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龙:论《周易》中“气”的思想论文

刘淑龙:论《周易》中“气”的思想论文

【传统文化】

摘要《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经典中一直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学界对于《周易》思想探讨已久、成果甚多,但很少对《周易》中“气”的思想进行系统论述,而“气”的思想在《周易》思想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意涵和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阴阳二气”“精气”“气之感应”三个方面对《周易》中“气”的思想进行阐释。

关键词《周易》;气;精气;阴阳;感应

一、阴阳二气

《周易·乾卦》的《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1]《周易·乾卦》的《文言》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2]明代来知德对此句注解:“‘阳在下也’,以爻言,‘潜龙勿用下也’以位言,此则以气言。言阳气潜藏,正阴气极盛之时,‘天地闭,贤人隐’,所以‘勿用’。”[3]

DI-S:0为牙面上无软垢;1为软垢覆盖面积<牙面1/3;2为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2/3;3为软垢覆盖面积>牙面2/3。

阳在下,初九的阳爻所居位置,如龙潜藏水中,象征阳气初生微弱之时,阴气鼎盛,天地闭塞。贤人所处时机不利,因此不宜采取行动,应当隐逸不出。来知德将其中的阳解释为阳气。我们可以认为,《周易》的阴阳观念即是阴阳二气。

阴阳二气运动的象,形成六十四卦,用符号来表示就是阴爻、阳爻。阴阳思想是《周易》的基础,可以说其思想体系就建立在阴阳的观念之上。阴阳思想在开篇乾、坤二卦中就有所体现,自古以来人们认为乾的德性是天,为阳、刚;坤的德性是地,为阴、柔。

《周易·系辞传下》:“《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4]乾、坤二卦是《周易》的门户,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从此出。乾,代表具有阳性的物质;坤,代表具有阴性的物质。阴阳二气的相互运行而有事物刚、柔之体,以此来体现天地万物化生的规律,沟通神明之德性。

《周易·系辞上传》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5]“精气”构成人与万物,而“游魂”也是“精气”流变而成的,所以可以知晓“鬼神”同天地之变的情况。这里认为“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最原初的物质,自然界、人类以及“鬼神”都是由“精气”生成,这就把万物放置在共同的物质基础之上,统一为“精气”,具有本体论的属性。王弼解释其为:“精气烟煴,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6]他认为万物由“精气”聚合而成,“精气”凝聚到一定的极限,就会转向离散,游魂就是离散的“精气”。“精气为物”的“物”是永恒的生的状态,但又不断变化,变为“游魂”并不是精气的消亡,而是“精气”的另一种存在状态。

“精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存在。阴阳二气是精气运动的表现形式,阴阳二气又在相互感应、转化的过程中生成万物。《周易·咸卦》的《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9]

二、精气为物

天地生化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相互变化而成,阴阳具有渗透一切的普遍性,没有阴阳的思想,就没有《周易》。换言之,万事万物都是通过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气的变化而成,气不是实体,它的性质是不断流动的,“易”就是变化。阳气的性质是主动、向上的运动,而阴气是受动、向下的运动。

《周易》的哲学逻辑体系认为精气是世界的本原。另外,该哲学体系也用“太极”来表示世界的本原。根据《周易·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8]太极也是世界的本原,但是通常认为“太极”即“气”(精气)。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他认为太极是混沌未分的气,动静而后分化为阴阳二气。我们可以认为《周易》中把“精气”作为宇宙本体,并通过阴阳二气的运动呈现出来。

后来的思想家把“精气”看作一种构成人生命和精神的物质,是生命的本源。东汉王充提出:“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7]他认为人是由精气所生,死是精气灭失,精气构成人体血脉,死而腐朽变为泥土。我国传统中医的精气理论也来源于《周易》的精气思想,中医学上把精气分为“精”与“气”两部分,“先天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生命发育的原始物质,是生命产生及生存的根本,常常会用“精气神”来形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留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核心课、职业技能实践三大类课程。职业基础课主要包括了汉语学习、中国文化、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等,职业技能核心课包括了C语言程序设计、HTML5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络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技术、网络安全等,职业技能实践课包括了实验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

三、气之感应

《周易》以阴阳二气的变化运动为基础,探讨了宇宙万物生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即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天、地、人都是由阴阳二气分化而成,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周敦颐继承了这种思想,提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他认为万物的化生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感应的结果。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万事万物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阴阳二气,构成整个宇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和普遍联系。

咸,有交互感应,艮下兑上,艮为阳、刚、止、少男;兑为阴、柔、悦、少女。阳气在下,阳气要上升,阴气在上,阴气要下降,阴阳互相交合感应。在人,象征男女相感应而交往,使阴阳之间得以感通。引申发挥交感的意义,认为这种阴阳二气相互感应是普遍存在的,天地万物都会发生,这样万物才得以生长变化,圣人才能教化百姓、感应民心而使天下和平。正是阴阳二气的交感相与,“精气”才能化生万物,万物才能发展变化。《太极图说》中也提到:“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中国能源消费与绿色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兼论环境污染的影响……………………………………………………………梁坤丽,赵康杰(6):58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我们通常习惯于把学生置于接受教育的一方,而很多时候,学生也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教学相长”,说的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而后在改进中不断进步的结果。对大家来说,每一个教育难题都是一次有益的考验,通过了这个考验,你就自动升级。

蕴含此意的还有《周易》的泰卦,《周易·泰卦》的《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10]

泰,象征通泰。下乾上坤,阳气在下,阴气在上,由于阳气的自然习性上升,阴气的自然习性下降,所以阴阳之气相交合,从而云行雨施,万物通泰,预示着吉祥、亨通。王畿说:“天本乎上,而其气下降;地本乎下,而其气上腾。天地交通,所以为泰也。”[11]从自然之象引申为君臣上下沟通,志趣相同,君子在内而小人在外,君子之道增长,小人之道消退。《说卦传》曰:“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周易·否卦》的《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12]与之相反,该卦象说明阴阳二气是不感通的。

此碑有约摸一半的字迹磨平,还是可以猜出七八分意思来。种收稻麦,在农家是大事,关乎一年的收成,这时若有卖烟酒粿糖的商贩不断到田里去吆喝,会扰乱人心,尤其原本就好烟酒的人,忍不住沽酒来喝,喝得醉如烂泥,岂不耽误农事。至于僧道游唱在此时不准下田,恐怕是出于避讳吧——在世人眼中,这些都属于“不发”的人,在种植生养上,不能带来好的运气和兴旺之兆。

否卦下坤上乾,与泰卦正好相反,阳在上,阴在下,阴气习性下降而阳气上升,阴阳之气无法交合,则万物闭塞不通。君臣离心,小人得道,国家灭亡,所以说“不利君子贞”,说明了二气不交感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四、结语

“气”的思想在整个《周易》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周易》把“精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阴阳二气交互感应变化,生成万物,从而构建了整个易学的理论体系。《周易》“气”的思想给以后的各家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后世各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发展推进。

参考文献

[1][2][4][5][8][9][10][12]杨天才,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16.8.15.382.339.358.172.74.80.

[3]来知德.周易集注[M].胡真,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4.

[6]王弼.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540.

[7]王充.张宗祥,校注.论衡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14.

[11]吴震.王畿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656.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25(2019)02-0167-02

作者简介刘淑龙(1989-),男,安徽太和人,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周丹】

标签:;  ;  ;  ;  ;  ;  ;  ;  ;  ;  ;  ;  

刘淑龙:论《周易》中“气”的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