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匹配论文_贾金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比匹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似性,客体,特征,关系,罗经,个数,评价。

类比匹配论文文献综述

贾金宁[1](2009)在《类比推理中关系匹配的优势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的20年,有关类似和相似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在人类学习和推理中,类似加工起到了主要作用,而且通过类似揭示了很多重要的现象。事实上,研究者在主要的理论问题上达到了基本的统一。然而,有些基本的问题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并且有些推测还缺乏严格的实验支持。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类似了中哪种匹配方式—关系匹配和物体匹配——具有优势地位。在研究中,我们探讨了对比过程中匹配的可塑性以及类似与字面相似性的关系。本研究共有四个实验,通过这四个实验证实研究中提出的假设。实验一通过给被试呈现标准句子(6个句子中随机抽取),然后分别呈现相对应的6个特征句子,让被试尽可能快地(要求有一定得准确性)判断每个特征句子与标准句子是否是类似的,并记录下反应时间。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初步研究类似中关系匹配和物体匹配的地位。实验二则是在实验一地基础上进行了少许的变化。因此,给被试和实验一一样的类推接受任务,在完成这项任务后,给被试一部分句子对,让他们再评定类推可接受性以及解释每个答案,同样记录下反应时。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探索,即主要是探索在类似判断任务中,是什么最先出现在我们脑海中,在我们进行判断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想法促使我们做出最终的决定。在实验叁,让被试评定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使用过的成对关键词的相似性,以保证词组的相似性是从同义到相近再到远离的递减的关系。在实验四中,让被试评定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使用过的句子对的相似性,与实验叁不同的是,被试评定的是整个句子而不是成对的关键词。我们的结果验证了理论推测,即在类推的理解过程中,关系匹配起到重要的作用。平衡了许多关系匹配和物体匹配得到的这个模式,为关系的优势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当关系是相似而不是一样的时候,就会通过再认加工找出局部的匹配。总之,整体相似性的理解似乎基于关系调整和特征匹配,而类似则主要是通过关系结构的匹配完成的,本研究还证明了对比过程中匹配的可塑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9-05-01)

佟秀丽,莫雷,Zhe,Chen,吴俊[2](2007)在《空间行为关系类比匹配中客体相似性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客体相似性在类比匹配中的作用,是一直存在着争论的问题。该研究通过交叉匹配结合与分离的材料设计,控制类比源和类比目标之间不同相似性,探讨了客体相似性在儿童和成人空间行为关系类比匹配中的作用。实验一通过让儿童和成人完成单目标匹配任务,检验客体相似性对儿童和成人类比匹配影响的不同。实验二采用眼动技术对客体相似性在成人类比匹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区域探讨。结果发现,客体相似性影响儿童空间行为关系类比匹配的成绩,但不影响成人的成绩。成人类比匹配的过程受到结合在关系结构之内的客体相似性的影响。我们提出优先-限制调整观点解释客体相似性在类比匹配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7年01期)

佟秀丽,莫雷[3](2005)在《类比匹配中客体相似性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交叉匹配结合与分离新的实验材料设计范式和眼动跟踪技术探讨类比配中客体相似性的影响机制。被试为192名小学儿童,平均年龄9岁3个月(年龄范围在7岁9个月—10岁9个月)和108名华南师大本科生,比较客体相似性对儿童和成人类比匹配影响模式的不同以及客体相似性对成人类比匹配过程的影响机制。两个实验材料都采用交叉匹配结合与分离新的设计范式,以解决被试基于空间位置相似、客体相似和关系相似匹配的分离问题。类比源图片所描述的客体和行为关系与类比目标中所描述的客体和行为关系信息主要有关系相似匹配条件、客体相似与关系相似结合匹配条(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张惠,戴冰,张庆林[4](2005)在《类比问题解决中源、靶问题特征匹配程度对提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类比问题解决包括提取、映射和评价等阶段。各种类比推理理论对表面和结构特征在类比问题解决各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选取了一种新方法对源问题和靶问题之间的特征匹配进行了系统的操作,以考察表面和结构特征的相似性对类比问题解决及其内部过程的影响。本文采用故事类比,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考察表面和结构特征的相似性对类比问题解决及其内部过程的影响,两个实验分别在高级关系一致、不一致的情况下,改变源问题和靶问题之间表面特征和初级关系的匹配个数,考察不同条件下类比问题解决、提取以及评价的差异。两个实验共选取西南师范大学和重庆科技大学学生180名作为被试,结果表明:无论高级关系是否相似,表面特征(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佟秀丽,莫雷,Zhe,Chen[5](2005)在《实体和初级关系(FOR)匹配的分离与结合对故事类比通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深入探讨实体和初级关系(FOR)匹配的分离与结合对故事类比通达的影响,对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在类比通达中的作用进行检验。实验1探讨系统变化目标故事和线索故事之间实体匹配数目与实体和初级关系(FOR)匹配的分离与结合是否影响读线索故事时对目标故事的回想。实验2探讨系统变化目标故事和线索故事之间初级关系(FOR)匹配的数目与实体和初级关系(FOR)匹配的分离与结合是否影响读线索故事时对目标故事的回想。实验3探讨实体和初级关系(FOR)匹配的分离与结合对目标故事的通达是否与高级关系(HOR)的匹配有关。结果表明,实体匹配独立影响通达,实体和初级关系(FOR)分离与结合影响故事类比通达,高级的结构关系(HOR)是实体和初级关系(FOR)影响故事类比通达的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佟秀丽[6](2005)在《类比匹配中客体相似性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比是人类高级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类比心理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类比发生的心理实质以及解决计算机模拟、程序教学等实际问题。 在认知心理学中,类比是将一个领域的原则应用到另一个领域的高级认知过程,包含通达、匹配、抽象、推论和应用等阶段。其中,匹配是类比的中心,它不仅包括对两个领域内知觉上客体相似性的感知和对应,而且还需要对结构上关系相似性进行映射和推论。类比匹配中客体相似性的作用是类比研究广为争论的问题,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存在很大分歧。本研究在类比理论综述和实验分析基础上,针对以前研究的分歧,采用眼动实时跟踪技术和交叉匹配结合与分离任务设计范式,深入探讨类比匹配中客体相似性的影响机制,检验和完善类比发展的关系转换理论和关系首位理论。具体包括两个实验: 实验一主要研究客体相似性对儿童和成人类比匹配影响模式有何不同,检验关系转换和关系首位这两种理论关于客体相似性作用的假设何种更符合实际类比匹配过程。该实验设计了关系相似、客体相似与关系相似结合、客体相似与关系相似分离叁种实验条件,其中关系相似条件是类比源和类比目标之间包含相同的行为关系,并且相同行为关系结构中的客体不同;客体相似与关系相似结合条件是交叉匹配任务设计,类比源和类比目标之间既包含相同的行为关系,又在相同行为关系结构中包含相同的客体;客体相似与关系相似分离条件是类比源和类比目标之间包含相同的行为关系,且相同行为关系结构中的客体不同,但在行为关系结构之外存在一个相同的客体。按照Gentner关系转换理论,儿童首先根据客体相似进行类比,忽略潜在的关系相似,后来才能根据关系相似类比。而Goswami的关系首位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关系比较的机制,客体相似性仅是抑制儿童基于关系反应的因素,一旦儿童或成人掌握了关系,客体相似性就不会发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客体相似与关系相似结合、客体相似与关系相似分离两种条件下基于关系进行类比匹配的成绩显着的低于关系相似条件。儿童在(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5-06-01)

张惠[7](2005)在《特征匹配程度对类比问题解决中提取过程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比问题解决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成分。类比问题解决包括提取、映射和评价等阶段。各种类比推理理论对表面和结构特征在类比问题解决各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选取了一种新方法对源问题和靶问题之间的特征匹配进行了系统的操作,以考察表面和结构特征的相似性对类比问题解决及其内部过程的影响。本文采用故事类比,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考察表面和结构特征的相似性对类比问题解决及其内部过程的影响。实验一,在高级关系一致的情况下,改变源问题和靶问题之间表面特征和初级关系的匹配个数,考察不同条件下类比问题解决、提取以及评价的差异。实验二,在高级关系不一致的情况下,改变源问题和靶问题之间表面特征和初级关系的匹配个数,考察不同条件下类比问题解决、提取以及评价的差异。 两个实验共选取西南师范大学和重庆科技大学学生180名作为被试,结果表明: (1)无论高级关系是否相似,表面特征和初级关系的匹配程度(个数)对类比问题成绩和对源问题的评价的作用都不显着。 (2)高级关系相似时,随着表面特征和初级关系的匹配程度(个数)的增加,对源问题的提取成绩会有所提高。 (3)高级关系不相似时,表面特征的匹配程度(个数)对源问题提取有显着影响,随着表面特征的匹配程度(个数)的增加,对源问题提取的提取成绩会有所提高;初级关系的匹配程度(个数)对源问题提取没有显着影响。 (4)总的来说,结构特征对源问题的提取具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程文东[8](2002)在《IHSMTS中基于片断的类比匹配机制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翻译中单一策略的翻译方法难以取得满意效果,IHSMTS是一个尝试融合基于规则方法和基于例子方法的辅助翻译系统,它强调在语言分析和译文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从而提高了机器译文质量。 类比匹配是类比翻译的核心问题,它是类比译文构造的基础。针对IHSMTS中类比匹配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片段的类比匹配机制。它对匹配策略、相似度度量机制、类比映射关系构造等都进行了扩展;吸取了IHSMTS的多策略机器翻译思想,在类比匹配过程中利用了基于规则语言分析。 针对匹配策略问题,本文以片断为匹配单元,能够进行匹配对象之间的整体匹配和部分匹配。 针对相似度度量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语法和词法特征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它既能反映匹配对象之间的表层相似性,又能反映深层相似性。在提取语法、词法特征时,该方法利用了基于规则语言分析,提高了相似度计算的准确性。 针对实例模式库检索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抽象特征的扩展实例模式库检索方法,它和懒惰匹配配合,提高了类比匹配的效率。 针对类比映射关系构造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实例模式的类比映射关系构造方法,该方法通过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对应情况、上下文信息来构造类比映射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2-01-01)

李宗科,徐德民,吴旭光[9](1997)在《陀螺罗经法与匹配对准法的类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陀螺罗经法和匹配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性。从理论上提出一种新的匹配对准算法,该算法可以消除由于挠曲变形所引起的角速度干扰。本文还引入一种特殊的坐标变换,说明这种匹配算法与罗经法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李波,罗玉龙,赵沁平[10](1995)在《一种类比匹配原理及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一种类比匹配原理及其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类比匹配器AME.其中类比匹配原理包括一致性、谓词相似和支持性原则;计算模型采用以命题为中心,以命题映射为基本单位,从而AME的复杂性低于同类系统.另外,证明了本文的实现算法具完备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类比匹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客体相似性在类比匹配中的作用,是一直存在着争论的问题。该研究通过交叉匹配结合与分离的材料设计,控制类比源和类比目标之间不同相似性,探讨了客体相似性在儿童和成人空间行为关系类比匹配中的作用。实验一通过让儿童和成人完成单目标匹配任务,检验客体相似性对儿童和成人类比匹配影响的不同。实验二采用眼动技术对客体相似性在成人类比匹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区域探讨。结果发现,客体相似性影响儿童空间行为关系类比匹配的成绩,但不影响成人的成绩。成人类比匹配的过程受到结合在关系结构之内的客体相似性的影响。我们提出优先-限制调整观点解释客体相似性在类比匹配中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比匹配论文参考文献

[1].贾金宁.类比推理中关系匹配的优势效应[D].河南大学.2009

[2].佟秀丽,莫雷,Zhe,Chen,吴俊.空间行为关系类比匹配中客体相似性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7

[3].佟秀丽,莫雷.类比匹配中客体相似性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4].张惠,戴冰,张庆林.类比问题解决中源、靶问题特征匹配程度对提取过程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5].佟秀丽,莫雷,Zhe,Chen.实体和初级关系(FOR)匹配的分离与结合对故事类比通达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

[6].佟秀丽.类比匹配中客体相似性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7].张惠.特征匹配程度对类比问题解决中提取过程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8].程文东.IHSMTS中基于片断的类比匹配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2

[9].李宗科,徐德民,吴旭光.陀螺罗经法与匹配对准法的类比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7

[10].李波,罗玉龙,赵沁平.一种类比匹配原理及其实现[J].软件学报.1995

论文知识图

类比匹配示意图客体相似与关系相似分离条件下的类比...不同年级被试在不同相似性类型任务上...深度摄影风格转移的服饰纹理转移信息处理器结构图图像类比算法的服饰纹理转移

标签:;  ;  ;  ;  ;  ;  ;  

类比匹配论文_贾金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