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脂替代品论文_王青云,王帅,孙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乳脂替代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替代品,棕榈,人乳,油酸,脂肪,乳脂,脂质。

人乳脂替代品论文文献综述

王青云,王帅,孙健[1](2019)在《人乳脂替代品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母乳可为婴幼儿提供人生最初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人乳脂替代品实质上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的一类食用油脂及其制品,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虽然牛乳脂肪酸组成与人乳脂肪酸相近,但其脂肪酸结构与人乳存在差异。在介绍人乳脂肪的组成结构特点、营养特性以及婴幼儿对脂肪消化吸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综述近年来人乳脂替代品的母乳化进程及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人乳脂替代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开发脂肪方面更接近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乳业》期刊2019年05期)

[2](2019)在《俄罗斯:乳制品中含乳脂替代品的内容需强制公开标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俄罗斯质量监督署Roskachestvo新闻报道,由于很多乳制品制造商害怕透露其产品中含有乳脂替代品即植物脂肪而不公开其真实的产品成分,如大众食品"酸奶油",其成分中就包含植物脂肪,但制造商却隐藏了该信息,导致消费者对于含有混合成分的乳制品不知如何进行选择。专家们在2018年11月底发现,俄罗斯市场上乳制品中假冒产品的比例高(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期刊2019年Z1期)

李雪[3](2018)在《多不饱和脂肪酸型人乳脂质替代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非鱼,又名非洲鲫鱼,福寿鱼等,适应能力较强,可在淡水和海水中生存,为杂食性鱼类。目前中国广东和海南的罗非鱼养殖规模较大,约占全国的1/3,为典型的出口依赖型产品,以销售冷冻罗非鱼片为主,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下脚料(鱼头,鱼皮,鱼尾,鱼鳞,鱼骨,内脏),导致资料浪费严重。而罗非鱼鱼油中富含大量的、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婴儿的成长发育、认知能力和视力有着重要影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母乳喂养,寻求一种健康有益的人乳脂质替代品(Human milk fat substitutes,HMFS)成为现今研究热点。因此,本课题以罗非鱼为原材料,研究了罗非鱼的提取工艺和罗非鱼鱼油的营养价值,并比较不同的提取工艺对鱼油营养价值的影响。此外,本课题以鱼油为主,辅加大豆油、椰子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研究HMFS的研制。使用同步荧光和化学试剂法结合分析HMFS的贮藏稳定性;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HMFS微胶囊化工艺,分析其微胶囊样品的品质,并研究其微胶囊工艺对HMFS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冻干罗非鱼含有粗脂肪(36.69%)、蛋白质(49.95%)、灰分(12.04%)和水分(1.21%)。(2)以冻干的罗非鱼整鱼为原材料,研究不同的提取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稀碱水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pH=7.5,水解时间30min,盐析量2%,盐析时间25min,水解温度60℃,最高提取率为(32.13±0.07)%;酶解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碱性蛋白酶添加量0.6%,pH =9,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2.5h,最高提取率为(28.91±0.18)%;微波辅助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最佳萃取罗非鱼鱼油的溶剂为正己烷,在料液比为1:10,微波时间为10 min,微波功率为100 W时,鱼油提取率最高为(29.17±0.13)%。稀碱水解法得到的罗非鱼鱼油提取率最高。(3)通过叁种最优工艺提取罗非鱼整鱼鱼油,比较提取工艺对鱼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稀碱水解法提取的罗非鱼整鱼鱼油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碘值(Iodine value,Ⅳ)最低,分别为 0.77 mg KOH/g oil,3.76mmol/kgoil,和130.01g/100goil。罗非鱼鱼油主要脂肪酸组分为棕榈酸(22.78~23.16%)、油酸(25.73~26.19%)和亚油酸(15.69~15.98%),而稀碱水解法提取的罗非鱼鱼油中DHA+EP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热力学分析表明,叁种方法提取的鱼油的晶体结构明显不同,但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官能团。因此,不同的萃取方法对鱼油的理化性质有显着的影响,却不影响其光谱特性。综合而言,稀碱水解法提取的鱼油较优。(4)分析HMFS的五种原料油脂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椰子油主要由月桂酸和肉豆蔻酸组成;鱼油脂肪酸组成较复杂,主要由亚油酸、9cC16:1、花生四烯酸、DHA、棕榈酸和油酸组成。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SFA、MUFA和PUFA的含量相似,椰子油含有最高的SFA(93.75±0.06)%,而鱼油UFA含量最高。(5)使用分子荧光技术和化学试剂法监控HMFS的氧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HMFS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氧化指标数值不断增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6种HMFS的配方的氧化指标与荧光强度的变化均呈负相关,且荧光强度与POV和总氧化值(Total oxidation value,TV)呈二元线性相关,与茴香胺值为一元线性相关,相关性较强。(6)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HMFS微胶囊工艺。结果表明:微胶囊化HMFS的大豆卵磷脂添加量为0.96%,脱盐乳清粉:麦芽糊精=2.04:1,人乳脂质替代品含量为17.37%,均质压力为30.46 MPa。在此条件下,MEY最高为(82.33±1.05)%,MEE最高为(84.72±0.69)%,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体外消化实验表明,微胶囊样品在2h内消化完全,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为64%。。(7)比较HMFS和微胶囊化HMFS粉末可知,微囊化脂质的贮存稳定性明显优于未经处理的HMFS;此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微胶囊工艺并未破坏HMFS的结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表明微胶囊样品颗粒均匀,呈球形,表面光滑,未见裂缝、孔洞。因此微胶囊工艺不仅不会破坏原料,还可以阻止其自发氧化。说明微胶囊工艺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李雪,曹君,白新鹏,张芳芳[4](2018)在《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市售大豆油、玉米油、椰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为原料油脂,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其脂肪酸含量,并根据原料油脂的脂肪酸特点和GB 10765-2010的相关规定,通过Matlab软件和Excel线性规划求解,设计出6种人乳脂质替代品样品,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同步荧光技术结合传统化学试剂法(氧化指标: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监控6种样品的氧化过程,通过统计学分析数据,探索荧光强度和氧化指标之间的统计学关系。结果表明:椰子油的主要脂肪酸为月桂酸和肉豆蔻酸,其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93.75%±0.06%);而其余油脂主要由棕榈酸、亚油酸等组成,其中鱼油的不饱和脂肪酸最高。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氧化指标数值不断增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种样品的氧化指标与荧光强度的变化均呈负相关,R~2均大于0.9。(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04期)

冀颐之,程艳玲,任丽娜,杨彤彤,赵有玺[5](2017)在《人乳脂替代品1,3-二油酸-2-棕榈酸叁甘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3-二油酸-2-棕榈酸叁甘酯是一种重要的人乳脂替代品,其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在甘油叁酯中的位置分布均与天然母乳脂非常相似,将其添加到婴幼儿奶粉中,可确保为婴儿提供接近母乳的甘油叁酯营养供应。因此,采用绿色酶催化技术开发1,3-二油酸-2-棕榈酸叁甘酯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概述了1,3-二油酸-2-棕榈酸叁甘酯酶催化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合成工艺中的反应底物、酶、反应介质、反应类型以及催化反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7年05期)

王海燕,贾艾玲,曹进[6](2017)在《人乳脂替代品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叁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母乳脂肪酸在甘油叁酯骨架上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位置分布,其70%为sn-2棕榈酸酯。棕榈酸在甘油叁酯中酰基化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棕榈酸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sn-2棕榈酸酯易被人体吸收。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叁酯(1,3-dioleoyl-2-palmitoyl triglyceride,OPO)是一种典型的sn-2棕榈酸酯。普通婴儿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虽然牛乳脂肪酸组成与母乳脂肪酸接近,但其脂肪酸结构与母乳存在显着差异,牛乳中的sn-2棕榈酸酯远低于母乳中sn-2棕榈酸酯含量。以牛乳为基础,在奶粉中加入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叁酯(OPO),较之一般的配方奶粉更加接近母乳,更宜作为人乳脂替代品?本文介绍了人乳脂替代品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叁酯(OPO)的研究意义、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和分析测定方法等研究进展,旨在为婴儿配方奶粉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蒋志磊[7](2017)在《棕榈硬脂制备人乳脂替代品及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棕榈硬脂为原料,首先通过不同工艺方法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中间原料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叁酯,之后在脂肪酶催化作用下通过酸解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叁酯的形式制备人乳脂替代品。利用响应面优化实验对两步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分别得到了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叁酯中间原料和人乳脂替代品的最优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原料棕榈硬脂的脂肪酸组成、甘叁酯组成及主要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原料主要成分为甘叁酯,甘一酯和甘二酯含量极少;棕榈硬脂中主要脂肪酸为C16:0(58.76%)、C18:0(6.19%)、C18:1(27.12%)和C18:2(5.37%);sn-2位脂肪酸主要为C16:0(37.25%)和C18:1(48.51%);棕榈硬脂中主要是以棕榈酸(P)和油酸(O)为主的LLL型脂肪酸甘叁酯,其中PPP(16.67%)、POP(31.16%)和OPO(13.65%)等甘叁酯含量较高。脂肪酶Lipozyme TL IM与甲醇钠分别催化棕榈硬脂分子内重排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叁酯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发现,相比于脂肪酶Lipozyme TL IM,甲醇钠催化效果较好,且反应时间较短。甲醇钠催化棕榈硬脂分子内重排对sn-2位棕榈酸的富集: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在化学催化剂甲醇钠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分子内重排的形式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的甘油叁酯。以酯交换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为响应值,考察各反应因素对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3min,甲醇钠添加量为0.33%时,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可达60.71%,满足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原料要求。以甲醇钠催化分子内重排反应获得的sn-2位棕榈酸含量为60.71%的甘油叁酯作为下一步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中间原料,在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Lipozym RM IM的催化作用下,与油酸酸解制备人乳脂替代品。以酯交换产物中棕榈酸含量和sn-2位棕榈酸含量为响应值,考察各反应因素对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69℃,底物质量比为1:3.17,加酶量4.84%,加水量为8%,反应时间为3.6h,进行了叁次验证性平行实验,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叁酯酸解产物中棕榈酸含量平均值为27.23%,sn-2位棕榈酸含量平均值为50.4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混合脂肪酸(月桂酸、豆蔻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调配,通过六个模型实验,选择第四个模型作为制备人乳脂肪替代品的最佳模型,即月桂酸:豆蔻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质量比为1:0.75:0.75:10:1时,获得的人乳脂替代品在脂肪酸组成和位置分布上与人乳脂相接近;采用分子蒸馏脱酸工艺对人乳脂替代品粗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制备的人乳脂替代品的酸值、过氧化值和固体脂肪含量均低于原料棕榈硬脂;氧化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原料油脂,人乳脂替代品氧化稳定性降低。(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艳[8](2016)在《Candida sp.99-125脂肪酶催化合成高纯人乳脂替代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乳是供给婴儿最好的食品,脂肪在人乳中含量约为4%,其中98%以上的脂肪以甘油叁酯(TAG)形式存在,称为人乳脂(HMF)。HMF可以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与必需脂肪酸,HMF中的棕榈酸主要分布在甘油骨架的Sn-2位,而传统婴儿配方奶粉棕榈酸主要分布在Sn-1,3位,这种结构可能在婴儿消化过程中形成钙皂不利于婴儿对钙和能量的吸收,相反,棕榈酸分布在甘油骨架的Sn-2位有利于吸收利用。目前,由于生活压力大等各种原因造成母乳喂养不足或缺乏,使婴儿配方奶粉需求量增大,开发一种与HMF脂肪酸结构和分布类似的人乳脂替代品添加到婴儿配方奶粉中显得尤为重要且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本研究比较了叁种商业化脂肪酶和实验室自制脂肪酶催化叁棕榈酸甘油酯(PPP)与无水乙醇进行醇解反应合成棕榈酸单甘酯(MPG,包括2-MPG和1,3-MPG)。对醇解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优醇解条件为:Candida sp.99-125脂肪酶催化,酶添加量15%(占PPP重),底物摩尔比为1:10,温度为45℃,无水乙醇分7次加入,溶剂添加量为5 mL丙酮/g PPP,200 rpm转速,全温振荡反应,反应时间22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MPG相对含量为30.08%,接近理论值(33%),产率为91.15%。2、本研究采用两种方法分离纯化MPG:低温溶剂结晶和溶剂分提法。低温溶剂结晶最优的结晶条件为:正己烷-MTBE溶液与反应产物体积质量比20 mL/g,正己烷-MTBE体积比75:25,结晶3次,每次贮存1 h,贮存温度-25℃。此条件下得到的MPG纯度为86.37%,得率为75.79%。溶剂分提的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纯化条件为:正己烷与反应产物体积质量比10mL/g;乙醇-水溶液与反应产物体积质量比15 mL/g;乙醇水溶液中醇-水体积比78:22。此条件下得到MPG纯度为98.01%,得率为78.03%,优于低温溶剂结晶。3、以前面得到的已纯化的MPG为起始原料与油酸在Candidasp.99-125脂肪酶催化作用下合成OPO型人乳脂替代品。主要研究了有无溶剂体系、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1.5 h时补加油酸的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到酯化反应最优条件为:无溶剂体系,脂肪酶量占总底物质量9%,MPG与油酸初始底物摩尔比1/4,反应到1.5 h补加油酸到其总量为初始单甘酯7倍,分子筛占总底物质量20%,反应温度38℃,全温振荡反应,200 rpm,反应时间2 h。最优条件下OPO产率65.03%,%Sn-2 P为75.05%,OPO占总甘油叁酯含量88.75%,几乎不含PPP、OOO,纯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31)

钟金锋,覃小丽,王永华[9](2014)在《人乳脂替代品的酶法合成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经济、社会和个人因素方面,我国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普遍偏低。与植物油和反刍动物乳脂相比,人乳脂中棕榈酸分布在甘油骨架的sn-2位更有利于婴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减少婴儿便秘、上火等。合成与人乳脂相似的人乳脂替代品,将其作为婴儿配方奶粉的脂肪来源具有着重要的市场潜力。酶法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度位置专一性和脂肪酸专一性,因此,可以通过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催化合成人乳脂替代品。本文介绍了人乳脂替代品的定义及发展,并就近年来的酶法合成人乳脂替代品的底物选择、脂肪酶筛选、合成方法与技术、检测分析方法、相似度评价以及氧化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阐述,并对今后人乳脂替代品研究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16期)

覃小丽[10](2013)在《人乳脂替代品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乳脂是人乳中主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其棕榈酸主要分布在甘油叁酯sn2位,这种特殊结构利于婴儿吸收脂肪酸和矿物质。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存在母乳喂养不足或缺乏喂养条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尚不足50%。因此,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需配方奶粉辅助喂养以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的需要。然而,传统婴儿配方奶粉中脂肪主要是以牛乳脂肪和植物油调配而成,其脂肪酸组成与人乳脂的相近,而其脂肪结构与人乳脂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对婴儿脂肪酸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高品质婴儿配方奶粉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其合格产品供给缺乏的矛盾情况下,开发与人乳脂结构相似的人乳脂替代品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前景和市场应用潜力。目前,可提供人乳脂替代品产品的仅有荷兰Unilever公司和以色列AAK公司,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Unilever公司生产的产品BetapolTM。在2008年,中国卫生部批准OPO型人乳脂替代品添加于婴儿配方奶粉。随着食品安全法的深入贯彻和实施以及新的婴儿配方食品国家标准的执行,未来对OPO型人乳脂替代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大。本课题首先对广州初乳和成熟乳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位置分布进行了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建立了一种评分模型。结果表明,成熟乳脂中油酸和棕榈酸的含量分别为36.96%和20.22%,人乳脂的主要结构为1,3二不饱和脂肪酸2棕榈酸甘油酯。以人乳脂的脂肪酸含量为基础数据,基于“扣分”原则建立了评分模型,并通过评价15种不同样品验证所建立的评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个不同地域的人乳脂得分G≥98.69,5种配方奶粉中脂肪得分为49.28–78.18,大豆油和玉米油分数分别为26.20和30.01。脂肪样品分数越接近满分(100分),则其与人乳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位置分布情况就越相似。该模型可简单、快速直观地评价不同地域人乳脂之间、人乳脂与配方奶粉脂肪之间的相似度。在比较11例猪4个不同部位猪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位置分布的基础上,选用中国大宗资源猪板油为初始原料,对猪板油进行干法分提得到熔点较低的34L猪油,然后以sn1,3专一性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与油茶籽油脂肪酸进行酸解反应制备OPO型人乳脂替代品。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条件为:温度45℃,脂肪酸与34L猪油摩尔为4:1,反应时间6h,加酶量6%,34L猪油中油酸插入率达到了50%,棕榈酸的酰基转移水平较低(~1.25%)。在GC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扣分”原则基础的评分模型,以评价或反映OPO人乳脂替代品的质量,样品分数越高说明油脂中含有OPO的含量就越高;采用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应用到该模型中,并运用HPLC ELSD分析酸解产物中OPO含量,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在OPO型人乳脂替代品制备的工艺优化基础上,考察了酶的重复使用稳定性。Lipozyme RM IM可使用至少14次,并进行40倍放大实验证明了本工艺适于产业化应用。采用分子蒸馏法对OPO型人乳脂替代品进行分离精制,研究了蒸馏温度对脱酸后OPO型人乳脂替代品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蒸馏温度180℃,可获得合格的OPO型人乳脂替代品,其纯度为91.39%,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未检出,罗维朋色度为8.8(黄色值)和6.0(红色值)。精制的OPO型人乳脂替代品储存稳定性研究表明添加天然抗氧化剂VE能提高其氧化稳定性。为理性设计制备与人乳脂高相似度的人乳脂替代品,以酶法酸解叁棕榈酸甘油酯与等摩尔混合脂肪酸为反应模型,研究了5种脂肪酶对不同碳链脂肪酸的选择性,并探讨了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各个脂肪酸插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ovozym435对C12:0和C14:0具有最高的选择性。PPL对C8:0、C10:0和C12:0的偏好性高于C14:0、C18:1n9、C18:2n6和C18:3n3。Lipozyme TL IM和Lipozyme RM IM对C12:0、C14:0、C18:1n9和C18:2n6的插入率大于其他脂肪酸。Lipase PS IM对C10:0–C18:2n6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研究的酸解条件下不同脂肪酶对各种脂肪酸呈现的酰基转移水平的大小依此为:Lipase PS IM <Lipozyme TL IM <Lipozyme RM IM。研制适于早产儿的特殊人乳脂替代品——1,3位中链脂肪酸2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MLM型甘油叁酯),对提供早产儿配方奶粉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新型脂肪酶(CBD T1脂肪酶)为催化剂,首次研究了其底物特异性并探讨其催化大豆油和辛酸合成MLM型甘油酯的效果。结果表明CBD T1粗酶对C8:0的偏好性(α=1.0)最好,其次为C10:0(α=0.89),而其对C18:1n9的选择性(α=0.23)最弱。构建了T1脂肪酶结构模型,简要地探讨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阐明了CBD T1酶的底物特异性。正己烷体系中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下(酶加量20%,C8:0和大豆油摩尔比3:1,初始加水量7.5%,反应温度50℃)酸解反应48h,C8:0插入率达到29.59%,酸解产物MML和MLL的百分含量为70.51%,表明了在油脂改性中采用该酶为催化剂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人乳脂替代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据俄罗斯质量监督署Roskachestvo新闻报道,由于很多乳制品制造商害怕透露其产品中含有乳脂替代品即植物脂肪而不公开其真实的产品成分,如大众食品"酸奶油",其成分中就包含植物脂肪,但制造商却隐藏了该信息,导致消费者对于含有混合成分的乳制品不知如何进行选择。专家们在2018年11月底发现,俄罗斯市场上乳制品中假冒产品的比例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乳脂替代品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青云,王帅,孙健.人乳脂替代品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乳业.2019

[2]..俄罗斯:乳制品中含乳脂替代品的内容需强制公开标识[J].中国食品.2019

[3].李雪.多不饱和脂肪酸型人乳脂质替代品研究[D].海南大学.2018

[4].李雪,曹君,白新鹏,张芳芳.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J].分析化学.2018

[5].冀颐之,程艳玲,任丽娜,杨彤彤,赵有玺.人乳脂替代品1,3-二油酸-2-棕榈酸叁甘酯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7

[6].王海燕,贾艾玲,曹进.人乳脂替代品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叁酯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

[7].蒋志磊.棕榈硬脂制备人乳脂替代品及质量评价[D].河南工业大学.2017

[8].张艳.Candidasp.99-125脂肪酶催化合成高纯人乳脂替代品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9].钟金锋,覃小丽,王永华.人乳脂替代品的酶法合成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

[10].覃小丽.人乳脂替代品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甘油叁酯(ABC)与脂肪酸(D)的酶促酸...不同底物摩尔比对脂肪酸插入率的影响反应温度对脂肪酸插入率的影响反应时间对脂肪酸插入率的影响粗酶表达产物的SDS-PAGE电泳图人乳脂中snUSU型甘油叁酯的分子结构式

标签:;  ;  ;  ;  ;  ;  ;  

人乳脂替代品论文_王青云,王帅,孙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