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开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双向开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开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换器,双向,电磁,电流,斥力,模型,镀铜。

双向开关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易灵芝,李青平,胡炎申,龙辛[1](2019)在《基于LLC谐振的新型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升户用储能系统中电池端双向DC-DC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LLC谐振的新型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有效降低了变压器匝比,提高了转化效率,在非对称半桥拓扑下可实现双向LLC特性,变换器中所有开关管均能实现软开关。同时该变换器结构简单,并可应用同步整流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描述了所提变换器软开关的实现过程,进而分析了谐振特性和相关参数以及软开关的实现条件。最后制作了一台高压侧350~400 V、低压侧45~50 V的500 V·A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2期)

赵龙,赵兴勇,高鹏彦,李越,任帅[2](2019)在《基于双重移相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优化开关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主动全桥DC-DC变换器作为一种新型的低压直流变换器,被广泛应用于微电网中。该文通过分析双主动全桥DC-DC变换器在双重移相控制下的工作原理及其功率传输特性,推导出双向全桥变换器在双重移相控制下的传输功率模型,据此在双重移相控制的基础上,以该控制策略下的电流应力最小为目标,内移相比作为电流应力的优化量,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优化开关策略,通过改进双重移相控制,使双主动全桥DC-DC变换器达到最优的表现性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优化开关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9年11期)

汪海涛,李华,刘俊峰[3](2019)在《一种宽范围软开关高增益的双向多端口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新能源发电系统往往需要接入多种诸如基于风电、光电等多种形式的发电设备,通过多种能源的互补实现供电稳定的目标。因此,相较于单输入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应用具有双向能量流动能力的多端口变换器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叁重全桥叁端口有源桥(TCF-TAB)的宽软开关(ZVS)范围高增益双向多端口直流电力电子变换器,该结构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宽ZVS范围和对称性。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稳态特性和ZVS范围,最后通过实验样机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林清华[4](2019)在《并联交错软开关技术在双向直流变换器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并联交错软开关控制的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特别适合于反馈能量的吸收及回馈再应用场合。系统分析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两个开关管零电压导通的实现条件;采用并联交错的方式降低该变换器的电流应力和EMI问题。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证明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并联交错软开关技术的BUCK-BOOST双向直流变换器在输出480 W时,效率可达98. 22%。(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子奕,徐顺刚,龚政[5](2019)在《电池化成用双向DC/DC软开关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电池化成电源中双向DC/DC变换器开关损耗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变频控制实现双向DC/DC软开关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变频控制双向DC/DC同步导通模式时的电路特性,研究了采用变频控制策略对实现软开关的影响,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电池化成电源,采用变频控制工作于同步导通模式的双向DC/DC电路具有更高的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柯玉连,马红波,刘文军[6](2019)在《混合动力车用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SCM模式和交错并联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率、高可靠性以及低输入输出电流纹波的双向DC-DC变换器方案。实验室研制了一台1.5kW的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的原理样机,针对不同的工作模态分别进行了稳态实验,验证了变换器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16期)

王磊,李兵,董超跃,徐春梅,邱瑞昌[7](2019)在《城轨牵引变流器功率开关器件的双向加速老化测试与在线损伤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器内主回路功率器件的老化规律测试及其损伤评估方面开展研究。首先,针对既有开关器件的寿命模型无法反映续流二极管(FWD)对功率开关器件总体老化水平的加速效应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基于双向老化测试电流的老化试验方法,并在双向老化测试的结果分析过程中,提出带加权的修正最小二乘法以提高老化结果的数学拟合精度的解决方案,从而基于实验数据得到了对应的加速效应表达因子。提出功率开关器件中IGBT与FWD的电流重构方法,同时也给出了考虑电流传感器容错条件下的电流重构表达式,进而基于在线等效老化电流的辨识过程实现功率开关器件的在线老化水平评估,最终通过二阶灰色模型实现了功率开关器件的损伤预测。(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梁培,张晓波,王珂[8](2019)在《印刷电路板双向脉冲镀铜可编程开关电源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开关损耗对双向脉冲镀铜质量的影响,输出满足印刷电路板封孔镀铜需求的脉冲波形,通过研究封孔镀铜工艺及其技术指标,应用软开关与DSP2812详细设计了支持电镀参数设置和脉冲波形可编程控制的大容量双向脉冲电源。主电路利用软开关降低高频镀铜的开关损耗,由控制电路的DSP2812为封孔镀铜提供触发信号,控制主电路周期性输出15 V/800 A正向、24 V/2000 A反向可调的脉冲镀铜激励。利用研制的双向脉冲电源对φ20μm×80μm盲孔进行封孔镀铜试验,镀铜凹陷均值为11.34~13.28μm,双向脉冲输出稳定,盲孔均镀性良好。(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9年03期)

温伟杰,李斌,李博通,马久欣,黄瑜珑[9](2019)在《基于双向电磁斥力机构的高压快速开关缓冲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直流断路器对机械开关提出了进一步向快速性和高电压方向发展的需求,而缓冲问题是研制高压快速开关的瓶颈问题之一。该文针对基于双向电磁斥力机构的高压快速开关缓冲特性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实验获得了无缓冲、聚氨酯缓冲、液压缓冲和电磁缓冲四种实验条件下快速开关的行程特性,证明了电磁缓冲是最适于快速开关的缓冲方式。然后,通过改进等效电路法,对采用电磁驱动和电磁缓冲技术的快速开关建立了综合仿真模型,通过对40.5kV快速真空开关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基于仿真模型,从理论上揭示了缓冲电流方向和缓冲施加时刻对电磁缓冲效果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其设计原则。该文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快速开关中的缓冲难题,为研制高压快速开关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惠,晁凯悦,孙向东,张琦,骆姗[10](2019)在《基于开关序列的光伏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预测电流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伏储能系统中,负荷和分布式电源的波动以及投切等因素会引发直流母线电压产生波动,为了改善系统的输出性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开关序列的光伏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采用预测电流控制器取代传统的电流环PI控制器及调制环节,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通过引入开关序列近似实现定频控制,解决了传统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因开关频率不固定导致的电流纹波较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开关序列的光伏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预测电流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改善蓄电池电流纹波、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提高光伏储能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双向开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主动全桥DC-DC变换器作为一种新型的低压直流变换器,被广泛应用于微电网中。该文通过分析双主动全桥DC-DC变换器在双重移相控制下的工作原理及其功率传输特性,推导出双向全桥变换器在双重移相控制下的传输功率模型,据此在双重移相控制的基础上,以该控制策略下的电流应力最小为目标,内移相比作为电流应力的优化量,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优化开关策略,通过改进双重移相控制,使双主动全桥DC-DC变换器达到最优的表现性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优化开关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开关论文参考文献

[1].易灵芝,李青平,胡炎申,龙辛.基于LLC谐振的新型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2].赵龙,赵兴勇,高鹏彦,李越,任帅.基于双重移相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优化开关策略[J].自动化与仪表.2019

[3].汪海涛,李华,刘俊峰.一种宽范围软开关高增益的双向多端口变换器[J].电力电子技术.2019

[4].林清华.并联交错软开关技术在双向直流变换器中应用[J].莆田学院学报.2019

[5].何子奕,徐顺刚,龚政.电池化成用双向DC/DC软开关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9

[6].柯玉连,马红波,刘文军.混合动力车用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J].电工技术.2019

[7].王磊,李兵,董超跃,徐春梅,邱瑞昌.城轨牵引变流器功率开关器件的双向加速老化测试与在线损伤预测[J].电工技术学报.2019

[8].梁培,张晓波,王珂.印刷电路板双向脉冲镀铜可编程开关电源研制[J].电镀与精饰.2019

[9].温伟杰,李斌,李博通,马久欣,黄瑜珑.基于双向电磁斥力机构的高压快速开关缓冲特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9

[10].杨惠,晁凯悦,孙向东,张琦,骆姗.基于开关序列的光伏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预测电流控制方法[J].电网技术.2019

标签:;  ;  ;  ;  ;  ;  ;  

双向开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