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技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笔墨技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笔墨技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笔墨,技法,花鸟画,四家,庐山,渔父,语言。

笔墨技法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付振宝[1](2019)在《论中国画笔墨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和表现方法、审美意识、美学思想、思维方式等都早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理论上,从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到现代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等。这些经验和主张,既是"意象造型"的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无数旷世杰作都落实于高妙而具体的笔墨技法,所以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是绕不开的一个永远未尽的话题。本文拟从中国画创作方式和美学思想入手,来阐述笔墨技法与中国画形式美的关系,以期能探微知着。(本文来源于《美术界》期刊2019年10期)

李晓楠[2](2019)在《论元四家笔墨技法与艺术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唐代到宋代,中国的绘画发展迈向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台阶,此时的山水画发展逐渐呈现出了两大艺术特征,有的重视画面的风格韵律而有的重视画面物象的构成,然而进入元代之后,文人画家们创造出了更为新颖的新式的画法,讲求以情趣构建意境,追求笔墨情调,并且在这个时期中国山水画呈现出了焕然一新的局面。正是由元四家将其推向高峰,他们的成就在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古文化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四位人物绘画特点的介绍,进一步阐述其笔墨技法以及主要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6期)

柴子雯[3](2019)在《黄宾虹花鸟画笔墨技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从题材上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叁科。从古至今,历史上许多画家对自己擅长的领域穷波逐源,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但是各科皆能的画家往往屈指可数。如元代画家赵孟俯,不仅精通绘画,还长于书法、清代的石涛,不仅擅画山水,在兰竹的表现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体悟……但是,这类画家在画史上通常会将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门画科来着称于世,20世纪的山水画家黄宾虹也不例外.虽然他的花鸟画并不逊色于山水画,但由于其山水画太过出名,在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导致后人对他花鸟画的研究少之又少。时至今日,黄宾虹的花鸟画越来越多的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本文立足于黄宾虹花鸟画笔墨观,通过分析其用笔、用墨、用色以及布局,从而对黄宾虹的花鸟画笔墨技法进行深入的剖析。黄宾虹的花鸟画注重用笔、用墨,在沿袭传统的绘画基础上,深入生活,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及笔墨程式。因此,他的花鸟画构建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从而区别于同期海派的花鸟画体系。研究黄宾虹的笔墨技法,对于我们解读他的花鸟画的艺术风格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篇论文主要从笔墨及其它技法的角度来分析黄宾虹的花鸟画风格体系。他的花鸟画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深厚的学养以及多年的写生经历,他在绘画创作中不仅注重写生,还秉持以书入画的艺术观念,并且在笔墨、设色、构图等方面都在其山水画的基础上有所融合与突破。为我们发掘他的花鸟画风格,以及在当下的现实意义提供了参考。本论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从黄宾虹深厚的笔法、墨法出发来分析其花鸟画笔墨观的形成原因,分别从黄宾虹深厚的学养之基、继承“观物之生”的理念以及秉持“书画同源”的艺术观念来论述其花鸟画笔墨观的成因;第二章为本篇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研究黄宾虹山水画对花鸟画的影响。他的花鸟画吸收山水画的风格特色,如“五笔七墨”在花鸟画中的应用、以“书画用笔同法”为原则的用笔,以此来探讨黄宾虹花鸟画在笔墨技法上的融合与突破;第叁章通过分析色彩及章法布局来论述黄宾虹花鸟画技法上的革新。他的花鸟画对于民间色彩的吸收,“渍色法”和“点染法”的发掘与运用,使得作品形成自己不同于传统范式的独特风貌;第四章探讨黄宾虹花鸟画笔墨与技法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影响与启发。同时,对于当下花鸟画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提供了一种指导。(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丹丹[4](2019)在《《早春图》中笔墨技法分析及其对我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中国画家为了表达情感而创作出的一种特殊造型语言。在郭熙的《早春图》中,作者巧妙地利用极其丰富的笔墨变化表现出了一幅生动的初春景象。本课题主要通过对郭熙《早春图》中笔墨技法的研究分析,可以对四季山水中笔墨语言的表现有更深刻的认识,加以创新运用于我的创作《四季图》中。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独特性。这一部分通过举例分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丰富的笔法表现以及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中丰富的墨法表现,说明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独特性——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而是通过独特的笔墨技法表现出主题。张萱在画中并没有画出具体的春,却表达出一幅游春的场景;齐白石在画中没有具体画出青蛙和十里,却让观者“听到”数十里溪流中传出的蛙声。其次对郭熙《早春图》中笔墨元素的独特性和时代性加以分析。郭熙的早春图完美的继承了中国画笔墨元素的独特性,并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笔墨语言。本文分析了郭熙《早春图》中笔墨元素的独特性以及笔墨表现和时代发展的关系,总结出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时代性。随后分析了《早春图》中山石、树木和云的独特笔墨语言的表现,例如他用卷云皴表现出山石的纹理与阴暗面,用积墨法表现出山石的层次和结构、用蟹爪法表现出松树的苍劲,用空云法以及以墨守白的笔墨技法表现出云的飘渺和山的高大。画中他笔墨变化多端,用润泽的墨色表现出了一幅冬去春来的初春景象,这些笔墨技法的学习和研究对我的创作《四季图》给予了很大帮助。最后我主要阐述了《早春图》中笔墨技法对我创作《四季图》的启发和影响,并对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结合了郭熙《早春图》以及现代风景画的笔墨语言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完成了校园里四季风景的创作。(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郑波[5](2019)在《朱利安对中国绘画笔墨技法的传神领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讲究"以笔取形,以墨取色。""墨"在"浓、淡、焦、湿"间摇摆,"笔"在"正反虚实,旁敲侧击"间出没。此时,"以笔取气为阳","以墨生彩为阴";笔墨互为表里,阴阳互生万象。如此"默契造化,与道同机,"自然孕育出国画的"筋、肉、骨、气"之势。笔与墨交汇的越充分,融合的越亲密,"道象"生成的便会越发自然流畅。(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08期)

梁玉[6](2019)在《雪景山水画中的笔墨技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雪”是纯洁、宁静的象征,雪景山水画不仅体现了画家对雪景的喜爱,也体现了画家的创作心境以及对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从山水画的出现到现在,其发展的每个时期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雪景山水画以自身强大的魅力,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当今社会也倍受关注。本论文尝试从雪景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由于我生长在冬季寒冷、雪飘的北方地区,所处的生活环境使我对雪有独特的情感,二是对“雪”意象这种独特的表现技法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将前人的笔墨技法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对雪景山水画的笔墨技法的表现以及雪景山水画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构想。本文第一部分先对雪景山水画的产生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做了详细阐述,并重点论述了雪景山水画发展的主要时期及代表作品,让人们更清楚的了解雪景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笔墨表现技法。第二部分则主要论述传统雪景山水画的笔墨表现技法,包括雪景山水画中雪、山石、树木的表现以及传统雪景山水画的设色与渲染,对我们学习和了解传统雪景山水画中的笔墨技法有一定的帮助。第叁部分则论述了现当代雪景山水画笔墨技法的创新,以张大千、于志学等为代表。第四部分则结合本人的雪景山水画创作来分析作品的笔墨语言及情感表达。文章第五部分则是笔者对雪景山水画创作状态的思考以及对自己创作的总结。全文以雪景山水画的笔墨表现技法为切入点,并结合自己的雪景山水画创作,在探究笔墨技法的同时分析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适合表现自己创作的笔墨技法,使自己在绘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0)

黄鑫[7](2019)在《探析沈周《庐山高图》中的笔墨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沈周作为"吴门四家"之首,为明清绘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其四十岁以前,其山水画笔墨风格被称之为"细沈",所画尺幅较小,融合王蒙解索皴、牛毛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画法,笔法稳健细谨,不肆意逞能,缜密细秀,格调清新。《庐山高图》被认定为"细沈"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品。(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05期)

李雯鹤[8](2019)在《逸刚亦柔—石与花的笔墨技法研究与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国画又称中国画,在古时被称为“丹青”,是以毛笔蘸取水,墨,彩,在中国传统媒介宣纸或绢上进行绘制的画法,写意通过以笔蘸取水对墨进行不同程度浸润稀释,于生宣纸上作画以求得色阶不同变化的技巧,根据笔头材质和含水量的不同,和笔锋与运笔轻重缓急的变化,画面随之呈现富于变化的肌理效果,写意画又讲究用笔不求工细,追求通过笔墨技法的变法抒发作者情感表达文化内涵,做到以形达意,形散而意不散。石与花是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元素,也是写意花鸟的重要组成元部分,二者生于自然被天地雕琢,石形富于变化大巧不工,花或娇柔或艳丽神形俱美,不同的石头与花笔墨技法的表现也各有不同,石头的绘画难度较大充满意趣值得探究,花常作为艺术作品的主体和石一起出现,一刚一柔在精神品质和画面上都相映成趣。在动荡的时局里画家们常用坚硬遒劲的山石凌厉锋刃的竹石来寄托自己的忧思愤懑和坚定的心性,在如今安定的年代里,我眼中的石似乎也多了份安逸少了分锐利,我希望在吸取传统画法经验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创新风格,以相对统一柔和的笔触和静逸的色彩进行以石与花为主题创作。本文主要围绕石与花的创作元素和逸刚亦柔的主题,对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思考创新进行记录与讲解。对花与石的物质形态、传统中国写意花鸟画中花与石的常用基础笔墨技法和其画法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涵进行简要概述,旨在结合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代入个人风格的创作,通过作品中花与石的笔墨技法的选择与创新传达的个人的想法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9-03-01)

巴奕[9](2019)在《基于元四家笔墨技法分析其艺术风格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元代中后期,最为着名的水墨画家主要有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这四人,其也被称为元四家。在他们的水墨画中不仅吸收了前人的精髓,还将诗、书与画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创造了一个新的潮流,将我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下面我们就将对这四大家的笔墨技法以及艺术风格特征进行详细介绍。(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02期)

李洋[10](2019)在《崔白的艺术特点及笔墨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极其重要的表现门类,历朝历代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着当时的时代风貌。花鸟画在唐代时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至五代两宋时期达到了高度繁荣。五代时的花鸟画分成了两个比较重要的风格流派,即以黄筌为代表的"黄家富贵"和以徐熙为代表的"徐熙野逸"。至宋代,院体花鸟画形成了黄家独大的局面,至宋神宗时,身为民间画师的崔白进入了宫廷画院,为院体花鸟画带来了新的花鸟画样式。崔白注重落墨,强调书写性,其作品自由灵动,意境幽远,展现了大自然中的幽情野趣,为当时的院体花鸟画开辟了新的风貌,在院体绘画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促成了北宋院体花鸟画的变革,使得院体花鸟画都以黄家画风为评判标准的状况得以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南宋水墨写意花鸟的产生,为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样对当下的花鸟画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02期)

笔墨技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唐代到宋代,中国的绘画发展迈向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台阶,此时的山水画发展逐渐呈现出了两大艺术特征,有的重视画面的风格韵律而有的重视画面物象的构成,然而进入元代之后,文人画家们创造出了更为新颖的新式的画法,讲求以情趣构建意境,追求笔墨情调,并且在这个时期中国山水画呈现出了焕然一新的局面。正是由元四家将其推向高峰,他们的成就在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古文化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四位人物绘画特点的介绍,进一步阐述其笔墨技法以及主要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笔墨技法论文参考文献

[1].付振宝.论中国画笔墨技法[J].美术界.2019

[2].李晓楠.论元四家笔墨技法与艺术成就[J].明日风尚.2019

[3].柴子雯.黄宾虹花鸟画笔墨技法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李丹丹.《早春图》中笔墨技法分析及其对我创作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9

[5].张郑波.朱利安对中国绘画笔墨技法的传神领会[J].西部皮革.2019

[6].梁玉.雪景山水画中的笔墨技法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7].黄鑫.探析沈周《庐山高图》中的笔墨技法[J].明日风尚.2019

[8].李雯鹤.逸刚亦柔—石与花的笔墨技法研究与创作[D].吉林艺术学院.2019

[9].巴奕.基于元四家笔墨技法分析其艺术风格特点[J].艺术家.2019

[10].李洋.崔白的艺术特点及笔墨技法研究[J].艺术品鉴.2019

标签:;  ;  ;  ;  ;  ;  ;  

笔墨技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