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铰论文_邵长江,韦旺,漆启明,王猛,胡晨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塑性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梁柱,混凝土,延性,静力,桥墩,钢筋混凝土。

塑性铰论文文献综述

邵长江,韦旺,漆启明,王猛,胡晨旭[1](2019)在《混凝土墩柱塑性铰区箍筋设计用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塑性铰区箍筋用量与墩柱抗震性能目标的定量关系,通过延性指标计算箍筋设计用量,是当前延性抗震构造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大批学者给出众多箍筋用量的计算公式,但其中大部分无法给出任意延性系数对应的设计配箍率,少量可定量公式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为此,基于课题组21个桥墩试验结果、PEER数据库中135个墩柱试件及相关学者的18个墩柱试件,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实心及空心墩延性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轴压比、剪跨比、纵筋及混凝土强度、配筋率及位移延性系数等为参数,回归得到不同类墩柱塑性铰区约束箍筋用量的简化算式。关于试验墩柱的计算结果表明,回归公式比既有公式更适用于估算各类墩柱约束箍筋的设计用量。(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宋勇辉,邹仁华,张浩,李志凯[2](2019)在《CFRP钢筋混凝土梁塑性铰长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FRP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和塑性铰理论,利用现有文献关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塑性铰计算公式,从而推导出适用于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塑性铰长度计算的公式,并利用有限元建模分析,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0期)

管东芝,郭正兴,尹航,杨辉,陈子轩[3](2019)在《部分高强筋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塑性铰长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钢筋混凝土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提出了拉-压综合塑性铰长度概念.针对部分高强筋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开展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该连接的塑性铰特点,得出了拉-压综合塑性铰长度的试验结果.以Panagiotakos和Fardis模型为基础,提出了考虑预制形式、混凝土局部横向约束、钢筋相对强度和配筋率影响的改进型塑性铰长度模型.结果表明,部分高强筋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按照"强柱弱梁"原则设计,可以实现梁铰机制破坏,但破坏形态与现浇对比试件显着不同,梁端下部混凝土破坏主要发生在预制键槽内现浇混凝土部分,改进型塑性铰长度模型可以较好地计算部分高强筋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拉-压综合塑性铰长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8%以下.(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金钢,占玉林,贾宏宇,李晰,谢明志[4](2019)在《基于JC法的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高墩塑性铰形成概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近场地震动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高墩塑性铰形成概率。以高度为90 m的某RC高墩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预测截面等效屈服曲率;然后考虑墩身参数和近场地震动的随机性,采用OpenSees建立高墩模型,并进行增量动力非线性分析;最后以等效屈服曲率为临界指标,采用JC法对截面动力响应当量正态化后,计算分析截面塑性铰形成概率。研究结果表明:RC高墩截面顺桥向和横桥向等效屈服曲率均具有明显的离散性且服从正态分布;顺桥向近场地震作用下,墩底和墩身中部区域塑性铰形成概率均较大并形成塑性铰,且墩身中部塑性铰长度达31.7 m,比只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确定的塑性铰区域长度大84.3%,而横桥向仅墩底区域塑性铰形成概率较大且与只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确定的塑性铰区域长度基本一致。塑性铰形成概率分析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对RC高墩的塑性铰形成和分布做出评估。(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3期)

贾毅,赵人达,廖平,李福海,占玉林[5](2019)在《PP-ECC用于墩底塑性铰区域的抗震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桥墩的抗震能力,探讨塑性铰区域采用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桥墩的抗震性能和损伤容限,设计并制作3个剪跨比为7的钢筋混凝土高墩试件,其中2个桥墩试件的塑性铰区域采用不同高度的PP-ECC材料,1个普通混凝土桥墩为对比试件。基于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获得桥墩试件开裂过程、破坏形态和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等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墩底潜在塑性铰区采用不同PP-ECC高度对桥墩延性、承载力、耗能以及刚度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桥墩相比,采用PP-ECC材料可以明显改善桥墩的破坏形态,控制裂缝的宽度和发展,提高桥墩的损伤容限;局部使用PP-ECC材料可以提高桥墩的位移延性系数,该构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相对普通混凝土桥墩,PP-ECC桥墩的滞回曲线面积更大且滞回环更加饱满,骨架曲线下降段较为平缓,承载能力和刚度退化缓慢,耗能能力提高了20%;PP-ECC材料高度增加1倍,桥墩位移延性系数提高了15.2%,能量耗散系数变化不大,试件的侧移刚度有一定的提高,刚度退化变缓;墩底PP-ECC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相交的界面未出现剪切滑移现象,可见PP-ECC材料的黏结性较好,可以保证2种材料协同受力,共同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佳文,丁明波,鲁景华,王海雷,李传喜[6](2019)在《塑性铰区纵筋加密的少筋混凝土桥墩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少筋混凝土重力式桥墩塑性铰区纵筋加密设计思路的合理性,以配筋为0.3%的少筋混凝土重力式矩形桥墩为原型设计制作缩尺比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提出墩底塑性铰区局部纵筋加密的对比模型,采用El-Centro波模拟地震进行振动台试验,测试2种模型的破坏模式及桥墩墩顶位移与加速度时程反应。对比研究塑性铰区纵向钢筋加密后桥墩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塑性铰区纵筋加密设计的桥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说明了此方案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晓东,王起台,孟强,马广田[7](2019)在《新型摩擦“塑性铰”构造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成本低的新型摩擦"塑性铰"构造的概念和几何设计,以实现精准耗能和大震可修的延性设计抗震目标。以钢结构梁柱延性节点的设计理论为基础,推导了该构造的力学性能理论和工作机制,并应用于钢框架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5个工况的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型的循环往复位移荷载分析,探究了新型摩擦"塑性铰"构造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该构造模型仅发生了抗剪螺栓的剪切破坏,可实现其精准耗能和结构的快速修复;具有较好的转动性能,满足层间位移角要求;摩擦耗能随着旋转加载螺栓预应力和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其滞回曲线较饱满,延性系数较大,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承载力基本吻合,分别为15.92 kN、15.84 kN;抗剪螺栓的剪切和纯摩擦耗能两阶段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分别为0.318、0.671,纯摩擦耗能阶段的耗能能力较好。在钢框架中摩擦"塑性铰"的形成与发展符合抗震性能要求,Pushover分析可作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有效方式。(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爱军,彭容新,贺国京,王解军[8](2019)在《基于塑性铰模型的双肢薄壁墩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基于塑性铰模型的双肢薄壁墩的抗震性能,结合4种塑性铰模型、基底纵筋滑移模型及双肢薄壁墩简化计算模型,计算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墩顶变形及抗推承载力。建立空间非线性模型,计算分析该桥墩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破坏形态。同时,制作双肢薄壁墩的缩尺模型,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结果表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理论计算模型能够对该试验墩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推承载力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而且有限元模型可对破坏形态进行仿真;试验墩主要呈现以弯曲破坏为主的"弯剪破坏模式",滞回曲线"捏缩"效应明显;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体积配筋率及混凝土强度对该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小,而纵筋率与轴压比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其中轴压比取5%时试验墩延性最差,取10%时的延性最好。(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管东芝,郭正兴,杨森,杨辉,江焕芝[9](2019)在《带键槽梁底筋锚入式预制梁柱连接塑性铰长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凝土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提出了拉-压综合塑性铰长度概念;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带键槽梁底筋锚入式预制梁柱连接的塑性铰特点,并得出了拉-压综合塑性铰长度的试验结果;以Panagiotakos模型为基础,提出了考虑预制形式、混凝土局部横向约束和配筋率影响的修正塑性铰长度模型。结果表明:拉-压综合塑性铰长度可综合反映反复荷载作用下塑性铰的损伤情况;带键槽梁底筋锚入式预制梁柱连接塑性铰形态与现浇对比试件略有差别;修正的塑性铰长度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该类梁柱连接拉-压综合塑性铰长度。(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胡倩茜[10](2019)在《钢筋混凝土箱型柱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塑性铰长度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钢筋混凝土箱型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塑性铰长度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中的桥墩制作了6个缩尺构件,并结合拟静力试验和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拟静力试验数据,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箱型柱的塑性铰长度影响因素(横纵向壁厚比、截面纵筋率和截面长宽比)以及影响规律;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来模拟该拟静力试验,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建立更多模型进一步研究横纵向壁厚比、截面纵筋率和截面长宽比这叁个因素对塑性铰长度发展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减小试件截面的长宽比,对试件在钢筋屈服到荷载峰值阶段的塑性铰长度增长作用是显着的;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加,构件在荷载峰值到极限位移阶段,对其塑性铰长度的提高作用相对较小,并且发现改变沿加载方向的截面尺寸对塑性铰长度的影响更为显着。2.壁厚比的改变对试件处于峰值荷载阶段前的塑性铰长度影响不大,但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当构件处于极限位移状态时,发现纵向壁厚比的增大对提高塑性铰长度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而横向壁厚比对其塑性铰长度的影响并不显着。3.提高纵筋配筋率对箱型柱由屈服状态到峰值荷载状态期间的塑性铰长度提高有着显着的作用,且提升效果与构件的初始纵筋配筋率呈负相关;纵筋配筋率对箱型柱由峰值荷载到极限位移状态期间的塑性铰长度有着一定的提高作用,且提升效果与构件的初始纵筋配筋率呈正相关。本文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模拟,得到钢筋混凝土箱型柱的塑性铰长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将对后续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相关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塑性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CFRP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和塑性铰理论,利用现有文献关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塑性铰计算公式,从而推导出适用于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塑性铰长度计算的公式,并利用有限元建模分析,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塑性铰论文参考文献

[1].邵长江,韦旺,漆启明,王猛,胡晨旭.混凝土墩柱塑性铰区箍筋设计用量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2].宋勇辉,邹仁华,张浩,李志凯.CFRP钢筋混凝土梁塑性铰长度计算[J].山西建筑.2019

[3].管东芝,郭正兴,尹航,杨辉,陈子轩.部分高强筋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塑性铰长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赵金钢,占玉林,贾宏宇,李晰,谢明志.基于JC法的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高墩塑性铰形成概率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5].贾毅,赵人达,廖平,李福海,占玉林.PP-ECC用于墩底塑性铰区域的抗震性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9

[6].李佳文,丁明波,鲁景华,王海雷,李传喜.塑性铰区纵筋加密的少筋混凝土桥墩振动台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7].李晓东,王起台,孟强,马广田.新型摩擦“塑性铰”构造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8].陈爱军,彭容新,贺国京,王解军.基于塑性铰模型的双肢薄壁墩抗震性能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9

[9].管东芝,郭正兴,杨森,杨辉,江焕芝.带键槽梁底筋锚入式预制梁柱连接塑性铰长度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10].胡倩茜.钢筋混凝土箱型柱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塑性铰长度的试验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防屈曲支撑破坏模式构件纤维模型平板在射流冲击作用下的破坏Fig.7.1...单帽结构特性褶皱单元理论模型塑性铰钢筋屈曲梁构件变形图

标签:;  ;  ;  ;  ;  ;  ;  

塑性铰论文_邵长江,韦旺,漆启明,王猛,胡晨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