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胸片论文-王贵元

数字胸片论文-王贵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胸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R胸片,高千伏胸片,职工体检,诊断

数字胸片论文文献综述

王贵元[1](2019)在《直接数字X射线胸片与普通高千伏X射线胸片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X射线胸片对比普通高千伏胸片的优势。方法 :第一组选择2014年度航天六院职工在我科尘肺体检中的高千伏胸片743人,第二组选择2016年度六院职工尘肺体检的直接数字(DR)X线胸片743人,多数为同一人。对两组胸片的质量,细微结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R胸片组的甲片率和废片率分别是91%和0,普通高千伏胸片组的甲片率和废片率分别是63%和1.8%,两肺细微结构显示情况DR胸片组也明显优于普通高千伏胸片组。结论 :DR胸片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高千伏胸片,在职工健康体检中应用可显着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片率。(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孟崇乾,李勃[2](2018)在《传统床旁胸片与DR数字成像应用的比较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探讨传统床旁胸片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的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放射科接收的床旁胸片检查患者中,随机抽取传统床旁胸片200张,然后抽取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胸片200张,进行对比研究。以CT检查图像为标准,统计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成片效果和质量,包括甲级成片、乙级成片、丙级成片以及废片的概率以及两者对于胸内各结构显示情况。结果传统床旁摄片方式废片率较高,占12. 5%,且低质量成片率相对较高,甲级成片仅占42. 5%。而采用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拍摄废片率仅占1. 0%,高质量甲级成片占76. 5%。DR的成片率要明显优于传统的床旁摄影。传统床旁摄影对于胸内各结构的显示率明显低于DR。结论 DR数字成像在床旁胸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床旁胸片。(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佟鹏[3](2018)在《小儿气道透X线异物应用数字胃肠、胸片和MSCT检查诊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数字胃肠、胸片及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小儿气道透X线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气道透X线异物患儿,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数字胃肠组、胸片组、MSCT组,各30例。数字胃肠组给予数字胃肠检查,胸片组给予胸部平片检查,MSCT组给予MSCT检查,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数字胃肠组气道透X线异物诊断准确率为80.0%,胸片组诊断准确率为66.7%,MSCT组诊断准确率为9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应用于小儿气道透X线异物诊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诊治小儿气道透X线异物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8年04期)

李守宪[4](2017)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研究数字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本院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均接受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分析结果。线胸片影像诊断,分析结果。结果:20例患儿中病变导致单肺受累的:20有18例,双肺受累2例;病变局限在1个肺野的有10例,导致2个肺野受累的有9例,导致3个肺野受累的有1例。结论: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准确率较高,能够获得明显的影像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7年16期)

张向丽[5](2017)在《数字胸片肺隐蔽部位病变漏诊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减少胸片肺隐蔽部位病变的漏诊。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2016年胸片肺隐蔽部位病变漏诊的病例22例,回顾性分析漏诊的常见部位、原因,提出避免漏诊的措施。结果 22例漏诊病例中,双肺下叶膈下区域重迭处10例(右侧6例,左侧4例),双肺门重迭处6例(右侧4例,左侧2例),双肺尖重迭处4例(右侧3例,左侧1例),左肺下叶心影重迭处2例。结论漏诊主要原因为观察不仔细、不重视观察侧位胸片。调整窗宽窗位、双肺对比观察,养成按顺序全面观片的良好习惯,熟悉正常肺门X线表现,仔细观察侧位胸片是有效减少漏诊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42期)

罗玉明,谭强,孟家晓,谢迎庆,龙显荣[6](2017)在《数字X线摄影与高仟伏胸片在矽肺诊断中一致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来自陶瓷企业的矽肺病患者、依法要求进行职业性尘肺病诊断的劳动者及部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共计144人,同时拍摄数字X线摄影(DR)胸片及高仟伏胸片,由放射科技师及3名尘肺病诊断医师分别对各胸片的质量、矽肺病诊断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R胸片质量明显高于高仟伏胸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R胸片及高仟伏胸片在矽肺病诊断中(小阴影的形态、密集度、分布范围)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9、0.79、0.46,P<0.01)。DR胸片可用于矽肺的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杨越清,金梅,罗春材,吴重重,赵绍宏[7](2017)在《数字X线胸片对肺癌检查的漏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X线胸片在肺癌检查方面的局限性。方法连续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6-12月术后病理为肺癌且术前做过胸部数字X线平片和胸部CT的病人共460例(467例次病变),根据X线片的诊断结果分为未发现病变组和发现病变组。根据手术和CT结果,对X线片未发现病变组和发现病变组的病变大小、密度、位置、影像分型、病理分型、阻塞性改变进行漏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467例次病变中,总X线胸片漏诊率为25.9%。其中<10 mm病变漏诊率达到100%,10~20 mm病变漏诊率达到31.1%,但>20 mm病变漏诊率仅为4.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大小、密度、影像分型、病理分型及是否发生阻塞性改变可能是胸片漏诊的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大小、密度和影像分型是造成胸片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变的大小、密度和影像分型是造成X线胸片漏诊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建议使用X线胸片进行早期肺癌筛查,选择低剂量CT更合适。(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J.Y.Choo,K.Y.Lee,Ami,Yu,J.H.Kim,S.H.Lee[8](2016)在《以CT作参照比较数字X线断层影像和胸片在评估气道病变方面的诊断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以CT作参照比较数字X线断层影像(DTS)和胸片在评估气道异常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评价了149例病人的161个数据资料(91个有气道异常,70个无气道异(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吴英宁,陈亚晗,浦昌洪,王期昌[9](2016)在《9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数字X线摄影床边胸片特征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床边胸片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及其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DR床边胸片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90例,分析其DR床边胸片特点,治疗后不定期复查DR床边胸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依肺泡萎陷程度,X线表现分为四级,9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45例,Ⅳ级17例,10例Ⅰ级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对其中6例胎龄≤32周的患儿使用气管插管注入PS药物治疗,48小时复查DR床边胸片均显示正常;18例Ⅱ级、45例Ⅲ级及17例Ⅳ级新生儿肺透明膜病CPAP及气管内插管注入PS药物治疗后不同时期复查DR床边胸片,7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好转,4例患儿死亡。结论 DR床边胸片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右江医学》期刊2016年04期)

郑柳静[10](2016)在《高千伏胸片、数字X线成像系统及HRCT诊断职业性尘肺病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千伏胸片(HKV)、数字X线成像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及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在职业性尘肺病(以下简称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疑似尘肺病患者同时进行HKV、DR及HRCT检查,比较叁种检查方法诊断尘肺病的符合情况。结果 HRCT对P影和小阴影聚齐的显示率均明显高于HKV和DR,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54、4.01、4.14、3.92,P<0.05)。HRCT对Ⅰ期和Ⅲ期尘肺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HKV和DR两种检查方法,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02、3.96,P<0.05)。HRCT对肺气肿、气胸、肺部感染、胸膜增厚、肺大泡等尘肺病并发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KV和DR,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6.02、4.87、4.56、5.21、4.87,P<0.05)。DR的胸片质量明显优于HKV,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0.29,P<0.05)。结论在尘肺病诊断中,DR胸片的图像质量优于传统的HKV,而HRCT在尘肺病的早期发现、小阴影聚集及尘肺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DR和HRCT在临床上联合使用,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数字胸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探讨传统床旁胸片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的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放射科接收的床旁胸片检查患者中,随机抽取传统床旁胸片200张,然后抽取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胸片200张,进行对比研究。以CT检查图像为标准,统计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成片效果和质量,包括甲级成片、乙级成片、丙级成片以及废片的概率以及两者对于胸内各结构显示情况。结果传统床旁摄片方式废片率较高,占12. 5%,且低质量成片率相对较高,甲级成片仅占42. 5%。而采用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拍摄废片率仅占1. 0%,高质量甲级成片占76. 5%。DR的成片率要明显优于传统的床旁摄影。传统床旁摄影对于胸内各结构的显示率明显低于DR。结论 DR数字成像在床旁胸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床旁胸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胸片论文参考文献

[1].王贵元.直接数字X射线胸片与普通高千伏X射线胸片的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孟崇乾,李勃.传统床旁胸片与DR数字成像应用的比较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

[3].佟鹏.小儿气道透X线异物应用数字胃肠、胸片和MSCT检查诊断的价值[J].医疗装备.2018

[4].李守宪.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

[5].张向丽.数字胸片肺隐蔽部位病变漏诊原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6].罗玉明,谭强,孟家晓,谢迎庆,龙显荣.数字X线摄影与高仟伏胸片在矽肺诊断中一致性比较[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7

[7].杨越清,金梅,罗春材,吴重重,赵绍宏.数字X线胸片对肺癌检查的漏诊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

[8].J.Y.Choo,K.Y.Lee,Ami,Yu,J.H.Kim,S.H.Lee.以CT作参照比较数字X线断层影像和胸片在评估气道病变方面的诊断效能[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6

[9].吴英宁,陈亚晗,浦昌洪,王期昌.9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数字X线摄影床边胸片特征及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16

[10].郑柳静.高千伏胸片、数字X线成像系统及HRCT诊断职业性尘肺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

标签:;  ;  ;  ;  

数字胸片论文-王贵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