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混溶流体论文_沈漪,岳兴业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混溶流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体,包裹,大理,多相,矿物,力学,介质。

不混溶流体论文文献综述

沈漪,岳兴业[1](2008)在《毛细管中考虑动态效应的二相不混溶流体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毛细管中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加入了广义Navier边界条件以及动态毛管压强的不相溶二相流的流动模型.(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蔡袁强,李保忠,徐长节[2](2006)在《两种不混溶流体饱和岩石中弹性波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孔隙介质多相渗流力学和连续介质理论可知,当多孔介质的孔隙中同时存在两种不混溶流体时,可以通过3个运动方程、2个渗流连续方程以及相应的物性方程来描述其动力特性。基于此,推导并求解了两种不混溶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全频域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推导过程不仅考虑了固体骨架、固体颗粒、不同孔隙流体的压缩性及各相物质间的黏性、惯性耦合,还考虑毛管压力、束缚饱和度及残余饱和度的影响,所以该模型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两种不混溶流体饱和的多孔介质中,同时存在3种压缩波和1种剪切波,各种波的速度和衰减特性将随着频率和饱和度的改变而发生急剧变化。另外,还将此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和理论结果进行对比。(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朱永峰[3](1994)在《长英质岩浆中不混溶流体的运移机理──兼论成矿作用发生的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矿床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岩浆体系内富含挥发分流体的组成、压力及性质演变的结果。长英质岩浆中无水硅酸盐矿物的结晶导致挥发性组分以气泡形式存在。气泡的体积随岩浆演化程度增强而不断增大,由于两不混溶流体之密度差而产生的力的作用使气泡相对硅酸盐熔体(+晶体)超前向上迁移,最终到达岩浆房顶部。长英质岩浆中富含挥发分流体的迁移运动是通过气泡的上浮实现的。气泡能否上浮主要取决于气泡的体积大小和受力的强度。只有体积较大的气泡才可能迅速迁移并到达岩浆房顶部。修正后的Darcy定律对气泡(岩浆体系中的流体)的上述运动特征给予了物理学方法的描述。(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1994年04期)

刘斌,沈昆[4](1994)在《油气田中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田中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计算刘斌,沈昆(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山东省地质研究所,济南250021)关键词油气田、不混溶流体包裹体、有机包裹体在油气形成、运移过程中,常常存在复杂相态的非均匀状态流体。它们被矿物捕获后...(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期刊1994年02期)

赖勇,高秀丽,藏启家[5](1994)在《幔源宝石中的一种典型的高密度不混溶流体包裹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幔源宝石中的一种典型的高密度不混溶流体包裹体赖勇,高秀丽,藏启家笔者近来在研究馒源宝石的显微结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典型的、不混溶的高密度流体包裹体,这种流体包裹体截面呈圆形、椭圆形、半月形等,整体为管状,微细管状和受晶格控制的较规则的矩形的集合体,构...(本文来源于《珠宝科技》期刊1994年01期)

张毅刚[6](1994)在《不混溶流体与变质硅质大理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的不混溶在自然界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野外对硅质大理岩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变质过程中流体的主要成分为NaCl-H_2O-CO_2,并且证实了流体的不混溶影响变质岩的矿物组合,变质温度和压力以及变质矿物的结构.(2)近几年用人造气液包裹体方法研究热液性质时发现不混溶流体可以存在于很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过去人们对不混溶流体的广泛存在以及不混溶流体与变质岩矿物组合的相互作用对变质过程的重大影响没有足够的认识,在研究变质硅质大理岩与流体相互作用的实验中所涉及的流体仅仅为(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94年06期)

张毅刚[7](1993)在《不混溶流体与变质硅质大理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得出在450℃、10~8Pa的条件下,与透闪石、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矿物组合相平衡的NaCl-CO_2-H_2O系统的二个不混溶流体的成分分别为(下述均为重量%):20%CO_2、42%NaCl、38%H_2O(即富含NaCl)和86%CO_2、1.5%NaCl、12.5%H_2O(即贫NaCl、富CO_2相)。这表明:(1)自然界高浓度的NaCl流体可以通过不混溶从低浓度的NaCl流体中产生出来;(2)当流体发生不混溶时,矿物组合将对流体成分的变化非常敏感,这时所建立的不混溶流体和矿物组合的平衡与一相混溶流体和矿物组合的平衡完全不同;(3)当流体发生不混溶时,根据一相混溶的H_2O+CO_2流体所建立的各种描述变质过程的模式将不再适用;据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流体不混溶模式来解释瑞士Campolungo裂隙中变质硅质大理岩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1993年01期)

刘斌[8](1986)在《利用不混溶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温度计和地质压力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非均匀系统和不混溶包裹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相叫均匀系统,它为单相系。而组成部分有差别的系统叫非均匀系统,它们有的组成部分有边界可分称为复相系,有的无边界可分称为不均匀连续系。体系存在的状态由温度、压力、组分浓度和其它性质等物理化学条件而决定。如某一体(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6年18期)

不混溶流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孔隙介质多相渗流力学和连续介质理论可知,当多孔介质的孔隙中同时存在两种不混溶流体时,可以通过3个运动方程、2个渗流连续方程以及相应的物性方程来描述其动力特性。基于此,推导并求解了两种不混溶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全频域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推导过程不仅考虑了固体骨架、固体颗粒、不同孔隙流体的压缩性及各相物质间的黏性、惯性耦合,还考虑毛管压力、束缚饱和度及残余饱和度的影响,所以该模型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两种不混溶流体饱和的多孔介质中,同时存在3种压缩波和1种剪切波,各种波的速度和衰减特性将随着频率和饱和度的改变而发生急剧变化。另外,还将此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和理论结果进行对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混溶流体论文参考文献

[1].沈漪,岳兴业.毛细管中考虑动态效应的二相不混溶流体模型[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蔡袁强,李保忠,徐长节.两种不混溶流体饱和岩石中弹性波的传播[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3].朱永峰.长英质岩浆中不混溶流体的运移机理──兼论成矿作用发生的条件[J].地学前缘.1994

[4].刘斌,沈昆.油气田中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计算[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4

[5].赖勇,高秀丽,藏启家.幔源宝石中的一种典型的高密度不混溶流体包裹体[J].珠宝科技.1994

[6].张毅刚.不混溶流体与变质硅质大理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科学通报.1994

[7].张毅刚.不混溶流体与变质硅质大理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岩石学报.1993

[8].刘斌.利用不混溶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温度计和地质压力计[J].科学通报.1986

论文知识图

接触角测定示意图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直方图系统中不混溶流体的成...利用硅酸盐熔融包裹体与不混溶流体本区含液态烃的原生不混溶流体包裹...不混溶流体间活塞式置换示意图...

标签:;  ;  ;  ;  ;  ;  ;  

不混溶流体论文_沈漪,岳兴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