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放电论文_李志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复放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过电压,电位,膜片,速率,电流,电压,离子。

重复放电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兵[1](2014)在《GIS隔离开关操作重复放电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中隔离开关带电操作时,断口出现重复放电,会产生特快速瞬态过电压(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 VFTO)。VFTO会威胁超、特高压GIS及其连接的一、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研究VFTO特性对于超、特高压GIS变电站绝缘配合非常重要。仿真是VFTO特性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GIS静态部件模型相对成熟,GIS隔离开关重复放电特性及模型还不完善,而GIS隔离开关重复放电特性对VFTO幅值及统计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为了提高VFTO仿真的科学性和准确度,需要研究GIS隔离开关重复放电特性,建立仿真模型。本文采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GIS隔离开关重复放电模型,包括放电电压模型、高频电弧电阻模型和重复放电过程仿真方法。建立了252kV GIS隔离开关操作试验回路。研制出基于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 PSD)的GIS隔离开关开距光学测量系统,误差小于1%。开展了GIS隔离开关操作试验,获得了VFTO重复放电波形和断口重复放电电压散点图。统计GIS隔离开关断口重复放电电压点,采用线性回归和N-W (Nadaraya-Waston)回归两种方法获得了重复放电电压曲线,为线性关系,有一定极性效应;采用平滑核概率密度函数估计方法获得了重复放电电压随机项的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了包含断口重复放电电压曲线及随机项的GIS隔离开关放电电压模型。开展了GIS隔离开关断口交直流联合放电试验,电源侧施加交流工频电压,负载侧施加不同比例直流电压,获得了断口单次放电电压曲线,与直流电压含量无关,可以采用交流或直流放电试验来获得。受重复放电累积效应影响,GIS隔离开关断口重复放电电压曲线斜率比单次放电电压曲线稍低,正、负极性分别低约8.4%和11.6%,可以采用单次放电电压曲线降低斜率来获得。建立了毫米级SF6间隙高频电弧试验回路,间隙最大距离5mm,最高气压O.1MPa,采用脉冲电容器组放电,能够产生电流幅值10kA、频率1.1MHz的高频电弧。研制出电弧电流微分测量线圈,研制出光谱仪和分幅相机的电弧光学成像和高速同步触发系统,实现了电弧电压、电流、电流变化率和光谱、图像的电光联合快速同步观测。研究了利用电学测量结果求解回路方程计算电弧电阻的电学计算方法。提出了通过电弧发射光谱分析,利用相对强度比值法计算电子温度,利用Saha方程计算电子密度,利用修正的Spitzer公式计算电弧电导率,利用分幅相机径向光强分布和光谱仪成像判定电弧半径,电弧电导率和半径相结合计算电弧电阻的光学分析方法。开展了大量高频电弧特性试验。验证了电弧电阻光学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获得了电弧电阻的时变规律,分为放电起始、稳定燃弧和绝缘恢复叁个阶段。按照沉积能量相等的原则将电弧时变电阻等效为恒定电阻,即稳态等效电阻,与电流峰值时刻电弧电阻和稳态燃弧电阻接近;电流峰值增大时电弧稳态等效电阻减小;电流频率增大时,电弧电阻到达稳态的时间缩短,但稳态等效电阻几乎不变;气压增大时电弧稳态等效电阻增大;电弧稳态等效电阻与电弧长度近似成线性关系。根据电弧电阻与电弧能量注入和能量流失平衡的关系,建立了能综合反映气压、电弧长度和电流波形影响的电孤电阻全过程时变数学模型,实现了仅采用电弧电流对电弧电阻的模拟。建立了厘米级SF6间隙高频电弧试验回路,间隙最大距离33mm,最高气压0.2MPa,利用VFTO发生器放电,能够产生电流幅值20kA、频率14MHz,持续时间1μs的高频电弧,接近GIS隔离开关高频电弧尺度,并配备VFTO测量系统、特快速瞬态电流(Very FastTransient Current,VFTC)测量系统、光谱仪和分幅相机,实现了电弧放电电压、电流和光谱、图像的电光联合快速同步观测。提出了通过电弧发射光谱分析,利用黑体辐射模型计算电弧温度和电子密度,利用修正的Spitzer公式计算电弧电导率,与电弧半径相结合计算电弧电阻的光学分析方法。开展了大量高频电弧特性试验。采用毫米级SF6间隙高频电弧研究结果,将电流峰值时刻电弧电阻作为电弧稳态等效电阻,发现气压增大时电弧稳态等效电阻增大;电弧长度增加时电弧稳态电阻增加并趋于饱和。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电弧电阻与电流峰值、气压和电弧长度的关系,建立了电弧稳态等效电阻数学模型。研制了高电位罗氏(Rogwski)线圈VFTC测量系统,带宽70MHz,安装在252kV GIS隔离开关操作试验回路,开展了大量GIS隔离开关高频电弧试验。统计VFTC波形参数,利用毫米级SF6间隙研究获得的电弧电阻时变规律及厘米级SF6间隙研究获得的电弧稳态等效电阻模型,提出了能够反映电流峰值I、气压p以及弧长l影响的GIS隔离开关电弧电阻全过程双指数时变数学模型,R=Rie-τ/τ1+Rceτ/τ2,并确定了模型参数,其中,Ri为绝缘电阻,可取1012Ω;τ1为放电时间常数,可取2ns;Rc为稳态燃孤电阻,Rc=341-0.86p0.24l0.63;τ2为恢复时间常数,可取约1μs。在GIS隔离开关放电电压模型和高频电弧电阻模型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模拟隔离开关操作初始相位和放电电压的随机性,采用变步长交替仿真工频过程和放电过程的方法提高仿真效率,提出了GIS隔离开关重复放电过程仿真方法。仿真252kV GIS隔离开关操作重复放电产生的VFTO和VFTC,并进行了试验验证。VFTO和VFTC的重复放电和单次放电波形比较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VFTO和VFTC的统计特性,包括单次操作放电次数、VFTO的最大峰值和振荡系数、VFTC的最大峰值,也比较吻合,进一步验证了仿真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期刊2014-04-01)

陈丽敏,胡叁觉,刘琨,邢俊玲[2](1999)在《去极化速率的变化对急性分离的后根节神经元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观察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对不同速率(dI/dt)去极化电流刺激的反应性,本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新鲜分散的后根节神经元胞体上,以持续去极化电流(400 pA, 180 m s)刺激所诱发的重复放电为指标,观察改变去极化速率对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以及最大复极化电位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去极化速率的减小(20、10、6.6、5、4 pA/m s)重复放电频率逐渐增加。若与方波去极化电流刺激所诱发重复放电的频率和幅度(定为100% )相比较,放电频率分别增加为109.45±2.6% (P< 0.05),113.3±2.8(P< 0.01),115.6±2.4(P< 0.01),121.3±2.4(P< 0.001)和122.8±3.1(P< 0.001);放电幅度分别减小到方波电流刺激时的94.5±1.2(P< 0.001),92.8±2.7(P< 0.01),84.5±2.9(P< 0.05),82.8±1.9(P< 0.05)和75.0±4.5(P< 0.01);增加去极化电流的强度(400, 600 和800 pA),仍可观察到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随去极化速率而变化的现象。但随着强度的增加,频率和幅度的变化程度(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陈丽敏[3](1997)在《Ca~(2+)通道在背根节神经元重复放电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是传导感觉信息的初级感觉神经元。近年来,其胞体的特性及化学敏感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不仅因为胞体本身与其中枢和外周末梢具有许多相似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当神经元轴突或胞体受损后,生理情况下自发放电很少的神经元可产生许多自发电活动,而且兴奋阈值下降,兴奋性增高,表现出超兴奋状态。这与临床上常见的坐骨神经痛、下腰痛等病征的产生有密切关系。了解DRG神经元的生理特性,将为进一步阐明病理条件下,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高的机理奠定基础。重复放电是神经元功能活动的基本表现,起到重要的信息编码作用。目前已获得的大量资料表明,Na~+、K~+和Ca~(2+)都参与了自发放电或去极化诱发的重复放电活动。由于Ca~(2+)通道种类多,作用复杂,对于Ca~(2+)离子及Ca~(2+)通道在自发和重复放电中的作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此,本实验以新鲜分离的正常DRG神经元为研究对象,着重观察Ca~(2+)、膜电位振荡和去极化速率对其重复放电的影响,并分析Ca~(2+)依赖性K~(2+)电流的特点,以及在后电位中的作用。试图阐明正常DRG神经元重复放电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 1、生理状态下,向DRG神经元胞内注入去极化电流,大多数(14/17)神经元只在去极化电流开始时出现一个动作电位,重复放电的出现率较低(3/17)。诱发出的重复放电的动作电位时程长,频率约为8.3 Hz(500pA,600ms),并有明显的频率适应现象。 2、胞内加入11mmol/L EGTA,去极化电流诱发的重复放电出现率明显增高(84/84),频率增快,约为50 Hz(400pA,400ms),(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1997-06-01)

胡叁觉,陈丽敏,刘琨[4](1997)在《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膜电位振荡引发重复放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鲜分散的大鼠背根节神经细胞,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到胞内去极化刺激引起重复放电之前,膜电位发生低幅、高频的不规则振荡。TTX可消除重复放电,保留膜电位振荡、无Ca2+或钙通道阻断剂Co2+在抑制膜电位振荡的同时也消除重复放电。实验还显示膜电位振荡引发重复放电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背根节神经细胞在缓慢或相对平稳去极化过程产生的膜电位振荡可以引发重复放电。(本文来源于《神经科学》期刊1997年01期)

刘琨[5](1995)在《背根节神经元重复放电离子通道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复放电是神经元功能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共有的基本生理现象,在神经系统信息处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编码作用。目前,神经元重复放电的活动规律与发生机制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对这种重复放电的起因以及其中离子通道的活动规律尚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本研究采用膜片钳技术的电流钳和电压钳方法,观察并分析了新鲜分散的大鼠背根节(DRG)神经元去极化重复放电的发生规律以及钠、钾、钙离子通道在重复放电发生中的作用,以期阐明重复放电发生的离子通道机理。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持续去极化电流刺激可诱发DRG神经元发生重复放电,其放电频率与去极化程度成正比。去极化电流强度由40pA增加到840pA时,膜电位去极化由-40.7mV至-7.6mV,重复放电的频率由5.62Hz增加到100Hz,在此期间,重复放电频率与膜电位成正比,比值近似为28.51Hz/10mV。 2、降低温度使重复放电的频率减低,幅度减小,表明温度降低使重复放电的能力下降。 3、无钙可完全消除重复放电,改变细胞外钙离子浓度,重复放电的频率也发生变化,高钙加强重复放电的频率。应用钙通道阻滞剂Co~(2+)、Ni~(2+)、Cd~(2+)均可阻断重复放电,表明重复放电有明显的钙依赖性。 4、N型钙通道阻滞剂ω-conotoxin GVIA显着抑制重复放电的发生,浓度在2μM可完全消除重复放电,而L型钙通道阻滞剂Nifedipine有轻度增加重复放电频率的作用,T型钙通道阻滞剂对重复放电没有明显的影响,表明N型钙通道电流在重复放电的启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上述温度和钙离子浓度变化以及钙通道阻滞剂对FAP锋电位的幅度与时程无明显影响,提示FAP与重复放电在发生机制上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1995-06-01)

重复放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观察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对不同速率(dI/dt)去极化电流刺激的反应性,本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新鲜分散的后根节神经元胞体上,以持续去极化电流(400 pA, 180 m s)刺激所诱发的重复放电为指标,观察改变去极化速率对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以及最大复极化电位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去极化速率的减小(20、10、6.6、5、4 pA/m s)重复放电频率逐渐增加。若与方波去极化电流刺激所诱发重复放电的频率和幅度(定为100% )相比较,放电频率分别增加为109.45±2.6% (P< 0.05),113.3±2.8(P< 0.01),115.6±2.4(P< 0.01),121.3±2.4(P< 0.001)和122.8±3.1(P< 0.001);放电幅度分别减小到方波电流刺激时的94.5±1.2(P< 0.001),92.8±2.7(P< 0.01),84.5±2.9(P< 0.05),82.8±1.9(P< 0.05)和75.0±4.5(P< 0.01);增加去极化电流的强度(400, 600 和800 pA),仍可观察到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随去极化速率而变化的现象。但随着强度的增加,频率和幅度的变化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复放电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兵.GIS隔离开关操作重复放电模型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4

[2].陈丽敏,胡叁觉,刘琨,邢俊玲.去极化速率的变化对急性分离的后根节神经元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的影响[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9

[3].陈丽敏.Ca~(2+)通道在背根节神经元重复放电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1997

[4].胡叁觉,陈丽敏,刘琨.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膜电位振荡引发重复放电[J].神经科学.1997

[5].刘琨.背根节神经元重复放电离子通道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5

论文知识图

:两种膀胱传入神经元特性:尖锋记录的...的放电痕迹在绝缘击穿之前会发生多...1 脊神经损伤对背根节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放电重复率趋势图重复放电频率对CO2转化的影响A-S...不掺氢(■)和掺氢1·5%(○)时激光功率与...

标签:;  ;  ;  ;  ;  ;  ;  

重复放电论文_李志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