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陶瓷论文_李杨,朱家昌,明雪飞,吉勇,高娜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陶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陶瓷,气密性,海洋性,磁电,氧化物,薄膜,美感。

性陶瓷论文文献综述

李杨,朱家昌,明雪飞,吉勇,高娜燕[1](2019)在《基于自蔓延反应的气密性陶瓷封装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利用Al/Ni合金薄膜自蔓延反应来实现气密性陶瓷封装的技术方案,并对该方法的气密性焊接质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蒸镀工艺,可以有效地制备规定厚度和规定层数的Al、 Ni交替迭层薄膜。该Al/Ni合金薄膜在压力条件下可以触发自蔓延反应,形成局部高温焊接。参照GJB 548B密封性A1方法对样品进行密性测试,结果显示:平均测试结果为4.0×10-3(Pa·cm3)/s;利用X-ray测试焊接区,结果显示:孔隙率为14.47%。由此可以判断,该气密性封装方法的密封性和孔隙率均符合标准。(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期刊2019年03期)

高庭庭[2](2019)在《铁基多铁性陶瓷和薄膜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其丰富的物理内涵及其在自旋电子技术中的巨大应用前景、铁磁/铁电共存并具备磁电耦合效应的多铁性材料正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本论文工作,系统研究了 Ba4Pr2Fe2Nb8O30陶瓷、La1-xYxFe03陶瓷、SmFe03陶瓷和薄膜等铁基多铁性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获得如下主要结论。Ba4Pr2Fe2Nb8030陶瓷具有典型的介电弛豫行为,其宽化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峰伴随有强烈的频率色散。N2气氛热处理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峰值温度显着升高,频率色散行为也明显增强。与之相反,O2气氛热处理会使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峰值温度降低并抑制其频率色散。这些行为都与Fe元素和Pr元素的价态密切相关。晶粒内部的Fe2+和Fe3+之间的跃迁是空气中烧结和N2气氛热处理样品中介电弛豫的起源。室温附近,N2气氛热处理后铁电性的增强是由于Pr4+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A1位和A2位离子半径差的增加。同时,陶瓷中存在本征的室温弱铁磁性。在Ba4Pr2Fe2Nb8030陶瓷中实现了近室温的且可被热处理条件所调控的多铁性。在钙钛矿型La1-xYxFeO3陶瓷(x=0,0.25,0.5,0.75,1.0)中,x=0.5的组分Pbnm和P21nm两相共存,其他组分都具有单相Pbnm结构。La0.5Y0.5Fe03陶瓷具有La/Y离子部分岩盐层有序,这种有序方式会产生极性P21nm结构,这与一种特殊形式的非本征铁电性相符合。室温下在La0.5Y0.5FeO3陶瓷中测得了饱和的电滞回线,剩余极化强度为0.11 μμC/cm2,并具有由反铁磁主导而产生的弱铁磁性,由多铁性相P21nm产生的磁电耦合系数达到0.38 mV/cm Oe。这表明La0.5Y0.5FeO3陶瓷可望称为一种新型的室温多铁性材料。在La1-xYxFe03陶瓷中,通过Y离子置换可以调节其介电常数在3个数量级之间变化。两个介电异常分别由低温段直流电导率增加和高温段半导体-金属相变所引起。高温直流电导率机制为二价氧空位的长程移动。随着Y置换量的增加,由于Fe-O-Fe键角的减小,陶瓷的反铁磁相变温度从742 K逐渐降为642 K。磁滞回线和MFM图像都表明了陶瓷中存在弱铁磁性,且磁性随着Y置换量增加而增强。在SmFe03陶瓷和薄膜中都实现了室温多铁性,但其多铁性机制并不一致,陶瓷中具有约0.07 μC/cm2的铁电极化,这比单晶中报道的极化值大一个数量级,起源于不同的铁电机制,SmFeO3陶瓷中的铁电性应该源于Pbn21极性相与Pbnm非极性相的共存。而薄膜中铁电极化达到了约1.5 μC/cm2,这是由于外延结构畸变所引起。而陶瓷和薄膜中均具有由反铁磁Γ2自旋结构引起的弱铁磁性。SmFe03陶瓷中晶界效应是其介电弛豫的主要原因。通过压电力显微镜在CaTi03/SmFe03外延薄膜中观察到了可18 0°翻转的纳米铁电畴,有效压电系数d33约为2 5.1 p m/V。由介电异常获得的铁电相变温度约为306 K,自旋重取向温度约为480 K。由于强的铁电性和弱铁磁性的共存使得材料具有强的磁电耦合作用,磁电系数约为87.6 mV cm-1 Oe-1。(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25)

王爱红,刘世平[3](2019)在《叙事性陶瓷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叙事性理论对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明确陶瓷文创产品的叙事、开发设计流程,实现陶瓷文创产品的叙事性表达方法。最终,完成对陶瓷文创产品开发中设计元素与载体、设计风格与环境、设计功能与体验等构成要素的分析,形成叙事性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9年01期)

朱俊伟[4](2018)在《BST/BNFO梯度多铁性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铁性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磁、电性能的多功能材料,材料的同一个相中包含两种及两种以上铁的基本性能,并且存在磁电耦合效应。但是,铁电性和铁磁性在有些情况下是难以共存的。即使有些材料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但其内部的磁电耦合和相互调控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梯度材料通过连续(或准连续)地改变两种材料的组成方式、比例等因素使其性能随组成与结构的变化而渐变,功能梯度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陶瓷、金属等)不但连续分布,而且可以控制。特殊的梯度组成方式和结构会使铁电性与磁性耦合而产生磁电效应,为发展铁电-磁性集成效应的新型信息存储处理及磁电器件等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是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掺杂不同浓度钛酸锶(SrTiO_3)的钛酸锶钡/铁酸钕铋(BST/BNFO)复合材料,然后根据不同的梯度比例和方式合成烧结出钛酸锶钡/铁酸钕(BST/BNFO)梯度陶瓷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磁强计、铁电分析仪和介电测试仪等分别对复合陶瓷材料及其梯度陶瓷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磁性、铁电性及其介电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和讨论梯度陶瓷材料的磁学和电学性能及其磁电耦合效应。制得的钛酸锶钡/铁酸钕铋(BST/BNFO)梯度陶瓷材料在室温下兼具两种单相材料的性质,同时具备铁电性和铁磁性,且铁电性随SrTiO_3浓度的增加而小,梯度材料加磁场前后的介电常数变化率约为10%,具有较显着的磁电耦合效应。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并不仅仅取决于磁性大小,还可能是由于梯度材料中的两种单相材料的组成相差较大,其在梯度界面的相互扩散产生更多的缺陷,从而使其磁电耦合效应增强,梯度多铁性材料为制备具有强磁电耦合效应的多铁性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熊丽[5](2017)在《试析绘画性陶瓷装饰的审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作为我国象征性的代表,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陶瓷在我国古代不仅是单纯的装饰品,其实用价值也非常高,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依旧保留着它的存在价值,而陶瓷上的绘图是整件陶瓷的精华之处,绘图通过色彩以及内容给陶瓷添置新的美感,而且还能够表达出一定的主题,包括绘图者的情感表达等,因此本文将简单分析一下绘画性陶瓷装饰的审美表达。(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10期)

刘小飞[6](2017)在《写实性陶瓷雕塑艺术在医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医院环境有利于缓解病人的情绪,使患者对医院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快病人的康复,同样使医护人员身心愉悦,热情工作。本文以医院景观的创新设计为出发点,分析了写实性陶瓷雕塑艺术的创作手法。从陶瓷雕塑艺术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创新展现景观制品的应用,以期为医院景观的创新设计提供新方法。(本文来源于《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6-28)

石新新[7](2017)在《铁酸铋基多铁性陶瓷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磁电多铁性材料以其丰富的物理内涵以及诱人的应用前景成为凝聚态物理以及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BiFe03作为最重要的室温单相多铁性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包括制备困难、磁电耦合机制不明以及磁电耦合效应较弱等。在本学位论文中、系统研究了离子置换改性BiFe03基陶瓷的制备、对称性/结构演化、铁电/磁性变化规律,探讨了改善其磁电耦合效应的可能途径。获得了如下主要结论。通过快速冷却以及少量的Ti4+离子置换显着改善了 Sm置换BiFe03基陶瓷的铁电性能。其中,快速冷却可以避免缺陷偶极子的取向排列,减少对铁电畴壁的钉扎作用;而少量的Ti4+离子置换可以降低缺陷偶极子翻转的能垒,引入软化效应,进一步降低缺陷偶极子的钉扎作用。结合这两种方法,成功将Bi0.86Sm0.14FeO3基陶瓷中的剩余极化强度提高了近10倍。在Sm置换BiFe03陶瓷材料中,随着Sm含量的增加,体系经历了从菱方R3c结构(铁电性,极化方向沿[111]方向)到过渡相Pna21结构(铁电性,极化方向沿[001]方向)再到正交Pbnm相(顺电性)的结构演化历程。其中,在R3c相和Pna2i相之间的准同型相界处(Sm含量约为10%-12%),由于新极化态的出现引入了低能态的极化翻转路径,体系的铁电性能和压电性能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这对获得强的电控磁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Sm离子的置换会降低BiFe03中的铁电相变温度,当铁电相变温度变得低于体系的反铁磁有序温度时,反铁磁有序温度会出现约14.5K的突变,这就从实验上确认了 BiFe03中的磁电耦合强度约为1.25meV。基于DM相互作用模型,该磁电耦合强度对应于约96μC/cm2的与磁性密切相关的寄生铁电极化。正是该磁电耦合效应导致了 BiFe03中的螺旋自旋结构,但随着Sm含量增加而出现的Pna21相中,该磁电耦合机制被打破,因而表现出弱铁磁性。在R3c相与Pna21相的相界处,外电场会导致从Pna21相到R3c相的相变,同时伴随磁性从弱铁磁结构到螺旋磁结构的转变,宏观上表现出很强的电控磁效应。在稀土离子置换的BiFe03体系中,随着稀土离子含量的增加,体系都会发生从BiFe03的R3c结构到稀土铁氧体的Pbnm结构的相变,但不同半径的稀土离子引入的不同化学压会对相变途径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化学压较小时(例如Sm和Gd离子置换体系),该置换导致的相变具有典型二级相变的特征,R3c相和Pbnm相之间是连续转变的,同时两相之间会出现新的过渡相以保证相变的连续性。相变过程中出现的相共存现象是由非均质导致的,而不是该相变的本征属性。体系的铁电相变温度也是随着置换量的增加而连续下降的,铁电相变的弥散现象也起源于非均质性。当化学压较大时(Lu置换的体系),该置换导致的相变过程具有典型的一级相变的特征,Pbnm相是在R3c相中突然出现的,且存在本征的相共存现象,同时也不会有过渡相出现。体系的铁电相变温度随置换量的增加不会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稀土离子能够提供较大的位移极化,减弱了对铁电极化的稀释作用。该类一级相变体系中有可能存在本征的场致相变,从而实现可控的强电控磁效应。对于化学压处在临界点的情形(Ho置换的体系),置换导致的相变行为会因为制备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为了将BiFeO3的铁电相变温度和磁相变温度同时调节到室温附近以获得优异的磁电耦合性能,分别在BiFeO3的A位引入Sr离子而在B位引入Mn离子。由于Mn离子在烧结过程中可以变价,因此可以相对独立地调控Sr和Mn的置换量。当Sr和Mn的含量为1:1时,体系会在置换量为10%-20%的范围内发生从菱方R3c到立方Pm-3m的连续相变,但因为铁电相变温度下降的速度远快于磁相变温度,因此无法将这两个温度同时调节到室温。固定Sr含量为10%,同时增加Mn离子的含量,体系会在Mn离子含量为30%-40%的范围内发生从菱方R3c相到类似Bi0.5Sr0.5MnO3中的四方相的连续相变,在Mn含量为40%的组分中,铁电相变温度和磁相变温度都比较接近室温,有望获得强的磁电耦合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14)

王新天[8](2016)在《中国东南海洋性陶瓷的理论界定及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了"海洋性陶瓷"提出的过程,并对其理论进行了初步界定,比较了"海洋性陶瓷"与"外销瓷"、"贸易陶瓷"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探讨了海洋性陶瓷在我国东南产生的人文基础并概述其历史时空变化轨迹。(本文来源于《福建陶瓷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陶瓷学会福建会员大会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4)

黄帅[9](2016)在《过渡金属氧化物基多铁性陶瓷磁性、介电性和铁电性的增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铁材料存在两种(或多种)铁性有序。这些铁性有序间存在耦合作用,可以实现磁性和电学性质问的相互调控。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其铁磁、铁电性的起因有了初步认识,然而对磁电耦合机理依然不清楚。在已知多铁性材料中,依然存在各种不足,例如铁电极化较小、铁电居里温度较低、磁电耦合较弱等等。因此,有必要探讨新材料体系的多铁性。本论文以几类具有多铁性的过渡金属基氧化物为对象,围绕其磁性、介电性和铁电性的增强效应开展实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从实验的角度研究了SmCr03体系的结构、磁性和高温介电性。结果表明SmCr03样品中Cr3+-Sm3+间的相互作用对样品磁性有很大的影响。奈尔温度以下Cr3--Cr3+间呈倾角反铁磁。在50 K温度附近Cr3+发生自旋重取向。自旋重取向温度以下Cr3+-Sm3+间反平行耦合导致磁化强度减小,并引起磁交换偏置行为。通过研究样品的高温介电弛豫,发现SmCr03具有高介电性,并基于内部阻挡层电容(IBLC)模型对观察到的巨介电效应的起因进行了讨论。(2)基于LaxSm1-xCrO3(x=0-0.9)样品,研究了Sm位La的掺杂效应。结果表明样品在自旋重取向温度以下同时具有场冷却和零场冷却的交换偏置行为,这种效应依赖于样品中Cr3+-Sm3+间的耦合作用。通过在磁性Sm3+位引入非磁性La3+,低温下磁化强度减小程度和耦合作用都明显减弱,证实了Cr3+-Sm3+间的相互作用对样品磁性的影响。(3)研究了RFeO3(R=La,Pr,Sm)多晶样品的结构和高温介电性。随着稀土原子序数的增大,相同烧结温度下样品颗粒尺寸增大,致密度增强。介温曲线表明样品具有高介电性。样品在高频下的弛豫现象由电子在Fe2+-Fe3+间的跃迁引起,低频下的介电行为与样品导电性变化有关。样品的复阻抗谱表明可以根据IBLC模型来解释样品的高介性。(4)在Sm3Fe5O12样品中,研究了其结构和高温介电性。结果显示样品低频下具有高介电和低损耗特性。测量温度范围内存在两个弛豫,高频弛豫缘于电子在Fe2+-Fe3+问的跃迁;低频弛豫起源于样品中电导变化。通过比较空气和氧气气氛烧结样品的介温曲线以及对样品中铁价态的分析,发现样品中Fe2+-Fe3+间的浓度变化对样品高温低频下的弛豫过程有较大影响。(5)研究了Bi2(Fe1-xAlx)4O9(x=0-0.25)样品的结构和磁电性质。随Al3+浓度增大,样品晶格参数逐渐减小。室温磁电测量结果显示Al3+能够诱导样品表现出室温多铁行为。低温磁化数据表明Al3+能够诱导样品表现出类自旋玻璃行为。在Bi2Fe3Al09中,研究了其磁交换耦合性质。自旋玻璃温度以下,类自旋玻璃相对样品磁化有显着影响。自旋玻璃温度以上,偏置场的非单调变化可以用基于热扰动效应的随机场模型进行解释。(6)通过非磁场预烧和磁场预烧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烧结温度的Bi2Fe4O9多晶样品。研究了其室温下结构和磁电性质。结果表明在4 kOe磁场预烧样品中能够获得增强的磁化和电极化强度。(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22)

宁海霞,侯现博,于剑[10](2016)在《多铁性陶瓷BiFeO_3-PbTiO_3-BaTiO_3的介电、压电及其老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钙钛矿结构的0.7BiFeO_3-0.2PbTiO_3-0.1BaTiO_3陶瓷,研究了该陶瓷的介电性能、压电性能及其老化性能。结果表明,该陶瓷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高温压电陶瓷,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390和0.015,铁电居里温度TC约为600℃,压电常数d_(33)约为100 pC/N,压电常数的时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热退极化温度Td约为500℃。压电常数热退极化机理主要为内在的剩余极化老化,辅以低浓度氧空位等外在缺陷对畴壁的钉扎作用。(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性陶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其丰富的物理内涵及其在自旋电子技术中的巨大应用前景、铁磁/铁电共存并具备磁电耦合效应的多铁性材料正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本论文工作,系统研究了 Ba4Pr2Fe2Nb8O30陶瓷、La1-xYxFe03陶瓷、SmFe03陶瓷和薄膜等铁基多铁性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获得如下主要结论。Ba4Pr2Fe2Nb8030陶瓷具有典型的介电弛豫行为,其宽化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峰伴随有强烈的频率色散。N2气氛热处理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峰值温度显着升高,频率色散行为也明显增强。与之相反,O2气氛热处理会使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峰值温度降低并抑制其频率色散。这些行为都与Fe元素和Pr元素的价态密切相关。晶粒内部的Fe2+和Fe3+之间的跃迁是空气中烧结和N2气氛热处理样品中介电弛豫的起源。室温附近,N2气氛热处理后铁电性的增强是由于Pr4+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A1位和A2位离子半径差的增加。同时,陶瓷中存在本征的室温弱铁磁性。在Ba4Pr2Fe2Nb8030陶瓷中实现了近室温的且可被热处理条件所调控的多铁性。在钙钛矿型La1-xYxFeO3陶瓷(x=0,0.25,0.5,0.75,1.0)中,x=0.5的组分Pbnm和P21nm两相共存,其他组分都具有单相Pbnm结构。La0.5Y0.5Fe03陶瓷具有La/Y离子部分岩盐层有序,这种有序方式会产生极性P21nm结构,这与一种特殊形式的非本征铁电性相符合。室温下在La0.5Y0.5FeO3陶瓷中测得了饱和的电滞回线,剩余极化强度为0.11 μμC/cm2,并具有由反铁磁主导而产生的弱铁磁性,由多铁性相P21nm产生的磁电耦合系数达到0.38 mV/cm Oe。这表明La0.5Y0.5FeO3陶瓷可望称为一种新型的室温多铁性材料。在La1-xYxFe03陶瓷中,通过Y离子置换可以调节其介电常数在3个数量级之间变化。两个介电异常分别由低温段直流电导率增加和高温段半导体-金属相变所引起。高温直流电导率机制为二价氧空位的长程移动。随着Y置换量的增加,由于Fe-O-Fe键角的减小,陶瓷的反铁磁相变温度从742 K逐渐降为642 K。磁滞回线和MFM图像都表明了陶瓷中存在弱铁磁性,且磁性随着Y置换量增加而增强。在SmFe03陶瓷和薄膜中都实现了室温多铁性,但其多铁性机制并不一致,陶瓷中具有约0.07 μC/cm2的铁电极化,这比单晶中报道的极化值大一个数量级,起源于不同的铁电机制,SmFeO3陶瓷中的铁电性应该源于Pbn21极性相与Pbnm非极性相的共存。而薄膜中铁电极化达到了约1.5 μC/cm2,这是由于外延结构畸变所引起。而陶瓷和薄膜中均具有由反铁磁Γ2自旋结构引起的弱铁磁性。SmFe03陶瓷中晶界效应是其介电弛豫的主要原因。通过压电力显微镜在CaTi03/SmFe03外延薄膜中观察到了可18 0°翻转的纳米铁电畴,有效压电系数d33约为2 5.1 p m/V。由介电异常获得的铁电相变温度约为306 K,自旋重取向温度约为480 K。由于强的铁电性和弱铁磁性的共存使得材料具有强的磁电耦合作用,磁电系数约为87.6 mV cm-1 Oe-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杨,朱家昌,明雪飞,吉勇,高娜燕.基于自蔓延反应的气密性陶瓷封装技术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9

[2].高庭庭.铁基多铁性陶瓷和薄膜的结构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9

[3].王爱红,刘世平.叙事性陶瓷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中国陶瓷.2019

[4].朱俊伟.BST/BNFO梯度多铁性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5].熊丽.试析绘画性陶瓷装饰的审美表达[J].艺术品鉴.2017

[6].刘小飞.写实性陶瓷雕塑艺术在医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C].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2017

[7].石新新.铁酸铋基多铁性陶瓷的结构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7

[8].王新天.中国东南海洋性陶瓷的理论界定及相关问题[C].福建陶瓷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陶瓷学会福建会员大会暨研讨会论文集.2016

[9].黄帅.过渡金属氧化物基多铁性陶瓷磁性、介电性和铁电性的增强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10].宁海霞,侯现博,于剑.多铁性陶瓷BiFeO_3-PbTiO_3-BaTiO_3的介电、压电及其老化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论文知识图

(a)BBCT005-1(b)BBCT005-3(c)...在还原气氛中1200℃烧结30min且在空...不同Nd3+掺杂量Nd:YAG透明陶瓷导热系...不同尺寸PMMA小球制备的多孔BN/Si3N4...含量不同时BTBNT陶瓷样品的介电...含量不同时BTBNT陶瓷样品的SEM...

标签:;  ;  ;  ;  ;  ;  ;  

性陶瓷论文_李杨,朱家昌,明雪飞,吉勇,高娜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