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波: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论文

王江波: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论文

【内容摘要】国家核心竞争力受国情世情所决定,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着手;国家竞争力相关内容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理论来源,避免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误读,厘清国家竞争力的界限是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解读国际竞争力、竞争优势、可持续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全方面探究国家核心竞争力,辨析相关竞争力的内涵是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前提;综述国家核心竞争力具体含义,有利于对国家核心竞争力进行科学定义,厘定概念是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关 键 词】竞争力 国家核心竞争力 认识

一、厘清国家竞争力的界限是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国家竞争力相关内容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理论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厘清国家竞争力的理论范畴与界限有利于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科学认识。对国家竞争力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避免对国家竞争力误读,认为其是国家强盛的唯一标准,将从如下方面进行。第一,国家竞争力有别于经济实力。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不等同于拥有强大的财富积累,正如财富只能衡量国家富强中的富而无法胜任强这一能力。谈到竞争力可以指整体的竞争力水平,也可以指某一方面的竞争力水平,当国家竞争力以整体概念出现时,它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财富只是支撑竞争力强大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从财富的角度考察必然涉及到一国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竞争力更多的代表未来发展的一种潜力。换句话说经济实力侧重于之前,竞争力侧重于以后,所以说国家竞争力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实力。

第二,国家竞争力并不必须代表国家强大。这表示竞争力强弱与国家发展规模、现状的匹配度不一定绝对等同。国家竞争力是个比较概念,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与它国的实力对比,而国家强大是从多方面尤以经济规模所权衡。比如说,芬兰具有很强国家竞争力,但不会称芬兰是一个绝对强大的国家。

第三,国家竞争力的竞争模式侧重于合作共赢。国家间的竞争更多是一种力量的比较而非斗争。竞争更多的是站在拥有与创造的比较优势,而不是你死我活或非输即赢的经济关系。现代文明中,竞争力的研究是以如何在田径场上跑赢对手代替拳击场中打倒对手,研究竞争力是为了发现国家相对繁荣的原因,找到国家行为与后果的联系,总结其所体现的客观规律来为本国发展做参考并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1]。

第四,国家竞争力的排名不是绝对标准。在认识到国家竞争力绝不等同于国家强大标准的基础上,应该更容易理解这一结论。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国家竞争力各方面排名与综合排名,这一统计由不同的机构组织得出,其衡量标准必然有一定差异。国家强大这一实力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结果的概念,当一个国家在某一方面突然受到打击而使国家经济实力受到影响,最严重可以称之为国家经济衰退,但这并不一定对国家竞争力综合指标的排名有很大影响。这一切是为了说明,一个国家为了强大复兴制定长远规划时,应该参考国家竞争力实际状况与排名,但并不能将此作为国家对现状评估与规划的唯一标准,国家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国家竞争力只是其中一项很好的参照与依据。

第五,国家竞争力不能缺软实力。重视硬实力不忽视软实力是对国家竞争力整体实力构建的时代性选择。自约瑟夫提出软实力是一种依靠吸引力而非通过威逼或利诱的手段来达到目标的能力[2],这一概念的提出丰富了国家的实力内涵,项久雨认为硬实力与软实力都是大国崛起中的战略必要[3]。经过发展,软实力这一概念作为能够间接发挥作用的实力,不仅是文化力量也是制度力量。在国家竞争力中,需要硬实力负责物质力量发展、国家能力提升和大国地位获得,更需要软实力负责吸引力与感召力,对外消除危机感,对内保障硬实力并引导硬实力的价值方向。国家竞争力不能缺乏软实力,就是既要避免“软实力陷阱”单纯重视硬实力,更要重视忽视软实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六,国家竞争力的目标是发展竞争。[4]经济竞争是国家间竞争最基本的形式和国家竞争战略的主要选择,纵观当前世界发展局势与我国发展现状,单纯凭借财富创造提升国家竞争力已经无法支持国家的继续发展,依托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才是根本,这要求经济从方方面面遵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理念,取代过往单一追求经济竞争的目标。由此证明,实现发展竞争才是国家竞争力存在的意义所在。

国家核心竞争力不同于文化软实力,与软实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制度、教育、科技、创新、人才、文化价值观都与国家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对于其具体的概念来说,目前已有的定义主要有三要素说、二要素和一要素之说,无论是三要素还是两要素说均将国家核心竞争力定位在一定处于关键地位、具有发展潜力、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且多是一种描述性的定义。

二、区分相关竞争力是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还需要考察与其相关的竞争力,对于其概念国内外并没有形成公认一致的解读。国家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竞争优势、可持续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等共同对映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具有重要帮助,前者从不同的表达中揭示各自所辖的内容、强调的重点以及涵盖的范围,各有特点与局限性,各有侧重点与针对性。在结合国家发展大势与本国特点的基础上,前者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前者也以国家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点不断发展。

(一)国际竞争力(全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在进行定义时,会发现其含义在众多学术内容的表述中存在两种语境,一是指的是国家在国际中参与竞争的能力,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另一种认为国家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中的一个层面。这就出现了国家竞争力包涵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的分歧。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学院(IMD)的经济组织对其界定经过了一定变化。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学院联合发表的“1994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对定义是: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1996年,WEF与IMD分道扬镳。1997年,WEF定义为一国通过管理资产和经济过程、吸引力和扩张力、全球性和就近性以及通过把这些关系整合到经济和社会模型中去创造增加值和增加国民财富的能力;IMD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时用了两种形式,一种是认为竞争力用于分析国家和企业如何运用其全部要素实现繁荣或获取利润,另一种从国家竞争力出发,认为国际竞争力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领域,用于分析国家现状条件及其政策为企业价值创造和国民财富创造提供和维持良好环境的能力[5]。WEF《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认为国际竞争力就是决定一国生产力水平从而决定一国经济所能达到的繁荣程度的因素、政策和制度的集合,竞争力更强的经济就是那种在中长期可以更快发展的经济。

然而,无论两者的范围更偏向于哪一种情况,对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绕不过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学院的界定,以此围绕如下几点展开。一种观点认为其是关于国家经济水平的概念。国际竞争力被认为在对经济的贡献力方面时,也分为两个视角。强调国民经济的强弱实力,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定经济体制下的国民经济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程度,它包括企业内部效率形成的竞争力和由环境左右而形成的竞争力[6];强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持续竞争环境的能力,它不是单个企业竞争力的加总,而是指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同时兼顾国际竞争的资产条件和竞争过程、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引进吸收和输出扩张、个人风险和社会凝聚力等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平衡关系,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开发和利用,突出国家给企业竞争提供的整体环境,[7]资产的最优利用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发挥。

一种观点认为是具有针对性的概念。周子学做过这样的评价,理论界对国际竞争力较为普遍的共识是,“从微观层次理解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观层次理解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宏观层次理解为国家(地区的国际竞争力)”[8]。杨起全认为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帮助企业保持竞争力的能力,因而《洛桑报告》由此进行各国的国际竞争力比较[9]。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其核心是企业竞争力,由此来实现国家财富的创造,而国家竞争力则必须为企业提供竞争的良好外部环境,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所以二者相互作用与影响共同构成整体国际竞争力[10]。

(三)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是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优势的竞争部分,往往一个国家的强盛要胜出其他国家必然取决于多种因素。国家竞争优势作为理论的出现是20世界80年代波特提出的,它既是基于国家的理论,也是基于公司的理论,并往往和比较优势的概念进行对比,两者相互补充。比较优势理论可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谈起,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波特从微观经济作用出发,提出钻石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群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发展四个阶段,认为企业要在竞争中创造优势价值,国家应该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所以国家竞争优势是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优势的能力,更偏向在全球竞争中,关键是依靠熟练的劳动力和强大的科研基础,通过持续不断的投资创造使竞争力真正保持持续发展。

(二)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即指国家所具有的竞争能力,也就是一国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当这个理论被提出后出现了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

在支持的声音中,对于国家竞争力的释义主要强调竞争力指标的综合概念。国家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涵三个方面。其一,就指标来讲。师帅帅认为国家竞争力的概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的经济发展,所辖指标经历了物力发展指数、人力发展指数、技术成就指数等。其二,就能力来说。周子学突出其是国家在竞争中集合所有影响因素的能力,不仅是财富增长能力,也是防御、保卫和开发的能力。林善浪认为其是与各国竞争中资源条件、科技、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能力[11](P12);另外,倪鹏飞在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中还申明为国民提供服务是国家竞争力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1](P23)。其三,就实力来说,常与综合国力等同,国家竞争力指国家在国际间的竞争力,由核心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共同构成。[12]潘曌对国家竞争力的解释是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国家实力,“涵盖了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且更意味着要营造一个政治民主、经济开放和文化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大环境”[1 3]。涂成林认为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其对国际影响力的合力[14](P41)。《GN全球国家(经济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众多指标中去衡量国家竞争力,如经济实力、国内发展空间格局优化力、行政与政策效力、对外开放力、科教创新力、文化软实力、民政民生保障力、国民文明素养力、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力等,认为“国家(经济体)竞争力是在一定的社会体制下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诸多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相互融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的国家实力[15]。

地质遗迹是一种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不仅可以扩大地区旅游项目,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使人们了解地质特征、提高科学素质,更有利于地质遗迹的保护.门头沟杨坨地区的地质遗迹不仅类型多样,综合价值高,且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杨坨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加强宣传,不仅有利于门头沟区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也对保护地区地质资源、推进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地学普及有重要意义.

在反对者的声音中主要有两种意见。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认为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偏执于竞争力不仅是错误的,还是危险的,因为竞争力是个毫无意义的词。他的提醒使我们对正确理解竞争力、处理竞争力问题有了更科学与理性的认识。因为国家之间的竞争不等同于企业之间是一种博弈关系,尤其涉及到贸易问题,国家因为竞争而过度保护对发展是没有积极作用的。同时,还有一种反对观点是站在完全竞争的角度上,认为竞争力的概念在理论上与新古典理论不符,且从政策上来说,相较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自由化的实施明显对发达国家更有益。

将试验数据代入式中,可得出以lnMR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Deffπ2)/R02,进一步得出有效扩散系数 Deff值。

就此说明,对象的不同导致了国家竞争力的含义不同,以某一具体的国家为主角时,国际竞争力指的是国家的某一方面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即产品、企业、行业乃至产业;当以全部国家、地区为主角时,整体国际竞争力包含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并受两者的共同作用的影响。

小结:竞争优势理论的地位一直备受挑战,所以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理论,然而其在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存有重要位置。竞争优势往往被认为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这是从一个国家的优势部分中选取的更有竞争力的关键要素[6](P25),这也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内容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选取依据与借鉴。

试验过程中以石英砂作为试验矿样,细磨试验前将其破碎至0.2mm以下,其粒度组成如表1所示。试验用石英砂的矿石密度为2.65g/cm3,莫氏硬度为7,调浆后浓度控制在45%左右,试验时间控制在0~35min以内,在不同固定时刻进行采样,并用粒度仪分析产品粒度(以-45μm含量作为评价指标)。

小结:初探可持续竞争力发现两种主张截然不同,一种主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一种倡导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似与国家竞争力无关,实则与其真正归旨具有一致性,均希望国家竞争力持有源源不竭的竞争能力。而这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国家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竞争力的落脚点就是抓住经济不断增长与发展势头保持旺盛的矛盾,不断焕发竞争的持久活力,使国家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BIM技术是一种以工程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三维图形软件构建建筑仿真模型,从而将建筑建设过程可视化的模型技术[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BIM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使BIM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均发挥了较好的应用效果[2]。例如,在桥梁施工前期,BIM技术可以结合桥梁施工的相关数据信息向参建各方展示设计方案,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对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优化[3]。

总的来讲,确权划界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水库工程管理范围,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开展,依法办理相关土地征用手续,或以合同形式确定水库管理范围内土地的权属并取得水利工程确权划界证书。

小结: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其他各方面的竞争力都来源于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国家核心竞争力主要考察的是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为确定何种要素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四)可持续竞争力:强调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为目标的能力。邱询旻对可持续竞争力持有的观点是保证一个国家在综合经济实力方面可呈现一种持久状态与提升的国际竞争能力。这种竞争力强调长期性,还强调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即对内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外是在国际环境中的长期竞争力[17](P52-55)。而WEF强调可持续竞争力就是一个国家实现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倪鹏飞倡导国家竞争力具有改善民生的目标,因此在WEF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可持续竞争力和环境可持续竞争力[18],只有保护好环境不破坏当代人与后代的利益的条件下才应实现国家间的竞争与发展。

三、厘定概念是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英雄很容易惺惺相惜,优秀的人与优秀的人相遇,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只要他们的眼神一对接,就会撞出火花,这火花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友情,还可以介于这二者之间。

小结:国家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来源的重要基础,“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特殊部分和突出环节,核心竞争力不能脱离系统竞争力单独存在”[16](P25)当国际竞争力指的是一国以及该国的某方面在国际中的竞争能力时,两者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两者共同和根本目的,这也是两者本身就是以一个经济学概念而出现有关,这表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无论以何为目的,经济增长始终是基本议题,只是要取决于实现财富积累和经济的良性发展;产品、企业以及产业都是国家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所涉及的重要支持方面,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提升需要思考的是推动国家发展,应该选取几项实体产品或具体产业的采用重点扶持,还是以战略高度从制度上、根本上推进,这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意义与关键所在。

三要素说。纵然是三要素说,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由国家经济实力、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构成。国家经济实力是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以及支持它的投资、储蓄、最终需求、产业运营、生活成本和潜在发展的经济运行能力。[12]第二种,由人才、创新、制度构成。这三者互相包容但各有不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缺一点都会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含义,指的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赢的胜机的超常发挥能力,这种超常发展能力主要由独有创新能力,以及实现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人才素质规模和制度性环境构成”[20](P5)。世界经济论坛视制度是国家力量提升的源泉与保证,将制度作为全球竞争力指数的12项支柱之一以此衡量国家竞争力,视制度是国家力量提升的源泉与保证。制度作为竞争力的一项核心要素,不仅对资源的合理分配、经济管理起到促进作用,更提供适宜竞争发展的经济环境与法治环境,有效的政策调动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和一切利于国家竞争力发展的有效因素。

(五)核心竞争力:竞争力中的核心元素。这个概念往往放置在在国家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全球竞争力的范围中,在具备竞争条件的力量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尤其是竞争力达到高端时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愈加明显,作用也越强。核心竞争力90年代最早被提出就是以企业为主要对象,目的是帮助企业在进入市场时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特点以发挥最大潜力,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从此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便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学与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乔治·斯托克在《计划评论》中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为扩大生产线提供测度标准的个人技术和生产技能的结合,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赖以转化为现实的机制。胡钦晓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自己所具有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替代的独特优势能力;能对需求方做出杰出性贡献,且该贡献是其利润的最重要来源,它具有不易替代性,不易模仿性、潜在性等特质[19]。

二要素说。第一种,从科技与人才的角度出发谈国家核心竞争力。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谈到科技与人才堪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原因有两点,第一从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科技与人才堪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编制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第二是建设人才强国更能体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21]第二种,教育与人才。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经济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知识、握科技的人才是核心力量。人才是通过教育成长的,因此,“教育—人才”形成21世纪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22](P11)第三种,科学与技术。以诸如房地产、轻纺产品生产等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构成的物质财富虽然也可能很巨大,但它们却无法构成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科学技术水平所反映出的却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23](P273)。

一要素说。第一种,创新。这一内容的创新是将其放在战略高度的位置,由此带动国家方方面面的创新。2004年6月,胡锦涛在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把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推动整个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国家整个科技竞争力的显著跃升。[24](P205)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到《“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继续将创新推动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落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相较于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科技与创新的紧密结合具有最主要地位。

第二种,人才。在一要素说中将人才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时,人才这一要素将被赋予更多要求与意义。国家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有一大批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力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他们是推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5](P9)

(1)风机耗电率偏高。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的特点,入炉煤粒径较粗,所需一次风、二次风压头较高,造成锅炉风机耗电率偏高,最高达5%左右,占厂用电率的40%~50%。

第三种,文化价值观。硬实力与软实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时,被认为是国家竞争力达到高端时的力量,是一种软实力。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软实力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理念[26]。核心价值观把握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方向的作用,优秀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根植于自身的长久发展而成为最无法模仿的竞争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反应着国家最根本的行为规范与价值标准,当其内化于整体国民时,产生的规范力和推动力是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实现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内在动力。

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受时代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它不是一个单纯经济学的概念,从其在国家竞争力中内在构成的地位来看,它一定是处于关键性的、重要的、特色的竞争力量;要从其所辖范围来看,它一定是在国际范围比较中一个国家能够长期持有的专属竞争力;要从其所产生的效能来看,它一定起到长久、可持续的时间力量,能从一个点到一个面最终推动国家整体竞争实力提升,以使本国经济快速、稳定、持久发展的能力;要从其所处的时代和机遇来看,它在不同的大历史背景中主题会有所不同,因时而变,应时而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具体来说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如下:目前,我国的国家核心竞争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创新与科技为组成的聚合概念,国家核心竞争力位于国家竞争力中的关键地位,其内容受国情、世情所影响,其作用对内表现为国家经济全方面、可持续发展与复兴的能力,对外表现为我国在国际范围中的竞争能力,既是一种竞争优势也具有竞争潜力,是一个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而调适的动态概念。

国家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战略思维,以这种视角取代单纯的力量指标,体现了发展的理念。国家所重视的具有关键地位的核心竞争力,既代表国家在这些方面所配备的实力,最重要的是代表国家在这些方面拥有的可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使国家战略的制定与计划能在方方面面享受重视核心竞争力带来的发展优势与自身能力判定的优越性。以思维视角来思考核心竞争力和运用核心竞争力,可以使国家竞争力走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感官评价、色谱骨架成分分析以及GC-Osme等多种风味化学技术评价低度五粮液的风味特征并与高度五粮液的风格特征进行比较,为科学认识五粮液风格特征、诠释民族优秀传统工艺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主编.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美]约瑟夫·奈著.马娟娟译.软实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项久雨.新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J].中国社会科学,2018(06).

[4]康珂,倪鹏飞.经典文献中的国家竞争力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江淮论坛,2014(03).

[5]宋英华,万君康,张乃平.美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1(04).

[6]任柯.我国的实力究竟如何[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0(12).

[7]唐任伍.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8]周子学著.经济制度与国家竞争力 基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视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9]杨起全,吕力之.透视中国国际竞争力[J].瞭望新闻周刊,2002(48).

[10]吴肇鸿,水家跃.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J].求是,1998(08).

[11]林善浪著,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R].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2]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13]潘曌.国家竞争力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04).

[14]涂成林等著.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 以广州为例[M].北京:中央翻译出版社.2009.

[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118967480707991-&wfr=spider&for=pc

[16]林善浪著.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 问题·现状·挑战·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7]邱询旻.可持续竞争力[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18]倪鹏飞,王杉.改革、可持续竞争力对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作用——基于WEF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4(02).

[19]胡钦晓.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

[20]蒋慧工著.国家核心竞争力三元素人才、创新、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1]李大庆.科技与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N].科技日报,2010-06-07.

[22]王小梅,张耀荣主编,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A].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3]拓正阳著.超限帝国 美国实力揭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24]赵建军,方玉媚主编,科技·理性·创新: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5]方建新,袁平著.科技人才创新力理论与实证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6]曹俊兴,程孝良.论倡导先进文化价值观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9)04-0017-06

* 本文为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教育链研究”(编号:14AKS020)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王江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博士生。

(责任编辑:潘维永)

标签:;  ;  ;  ;  ;  ;  ;  ;  ;  ;  ;  ;  ;  

王江波: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