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资金问题研究

防汛资金问题研究

一、防洪基金问题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富禹豪[1](2020)在《韧性城市视角下昆明市洪灾防控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人类的科学技术与日俱增,这让人类开发大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使得本来就已经恶化的全球环境将由于更多的人类活动而充满变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这种变化使得降雨的时空分布受到了巨大影响。极端降雨天气发生频率上升,降水规模和时间的预测难度进一步上升,对于城市防洪建设来说这并非是个好消息。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的聚集地,本来就因其人口众多、设施广布等原因而对区域气候、地理和环境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影响力,比如城市热岛效应,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气候预测难度增加,城市要面临更多由生态气候所带来的危害,这比以往要更具威胁性。此外,城市系统的复杂度也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加深,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国际区域内的枢纽城市,其城市系统的复杂度也更深。在这种背景下,昆明的城市管理者在城市洪涝防控体系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公共管理领域也随着韧性城市理论的研究不断加深而将该理论作为复杂城市系统应对自然灾害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韧性城市理论及相关概念为昆明市的城市管理提供建议是实现昆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抵御灾害能力和灾后城市恢复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对昆明市2008-2017年的洪灾情况和目前昆明市洪涝防控体系进行了梳理;其次,从韧性城市理论的角度对目前洪涝防控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再其次,对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归纳;最后,通过对国外韧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结合昆明市目前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通过对昆明市洪涝灾害问题的分析,在理论上为昆明市韧性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防洪韧性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宽了应用领域,为打造具有韧性理念的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

柴化敏[2](2005)在《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中的洪水保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淮河流域人口密集,在我国国民经济、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复杂的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造成本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单靠防洪工程措施来控制洪水灾害是不现实的,必须实行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洪水保险是防洪体系中一项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因此,本文在回顾、总结洪水保险经验的基础上,用委托—代理理论证明洪水保险可以达到投保人和保险人的效用最大化,由此提出了在淮河流域开展洪水保险的路径设计。

周结斌[3](2005)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规划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规划后评价为例,对行蓄洪区规划及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改进的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 (1)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规划历程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治淮工作的指导思想,总结了各个时期规划的落实情况,分析了行蓄洪区在十年动乱期间规划停滞的原因,以及其他时期规划目标未能按期实现的根源。 (2) 对行蓄洪区规划思路与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对行蓄洪区进行调整,并以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安全居住问题为原则对行蓄洪区进行规划的理念。 (3) 研究了行蓄洪区管理及保障机制,分析了行蓄洪区管理不到位的原因,提出了行蓄洪区管理走上正规化轨道的策略。 (4) 从保证行蓄洪区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了保障行蓄洪区居民的基本安全与尽量减少行蓄洪次数和损失的工程措施,同时探讨了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的政策措施。 (5) 采用理论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行蓄洪区规划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规划进行了评价。

常世名[4](2004)在《湖南省实施洪水保险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从湖南省现行的洪灾补偿、救助机制和洪水保险的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洪水保险经验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推行洪水保险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湖南洪水保险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胡玉贵,方国华,刘宏业[5](2004)在《我国实施洪水保险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在简要讨论国内外洪水保险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洪水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实施洪水保险的初步构想,主要包括制定《国家洪水保险计划》、成立开展洪水保险的专职机构和制订实施洪水保险相关法规三个方面的内容,建议在我国尽快实施洪水保险。

陶建平[6](2004)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江中游平原是农业洪涝灾害多发地区,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恶化了区域生态环境、并造成农业经济的巨大损失,农业洪涝灾害风险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巨大障碍。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农业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农业保护与支持缺乏力度,如此如何能应对WTO开放条件下全方位的农业市场竞争?这是摆在中国农业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性问题。本论文从长江中游平原的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特征分析入手,探讨我国农业基本制度在减轻农业灾害风险中的作用,设计并构建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对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灾后经济重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国家财政支农和农业产业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至第三章的研究中,综述了本项研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回顾了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农业灾害风险与农业保险的关联关系,总结了农业灾害风险约束下农业产权制度理论和农业洪灾风险管理的保险理论、政策干预理论、Bayes风险决策理论。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四章至第六章以农业技术科学、环境科学和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业灾害风险的特点和运动规律,以1998年大洪水为例剖析了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的区域环境特征和风险特征,实证分析湖北嘉鱼县农业洪涝灾害风险,提出了洪灾区农业结构调整和避洪农业生产模式。 第七章至第十章偏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析。基于对我国农业基本制度的分析,认为我国农业灾害风险管理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小规模经营的土地承包制度是我国农业的基本制度,使得我国农户无力应对洪涝巨灾风险;面对损失日益加大的洪涝灾害,我国财政支农投资也显不足;农业保险因缺乏政策性支持而步履为艰。在比较分析国外农业风险管理发展经验、WTO国内支持规则的基础上,设计构建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制度与政策体系。 第十一章是研究结论的总结,提出了我国农业灾害风险管理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农业洪涝灾害的严重性,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的建设应尽早摆上议事日程;二是农业防灾抗灾工程具有很强的效益外部性,在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的保障投入中政府理应当发挥关键性作用;三是改革长江中游平原农业耕作制度,发展避洪农业,优化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生产结构:四是积极利用WTO国内农业“绿箱政策”空间,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尤其是长江中游平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上游地区的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提升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农业生产能力;五是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摘要保险的经验,发展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灾害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六是改革农业救灾体制,逐步建立快速反应的农业洪涝灾害风险应急机制,变事后救灾救急为灾前预防为主。 本论文的研究在构建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的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洪灾区农业结构调整与避洪农业生产模式、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设计等研究内容上有创新:对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复杂性大系统进行自然与经济的综合分析,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

刘庆红[7](2004)在《蓄滞洪区洪水保险与再保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洪水灾害的频繁发生、损失额的不断增加、以及蓄滞洪区经济和社会的长期非理性发展,迫切要求我国探索一条减轻洪水损失之路。洪水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洪水风险管理的非工程措施,它的实施将对我国防洪减灾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它将改变我国现有的洪灾补偿救助机制,并最终成为推进我国防洪减灾战略的有力手段。 本文针对蓄滞洪区洪水保险做了较为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六个部分: 第1章归纳总结了洪水保险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总结了国内外洪水保险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2章论述了蓄滞洪区在流域防洪管理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分析了我国蓄滞洪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探讨了加快蓄滞洪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措施,指出开展洪水保险的积极意义。 第3章从分析巨灾的风险和保险的特征出发,参考了世界各国的巨灾保险政策,提出适合我国蓄滞洪区的洪水保险政策和形式;比较并总结了洪水保险费率的各种计算方法;针对洪水保险的风险特征,引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运用于洪水保险费率的计算,并以荆江分洪区农作物保险做实例研究。 第4章概括介绍了运用长期集合风险模型,结合随机模拟方法进行洪水保险经营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于保险机构如何设立初始准备金具有指导意义,并从破产概率的角度讨论了再保险对降低保险经营风险的重要作用。 第5章本章从分析洪水保险等巨灾保险对再保险的需求出发,通过比较不同的再保险形式,确定事故超赔再保险为洪水保险的最佳再保险方式,在第四章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再保险自留额确定方法和再保险费率计算方法,以及再保险的不足之处与替代方法。 第6章是全文的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继清,王丽萍,张玉山,左园忠[8](2002)在《防洪基金问题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防洪基金的性质与作用 ,采用系数分摊方法建立了征收防洪基金的基本框架 ,并就其管理使用办法作了分析与探讨 ,以有助于我国防洪救灾工作的开展。

李继清,潘旵,王丽萍[9](2001)在《有关防洪基金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防洪基金的性质与作用 ,采用系数分摊方法建立了征收防洪基金的基本框架 ,并就其管理使用办法作了分析与探讨 ,有助于我国防洪救灾工作的开展

傅湘,王丽萍,纪昌明[10](2000)在《防洪基金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研究防洪基金与洪水保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防洪基金的建立可以弥补洪水保险中存在的缺陷 ,加强防洪能力 .防洪基金应由国家各级政府及防洪保护区内的受益者共同负担 ,据此 ,应用数学优化方法建立了防洪基金模型以确定受益者应缴纳的防洪保护费率

二、防洪基金问题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洪基金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韧性城市视角下昆明市洪灾防控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现有问题分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简述
    第一节 基础概念
        一、韧性
        二、韧性城市
        三、韧性社区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公共治理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章 昆明市洪灾及防控体系现状
    第一节 昆明市地形气候概况
        一、地理概况
        二、气候条件
    第二节 2008-2017年昆明市洪灾损失概况
        一、2008-2017年昆明市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二、2008-2017年昆明市房屋受灾情况
        三、2008-2017年昆明市主要经济损失情况
        四、2008-2017年昆明市主要经济损失情况
    第三节 昆明市洪灾防控体系现状
        一、防洪工程规划
        二、防洪管理规划
        三、防洪管理规划
第三章 韧性视角下昆明市洪涝防控体系问题
    第一节 城市防洪管理韧性不足
        一、城市排洪管网系统管理混乱
        二、城乡间防洪韧性建设不平衡
        三、城区排洪河道冗余度不高
        四、市政各部门间的协调问题
    第二节 预警和预案系统存在不足
        一、水文监测系统不足
        二、灾害预案体系待完善
    第三节 社区韧性不足
        一、各社区间防洪韧性不平衡
        二、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高
    第四节 非政府组织力量未得到有效利用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机制不完善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空间狭窄
    第五节 防灾教育不到位,个体韧性发展受限
        一、社区减灾防灾教育问题
        二、城郊区域减灾防灾教育不充分
第四章 韧性视角下洪涝防控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节 韧性视角下防洪治理问题分析
        一、政府部门治理目标异化
        二、部门职能配置不到位,权力行使错位
        三、行政体制外部主体的参与和协调存在不足
        四、法治化程度不足,社会管理缺乏合力
    第二节 城区排洪韧性问题分析
        一、快速城市化
        二、规划管理不到位
    第三节 昆明市城郊地区防洪韧性问题分析
        一、农村地区防洪建设不到位
        二、城郊地区的防洪规划不够完善
    第四节 多元治理机制问题分析
        一、非政府组织合法地位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二、非政府组织行动成绩评估有难度
        三、社会治理理念落后
        四、协同机制不完善
        五、缺乏资金和人才
    第五节 社区韧性分析
        一、个体韧性不足
        二、政府对社区自治的认识不足
        三、政府对农村社区的支持力度不大
    第六节 防灾减灾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一、防洪教育供给效率低
        二、防洪教育监督制度不完善
        三、行政人员对于防灾教育认识不足
第五章 韧性视角下昆明市防洪能力提升路径
    第一节 国外建设韧性城市的实践及经验
        一、美国提升城市韧性的探索
        二、英国城市建设策略
        三、日本韧性城市营造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 提高政府防,洪韧性管理水平
        一、从“九龙治水”到“攥拳出击”
        二、完善灾后的心理干预和救援工作
        三、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管控
    第三节 提高城郊地区防洪韧性
        一、建立农村防洪基金
        二、完善城郊地区的防洪规划
    第四节 构建韧性社区
        一、重视社区防洪建设,提高社区韧性水平
        二、重视社区的社会主体地位
        三、完善社区防洪设施和物资储备及相应管理制度
        四、提高社区智能化应用水平
        五、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 注重防洪知识教育,提高城市居民个体韧性
        一、强化防灾教育的法律地位
        二、明晰监督职责,提高防灾教育服务供给效率
        三、完善社区内防灾教育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规划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规划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2 后评价原则及标准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淮河流域规划历程评价
    2.1 概况
    2.2 建国初期至1976年的规划
    2.3 1977年以后的规划
    2.4 历次行蓄洪区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价
    2.5 小结
第三章 规划思路与建设实施评价
    3.1 规划思路和原则评价
    3.2 规划目标及体系后评价
    3.3 立项决策评价
    3.4 规划实施的评价
    3.5 规划总体布局及调整评价
    3.6 安全建设实施情况评价
    3.7 小结
第四章 行蓄洪区管理与保障机制评价
    4.1 调度运用情况调查和评价
    4.2 行蓄洪区管理评价
    4.3 规划的法律地位与协调管理机制
    4.4 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4.5 小结
第五章 行蓄洪区规划对目标持续性影响评价
    5.1 社会经济影响与社会效益评价
    5.2 资源、环境及经济效益影响与评价
    5.3 内、外部条件对目标持续性的影响
    5.4 行蓄洪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5.5 小结
第六章 规划方案综合评判方法及过程研究
    6.1 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6.2 评判过程
    6.3 规划后评价综合评判结论与建议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态分析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 论文的基本框架及内容
    五、 论文研究之创新
第二章 农业风险管理概述
    一、 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 农业风险与保险
    三、 应对农业风险的方法
第三章 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一、 公共资源产权及其制度安排理论
    二、 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 农业洪灾风险管理的保险理论
    四、 农业洪灾风险管理的政策干预理论
    五、 农业洪灾风险管理的Bayes决策
第四章 农业灾害过程与农业洪灾易损性分析
    一、 我国农业灾害系统特点和灾情辨识
    二、 农业灾害破坏作用过程及社会效应过程
    三、 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分析
第五章 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分析
    一、 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生态环境分析
    二、 长江中游平原主要洪灾区区域环境分析
    三、 1998年长江中游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特征分析
    四、 长江中游农业洪涝灾害形成的人类经济活动成因分析
第六章 长江中游平原县域农业水灾风险实证研究
    一、 嘉鱼县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
    二、 嘉鱼县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特征
    三、 嘉鱼县避灾农业模式研究
第七章 我国农业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制度分析
    一、 我国农业土地制度的制度变迁
    二、 我国农业公共投资体制分析
    三、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与农业保险发展
第八章 发达国家农业风险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一、 美国农业洪灾风险管理与农业保险制度
    二、 法国农业风险管理制度
    三、 日本农业风险管理制度
第九章 WTO有关农业国内支持的规则与我国的权利
    一、 WTO有关农业国内支持的规定和现状
    二、 我国在农业国内支持方面的承诺和权利
    三、 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 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设计
    一、 规避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的结构调整策略
    二、 实施基于“绿箱政策”的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
    三、 建立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
    四、 建立政策性防洪基金
第十一章 结论与讨论
    一、 我国农业灾害风险管理发展的几点建议
    二、 讨论
参考文献
2001 ~2003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着作
致谢

(7)蓄滞洪区洪水保险与再保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洪水保险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蓄滞洪区作用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2.1 蓄滞洪区的地位与作用
        2.1.1 蓄滞洪区在流域防洪中的作用
        2.1.2 蓄滞洪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组成部分
    2.2 蓄滞洪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1 人口、经济发展、行蓄洪矛盾突出
        2.2.2 人居环境差、土地利用不合理
        2.2.3 管理工作薄弱
        2.2.4 分蓄洪区运用难度逐年增大
    2.3 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2.3.1 引洪放淤,淤高蓄滞洪区地面高程,降低堤防相对高度
        2.3.2 调整产业结构,适度发展农业规模经济
        2.3.3 移民建镇,鼓励区内人口外迁
        2.3.4 加强蓄滞洪区防汛通信预警系统建设
        2.3.5 控制分蓄洪区人口
        2.3.6 积极开展洪水保险
第3章 巨灾保险与蓄滞洪区洪水保险
    3.1 巨灾风险及其特征
    3.2 巨灾保险
        3.2.1 巨灾保险的性质
        3.2.2 各国巨灾保险政策综述
    3.3 蓄滞洪区洪水保险
        3.3.1 蓄滞洪区洪水保险政策
        3.3.2 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的实施方式
        3.3.3 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的承保对象
    3.4 费率结构及洪水保险费率厘订方法
        3.4.1 保险费率结构
        3.4.2 保险费率的厘订方法
        3.4.3 现行的洪灾保险费计算方法
    3.5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3.6 实例研究--荆江分蓄洪区洪水保险实施
        3.6.1 概述
        3.6.2 农作物保险基本费率
        3.6.3 农作物保险费率
第4章 洪水保险的经营稳定性分析方法
    4.1 长期聚合风险模型
        4.1.1 盈余过程模型
        4.1.2 理赔过程
        4.1.3 破产概率与调节系数
    4.2 离散聚合风险模型
    4.3 破产概率的随机模拟
        4.3.1 随机模拟简介
        4.3.2 理赔过程分析及理赔量分布
        4.3.3 随机模拟计算举例
第5章 洪灾风险的再保险体系研究
    5.1 洪灾再保险的需求
    5.2 再保险的风险分散职能
    5.3 洪水保险的最佳再保险方式探讨
        5.3.1 洪水保险的风险特点
        5.3.2 洪水保险的最佳再保险方式
    5.4 再保险自留额确定方法
        5.4.1 自留额数理模型的比较
        5.4.2 绝对自留额数理模型
    5.5 再保险费率计算方法
        5.5.1 纯再保险费率计算思路
        5.5.2 分入公司分摊赔款比率的计算
    5.6 再保险的不足之处及替代方法
        5.6.1 再保险只是一个有限的解决办法
        5.6.2 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灾风险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有关防洪基金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防洪基金的性质与作用
    1.1 防洪基金的性质
    1.2 防洪基金的作用
2 征收防洪基金的基本框架
    2.1 防洪基金的征收原则、范围及征收标准
    2.2 防洪基金的计算
        2.2.1 工程年运行费的计算
        2.2.2 新建防洪工程每年分摊的资金Fx的计算
        2.2.3 年平均损失额S的计算
    2.3 防洪基金征收的分摊系统法
    2.4 各部门内部的分摊
3 防洪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4 结语与建议

(10)防洪基金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洪基金与洪水保险的关系
    1.1 定义
    1.2 征收对象
    1.3 作用
2 征收防洪基金的初步设想
    2.1 征收防洪基金的原则
    2.2 征收防洪基金的标准
    2.3 征收防洪基金的模型
3 实例
4 结语

四、防洪基金问题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韧性城市视角下昆明市洪灾防控体系优化研究[D]. 富禹豪.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中的洪水保险分析[A]. 柴化敏. 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 2005
  • [3]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规划后评价研究[D]. 周结斌. 河海大学, 2005(04)
  • [4]湖南省实施洪水保险的思考[J]. 常世名. 湖南水利水电, 2004(06)
  • [5]我国实施洪水保险初探[J]. 胡玉贵,方国华,刘宏业. 水电能源科学, 2004(03)
  • [6]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 陶建平. 华中农业大学, 2004(01)
  • [7]蓄滞洪区洪水保险与再保险研究[D]. 刘庆红. 武汉大学, 2004(04)
  • [8]防洪基金问题的探讨[J]. 李继清,王丽萍,张玉山,左园忠. 西北水电, 2002(01)
  • [9]有关防洪基金问题的探讨[J]. 李继清,潘旵,王丽萍. 水利水电快报, 2001(06)
  • [10]防洪基金问题的研究[J]. 傅湘,王丽萍,纪昌明. 水电能源科学, 2000(04)

标签:;  ;  ;  ;  ;  

防汛资金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