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激活酶论文_马逸峤,巴吐尔·阿不力克木

导读:本文包含了钙激活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跟腱,吊挂,层析,疏水,活性,品质。

钙激活酶论文文献综述

马逸峤,巴吐尔·阿不力克木[1](2016)在《宰后不同成熟时间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降解及钙激活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新疆巴什拜羊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分别在4℃下成熟1、3、7、14、21 d后测定分析其中肌原纤维蛋白、肌间线蛋白(Desmin)、肌钙蛋白-T(Troponin-T)及钙激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发生了降解,其中肌间线蛋白、肌钙蛋白-T发生了显着的降解,同时钙激活酶中μ-钙激活酶的活性也逐渐降低。从而证实μ-钙激活酶活性与肌原纤维蛋白降解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由此可知钙激活酶在羊肉成熟过程,参与了肌原纤维的降解,促进了羊肉的成熟嫩化。(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7期)

赵良[2](2016)在《钙激活酶在宰后鸡肉品质变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的研究表明钙激活酶在宰后畜肉成熟过程中对肉品品质的改善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禽肉中的钙激活酶系统在分子类型、对钙离子敏感性和活性等方面与畜肉中存在明显的不同,目前对于其在禽肉宰后品质变化中所发挥作用的研究仍不完善。本研究从畜肉和禽肉中钙激活酶活性和分子特性的区别着手,探究了成熟过程中鸡胸肉内两种形式钙激活酶的变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对肉品品质变化和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作用机制,然后对宰后贮藏后期特异性的μ/m-钙激活酶和细胞凋亡酶对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本课题系统地阐述了鸡肉中钙激活酶的分子特性和作用情况,补充并完善了对钙激活酶在蛋白降解和肉品品质变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1.μ/m-钙激活酶在宰后鸡肉成熟过程中的自溶现象鸡肉中钙激活酶的活性电泳图上检测到了比μ/m-钙激活酶电泳迁移率略高的未知条带,该条带的相对光密度值在宰后24h内增加了超过两倍。然而,之前其他学者对于该条带的来源和对应的钙激活酶类型并没有给出充足的实验证据。本研究以此未知条带的来源和作用作为切入点,详细探究了宰后鸡肉中钙激活酶的活性和分子变化情况。体外提取钙激活酶后,首先通过磷酸酶处理和LC-MS/MS质谱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对未知条带的钙激活酶类型和磷酸化修饰情况进行了鉴定分析,然后体外利用不同浓度钙离子对提取的钙激活酶进行孵育,并借助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两种酶的活性和分子自溶情况作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未知条带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蛋白磷酸化现象引起的,而是由于μ/m-钙激活酶自溶导致其分子量减小电泳迁移率加快而产生的。2.钙激活酶在宰后鸡肉品质变化和蛋白降解中作用的研究为了探究禽肉中含有的μ-钙激活酶和特异性的μ/m-钙激活酶在宰后鸡肉品品质变化和蛋白降解中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宰后贮藏0-7 d过程中钙激活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其与肌节长度、剪切力、保水性以及细胞骨架蛋白降解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μ-钙激活酶在宰后12 h活性快速下降至消失,而μ/m-钙激活酶在宰后1-7 d也检测到了活性的下降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μ-钙激活酶在贮藏0-12 h过程中其活性变化与pH、滴水损失、剪切力以及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显着相关;μ/m-钙激活酶在0-12 h贮藏过程中基本不发挥作用,而在12 h-7 d贮藏过程中与滴水损失和细胞骨架蛋白降解表现出较强的显着相关性。3.μ/m-钙激活酶在宰后鸡胸肉蛋白降解中作用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究μ/m-钙激活酶在鸡胸肉中所起的作用,本部分实验选取了宰后低温贮藏12 h的鸡胸肉样品,体外利用钙激活酶抑制剂MDL-28170和广谱的细胞凋亡效应酶抑制剂z-VAD-fmk浸泡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处理组中鸡胸肉肌原纤维结构观察以及肌原纤维蛋白降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究两种酶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钙激活酶抑制剂MDL-28170处理完全抑制了钙激活酶的活性,同时该组样品在宰后1-7 d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完整的肌原纤维结构,抑制了肌间线蛋白的降解和肌钙蛋白-T特征降解产物的生成。细胞凋亡效应酶z-VAD-fink抑制剂处理抑制了宰后1-3 d样品中钙激活酶活性,同时肌间线蛋白的降解受到了完全的抑制;宰后7 d样品中钙激活酶活性下降与对照组一致,肌间线蛋白降解程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肌原纤维结构的破坏和肌钙蛋白-T特征降解产物的生成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效果与z-VAD-fmk处理后对μ/m-钙激活酶活性的干预有关联。因而,μ/m-钙激活酶在贮藏12 h-7 d鸡肉样品的蛋白降解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细胞凋亡酶的作用很可能通过干预钙激活酶活性的发挥在该阶段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杨巧能,梁琪,文鹏程,张炎[3](2016)在《不同年龄牦牛宰后钙激活酶活性及嫩度指标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不同年龄牦牛宰后成熟过程中钙激活酶活性和嫩度指标(肌纤维直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肌原纤维超微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牦牛肉肌纤维直径、MFI都发生显着变化(P<0.05),肌原纤维在成熟过程中Z线断裂,框架结构被完全破坏;钙激活酶活性在宰后的前2 d均显着下降(P<0.05),且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公牦牛的钙激活酶活性均高于母牦牛;成熟时间与钙激活酶活性、嫩度指标均成极显着相关性(P<0.01);牦牛宰后经过7 d的成熟,可以降低牦牛因屠宰年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同时也可以改善肉的嫩度;与公牦牛相比母牦牛宰后成熟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张冬怡,陈韬,吴霜,刘劭,马宁[4](2015)在《猪宰后正常肉与PSE肉中肌间线蛋白和钙激活酶的变化与持水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运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研究猪肉宰后正常肉与PSE肉的肌间线蛋白(Desmin)和钙激活酶(μ-calpain)与持水性的关系,旨在为分析猪肉持水性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宰后正常肉组与PSE(Pale,Soft,Exudative)组的Desmin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发生降解,到宰后3~5 d,RFN(Reddish-pink,Firm,Non-exudative,正常肉)组的Desmin的降解量与PSE组的Desmin降解量差异显着(p<0.05)。RFN组的Desmin在宰后5 d出现明显降解(p<0.05);PSE组在宰后3 d出现明显降解(p<0.05)。宰后猪肉样品的汁液流失率与在宰后3、5 d Desmin完整度呈显着负相关(p<0.05)。μ-calpain与宰后Desmin完整度之间呈正相关,其中76 ku亚基与宰后5 d的Desmin完整度之间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μ-calpain活性越高,Desmin降解越多,汁液流失率越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李睿[5](2015)在《牛胴体盆骨吊挂和叁段式冷却对牛背最长肌中钙激活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对畜禽肉的食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众多品质的指标中,嫩度最为重要;消费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嫩度高的牛肉。目前研究表明宰后肌肉嫩度的变化是在多种酶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是钙激活酶对骨骼肌细胞和肌原纤维蛋白的水解。钙激活酶(calpain)系统由μ-钙激活酶、m-钙激活酶和他们的内源抑制蛋白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钙激活酶抑制蛋白)组成,叁者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宰后肉的嫩化。牛肉嫩度除了受牛品种、年龄等生理因素影响外,牛屠宰后的处理方式如冷却方式、吊挂方式等处理都对牛肉的嫩度有显着影响。本实验通过对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背最长肌的钙激活酶的分离纯化以及活性的测定,从钙激活酶活性角度探讨了叁段式冷却和盆骨吊挂处理对牛肉嫩度的影响,为优化并改善牛肉屠宰工业中现有的冷却及吊挂工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本实验的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Calpains的分离纯化采用流速为2ml/min,两步线性梯度洗脱(第一步线性梯度为0~215m MNaCl,第二步线性梯度为215~500m MNa Cl)能较好的分离纯化Calpains系统酶,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μ-钙激活酶和m-钙激活酶分别在Na Cl浓度为98~128 m M、128~150 m M、176~211 m M被洗脱下来。2.盆骨吊挂处理和叁段式冷却处理对牛背最长肌中μ-钙激活酶活性的影响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牛背最长肌中的μ-钙激活酶活性迅速降低;在宰后48 h,叁段式冷却处理组和常规冷却处理组的μ-钙激活酶活性比宰后1 h分别下降了15.2%和21.33%,在宰后96 h,前者两种处理组的μ-钙激活酶活性比宰后1 h分别下降了89.24%和91.02%;在宰后48 h,盆骨吊挂处理组和跟腱吊挂处理组的μ-钙激活酶活性比宰后1h分别下降了15.4%和15.5%,在宰后96 h,前者两种处理组的μ-钙激活酶活性比宰后1 h分别下降了85.4%和85.8%,从酶活的下降幅度来看,盆骨吊挂处理和叁段式冷却处理对μ-钙激活酶活性影响不显着(P>0.05);这说明盆骨吊挂和叁段式冷却在宰后成熟早期没有提高μ-钙激活酶的活性,牛肉嫩度的提高主要原因不在于钙激活酶对骨架蛋白的降解;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μ-钙激活酶的失活速率加快,从而在牛肉的后期成熟中嫩化作用减弱。3.盆骨吊挂处理和叁段式冷却处理对牛背最长肌中m-钙激活酶活性的影响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m-钙激活酶的活性也显着下降,盆骨吊挂处理组和跟腱吊挂处理组在宰后48 h的活性分别为宰后1 h的85.4%和85.8%,在宰后96 h的活性分别为宰后1 h的18.0%和13.0%。叁段式冷却处理组和常规冷却处理组在宰后48 h的活性分别为宰后1 h的87.51%和80.77%,在宰后96 h的活性分别为宰后1 h的9.43%和12.22%。盆骨吊挂处理组的m-钙激活酶活性和跟腱吊挂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盆骨吊挂处理对m-钙激活酶的活性影响不显着,m-钙激活酶在肉的成熟过程中,并不起主要作用。而叁段式冷却处理组的m-钙激活酶活性和常规冷却处理组的差异显着(P<0.01),这说明叁段式冷却处理提高了m-钙激活酶活性。4.盆骨吊挂处理和叁段式冷却处理对牛背最长肌中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活性的影响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活性迅速下降,在宰后48 h的叁段式冷却处理组和常规冷却处理组的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活性分别比宰后1 h下降了24.34%和15.04%,宰后96 h的叁段式冷却处理组和常规冷却处理组的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活性分别比宰后1 h下降了89.4%和89.57%;在宰后48 h,跟腱吊挂处理组和盆骨吊挂处理组的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活性分别下降了21.33%和17.91%,在宰后96 h,跟腱吊挂处理组和盆骨吊挂处理组的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活性分别下降了88.98%和84.22%。这说明,盆骨吊挂处理组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的活性低于跟腱吊挂处理组,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抑制了μ-钙激活酶和m-钙激活酶对蛋白的降解。在前48 h,叁段式冷却处理对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活性影响显着(P<0.01)。这说明叁段式冷却处理提高了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的活性,提高了它对μ-钙激活酶的抑制作用,盆骨吊挂处理对钙激活酶内源性抑制蛋白的活性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5-10)

李睿,罗欣,毛衍伟,朱立贤,张一敏[6](2015)在《牛胴体盆骨吊挂过程中钙激活酶系统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宰后盆骨吊挂技术在快速提高中国黄牛牛肉嫩度过程中钙激活酶系统是否起显着作用,选取6头品种、年龄和活体重量相近的鲁西黄牛与西门塔尔杂交牛,屠宰后将左半胴体进行跟腱吊挂,右半胴体进行盆骨吊挂。分别放在4℃中成熟至宰后96 h,取宰后0,48及96 h的肉样分别测定钙激活酶系统中μ-calpain及mcalpain的活性等指标。研究发现,和传统跟腱吊挂相比,盆骨吊挂处理组中的钙激活酶活性普遍较低。盆骨吊挂和传统跟腱吊挂处理组的牛背最长肌中μ-calpain的活性在宰后48 h与宰后0 h相比分别下降了15.4%和15.5%,宰后96 h与宰后0 h相比分别下降了85.5%和87.0%;m-calpain在宰后48 h的活性分别为宰后0 h的85.4%和85.8%,在宰后96 h的活性分别为宰后0 h的18.0%和13.0%。因此,盆骨吊挂技术在快速提高牛肉嫩度过程中钙激活酶系统没有起显着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5年02期)

徐瑛[7](2014)在《年龄对牦牛肉肉用品质及钙激活酶活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牦牛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其屠宰年龄不统一,年龄的不同使牦牛食用品质、营养品质以及钙激活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针对不同年龄牦牛肉的食用品质、基础营养品质、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以及Calpains粗酶活性进行测定,为牦牛肉等级评价方法及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年龄对牦牛肉食用品质影响显着,随着年龄的增大,肉色逐渐加深,7岁以上肉色评分达到7.8±0.21;大理石纹评分也显着增加,7岁以上达到最大,为2.56±0.23。但根据肉色评分和大理石纹评分结果显示,并不符合育肥牛应有的色泽和丰富的大理石纹。2.剪切力值和肌纤维直径随着年龄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增加显着(P<0.05),7岁以上牦牛肉剪切力值达到(9.42±0.28)kgf,是3岁以下牦牛肉剪切力值(3.59±0.15)kgf的2.05倍,可引起其嫩度和感官品质下降。不同年龄间肌原纤维超微结构Z线清晰,呈现规则的明带和暗带,可以看出肌节长度并不一致,3岁以下牦牛肉的肌节长度较长,4-5岁以后明显变短。随着年龄的增加系水力和熟肉率显着增加,失水率显着降低(P<0.05),3岁以下牦牛肉失水率最高,为35.66%±3.64%,熟肉率最低;7岁以上牦牛肉系水力和熟肉率最高,分别为76.43%±0.62%和82.3%±1.15%。3.年龄对牦牛肉基础营养品质影响显着,随着年龄的增加水分含量显着降低,3岁以下水分含量高达71.94%,7岁以上降低到67.04%,肌肉的多汁性不佳;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增加显着(P<0.05),7岁以上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达2.37%±0.04%和22.54%±0.45%,对牦牛肉风味影响较大。而灰分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平均值为1.02%4.年龄对牦牛肉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影响显着,随着年龄的增大,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显着增加,3岁以下牦牛肉的SFA为55.05±1.24%,7岁以上牦牛肉SFA达到59.88±2.95%,增加了8.8%;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显着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UFA/SFA)在3岁以下为最高值,仅为0.13,未到0.4的一半。氨基酸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加,到4-5岁后开始降低,7岁以上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1.33g/100g,所有年龄氨基酸评分均未达到理想氨基酸评分。年龄对牦牛肉矿物质影响显着,随着年龄的增大,K、Ca、Mg、Fe、Zn、Mn、Cu的含量都有上升趋势,且差异显着(P<0.05)。5.年龄对钙激活酶(Calpains)活性影响显着(P<0.05),在生理成熟之前,Calpains活性较低,到4-5岁达到最高,为0.32,随后又呈下降趋势。Calpains活性与Ca含量和失水率呈正相关,与剪切力值、肌纤维直径和系水力呈负相关,影响牦牛肉的嫩度和保水性,进而影响其销售。综上所述,年龄对牦牛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矿物质含量,以及Calpains粗酶活性有显着影响。不同屠宰年龄作为今后牦牛肉等级评定方法中的重要因素,也为牦牛肉分级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陈茜茜[8](2014)在《牛肉成熟过程中蛋白质氧化对肌间线蛋白及钙激活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类宰后成熟过程是一个多种蛋白质和酶类参与的过程,对于肉类食用品质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肌肉组织中富含促氧化因子,因此在肉的宰后成熟、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氧化现象。其中脂肪氧化已被广泛研究,对蛋白质氧化的研究较少但也逐渐展开。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蛋白质氧化对肌间线蛋白及钙激活酶的影响,为揭示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宰后成熟过程的影响机制提供了试验依据。1.体外氧化对μ-钙激活酶、细胞凋亡酶-3及细胞凋亡酶-6作用下的肌间线蛋白降解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究氧化后肌间线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对μ-钙激活酶、细胞凋亡酶-3和细胞凋亡酶-6敏感性的变化。从牛肉中提取出肌间线蛋白,经过不同程度的氧化处理后分别与μ-钙激活酶、细胞凋亡酶-3和细胞凋亡酶-6孵育,随后便通过SDS-PAGE蛋白电泳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肌间线蛋白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与未经氧化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氧化处理促进细胞凋亡酶-3及细胞凋亡酶-6对肌间线蛋白的降解,而抑制了μ-钙激活酶对其降解。同时圆二色谱的结果显示氧化后肌间线蛋白的α-螺旋含量从76.59%下降到52.12%,而无规则卷曲由7.84%上升到22.55%。因此,氧化改变了肌间线蛋白的二级结构从而改变了其对μ-钙激活酶、细胞凋亡酶-3和细胞凋亡酶-6的敏感性。2.氧化对牛肉成熟过程中钙激活酶活性及降解的影响为了探究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氧化对钙激活酶活性及降解的影响,在牛屠宰后立即取其背最长肌,注射不同浓度氧化剂(0 mmol/L H2O2;50mmol/L H2O2;200 mmol/L H2O2;500 mmol/L H2O2).真空包装后于4℃成熟。分别在0、1、3、7、14d时取样,通过活性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进行分析钙激活酶的活性和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牛肉的宰后成熟过程中,随着氧化程度的提高,μ-钙激活酶的降解失活逐渐增强,而m-钙激活酶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氧化促进了μ-钙激活酶的降解并抑制了其活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4-01)

慕妮,王恺,王璐莎,黄明,巴吐尔·阿不力克木[9](2013)在《鸡胸肉中钙激活酶的纯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宰后10 min的鸡胸肉经匀浆后利用超高速冷冻离心、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层析等技术,从中分离纯化出μ-钙激活酶(μ-calpain)和μ/m-钙激活酶(μ/m-calpain)。对分离纯化过程各主要步骤中的酶总活性、比活性等参数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活性电泳对纯化过程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通过Hitrap Capto DEAE层析柱,可以将μ-calpain和μ/m-calpain分别洗脱下来,μ-calpain比活性为1.02 U·mg-1,μ/m-calpain的比活性为3.04 U·mg-1;所得μ-calpain及μ/m-calpain样品分别依次经过Phenyl Sepharose 6 FF层析柱和Mono Q层析柱,最后得到的μ-calpain和μ/m-calpain比活性分别为26.89和34.96 U·mg-1。结果表明,随着纯化步骤的增加,鸡胸肉中的钙激活酶纯度逐步增加,并得到了较有效的纯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陈茜茜,黄明,周光宏,徐幸莲[10](2014)在《牛肉成熟过程中氧化对钙激活酶活性及降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氧化对钙激活酶活性及降解的影响,在牛屠宰后立即取其背最长肌,注射不同浓度氧化剂(0 mmol/L H2O2+5 mmol/L NaCl;50 mmol/L H2O2+5 mmol/L NaCl;200 mmol/L H2O2+5 mmol/L NaCl;500 mmol/LH2O2+5 mmol/L NaCl)。真空包装后于4℃成熟。分别在0、1、3、7、14 d时取样,通过活性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进行分析钙激活酶的活性和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牛肉的宰后成熟过程中,随着氧化程度的提高,μ-钙激活酶活性逐渐减弱,降解程度逐渐增强,而m-钙激活酶活性几乎未发生变化。因此,氧化促进了μ-钙激活酶的降解并抑制了其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钙激活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量的研究表明钙激活酶在宰后畜肉成熟过程中对肉品品质的改善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禽肉中的钙激活酶系统在分子类型、对钙离子敏感性和活性等方面与畜肉中存在明显的不同,目前对于其在禽肉宰后品质变化中所发挥作用的研究仍不完善。本研究从畜肉和禽肉中钙激活酶活性和分子特性的区别着手,探究了成熟过程中鸡胸肉内两种形式钙激活酶的变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对肉品品质变化和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作用机制,然后对宰后贮藏后期特异性的μ/m-钙激活酶和细胞凋亡酶对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本课题系统地阐述了鸡肉中钙激活酶的分子特性和作用情况,补充并完善了对钙激活酶在蛋白降解和肉品品质变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1.μ/m-钙激活酶在宰后鸡肉成熟过程中的自溶现象鸡肉中钙激活酶的活性电泳图上检测到了比μ/m-钙激活酶电泳迁移率略高的未知条带,该条带的相对光密度值在宰后24h内增加了超过两倍。然而,之前其他学者对于该条带的来源和对应的钙激活酶类型并没有给出充足的实验证据。本研究以此未知条带的来源和作用作为切入点,详细探究了宰后鸡肉中钙激活酶的活性和分子变化情况。体外提取钙激活酶后,首先通过磷酸酶处理和LC-MS/MS质谱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对未知条带的钙激活酶类型和磷酸化修饰情况进行了鉴定分析,然后体外利用不同浓度钙离子对提取的钙激活酶进行孵育,并借助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两种酶的活性和分子自溶情况作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未知条带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蛋白磷酸化现象引起的,而是由于μ/m-钙激活酶自溶导致其分子量减小电泳迁移率加快而产生的。2.钙激活酶在宰后鸡肉品质变化和蛋白降解中作用的研究为了探究禽肉中含有的μ-钙激活酶和特异性的μ/m-钙激活酶在宰后鸡肉品品质变化和蛋白降解中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宰后贮藏0-7 d过程中钙激活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其与肌节长度、剪切力、保水性以及细胞骨架蛋白降解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μ-钙激活酶在宰后12 h活性快速下降至消失,而μ/m-钙激活酶在宰后1-7 d也检测到了活性的下降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μ-钙激活酶在贮藏0-12 h过程中其活性变化与pH、滴水损失、剪切力以及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显着相关;μ/m-钙激活酶在0-12 h贮藏过程中基本不发挥作用,而在12 h-7 d贮藏过程中与滴水损失和细胞骨架蛋白降解表现出较强的显着相关性。3.μ/m-钙激活酶在宰后鸡胸肉蛋白降解中作用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究μ/m-钙激活酶在鸡胸肉中所起的作用,本部分实验选取了宰后低温贮藏12 h的鸡胸肉样品,体外利用钙激活酶抑制剂MDL-28170和广谱的细胞凋亡效应酶抑制剂z-VAD-fmk浸泡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处理组中鸡胸肉肌原纤维结构观察以及肌原纤维蛋白降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究两种酶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钙激活酶抑制剂MDL-28170处理完全抑制了钙激活酶的活性,同时该组样品在宰后1-7 d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完整的肌原纤维结构,抑制了肌间线蛋白的降解和肌钙蛋白-T特征降解产物的生成。细胞凋亡效应酶z-VAD-fink抑制剂处理抑制了宰后1-3 d样品中钙激活酶活性,同时肌间线蛋白的降解受到了完全的抑制;宰后7 d样品中钙激活酶活性下降与对照组一致,肌间线蛋白降解程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肌原纤维结构的破坏和肌钙蛋白-T特征降解产物的生成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效果与z-VAD-fmk处理后对μ/m-钙激活酶活性的干预有关联。因而,μ/m-钙激活酶在贮藏12 h-7 d鸡肉样品的蛋白降解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细胞凋亡酶的作用很可能通过干预钙激活酶活性的发挥在该阶段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钙激活酶论文参考文献

[1].马逸峤,巴吐尔·阿不力克木.宰后不同成熟时间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降解及钙激活酶活性变化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6

[2].赵良.钙激活酶在宰后鸡肉品质变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3].杨巧能,梁琪,文鹏程,张炎.不同年龄牦牛宰后钙激活酶活性及嫩度指标变化[J].食品科学.2016

[4].张冬怡,陈韬,吴霜,刘劭,马宁.猪宰后正常肉与PSE肉中肌间线蛋白和钙激活酶的变化与持水性的关系[J].食品科技.2015

[5].李睿.牛胴体盆骨吊挂和叁段式冷却对牛背最长肌中钙激活酶活性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6].李睿,罗欣,毛衍伟,朱立贤,张一敏.牛胴体盆骨吊挂过程中钙激活酶系统的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

[7].徐瑛.年龄对牦牛肉肉用品质及钙激活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

[8].陈茜茜.牛肉成熟过程中蛋白质氧化对肌间线蛋白及钙激活酶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

[9].慕妮,王恺,王璐莎,黄明,巴吐尔·阿不力克木.鸡胸肉中钙激活酶的纯化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

[10].陈茜茜,黄明,周光宏,徐幸莲.牛肉成熟过程中氧化对钙激活酶活性及降解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4

论文知识图

8 酪蛋白浓度对 m-钙激活酶的酶促...7 不同μ-钙激活酶量对活力的影响1 鸡肉钙激活酶与其它畜禽肉中~#...延迟冷却对钙激活酶m-calpain活...3 冷冻处理对 calpastatin 活性的影响(a)热休克蛋白27对牛肉成熟过程中μ-...

标签:;  ;  ;  ;  ;  ;  ;  

钙激活酶论文_马逸峤,巴吐尔·阿不力克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