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论文_张菊侠,杨万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逆转录,定量,荧光,病毒,实时,链式反应,脊髓灰质炎。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菊侠,杨万福[1](2019)在《基于85B mRNA的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痰液样本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85B mRNA的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MTB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纳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经痰培养法(BACTEC MGIT 960系统)确诊为MTB阳性患者60例为试验组,60例无MTB感染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提取痰液样本核酸,分别采用TaqMan法检测MTB基因中编码16S rRNA的DNA序列和RT-qPCR法检测MTB的85B mRNA,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TaqMan法诊断MTB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3%、83.3%、84.9%、92.6%和88.3%;RT-qPCR法分别为98.3%、95.0%、95.2%、98.3%和96.7%。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证实基于85B mRNA的RT-qPCR法对MTB感染鉴别能力更强(OR=19.924,95%CI:5.364~73.012,P <0.001)。结论基于结核分枝杆菌85B mRNA的RTqPCR方法能够快速、有效诊断MTB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楠,王佳慧,李凤琴,江涛[2](2018)在《不同水源中GⅡ型诺如病毒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不同水源中GⅡ型诺如病毒(NoV GⅡ)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 ,对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10份疑似引起诺如病毒中毒的水样进行NoV GⅡ检测。方法以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纤维素膜-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富集病毒,对取样体积、病毒洗脱条件、PEG终浓度及PEG沉淀条件等进行了优化,提取病毒RNA、建立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通过外加MS2计算方法的回收率,评价所建方法对水样中诺如病毒的回收效果。结果建立的方法对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中NoV G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60.1±8.0)%、(22.0±6.5)%和(35.7±8.1)%,10份送检水样中3份检出NoV GⅡ。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适用于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中NoV GⅡ的检测,饮用水被NoV GⅡ是引发某市人员中毒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马拥军,吴勇,胡少龙,南丽,郑雅萍[3](2016)在《基于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毛细管电泳的腹泻病原体多重检测体系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患者提供一种新型的多重(19种)腹泻病原体的检测方案,用于临床快速诊断。方法利用NCBI数据库设计19种腹泻病原体及内参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mRT-PCR)体系;用GeXP遗传分析系统对PCR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从而对19种腹泻病原体进行鉴别。结果 100例腹泻样本中阳性样本为85例,阴性样本为15例,共出现单病原体感染32例,混合感染53例,与测序结果一致。19种病原体特征峰均有出现,且各个峰之间分离良好,未见交叉现象。结论利用GeXP分析平台联合mRT-PCR技术同时检测19种腹泻病原体的方法,具有高通量、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检验速度快等优点,此方法有可能满足临床医生对腹泻病原体检测的需求,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丁亚兴,田宏,孙静,雷玥,黄海涛[4](2015)在《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在麻疹监测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麻疹病毒感染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天津市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数据,运用χ~2检验(Chi-square Test)、配对Mc Nemar检验和效度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判定价值。结果 171例麻疹疑似病例同时采集了血清和干血片标本,ELISA法检测两种标本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22%和4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P=0.06),两种标本ELISA法检测一致率为94.15%。2 512例麻疹确诊病例中,2 439例采集了血标本,ELISA法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76.38%;871例采集了咽拭子,real-time RT-PCR检测核酸阳性率为86.68%。咽拭子采样间隔在3天内的real-time RT-PCR核酸阳性率达到91.14%,3天后的阳性率只有66.26%(χ~2=72.46,P<0.01)。血标本采样间隔在3天内的ELISA IgM抗体阳性率为71.47%,3天后达到94.14%(χ~2=118.06,P<0.01)。检验效度分析,ELISA方法灵敏度为71.60%,特异度为85.29%,约登指数为0.57。real-time RT-PCR方法灵敏度为99.60%,特异度为67.65%,约登指数为0.67。结论 real-time RT-PCR方法更敏感,适合发病早期诊断,ELISA方法更适合发病中后期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5年06期)

唐海淑,崔惠,宁静,翟啸虎,甫尔哈提·吾守尔[5](2015)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内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对脊髓灰质炎病毒(PV)进行型内鉴定,为进行常规rRT-PCR型内鉴定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rRT-PCR方法,对WHO发放的PV株和实验室分离的PV株进行型内鉴定(ITD)和疫苗衍生PV株(VDPV)筛选。结果 ITD rRT-PCR的实验结果与毒株的VP1编码区序列测定结果完全相符,VDPV rRT-PCR的结果与VP1编码区序列测定结果大部分相符,但有2株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类似株(SL)PV2-SL被错判为非疫苗类似株(NSL),假阳性率为3.03%;1株Ⅲ型SL被错判为NSL,假阳性率为1.92%。结论在新疆脊髓灰质炎实验室rRT-PCR可以应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常规监测及型内鉴定。(本文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期刊2015年02期)

姜红涛,姚秀林[6](2015)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与细胞培养法检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与细胞培养法检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经典的狗肾传代细胞病毒分离2种方法 ,同时对流感监测点送检的80份疑似流感标本检测流感病毒。结果细胞培养病毒分离的阳性数为26份,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阳性数为36份,好=8.1,P<0.005。结论 通过该实验,验证了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确快速敏感,适用于实验室快速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5年08期)

程民,沈国栋,卞庚,徐婷娟,徐维平[7](2014)在《人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 mRNA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试剂盒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人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BCSG1)mRNA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试剂盒,并评价其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优化试剂盒中各组分的浓度、确定试剂盒的稳定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并检测外周血样品中BCSG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优化了试剂盒中的引物、探针,成功制备了定值标准品,通过设立阴、阳性质控品的方法,解决了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及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特异度及准确性均为95%以上,灵敏度为100拷贝/ml(全血)。外周血标本中BCSG1 mRNA的检测结果为,12例临床确诊已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均为阳性,21例临床未确诊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12例为阳性,其余9例为阴性,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0例正常人均为阴性。结论建立的BCSG1 m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检测外周血样品中BCSG1mRNA的表达量,检测结果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监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张世婷,王晗,吕珀,薄芳,宋长江[8](2013)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型内鉴定脊髓灰质炎病毒方法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新疆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的疫情后,为了缩短检测时限,中国决定从2013年起启用WHO推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新的检测流程》,要求省级脊灰实验室经过培训考核,使用美国CDC研制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期刊2013年06期)

陈玫,赵娜,郭玉,崔志强,张振国[9](2013)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脊灰型内鉴定新方法在脊灰实验室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首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RT-PCR)对脊灰病毒(PV)进行鉴定,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估,为进行常规rRT-PCR型内鉴定方法做准备。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rRT-PCR方法,对河北省既往分离的PV和WHO发放的PV株进行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和疫苗衍生PV(vaccine-derived PV,VDPV)筛选。结果 ITD rRT-PCR的实验结果与毒株的VP1编码区序列测定结果完全相符,VDPV rRT-PCR的结果与VP1编码区序列测定结果不能完全相符,有2株Ⅱ型脊灰病毒被错判为NSL,假阳性率为6.9%(2/29)。结论 Real time PCR脊灰型内鉴定方法可以在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用于脊灰病毒的常规监测。(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3年11期)

杨济桥[10](2013)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肿瘤性黏膜中的基因变异可能是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Ca)的有效标志物。Watanabe T等为建立相关基因表达与UC-Ca关系的预测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53例UC患者(其中10例为UC-Ca患(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不同水源中GⅡ型诺如病毒(NoV GⅡ)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 ,对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10份疑似引起诺如病毒中毒的水样进行NoV GⅡ检测。方法以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纤维素膜-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富集病毒,对取样体积、病毒洗脱条件、PEG终浓度及PEG沉淀条件等进行了优化,提取病毒RNA、建立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通过外加MS2计算方法的回收率,评价所建方法对水样中诺如病毒的回收效果。结果建立的方法对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中NoV G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60.1±8.0)%、(22.0±6.5)%和(35.7±8.1)%,10份送检水样中3份检出NoV GⅡ。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适用于瓶装水、河水和生活污水中NoV GⅡ的检测,饮用水被NoV GⅡ是引发某市人员中毒的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菊侠,杨万福.基于85BmRNA的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9

[2].李楠,王佳慧,李凤琴,江涛.不同水源中GⅡ型诺如病毒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

[3].马拥军,吴勇,胡少龙,南丽,郑雅萍.基于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毛细管电泳的腹泻病原体多重检测体系建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

[4].丁亚兴,田宏,孙静,雷玥,黄海涛.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在麻疹监测中的价值[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

[5].唐海淑,崔惠,宁静,翟啸虎,甫尔哈提·吾守尔.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内鉴定中的应用[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

[6].姜红涛,姚秀林.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与细胞培养法检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比较[J].中外医疗.2015

[7].程民,沈国栋,卞庚,徐婷娟,徐维平.人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mRNA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试剂盒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

[8].张世婷,王晗,吕珀,薄芳,宋长江.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型内鉴定脊髓灰质炎病毒方法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

[9].陈玫,赵娜,郭玉,崔志强,张振国.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脊灰型内鉴定新方法在脊灰实验室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3

[10].杨济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

论文知识图

观察,各标本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见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2对MG...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G-63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Tol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贝那普...阳性克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标签:;  ;  ;  ;  ;  ;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论文_张菊侠,杨万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