库绿洲(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在特征选择和分类提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随机森林算法,对研究区内的湿地信息进行提取。基于多时相、光谱信息丰富的Landsat8 OLI数据生成包括光谱特征、植被和水体指数、盐分指数、纹理信息在内的4种特征变量;根据以上特征设计6种不同的提取方案,对绿洲内部的干旱区湿地信息进行提取并验证不同方案的提取精度,旨在选取最佳方案提高湿地信息提取的精度。结果表明:①多种特征变量的有效组合是提高湿地信息提取精度的关键,就不同特征对湿地信息提取的贡献度而言,光谱特征>植被和水体指数>纹理特征>盐分指数;②基于随机森林算法优选的特征变量提取速度最快,效果最佳,总体精度为90.09%,Kappa系数为0.882 5。提取方法在挖掘特征变量的同时,保证了湿地信息提取的准确性,提高了运行效率。湿地提取结果对当地绿洲制定科学的水肥管理措施及进行干旱状况评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6期)

顾峰,丁建丽,葛翔宇,高石宝,王敬哲[3](2019)在《基于Sentinel-2数据的干旱区典型绿洲植被叶绿素含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渭—库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在机器学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对绿洲内的4种典型植被(棉花、芦苇、杨树、大枣)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进行估算和验证。首先基于"红边"处光谱信息丰富的哨兵2号(Sentinel-2)影像和由其衍生的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影像各提取23种对叶绿素敏感的宽波段光谱指数,加入3种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参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电导率)作为影响叶片SPAD的特征变量,再根据以上特征变量对每种植被叶片各建立3种方案的SPAD估算模型,从而实现对绿洲内植被叶绿素的监测。结果表明:①影像经一阶微分再提取的植被指数相比原位光谱植被指数,在SPAD估测模型中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在随机森林算法的重要性排序中位居前列;②4种植被叶片的SPAD估测模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芦苇叶片尤为显着,确定系数(R~2)达到了0. 926;③分析对比3种方案下模型预测能力,方案3(包含土壤参量)的预测能力卓越〔2. 143 <相对百分比偏差(RPD)<2. 692〕,其预测能力排序为:方案3>方案1>方案2,土壤属性和模型预测结果有较强的非线性相关。Sentinel-2数据具有理想的估算绿洲植被叶绿素含量的潜力,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潜在高精度的方案来估算叶绿素含量,可为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实现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贺怀杰,王振华,郑旭荣,张金珠,李文昊[4](2019)在《典型绿洲区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残膜分布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管理农田地膜。【方法】于2016年9月在新疆典型绿洲区石河子121团对6块覆膜滴灌棉田(应用膜下滴灌年限分别为5、9、11、13、15和19 a)土壤进行取样,研究了样品中的残膜面积和残膜质量。【结果】6块棉田地膜残留密度分别为127.11、215.85、250.63、294.17、327.83和348.83 kg/hm~2,残膜密度以每年16.37 kg/hm~2的趋势递增;残膜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0~15 cm土层内,且面积大于30 cm~2,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逐渐下移到15 cm以下土层内,且这部分残膜逐渐碎裂并均匀分布在土壤20~30 cm土层。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中残膜的数量和密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层土壤中面积较大的残膜在耕作过程中逐年碎裂并向深层土壤下移且均匀分布;同时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在35~40 cm深层土壤中面积和质量较小的残膜呈明显增多的趋势。【结论】新疆绿洲区棉田地膜残留远超国家标准限值,应采用厚度大于0.008 mm地膜,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农田地膜回收率。(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金强,李俊峰,王昭阳,杨广,何新林[5](2019)在《干旱绿洲区3种典型农田防护林的水分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对农田有重要防护作用的农田防护林在农田节水灌溉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机制,为本地区农田和农田防护林的优化灌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稳定氧同位素(δ~(18) O)研究干旱绿洲区常见农田防护林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榆树(Ulmus pumila)在农田节水灌溉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机制,根据直接判断法、IsoSource模型和吸水深度模型3种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时间,不同树种防护林水分利用来源不同。其中4月胡杨主要使用10—20cm的浅层土壤水,贡献率为83.3%;沙枣主要使用80—120cm和120—160cm的深层土壤水,其贡献率分别为50.6%和16.9%;榆树主要使用50—300cm的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累计贡献率为82.5%;5月胡杨主要利用浅层0—30cm的土壤水,贡献率为57.1%;沙枣和榆树转而利用表层0—10cm的土壤水,其贡献率分别为50.8%和52.7%;6月胡杨利用0—20cm浅层土壤水和地下水,贡献率分别为38.7%和10.5%;沙枣有76.9%的水分来源于10—20cm的浅层土壤;榆树主要水分来源中有49.1%来自于0—80cm,另有12.3%来自于地下水。同时研究得出胡杨4—6月的平均吸水深度分别为18,28,25cm,沙枣的平均吸水深度分别为118,37,34cm;榆树的平均吸水深度分别为95,37,29cm。[结论]选择农田防护林树种时,在保证防护林防护效益的同时,应选择搭配以深层土壤水或地下水为主要水分来源的种类,从而更加高效地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曹聘之,沙木河别克·阿咱别克,范未华,刘耘华,谷海斌[6](2019)在《绿洲农田典型“裸斑”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裸斑"是绿洲农田中作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斑块。在新疆玛纳斯县绿洲农田通过Landsat 8卫星影像和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目视解译选取了37个典型"裸斑",通过在"裸斑"斑心、边缘和外部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裸斑"内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变化特征,并通过"裸斑"斑心盐分含量、pH值和颗粒含量对37个"裸斑"进行划分,分析了不同土壤盐化程度、酸碱性、质地及"裸斑"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裸斑"斑心土壤养分含量均显着低于外部。在不同盐化程度中,非盐化土、轻度盐化土"裸斑"内外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0~30 cm)均无显着差异(P>0.05),重度盐化土和盐土"裸斑"外部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显着高于斑心(P<0.05);"裸斑"斑心碱解氮平均含量均显着低于外部(P<0.05)。在不同酸碱性和质地土壤中,"裸斑"斑心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0~30 cm)均低于外部;"裸斑"内外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金强,李俊峰,王昭阳,杨广,何新林[7](2019)在《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典型绿洲区近2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和规模化节水灌溉的推广,西北干旱内陆绿洲区的地表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利用遥感技术,选取新疆石河子地区1998年,2007年和2017年的TM/OLI影像数据,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叁个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8年,2007年和2017年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2%,60%和48%,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Ⅱ级和Ⅲ级植被覆盖区分别以平均每年1.17%和1.56%的速率递增;Ⅰ级、Ⅳ级和Ⅴ级植被覆盖区分别以平均每年0.05%,0.26%和0.75%的速率递减,总体而言,该地区近20年植被退化面积大于恢复面积。结合土地、气象、水文等资料分析,认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城市化的扩大等人为原因是该地区植被发生退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1期)

古丽努尔·依沙克,依力亚斯江·努尔麦麦提,段素素[8](2018)在《基于全极化Radarsat-2数据的干旱区典型绿洲盐渍化信息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盐渍化不仅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影响着可持续发展。为了对干旱区盐渍地进行有效、实时的监测,利用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遥感数据进行盐渍地信息的提取。提出对以渭-库绿洲为研究区的全极化Radarsat-2数据进行Pauli分解和H/A/α分解,获取其极化特征分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最小距离分类(Minimum Distance Classification)以及最大似然分类(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极化分解方法在盐渍化监测中具有较好的研究潜力,基于Pauli和H/A/α分解的SVM分类方法更适用于PolSAR数据盐渍地信息的高精度提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12期)

王振华,贺怀杰,郑旭荣,张金珠,李文昊[9](2018)在《新疆典型绿洲棉秆还田对覆膜滴灌棉田残膜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在采取棉秆还田后残膜的分布状况,于2016年棉花采摘后在应用膜下滴灌开始年份分别为2006年、2002年和1998年的3块棉田中采集土壤样品,然后进行棉秆粉碎还田,2017年对3块试验棉田再次进行取样,分析秸秆还田前后0~40 cm土层中残膜面积、质量及棉杆残留量。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前,3块试验田的地膜残留密度随覆膜年限增加逐年增加,棉田土壤处于严重污染状态;2)采取棉秆粉碎还田后,3个取样地块0~40 cm土壤中棉秆分布总体上呈现由上至下先增加后减少并在15~25 cm深度土壤中聚集分布的特点;3)秸秆还田后,3块取样棉田0~15 cm耕作层土壤中残膜面积占比58%以上、残膜质量占比60%以上,该层中面积>5~30 cm2和质量>50~100 mg残膜均增加显着,相对秸秆还田前的土壤残膜分别平均增加20%和10%左右。(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殷文,柴强,樊志龙,胡发龙,赵财[10](2018)在《绿洲灌区典型种植模式的水热利用与碳排放和能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种植模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风险,实现资源节约和增产增效的目的.本文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从资源利用、碳排放、经济效益、能值自给率和净能值产出率等方面对干旱灌区典型种植模式的生产效应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建立减投、减排、高产高效、可持续农田高效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表明:集成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及地膜再利用的高效间作生产模式(NTSI)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与地方传统间作(CTI)和单作玉米(CTM)相比,分别增产13.5%~16.9%和13.8%~17.1%.NTSI较CTI模式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12.4%~17.2%和6.1%~8.1%.高效NTSI模式可降低系统碳排放、提高碳排放效率,与CTI和CTM相比,碳排放总量分别降低618~895和1804~2002 kg·hm~(-2),降低幅度分别为12.1%~16.4%和28.6%~31.0%;相反,碳排放效率分别提高29.3%~40.1%和58.9%~71.4%.高效NTSI模式具有明显的资源减投潜力,与CTI和CTM相比,总投入分别降低1424~1431和501~1547元·hm~(-2),减投比例分别为12.6%~13.6%和4.9%~14.6%;总产值分别提高11.2%~11.8%和24.4%~36.3%(增加4309~4603和8439~11057元·hm~(-2));纯收益分别增加19.6%~22.4%和40.1%~57.7%(增多5740~6027和9544~11558元·hm~(-2)).因而,NTSI模式具有较高的产投比和单方水效益,与CTI和CTM相比,产投比分别提高27.9%~29.0%和40.5%~45.6%;单方水效益提高幅度分别达到19.9%~23.2%和27.7%~39.3%.高效NTSI模式能值自给率达到57.2%,较CTI和CTM生产模式分别提高4.0%和12.2%,NTSI模式净能值产出率达到0.173,较CTI高10.0%,但比CTM低11.7%.从资源利用、碳减排、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角度综合考虑,集成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及地膜两年利用的高效小麦间作玉米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农业系统整体功能较好,运转效率较高,能值回报率较高,是适用于干旱绿洲灌区的资源减投、减排、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典型绿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塔里木河边缘的渭-库绿洲(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在特征选择和分类提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随机森林算法,对研究区内的湿地信息进行提取。基于多时相、光谱信息丰富的Landsat8 OLI数据生成包括光谱特征、植被和水体指数、盐分指数、纹理信息在内的4种特征变量;根据以上特征设计6种不同的提取方案,对绿洲内部的干旱区湿地信息进行提取并验证不同方案的提取精度,旨在选取最佳方案提高湿地信息提取的精度。结果表明:①多种特征变量的有效组合是提高湿地信息提取精度的关键,就不同特征对湿地信息提取的贡献度而言,光谱特征>植被和水体指数>纹理特征>盐分指数;②基于随机森林算法优选的特征变量提取速度最快,效果最佳,总体精度为90.09%,Kappa系数为0.882 5。提取方法在挖掘特征变量的同时,保证了湿地信息提取的准确性,提高了运行效率。湿地提取结果对当地绿洲制定科学的水肥管理措施及进行干旱状况评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典型绿洲论文参考文献

[1].张殿岱,王雪梅.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地上生物量估测[J].生态学杂志.2019

[2].顾峰,丁建丽,王敬哲,葛翔宇.基于随机森林的绿洲典型湿地信息提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3].顾峰,丁建丽,葛翔宇,高石宝,王敬哲.基于Sentinel-2数据的干旱区典型绿洲植被叶绿素含量估算[J].干旱区研究.2019

[4].贺怀杰,王振华,郑旭荣,张金珠,李文昊.典型绿洲区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残膜分布现状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

[5].王金强,李俊峰,王昭阳,杨广,何新林.干旱绿洲区3种典型农田防护林的水分来源[J].水土保持通报.2019

[6].曹聘之,沙木河别克·阿咱别克,范未华,刘耘华,谷海斌.绿洲农田典型“裸斑”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9

[7].王金强,李俊峰,王昭阳,杨广,何新林.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典型绿洲区近2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分析[J].节水灌溉.2019

[8].古丽努尔·依沙克,依力亚斯江·努尔麦麦提,段素素.基于全极化Radarsat-2数据的干旱区典型绿洲盐渍化信息提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

[9].王振华,贺怀杰,郑旭荣,张金珠,李文昊.新疆典型绿洲棉秆还田对覆膜滴灌棉田残膜分布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

[10].殷文,柴强,樊志龙,胡发龙,赵财.绿洲灌区典型种植模式的水热利用与碳排放和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玛纳斯绿洲区盐碱地利用潜力等级面积...典型绿洲城市宜居性各项综合指标...典型绿洲城市综合宜居度年际变化~2011年5个典型绿洲城市综合...研究区典型绿洲平流现...研究区热场分布格局

标签:;  ;  ;  ;  ;  ;  ;  

典型绿洲论文_张殿岱,王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