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模块论文_于华超,秦健,刘杰,王海波,刘长沙

导读:本文包含了延迟模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延迟线,模块,延迟时间,热敏,变流器,表面波,机制。

延迟模块论文文献综述

于华超,秦健,刘杰,王海波,刘长沙[1](2019)在《精准优化 模块施工 推动石化工程智能建造——以山东海右石化100万吨/年延迟焦化综合装置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山东海右石化项目施工现场情况,结合100万吨/年延迟焦化综合装置项目建设特点,在施工质量、安全、工期、成果创新等方面进行详细总结。利用精准优化、模块施工、PCMS软件应用、二维码应用等多种综合性方法,在焦炭塔架模块施工、PSA工艺智能应用、分馏塔底重沸炉装配建造、设计及施工优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该综合技术成果的应用与总结也为石化工程施工提供了相关技术借鉴,技术人员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效益显着。经过鉴定,该成果达到专家一致好评。(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唐金元,卞金来,王翠珍[2](2019)在《基于声表面波延迟线的C波段信号延迟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声表面波(SAW)延迟线是一种能对射频信号进行精确时间延迟的固态结构延迟线。研制了一种采用声表面波延迟线作为射频信号延迟器件,通过微控制单元(MCU)控制不同声表面波延迟线切换,包含射频信号衰减、变频、滤波、放大等功能电路的射频信号延迟模块组件。给出了该射频信号延迟模块的设计技术指标和对外接口控制关系,分析了其功能电路组成和简要工作过程。工程应用表明,该射频信号延迟模块对C波段4.2 GHz~4.4 GHz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延时精度高,工作适应性强。(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姚芳,马静,张彧硕,唐圣学,黄凯[3](2019)在《风电变流器IGBT模块通断延迟时间结温探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风电变流器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开关,研究基于通断延迟时间风电变流器IGBT模块结温探测方法.首先,从半导体物理机理视角分析了通断延迟时间的温敏机理和温敏特性,明确了本征载流子浓度、电流增益和载流子迁移率等影响通断延迟时间的物理因素.然后,设计IGBT模块的动态测试试验,测试不同母线电压或不同集电极电流条件下,通断延迟时间与结温的关系,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动态测试试验采用双脉冲法二极管钳位电路,提高通断过程栅极电压和集电极电流的动态特性测试精度,采用恒温控制底板加热设备,控制IGBT芯片温度.再后,对IGBT模块开关过程中不同结温下集电极电流和栅极电压波形进行分析,考虑电压电流影响的条件下,建立了基于开通及关断延迟时间的结温探测模型,并对比研究了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关断延迟时间的结温探测精度较高、稳定性更强,且母线电压越高或者集电极电流越低,则关断延迟时间越大.最后,建立了基于关断延迟时间的IGBT结温探测模型,该模型考虑电压和电流影响,拟合精度高,平均相对误差小,可用于热平衡态风电变流器的IGBT模块的工作结温探测.(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8期)

姚芳,丁祥宽,胡洋,张彧硕,李志刚[4](2018)在《基于通断延迟时间的功率模块结温探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风电变流器功率模块设计风电IGBT模块动态测试试验,提出一种基于通断延迟时间的结温探测模型。采用双脉冲法二极管钳位电路以及恒温控制底板加热设备,控制IGBT芯片温度,提高动态特性测试精度。分析IGBT模块结温和通断延迟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断延迟时间和结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于结温探测。所建立的通断延迟时间结温探测模型精度较高,为风电工况IGBT模块结温探测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24期)

周文佳,田亚睿,朱昌安,郑泽渔[5](2016)在《基于BAW微波延迟线的雷达距离标定模块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雷达距离零点标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体波微波延迟线构成的雷达距离标定模块的方案,以及在设计上降低声体波(BAW)微波延迟线插入损耗,增长延迟时间,扩展工作频率范围的方法,并以此研制了一种能用于多种雷达的通用距离标定模块。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声体波微波延迟线构成的雷达距离标定模块测试精度高、对场地要求低,可广泛用于雷达生产和维修。(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6年04期)

马力俊[6](2016)在《基于内容中心网络的延迟容忍模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内容分发流量已经占据了互联网传输总流量的绝大多数,传统的TCP/IP网络架构已经难以高效率地完成进行如此大量高频高重复率内容传输的任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网络问题,学术界针对当前互联网面对的挑战重新设计了一系列未来网络架构和协议。这其中,构建以信息为中心的未来网络这一技术路线备受中外学术界瞩目。本文重点研究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CCN),这一系列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架构体系中的代表。CCN创造性的以内容为中心重新设计网络的路由、缓存、安全性、移动性、可扩展性方案,全面提升了网络的内容传输性能。CCN目前推广应用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无法适用于受限网络。受限网络的节点和链路状态不稳定、时延很大,CCN在这种环境中会因为无法长时间记录转发路径而不能将网络包正确送达。本文从CCN架构对受限网络的适应性入手,分为一般CCN通信流程(拉取机制)和特殊CCN通信流程(推送机制)两方面深入研究。借鉴延迟容忍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DTN)的监督转发通信流程,设计出一整套适用于内容中心网络的延迟容忍机制。研究CCNx代码,添加新的PIT表格和特殊兴趣包及数据包,完成CCNx下延迟容忍机制。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改进CCN原有的拉取机制,添加长期存储结构,使之支持高延迟状态下的网络通信。第二,设计基于内容中心网络的监督转发推送机制,包括:内容中心网络节点的实时连接检测机制,两步推送机制,逐跳通信机制和发送反馈机制。最后,本文搭建了基于CCNx的原型系统仿真平台,并实现了基于CCN的延迟容忍机制,在实验环境中进行了测试。(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3-09)

孙鹏飞,罗皓泽,董玉斐,李武华,何湘宁[7](2015)在《基于关断延迟时间的大功率IGBT模块结温提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功率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在风力发电、电力机车牵引和高压直流输电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以上高安全性的应用领域,IGBT模块的可靠性成为电力电子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研究成果表明,IGBT的可靠性与其结温变化有密切的联系。该文基于可靠性研究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关断延迟时间的结温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模块自身存在的寄生电感获取关断延迟时间信息,最后对关断延迟时间的温度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大功率IGBT离线测试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证明通过模块寄生电感在关断过程中的变化检测关断延迟时间进行结温提取的方法有效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3期)

吴智华,罗建强,赵艳萍,秦军昌[8](2013)在《增加服务模块对实施延迟策略生产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型制造为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基本理论。针对当前对其定量分析的不足,考虑在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中增加服务模块,通过增加服务模块前、后的利润模型的对比,旨在解决3个方面问题:1)在产能约束条件下,服务模块最优服务能力;2)在利润最大化条件下,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在生产系统中的移动问题;3)如何对增加的服务模块进行最低价格的补偿。结论表明:在服务需求增长的条件下,企业减少其产出水平并不一定会导致利润降低;在CODP下游增加服务模块,理性的企业会将CODP定位向上游移动或剥离CODP上游的非核心业务,转而聚焦于通过提供服务实现客户价值的创造,以谋求利润的增长。(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白海强,邓让钰,衣晓飞[9](2013)在《数字延迟锁定环逻辑控制模块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DDLL(digital delay locked loop,数字延迟锁定环)可以产生精确的延迟而基本不受工艺、电压和温度等影响,常用来生成稳定的延迟或多相位的时钟信号。本文介绍了有关数字延迟锁定环的结构和原理,总结了近年来微处理器中数字延迟锁定环设计的基本类型,并实现了逐次移位算法控制逻辑的电路。经仿真测试,电路工作频率可达到1.2GHz,锁定周期为8个输入时钟周期。(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叁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下册)》期刊2013-07-20)

刘磊[10](2013)在《一种基于延迟线的AVS电路关键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性能与工艺的提升,电路功耗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电源管理技术-自适应电压调节(Adaptive Voltage Scaling,AVS)。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温度和负载工作频率调节负载供电电压,使得其能量消耗最小,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负载30%~70%的功耗。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讨论了AVS电路的基本原理,并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做了介绍。接下来介绍了低功耗技术,首先分析功耗的种类及其成因,提出了解决功耗的方法。由于系统级低功耗技术优化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在电压动态调节中相比于查表来说的DVS,AVS将是一种更高效的电压调节方式。介绍了基于延迟线、基于错误率调整和基于全数字的叁种AVS电路策略。这些都为全文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其次,对基于延迟线AVS电路整体框图与子模块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在对整体电路结构简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与设计了延迟线及控制电路,它是判定电压过大或过小的中枢部分,直接决定了电源系统的调节能力和调节精度。论文同时详细介绍了过温、过压保护电路基本原理与设计等。在此基础上,给出整体电路的仿真结果和版图设计。本文在利用降压型DC-DC变换器调节电压的情况下,设计了输入电压为3.3V,输出电压范围在0.7V~1.5V。负载工作频率为30MHz~120MHz,采用PSM调制的模式。关键模块延迟线及控制电路实现了在不同频率下能自适应的找到对应的电压,过压保护电路能够正常工作,过温保护电路在109℃时实现关断,并在78℃时再次开启。最后在不同的工艺角下面都能很好地完成对电压的调节功能,达到所设定的技术指标。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工作,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和需要以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4-01)

延迟模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声表面波(SAW)延迟线是一种能对射频信号进行精确时间延迟的固态结构延迟线。研制了一种采用声表面波延迟线作为射频信号延迟器件,通过微控制单元(MCU)控制不同声表面波延迟线切换,包含射频信号衰减、变频、滤波、放大等功能电路的射频信号延迟模块组件。给出了该射频信号延迟模块的设计技术指标和对外接口控制关系,分析了其功能电路组成和简要工作过程。工程应用表明,该射频信号延迟模块对C波段4.2 GHz~4.4 GHz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延时精度高,工作适应性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迟模块论文参考文献

[1].于华超,秦健,刘杰,王海波,刘长沙.精准优化模块施工推动石化工程智能建造——以山东海右石化100万吨/年延迟焦化综合装置项目为例[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唐金元,卞金来,王翠珍.基于声表面波延迟线的C波段信号延迟模块设计[J].仪表技术.2019

[3].姚芳,马静,张彧硕,唐圣学,黄凯.风电变流器IGBT模块通断延迟时间结温探测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4].姚芳,丁祥宽,胡洋,张彧硕,李志刚.基于通断延迟时间的功率模块结温探测模型[J].现代电子技术.2018

[5].周文佳,田亚睿,朱昌安,郑泽渔.基于BAW微波延迟线的雷达距离标定模块研制[J].压电与声光.2016

[6].马力俊.基于内容中心网络的延迟容忍模块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

[7].孙鹏飞,罗皓泽,董玉斐,李武华,何湘宁.基于关断延迟时间的大功率IGBT模块结温提取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8].吴智华,罗建强,赵艳萍,秦军昌.增加服务模块对实施延迟策略生产系统的影响[J].工业工程.2013

[9].白海强,邓让钰,衣晓飞.数字延迟锁定环逻辑控制模块的实现[C].第十七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叁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下册).2013

[10].刘磊.一种基于延迟线的AVS电路关键模块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攻击下的同步时延电路结构、时序和传输函数英国电力系统等值简化模型网络延迟丢包一体化智能测量模块...面向延迟模块的参数化管理界面精确延迟模块仿真波形图

标签:;  ;  ;  ;  ;  ;  ;  

延迟模块论文_于华超,秦健,刘杰,王海波,刘长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