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调节论文_陈丽,周忠志,刘沐琳,陈港军,吉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调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双向,稳态,基因,细胞,家兔,创面,平滑肌。

双向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周忠志,刘沐琳,陈港军,吉琳[1](2019)在《复方ANBP启动修复基因Ski双向调节TGF-β/Smad对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ANBP(由仙鹤草、藕节、乳香、蒲黄组成)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小鼠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NBP组,每组随机分为6 h、3 d、7 d、14 d 4个时间点亚组,制备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造模后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NBP组创面覆盖复方ANBP粉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am和Mad同系物(Smad)2/3、Ski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TGF-β1、Smad2/3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从造模后6 h开始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后7 d达到峰值,造模后14 d降低;ANBP组从造模后6 h开始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后3 d达到峰值,造模后7~14 d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造模后3 d,ANBP组蛋白表达量显着增高(P<0.05);造模后14 d,ANBP组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TGF-β1蛋白表达量除6 h外,其他各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2/3蛋白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ki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从造模后6 h开始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后3 d达到峰值,造模后7~14 d逐渐降低;ANBP组从造模后6 h开始到14 d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造模后3 d,ANBP组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造模后7~14 d,ANBP组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均P<0.05)。结论复方ANBP通过启动关键修复基因Ski双向调节TGF-β/Smad通路,从而促进小鼠背部皮肤创面愈合。(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沈阳,陈思遐,冯旰珠[2](2019)在《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胞饮和噬菌功能双向调节作用的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栀子苷对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活性和内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判定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CCK-8检测结果,挑选适宜浓度栀子苷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24 h后,检测RAW264.7细胞对中性红溶液的胞饮活性;进一步以2 mg/mL栀子苷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检测RAW264.7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活性及胞内细菌存活情况。结果:栀子苷的细胞毒性小,在0~8 mg/mL浓度内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2 mg/mL的栀子苷与细胞共孵育24 h后可明显促进静息状态下RAW264.7细胞的胞饮活性;2 mg/mL的栀子苷抑制RAW264.7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及胞内杀菌作用。结论: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的胞饮和噬菌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潘卫星[3](2019)在《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及可能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刺对机体机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已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引起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兴趣。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即相同穴位相同刺激对系统功能亢进或低下状态均可产生纠正作用,是中国生物医学工作者多年来在不同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的机能调节现象。此现象近年也被国际同行观察到。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多见于病理状态的事实提示,外周神经刺激产生的生物调节效应在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下的反应模式不尽相同,其即刻效应与长时效应的机制也不同。这不仅对针刺疗法及其疗效的理解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生物调控过程本身的认识有所启示。本文从针刺效应之靶系统固有特性、靶系统功能状态、穴位特性及刺激参数等4个方面总结了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基本特点和产生条件,并从外周纤维类型和中枢适应性调节两个关键环节分析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可能机制。不同类型的外周神经纤维刺激后可产生相反的调节效应,若针刺混合纤维,则可能在不同病理状态下显示不同方向的效应。针刺也可能通过激发中枢适应性控制机制调节各生理系统的负反馈功能而表现出双向调节效应。(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周灵通,黄凯,宋敏,刘小钰,蒋林博[4](2019)在《Notch信号通路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双向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Notch信号通路对骨形成及骨吸收的刺激和抑制作用都被广泛报道,其在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的生成或分化中的作用出现了"矛盾"的结果,表现为对于骨形成-骨吸收偶联关系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见,Notch信号通路对骨重建过程的影响并非单一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成、分化及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相关骨代谢疾病的研究思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陈晶,吴燕春,李萍[5](2019)在《山绿茶醇提物对小鼠血糖水平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山绿茶70%乙醇提取物(Ilex hainanensis Merr 70% alcohol extract,IHAE)对血糖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 1.采用肾上腺素(Adrenaline,AD)诱导小鼠高血糖模型,GOD-PAP法检测血糖(Blood Glucose,BG)水平,观察IHAE对BG水平的影响;2.采用葡萄糖(Glucose,Glu)诱导小鼠高血糖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AP)检测BG水平,观察IHAE对BG水平的影响;3.GOD-PAP法检测正常小鼠BG水平,观察IHAE对BG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HAE显着性降低AD、Glu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BG水平(P<0.05),显着性升高正常小鼠BG水平(P<0.05)。结论 HAE对AD、Glu诱导的高血糖小鼠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对正常小鼠有较好的升糖作用。(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田中雪,杨娜娜,范浩,郑洋,杨静雯[6](2019)在《针灸对肥大细胞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针灸对肥大细胞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针灸对肥大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生理状态下,针灸刺激可引起局部穴位肥大细胞及脱颗粒数目增多;病理状态下,病灶区肥大细胞异常增多,针灸后病灶区肥大细胞与脱颗粒数目明显减少,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丽芬[7](2019)在《电针足叁里对功能性肠病双向调节效应的实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足叁里前后功能性肠病患者胃肠电图、胃经线上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icrocirculatory blood perfusion units,MBPU)、体表温度,探讨电针对功能性肠病双向调节效应的可能机制,为经络调控作用及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应用胃肠电图仪,检测80名功能性肠病患者的胃部(胃体、胃窦、胃小弯、胃大弯)和肠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共8个导联在电针足叁里前10min,电针足叁里20min,电针足叁里后10min的胃肠电图,比较电针足叁里前后胃肠功能的差异;(2)应用激光散斑血流仪,检测比较电针前后胃经线上四个部位(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穴)的浅表MBPU变化;(3)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比较电针前后胃经线上四个部位(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穴)的体表温度变化?结果:1.电针足叁里前后功能性肠病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状态影响的比较电针足叁里前后,功能性肠病患者胃体(导联1)、胃窦(导联2)、胃小弯(导联3)、胃大弯(导联4)、升结肠(导联5)、横结肠(导联6)、降结肠(导联7)、直肠部(导联8)的胃肠功能均有所改变,在平均幅值和波形反应面积的表现明显?⑴电针足叁里前,功能性腹泻组平均幅值、波形反应面积均高于功能性便秘组(P<0.01)?⑵与电针前相比,电针足叁里,降低腹泻组平均幅值、波形反应面积(P<0.05),升高便秘组平均幅值、波形反应面积(P<0.05)?⑶与电针前相比,电针足叁里后,腹泻组平均幅值降低,在导联2无统计学意义,余导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形反应面积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便秘组平均幅值上升,在导联1、7无统计学意义,余导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形反应面积上升在胃部导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部导联无统计学意义?2.电针足叁里前后功能性肠病患者胃经线上浅表MBPU影响的比较⑴电针足叁里前,功能性腹泻组在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穴处浅表MBPU均要高于功能性便秘组,在阴市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经线上四个穴位浅表MBPU自下而上逐渐升高呈阶梯式分布?腹泻组上巨虚穴浅表MBPU低于梁丘穴(P<0.05),便秘组阴市穴浅表MBPU低于伏兔穴(P<0.05)?⑵与电针前相比,电针足叁里升高便秘组梁丘、阴市、伏兔穴局部MBPU(P<0.05),降低腹泻组梁丘、阴市、伏兔穴局部MBPU(P<0.05)?电针升高两组上巨虚穴浅表MBPU(P<0.05)?⑶与电针前相比,电针足叁里后,两组上巨虚穴浅表MBPU均下降(P<0.05)?电针后,腹泻组梁丘、阴市、伏兔穴处浅表MBPU下降,便秘组上升,二者均未达统计学意义。3.电针足叁里前后功能性肠病患者胃经线上体表温度影响的比较⑴电针足叁里前,功能性腹泻组、便秘组梁丘、阴市、伏兔穴自下而上逐渐升高呈阶梯式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上巨虚穴体表温度均高于梁丘、阴市、伏兔穴,在便秘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腹泻组未及统计学意义?⑵与电针前相比,电针足叁里降低腹泻组梁丘、阴市及伏兔穴的体表温度(P<0.05),升高便秘组梁丘、阴市及伏兔穴的体表温度(P<0.05)。电针降低两组上巨虚的体表温度,有显着性差异(P<0.01)?⑶与电针前相比,电针足叁里后,两组上巨虚体表温度均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腹泻组梁丘、阴市穴及伏兔穴的体表温度均下降,便秘组均上升,但二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功能性肠病不同状态在电针前的表现不同?电针足叁里前,腹泻组胃肠电较亢进,便秘组胃肠电较低下?腹泻组胃经线上的MBPU较旺盛、体表温度较高,便秘组胃经线上的MBPU、体表温度较低?(2)电针可依据人体脏腑功能状态,发挥良性双向调节作用?电针足叁里使功能性腹泻组亢进的胃肠运动功能状态减慢;亦可加快功能性便秘组抑制的胃肠运动功能状态,向常态靠近?(3)电针可依据人体经脉线上能量代谢的高低,发挥良性双向调节作用?电针能降低腹泻组较高的MBPU、体表温度,升高便秘组较低的MBPU、体表温度?(4)脏腑功能处于何种状态的信息均能在经脉上显示,且遵循腧穴一经脉一脏腑相关的理论?电针足叁里后伴随着两组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的变化,足阳明胃经线上的MBPU、体表温度也体现出对应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胡颖[8](2019)在《当归多糖处理血细胞的双向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疾病发病率高,我国病例数量相当庞大,有资料显示占全世界病例数的55%。当归中的有效成分当归多糖据文献报道具有抗肿瘤以及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本实验旨在为当归多糖成为临床治疗药物研究作铺垫,为探索当归多糖促进人造血系统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6期)

薛仕贵,唐旖旎,潘亚敏[9](2019)在《结直肠癌患者遗传易感性与外周血双向调节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外周血中双向调节蛋白(AREG)基因多态性与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240例CR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2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AREG水平及外周血中AREG基因rs161511、rs2291715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rs161511、rs2291715多态性与CRC遗传易感性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AREG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AREG基因rs161511位点基因型等级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rs2291715位点基因型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s2291715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rs2291715位点CC、CG、GG基因型及C、G等位基因可能是CRC遗传易感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CRC患者血清AREG异常高表达,CRC患者遗传易感性与AREG基因rs2291715位点多态性有关,与rs161511位点多态性可能无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杜军霞,武宇红,朱秀敏,晋思[10](2019)在《绿茶水双向调节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绿茶水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绿茶水处理正常收缩的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检测绿茶水对小肠运动的直接效应;先用组胺及肾上腺素处理正常收缩的小肠段后再加入绿茶水,对绿茶水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低浓度绿茶水对平滑肌收缩幅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组胺的作用相协同,且明显改善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减弱现象;随浓度增加,绿茶水对平滑肌收缩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绿茶水对离题小肠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低浓度的促进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素受体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2期)

双向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栀子苷对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活性和内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判定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CCK-8检测结果,挑选适宜浓度栀子苷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24 h后,检测RAW264.7细胞对中性红溶液的胞饮活性;进一步以2 mg/mL栀子苷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检测RAW264.7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活性及胞内细菌存活情况。结果:栀子苷的细胞毒性小,在0~8 mg/mL浓度内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2 mg/mL的栀子苷与细胞共孵育24 h后可明显促进静息状态下RAW264.7细胞的胞饮活性;2 mg/mL的栀子苷抑制RAW264.7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及胞内杀菌作用。结论: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的胞饮和噬菌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周忠志,刘沐琳,陈港军,吉琳.复方ANBP启动修复基因Ski双向调节TGF-β/Smad对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沈阳,陈思遐,冯旰珠.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胞饮和噬菌功能双向调节作用的初步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潘卫星.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及可能机制[J].针刺研究.2019

[4].周灵通,黄凯,宋敏,刘小钰,蒋林博.Notch信号通路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双向调节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5].陈晶,吴燕春,李萍.山绿茶醇提物对小鼠血糖水平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

[6].田中雪,杨娜娜,范浩,郑洋,杨静雯.针灸对肥大细胞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

[7].李丽芬.电针足叁里对功能性肠病双向调节效应的实验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8].胡颖.当归多糖处理血细胞的双向调节作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

[9].薛仕贵,唐旖旎,潘亚敏.结直肠癌患者遗传易感性与外周血双向调节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10].杜军霞,武宇红,朱秀敏,晋思.绿茶水双向调节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J].中国医药指南.2019

论文知识图

对信号通路的调节草鱼TGF-β1下调头肾白细胞中促炎症...抑制剂阻断草鱼TGF-β1对外周血白...草鱼TGF-β1下调外周血与头肾白细胞...供需双向调节机制示意供需双向调节机制示意

标签:;  ;  ;  ;  ;  ;  ;  

双向调节论文_陈丽,周忠志,刘沐琳,陈港军,吉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