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花开的理由——寓生命观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每一朵花开的理由——寓生命观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梁长友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曾垴小学441021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语文教育应该基于人的生命特性,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语文学习条件,以促进生命全面和谐生动健康的发展。然而反观时下的语文教学,面对身边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往往只侧重于“教”而对于学生学的过程关注过少,在课堂教育中,存在着严重忽视学生生命活动状态的现象,对语文课堂中的生命意识的关注和引导更被弱化,那么如何将生命观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呢?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生活实践

一、在识字教学中,唤醒生命意识

唤醒生命意识就要让学生感到生命的客观存在,无论是人类社会的人,还是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个体,都是客观存在的。小学一年级一篇识字韵文: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在朗朗的朗读和想象中,生命就开始孕育,万物开始生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挖掘出汉字构成的文化特征和意蕴,只将其作为简单的信息符号来处理,那么识字教学就变成了死记硬背,汉语丰盈的文化内涵、灵动的文化精神就会在语文教学中枯萎。因此,识字教学应该为学生敞开文字背后的那个意义世界,而且将汉字所蕴含的情趣和智慧,所反映的文化精神给学生展现得越清楚,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掌握汉字,越容易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在教学识字“口、耳、目、火”时,教师可采用课件形象地展现字形的演变过程,学生很快地意识到原来我要学的字和我息息相关,它们也是有生命的;教学“万物复苏、柳绿花红”时可以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感受春光的美好。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把识字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世界多美呀》:蛋壳里的小鸡在壳儿上终于啄开了一个小小的洞眼。“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小鸡大声地叫起来:“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读到“世界多美呀”的时候,生命的魅力、生命的精彩已经深深地融进学生小小的生命意识中去,悄然地播下认识生命的种子。认识生命,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即生命具有时间性。生命有它自己的开始,也有自己的终结,即死亡。中国的传统教育对死亡教育是忌讳甚至是空白的。其实,在国外,学校经常带领孩子们到殡仪馆参观,告诉孩子们这些人永远不能站起来,不能说话,不能和我们一起活动,他们就已经离开了人间,这样从反面告诉孩子们生命就是存在,不再活动也就意味死亡。正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才会更加留恋、珍惜生命。认识生命,明白了生命的有限性,才会珍惜生命,才会保护生命。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办法、逃生本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任何可能性的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观

柏格森指出:“对于有意识的生命,要存在就是要变化,要变化就是要成熟,而要成熟就是要连续不断地进行无尽的自我创造。”而这无尽的自我创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生存,追求个性不断完善的过程。语文课程中存在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教育教学资源,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将生命教育巧妙、自然地渗透到师生的学习环境中。

三、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题材,以它为题材,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因此,在阅读基础上的生活化的习作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式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含义。此外,不仅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阅读感悟,也要注重将阅读内容转化为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实践体验。“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实践体验生命价值、挖掘生命潜力的好教材。

四、在习作教学中提升生命教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语文习作内容,从总体来看无外乎写身边之景、身边之人、身边之事。这些与我们的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就是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让我们的学生写起来却是“无源之水”习作内容要么不真实,要么无话可说,写成兔子的尾巴……习作脱离了自身生活。关于“作文教学”和“回归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打了个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制地产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天津人民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向爱平《学记语文》语文出版社。

标签:;  ;  ;  

每一朵花开的理由——寓生命观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