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论文和设计-孙奇志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端固定有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有L型板,所述操作台的上端设有传送机构,且两个L型板分别位于传送机构的两侧,所述操作台的一侧固定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一侧固定有保护盒,所述固定盒内设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上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贯穿固定盒和保护盒的侧壁并延伸至保护盒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防尘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防尘不彻底的问题,避免了在人工防尘时造成矽晶片损坏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防尘效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自动化防尘的功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包括操作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上固定有气缸(17),所述气缸(17)的活塞杆末端固定有L型板(18),所述操作台(11)的上端设有传送机构,且两个L型板(18)分别位于传送机构的两侧,所述操作台(11)的一侧固定有固定盒(14),所述固定盒(14)的一侧固定有保护盒(3),所述固定盒(14)内设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上设有移动杆(8),所述移动杆(8)的一端贯穿固定盒(14)和保护盒(3)的侧壁并延伸至保护盒(3)内,所述移动杆(8)的一端固定有移动块(5),所述保护盒(3)的两侧均设有开口(4),所述移动块(5)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开口(4)并延伸至保护盒(3)的两侧,所述移动块(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2),所述保护盒(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5),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板(15)的一侧,所述转动板(15)的下端固定有海绵垫(23),且海绵垫(23)和传送机构相对应。

设计方案

1.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包括操作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上固定有气缸(17),所述气缸(17)的活塞杆末端固定有L型板(18),所述操作台(11)的上端设有传送机构,且两个L型板(18)分别位于传送机构的两侧,所述操作台(11)的一侧固定有固定盒(14),所述固定盒(14)的一侧固定有保护盒(3),所述固定盒(14)内设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上设有移动杆(8),所述移动杆(8)的一端贯穿固定盒(14)和保护盒(3)的侧壁并延伸至保护盒(3)内,所述移动杆(8)的一端固定有移动块(5),所述保护盒(3)的两侧均设有开口(4),所述移动块(5)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开口(4)并延伸至保护盒(3)的两侧,所述移动块(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2),所述保护盒(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5),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板(15)的一侧,所述转动板(15)的下端固定有海绵垫(23),且海绵垫(23)和传送机构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固定在操作台(11)上端的四个固定板(12),同一侧的两个固定板(12)为一组,同一组内的两个固定板(12)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动辊,两个转动辊上共同架设有传送带(13),其中一个固定板(12)的一侧固定有变速箱(1),所述变速箱(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变速箱(1)的侧壁并延伸至变速箱(1)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轴贯穿变速箱(1)和该固定板(12)的侧壁并连接在其中一个转动辊的一侧,所述海绵垫(23)和传送带(13)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固定盒(14)内一端侧壁上的两个竖板(10),其中一个竖板(10)的一侧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该竖板(10)并延伸至该竖板(1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一个竖杆(6),另一个竖板(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有另一个竖杆(6),两个竖杆(6)上共同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固定套(9),所述移动杆(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套(9)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1)的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的下端固定有垫板(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板(18)的上端一侧固定有橡胶块(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3)的一侧焊接在固定盒(14)的一端侧壁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矽晶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矽晶,即硅晶,硅的结晶体,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单晶硅可以用来制作晶圆,晶圆是制造集成电路的基本原料;而高纯多晶硅是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多晶硅是生产单晶硅的直接原料,是当代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光电转换等半导体器件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太阳能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在使用太阳能时,需要用到矽晶片,矽晶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防尘,但是,现有的矽晶片防尘大多数都是人工防尘,不但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还容易造成矽晶片的损坏,增加损失,而且防尘不彻底,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端固定有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有L型板,所述操作台的上端设有传送机构,且两个L型板分别位于传送机构的两侧,所述操作台的一侧固定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一侧固定有保护盒,所述固定盒内设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上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贯穿固定盒和保护盒的侧壁并延伸至保护盒内,所述移动杆的一端固定有移动块,所述保护盒的两侧均设有开口,所述移动块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开口并延伸至保护盒的两侧,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保护盒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板的一侧,所述转动板的下端固定有海绵垫,且海绵垫和传送机构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固定在操作台上端的四个固定板,同一侧的两个固定板为一组,同一组内的两个固定板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动辊,两个转动辊上共同架设有传送带,其中一个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变速箱的侧壁并延伸至变速箱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轴贯穿变速箱和该固定板的侧壁并连接在其中一个转动辊的一侧,所述海绵垫和传送带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固定盒内一端侧壁上的两个竖板,其中一个竖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该竖板并延伸至该竖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一个竖杆,另一个竖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有另一个竖杆,两个竖杆上共同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固定套,所述移动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套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操作台的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有垫板。

优选地,所述L型板的上端一侧固定有橡胶块。

优选地,所述保护盒的一侧焊接在固定盒的一端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传送带、固定板和第一驱动电机之间的配合,实现了自动传送矽晶片的功能,避免了人工传送造成劳动强度大的情况发生;

2、通过第二驱动电机、移动杆、移动块、连接杆和转动板之间的配合,解决了人工防尘效率低下的问题,达到了自动防尘的效果;

综上所述,该装置解决了人工防尘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防尘不彻底的问题,避免了在人工防尘时造成矽晶片损坏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防尘效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自动化防尘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的A处放大图。

图中:1变速箱、2第一驱动电机、3保护盒、4开口、5移动块、6竖杆、7第二驱动电机、8移动杆、9固定套、10竖板、11操作台、12固定板、13传送带、14固定盒、15转动板、16限位板、17气缸、18L型板、19橡胶块、20垫板、21支撑杆、22连接杆、23海绵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包括操作台11,起到支撑的作用,操作台1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限位板16,限位板16上固定有气缸17,气缸17的活塞杆末端固定有L型板18,气缸17的活塞杆移动带动L型板18移动,操作台11的上端设有传送机构,便于传送矽晶片,且两个L型板18分别位于传送机构的两侧,操作台11的一侧固定有固定盒14,固定盒14的一侧固定有保护盒3,固定盒14内设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上设有移动杆8,移动杆8的一端贯穿固定盒14和保护盒3的侧壁并延伸至保护盒3内,移动杆8的一端固定有移动块5,移动杆8移动带动移动块5移动,在转动装置的作用下,方便利用移动杆8带动移动块5来回移动,从而对矽晶片进行除尘。

保护盒3的两侧均设有开口4,移动块5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开口4并延伸至保护盒3的两侧,移动块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2,移动块5移动带动连接杆22移动,保护盒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5,连接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板15的一侧,连接杆22移动带动转动板15转动,转动板15的下端固定有海绵垫23,且海绵垫23和传送机构相对应,操作台11的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的下端固定有垫板20,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L型板18的上端一侧固定有橡胶块19,方便保护矽晶片,保护盒3的一侧焊接在固定盒14的一端侧壁上,转动板15转动带动海绵垫23转动,方便对矽晶片上的灰尘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中,传送机构包括固定在操作台11上端的四个固定板12,同一侧的两个固定板12为一组,同一组内的两个固定板12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动辊,两个转动辊上共同架设有传送带13转动辊转动带动传送带13转动,其中一个固定板12的一侧固定有变速箱1,变速箱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2,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变速箱1的侧壁并延伸至变速箱1内,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变速机构,变速机构的输出轴贯穿变速箱1和该固定板12的侧壁并连接在其中一个转动辊的一侧,海绵垫23和传送带13相对应,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动辊转动,从而为传送矽晶片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中,转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固定盒14内一端侧壁上的两个竖板10,其中一个竖板10的一侧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7,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该竖板10并延伸至该竖板10的另一侧,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一个竖杆6,另一个竖板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横杆,横杆的一端固定有另一个竖杆6,两个竖杆6上共同贯穿设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固定套9,移动杆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套9的一侧,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竖杆6转动,竖杆6转动带动固定套9转动,继而带动移动板8反复移动,方便为转动板15的转动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中,在对矽晶片进行防尘时,先将矽晶片放置到传送带13上,然后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变速机构转动,变速机构转动带动转动辊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13移动,从而将矽晶片传送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气缸17的活塞杆移动带动L型板18移动,L型板18移动带动橡胶块19移动,利用橡胶块19对矽晶片进行夹持,然后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竖杆6转动,竖杆6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固定套9移动,固定套9移动带动移动杆8移动,移动杆8移动带动移动块5移动,移动块5移动带动连接杆22移动,连接杆22移动带动转动板15转动,转动板15转动时带动海绵垫23转动,利用海绵垫23对矽晶片的表面进行防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2191.9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52356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B08B 1/02

专利分类号:B08B1/02;B08B13/00;H01L21/67;H01L21/677

范畴分类:26P;

申请人:佛山市南海益晶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佛山市南海益晶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里水镇宏岗沥口东兴路13号之四

发明人:孙奇志

第一发明人:孙奇志

当前权利人:佛山市南海益晶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伶俐

代理机构:42241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明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矽晶片防尘装置论文和设计-孙奇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