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强度论文_葛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呼吸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呼吸,土壤,强度,生物量,温度,阈值,频度。

呼吸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葛晓燕[1](2019)在《低强度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强度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发作经正规治疗后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低强度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运动耐力指标和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各项运动耐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稳定期COPD患者应用低强度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运动耐力,提升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刘娟娟[2](2019)在《用改进装置定量探究环境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简易的创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实验显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并能定量探究pH、温度、NaCl浓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10期)

宋晓辉,王悦骅,王占文,康慧,刘晨[3](2019)在《不同放牧强度和水分处理下荒漠草原土壤呼吸与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呼吸、根系现存量和根系净生长量的影响,揭示土壤呼吸与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进行对比性试验。放牧强度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50hm~2试验样地分为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个梯度,3次重复。每个放牧强度下设有4个不同水分处理(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不同水分处理小区内,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用根钻法测定根系现存量,根袋法测定根系净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呼吸和群落地下生物量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土壤呼吸速率随着降水的增多显着增加(P<0.05);在整个生长季中,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群落地下生物量在减水50%处理下显着降低(P<0.05),根系净生长量在增水100%处理下最高,显着高于减水50%处理(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根系现存量和根系净生长量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在干旱的荒漠草原,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和群落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栗杰,刘慧,董静超,王觊琼,张大庚[4](2019)在《秸秆还田对棕壤呼吸强度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玉米和水稻秸秆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强度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和水稻秸秆添加能够显着增强土壤呼吸作用,且秸秆添加量越大,土壤的呼吸强度越高,CO_2的累积释放量越大。在秸秆添加培养处理的0~180d,秸秆对于土壤中较大的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并无促进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添加秸秆处理后土壤中团聚体开始由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团聚,但秸秆添加量过高(>7.5%)会对团聚体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未添加秸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从大团聚体中向微团聚体中转移。秸秆添加能够有效增加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且秸秆添加量越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越高。在培养的0~270d,水稻秸秆添加处理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着增加,但培养270d后,玉米秸秆作用效果强于水稻秸秆。(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1期)

巫志龙,周成军,周新年,刘富万,朱奇雄[5](2019)在《不同强度采伐5年后杉阔混交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采伐强度下闽北杉阔混交人工林土壤及其各组分的呼吸速率差异,揭示土壤总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期为区域森林采伐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闽北杉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2011年8月实施了不同蓄积量采伐强度(中度择伐34.6%、强度择伐48.6%、极强度择伐67.6%、皆伐)作业试验,并与未采伐对照; 2016年7月—2017年7月运用Li-8100 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土壤及其各组分的呼吸速率、土壤5 cm深处的温度和湿度开展了为期1年的定位观测。【结果】未采伐和各种强度择伐5年后,土壤总呼吸速率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3月份;皆伐5年后,土壤总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1月份;各种强度采伐林地的矿质土壤呼吸速率与未采伐林地无显着差异(P>0.05);各种强度择伐林地的凋落物和根系呼吸速率都与未采伐林地无显着差异(P>0.05),而皆伐林地的凋落物和根系呼吸速率都显着低于未采伐林地(P<0.05),分别比未采伐林地(1.45和1.11μmol·m~(-2)s~(-1))减少了0.93和0.53μmol·m~(-2)s~(-1);各种强度择伐林地的土壤总呼吸速率与未采伐林地无显着差异(P>0.05),而皆伐林地的土壤总呼吸速率显着低于未采伐林地(P<0.05),比未采伐林地(4.39μmol·m~(-2)s~(-1))减少了1.64μmol·m~(-2)s~(-1);中度、强度和极强度择伐林地5 cm深处的土壤温度与未采伐林地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皆伐使林地土壤温度显着升高(P<0.05),比未采伐林地(18.52℃)增加了4.7℃;中度、强度择伐林地的5 cm深处土壤湿度与未采伐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极强度择伐和皆伐使林地土壤湿度显着降低(P<0.05),分别比未采伐林地(30.67%)减少了2.17%和3.98%;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土壤温度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优,能解释未采伐和各种强度择伐林地土壤总呼吸变化的77.8%~83.3%以及皆伐林地土壤呼吸变化的35.5%;未采伐、中度、强度和极强度择伐林地土壤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参数Q_(10)为1.77~2.72,皆伐林地的Q_(10)为1.49。【结论】不同强度采伐5年后,各种强度择伐林地土壤及其各组分的呼吸速率与未采伐林地没有显着差异;皆伐使凋落物呼吸速率、根系呼吸速率和土壤总呼吸速率都显着降低;各种强度择伐没有改变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但皆伐使土壤总呼吸速率最大和最小出现时间有所提前;研究区土壤温度是土壤总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贺帅,张英华,张歌,黄志安,高玉坤[6](2019)在《不同劳动强度下人体呼吸参数变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呼吸参数对呼吸防护装备内部微环境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获得不同劳动强度下人体呼吸参数及变化规律,以相对心率指数表征劳动强度等级并设计构建呼吸参数采集系统。通过开展多人次不同劳动强度呼吸实验,记录实时瞬时心率、呼吸压力、呼吸频率数据并采集呼出气样本,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心率指数能够消除劳动强度表征中的个体差异及劳动形式差异,对劳动强度具有良好表征作用;呼吸压力及频率随劳动强度增加呈现增强和变大的趋势;心率及呼吸压力信号的样本熵显示,心率稳定性随劳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呼吸模式稳定性则增强;呼出气中O_2含量随劳动强度增加而降低,CO_2与H_2O含量呈现增长趋势,绝对变化量及变化比例随劳动强度不同呈现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徐文慧[7](2019)在《不同强度的吸气肌阈值负荷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常存在骨骼肌和呼吸肌肉功能下降,导致呼吸困难症状加重、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等问题。针对吸气肌功能下降,吸气肌锻炼已成为肺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但关于吸气肌锻炼负荷强度的设定尚无统一标准。既往大量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强度的吸气肌负荷下肺康复临床疗效指标的改善程度,来探索吸气肌锻炼的适宜强度,但大部分研究均未对呼吸生理学指标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估。并且由于受试者常缺乏有效监督及指导,仅以肺康复效果来判定合适的吸气肌锻炼强度尚存在缺陷。[目的]本研究将采用经典呼吸力学和肌电学检测方法探讨处于稳定期吸气肌力低下的COPD患者在不同强度的吸气肌阈值负荷锻炼下呼吸生理学应答的变化,为选择合适的吸气肌锻炼强度提供呼吸生理学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稳定期的COPD患者,采用6×6阶拉丁方设计对受试者进行分组。受试者被分成六组,并按照分组进行不同顺序的吸气肌闽值负荷锻炼。实验前先采集基本资料,实验过程中记录: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呼吸周期(Ttot)、吸气时间分数(Ti/Ttot)、潮气量(VT)、平均吸气流速(VT/Ti)、平均呼气流速(VT/Te)、分钟通气量(VE)、口腔压(Pmo)、食管内压(Pes)、胃内压(Pgas)、跨膈压(Pdi)、膈肌张力时间指数(TTdi)、压力时间乘积(PTPdi)、膈肌肌电(RMSdi)、校正的膈肌肌电(RMSdi/RMSdimax)、通气-中枢偶联(VE/RMSdi)等呼吸生理学指标。[结果]共有12例稳定期的COPD受试者顺利完成整个实验。锻炼中的RR分别较锻炼前及锻炼后明显减小,而Ti、Ti/Ttot、Ttot则较锻炼前及锻炼后显着增加。锻炼后的VT、VE、VT/Ti、VT/Te均较锻炼前明显增大。锻炼中Pmo和Pes的绝对值、Pdi、PTPdi、TTdi、RMSdi、RMSdi/RMSdimax分别较锻炼前及锻炼后明显增加,且随着吸气肌阈值负荷的增加逐渐增大。在50%MIP,60%MIP的阈值负荷下,锻炼后的TTdi较锻炼前显着增大。锻炼中的VE/RMSdi分别较锻炼前及锻炼后明显减小,且随着阈值负荷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而锻炼后的VE/RMSdi较锻炼前有增大的趋势。在不同强度的吸气肌阈值负荷锻炼下,RR、Ti、Te、Ti/Ttot、Ttot、VT、VE、VT/Ti、VT/Te等参数无显着性差异。Pmo和Pes的绝对值随着阈值负荷的增加而显着增大,Pga、Pdi也呈增大的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TPdi在阈值负荷为60%MIP时显着增加,而TTdi、RMSdi、VE/RMSdi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通过应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总体分析(锻炼前、锻炼中、锻炼后)可知,COPD患者在吸气肌阈值负荷为60%MIP及以下时呼吸做功、膈肌疲劳程度无显着增加。2、COPD患者在吸气肌阈值负荷为50%MIP、60%MIP时锻炼后的膈肌疲劳程度较锻炼前显着增加。3、COPD患者在不同强度的吸气肌阈值负荷锻炼过程中可引起呼吸中枢驱动增强,呼吸做功增多,膈肌疲劳程度增加,通气效率降低。4、COPD患者在不同强度的吸气肌阈值负荷锻炼后,可短暂使通气指标和通气效率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8)

景娜娜,李华,李珍,魏安智,马艳萍[8](2019)在《包装、臭氧和保鲜剂处理对‘大红袍’鲜花椒呼吸强度与贮藏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延长鲜花椒贮藏寿命的适宜包装以及臭氧与保鲜剂的适宜浓度,以‘大红袍’鲜花椒为材料,采用聚乙烯PE20(厚20μm)、PE30(30μm)和PE50(50μm)包装袋以及臭氧(O_3,5、15、30 mg/L)、二氧化氯(ClO_2,15、40、80 mg/kg)和双乙酸钠(C_4H_7NaO_4,100、200、400 mg/kg)处理后于(0±0.5)℃贮藏,测定其冷藏期间的感官品质、褐变率和呼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PE20包装对抑制鲜花椒的褐变和保持感官品质具有较好效果;15 mg/L O_3、40 mg/kg ClO_2和100 mg/kg C_4H_7NaO_4的处理效果较好,尤以40 mg/kg ClO_2处理可显着抑制鲜花椒的呼吸强度和褐变率,保鲜效果最佳,冷藏42 d时褐变率为42%。综上,聚乙烯PE20包装袋及40 mg/kg ClO_2对鲜花椒的保鲜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梅昭,郑铁骑,金桂兰,邢翔飞[9](2019)在《PDCA法干预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对某院呼吸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两轮PDCA干预后,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频度和强度影响因子分别由干预前的142. 20 DDD/(100人·天),16 671. 00,4. 91下降到107. 31 DDD/(100人·天),13 542. 00,3. 32,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及占比由干预前的2 694. 15元和22. 34%下降至2 107. 30元和16. 55%,干预前后差异显着(P <0. 05)。结论 PDCA循环用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制成效显着,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06期)

张燕,李姣娥,赖于民,杨燕,高建[10](2019)在《不同贮藏方式对松茸呼吸强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松茸呼吸强度影响,结果表明气调(氧气2%,二氧化碳6%,温度2±0.5℃)能有效减缓呼吸强度增大的趋势;气调存储后,货架期松茸呼吸强度无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简易物流包装的松茸比冷藏室货架期呼气强度相差不大,说明简易物流包装也能达到物流运输需求。通过对比研究,为野生松茸的气调保鲜技术提供参数,同时生产企业在短期物流运输方面提供方法。(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呼吸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简易的创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实验显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并能定量探究pH、温度、NaCl浓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呼吸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葛晓燕.低强度运动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2].刘娟娟.用改进装置定量探究环境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J].生物学教学.2019

[3].宋晓辉,王悦骅,王占文,康慧,刘晨.不同放牧强度和水分处理下荒漠草原土壤呼吸与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关系[J].草地学报.2019

[4].栗杰,刘慧,董静超,王觊琼,张大庚.秸秆还田对棕壤呼吸强度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5].巫志龙,周成军,周新年,刘富万,朱奇雄.不同强度采伐5年后杉阔混交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差异[J].林业科学.2019

[6].贺帅,张英华,张歌,黄志安,高玉坤.不同劳动强度下人体呼吸参数变化实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7].徐文慧.不同强度的吸气肌阈值负荷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9

[8].景娜娜,李华,李珍,魏安智,马艳萍.包装、臭氧和保鲜剂处理对‘大红袍’鲜花椒呼吸强度与贮藏效果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9

[9].梅昭,郑铁骑,金桂兰,邢翔飞.PDCA法干预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效果评价[J].中国药业.2019

[10].张燕,李姣娥,赖于民,杨燕,高建.不同贮藏方式对松茸呼吸强度影响[J].食品工业.2019

论文知识图

声学模、光学模和电荷密度随时间...丁香提取物对富士苹果呼吸强度...叁八河河口潮滩柱状沉积物呼吸强度氧硫化碳熏蒸对鸭梨呼吸强度的...两种发酵方式呼吸强度的变化曲线马铃薯贮藏-(c)土沟埋藏窖马铃薯贮藏窖示意

标签:;  ;  ;  ;  ;  ;  ;  

呼吸强度论文_葛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