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德育功能钟少棠

论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德育功能钟少棠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第二小学511340

摘要:中小学艺术课程目标主要是为塑造健全人格、实现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书法教育是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陶冶情操、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故在小书法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德艺双修,培养儒雅的新一代。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学德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在小学中是重中之重,而我国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不少自理能力低下、唯我独尊、对师长没有敬畏之心……这对德育带来不少困难。本人从事小学书法教学十多年,发现书法教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很好的育人功能:能提高自理能力、专注力,能端正言行,更重要的还可以提高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操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书法是排在武术、中医、陶瓷等前面的第一国粹,是中华文明主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汉字的发展、唐诗宋词等优秀文学、四书五经等为人处事的哲学……

在近、现代,书法的书写内容往往是唐诗宋词等优秀文学或是四书五经等为人处事的哲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皇帝几乎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也几乎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抛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了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在训练书写技法的同时把这些展示给学生,带领学生略略感受、解析其大意,再配以精选的书写内容,如“天下为公”、“众心成城”,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便会油然而生、德育自然水到渠成!

二、书家事迹引领正确人生观

古代许多著名书法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等,这些传世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在书法欣赏课上,我除了让学生欣赏历代书法的美感外,还向学生讲述一些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如通过讲颜真卿维护大唐统一的高风亮节,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让学生去感悟著名书法家正直、忠烈的做人品格,“心正则笔正”的人生态度,以此来陶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一方面能充实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另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领悟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我们应该为之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认识到弘扬祖国书法艺术是青年一代的神圣天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正确的书写姿势端正言行

为什么书法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呢?其它暂且不说,如果能让一个好动、调皮的熊孩子,以正确的姿势坚持书写一两年的话,那这孩子的言行举止离“文雅”就不会太远了。在书法教学时,加强对学生书写姿势的正确指导,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而书写姿势则包括坐姿和手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各人说的字眼有点不同,但要求是一样的。本人总结了一个八字真言、三个一,即:头正肩宽身直足安、眼离笔尖一尺、两前臂成一“八”字、胸离桌缘一拳。具体要求如下:头放正,不能歪着斜着头;肩膀要宽松自然、左右持平;身要直,从前或后看,绝对是直的;足要安稳,平放在地上,不要翘腿垫脚的。书写时眼睛要离笔尖有一尺的距离,不能靠得太近,也不能离的太远,现在有很多人近视,很可能是因为写字时眼离笔尖太近。一手扶纸,一手执笔,虽有一点高低不同,而从上空看,定要是“八”字。胸不能依靠着桌子,也不能离桌子过远,以一拳的距离为宜。

手势,即握笔手势,天下第三行书的作者苏轼有句名言“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他说执笔虽无固定手法,但要符合手部的特征,要让手感到自然、放松,不让手部产生各种不适感。手上使用的力量,似有似无,刚刚好。这个力量既不让笔在书写过程中随意改变笔的位置、方向、角度,也不让写字感觉到太紧、太累。写任何的笔画之时,都能做到轻松自然,不别扭。现在很多大龄学书者,都迷信五指执笔,说那是正途,其实五指执笔自明清才有。“五指执笔法”不适合书写小于字径3cm的字,“五指执笔法”的精确度和操作的便易程度显然不及“三指执笔法”。苏轼就是用这个的。“三指执笔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三根手指头拿笔,类似于我们今天执硬笔的方法。本人认为三指、五指执笔都可以,只要在书写过程中笔杆能自由转动九十度或以上就是正确的,也就是能自由捻管。

书写时要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手势,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同时还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书写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一心一意地写好为止。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作业的质量也就会随之而提高,更有利于养成学习用心不随便的好习惯。小学的教育要讲细节,从细微处进行训练,有目的地增强孩子行为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使将来从事的职业不需要你在字体上显露两手,但如果从小不端正坐姿,成了驼背或近视,对自己的竞争力是会大大折扣的。故此,我们要训练文雅的言行、培养儒雅的人生!

四、学习中培养细心、持久的专注力

学习书法过程从读帖到摹写、对临、背临再到创作。

如何读帖?书圣王羲之曾说,要看字的用笔、结构、神态。字的用笔方面:要看清笔画的运行起止,提按顿驻,藏锋出锋,偃仰向背,方圆长短和枯润肥瘦等;字的结构方面:要认识对准中心,掌握重心,横平竖直,上紧下松、疏密匀称;字的神态方面:要领会讲究精神,气韵,丰彩架势等。总的来讲,一切都要以看懂、读熟字帖为基础,在奠定此基础的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必定随之提高。有人说,观察是人的思维窗口,“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可见,细心观察是构建人的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书法教学中应借鉴“书法之神味,在于讽诵(此处的讽诵意即看)”,在指导学生看帖的教学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细心、专注的观察力。临摹分摹写、对临、背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盖临书经意而摹书不经意之故也。”这段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说,临要“经意”,摹也要“经意”,手脑并用;其二是说,临摹各有利弊,唯有先摹后临,临中有摹,临摹交错,如此方可兴利去弊。对临纯熟的时候,即可进行背临。背临前先熟视范本,默记点画结构,体会其章法韵味,深印于心,然后挥毫落笔,方可得到一气呵成的效果。这其实是培养细心、专注的分析能力。而这些正是现在的孩子比较缺失的。

学习书法能提高自理能力是不言而喻的,墨汁是最容易弄脏地方的,在书写中能够控制住它、保持整洁的环境,对于小朋友来说已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了。还有毛笔的保养、控制柔软的毛笔等。

书写只是动手能力、技能的体现,而书法教育绝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指导书写的同时,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理能力、端正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并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以书促德、德艺双修。

参考文献

[1]张洪玲责任编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乔志强编著《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解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欧阳中石主编《书法教学释疑》.中国大地出版社。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  ;  

论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德育功能钟少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