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举闻:国学经典推进中学生品德教育探究论文

翁举闻:国学经典推进中学生品德教育探究论文

摘 要:中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但仅以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却极易让学生产生乏味甚至抵触之感。观照国学经典与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联系,不难发现国学经典作为重要德育资源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中学德育课程中引入国学经典,既是加强中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又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体系的一种完善和补充。

关键词:国学经典;中学生;品德教育

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伴之而生的是文、史、哲,儒、释、道,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是需要我们加以继承、开发和探索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不仅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传承历史和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引导他们形成良好品格,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

一、 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品德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也有学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以文化形态、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显然,文化与德育的交互作用,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历经五千年的淘洗沉淀,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等优秀品格,早已化作一种价值取向外显于国学典籍当中,并内化为国人为人处世的价值标准,成为指引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作为国学经典的代表作,《论语》以“仁”为核心,融合了政治、道德、文化、伦理等诸多元素,涵盖了个体在学习、立身、处事、从政等多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等皆是对个体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与其他经典国学著作相比,蒙学经典诸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作品,篇幅更短,内容更加浅白,而其中包含的德育价值却更适用于基础教育。以《弟子规》为例,仅1080字的篇幅中却涵盖了包括兄弟友爱、孝顺父母、为人处世、修身治学等价值观在内的丰富内容。如“首孝悌,次谨信”,说明了首先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进而做事谨慎,讲究诚信。“物虽小,勿私藏”,强调不管什么东西,虽然不贵重,但是不能为了贪图小便宜而占为己有,如果你做了的话,会让你的父母亲觉得寒心。

观照国学经典与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二者间的交互关系和内在契合之处毋庸多言。因而,将国学经典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价值、美学价值、伦理价值等方面的引导,显然是必要且合适的。

二、 国学经典推进品德教育的意义

国学经典的独特价值,使其能够作为优秀的德育资源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增添人文色彩、提升德育实效、强化民族精神。

《中庸》中曾经提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由于诚恳进而明白事理,这是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进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取得的结果。真诚自然会明白事理,明白事理之后进而能够做到真诚。选取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中心的经典内容,向学生讲授应该如何为人处世,并且告诫学生要时常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在生活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这部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不会有陌生的感觉,也会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一) 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特点

从本文所得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河南省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率、老龄人口抚养比和卫生机构数量高度相关。

国学经典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品德教育的整体进程,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国学经典都适用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恰当地选择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做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国学经典在品德教育中的作用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

(二)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影响

此种作业方式的安全防护为:1)以绝缘工具、绝缘手套、绝缘披肩、绝缘安全帽等组成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纵向绝缘防护,其中绝缘工具为主绝缘,绝缘手套、绝缘披肩、绝缘安全帽等起辅助绝缘作用,形成后备防护;2)在相与相之间,空气间隙作为主绝缘,绝缘遮蔽罩、隔离板等起辅助绝缘作用,组成不同相之间的横向绝缘防护,避免因人体动作幅度过大造成相间短路;3)配合使用羊角抱杆、多功能抱杆、横担抱杆等各类带电作业用绝缘抱杆,起到稳固导线、金具、绝缘子的作用,辅助作业人员更安全、更高效地开展作业。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记忆能力,但是他们的逻辑推理以及抽象思维还未发展成熟,国学经典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接受文化经典的熏陶,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启迪。在老师的指导下,初中生一般能够较好地理解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并由此对其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在增长学生的见闻,提升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的同时,优化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因而,随着中学生年纪的增长,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也会随之逐渐深入,而国学经典也随之成为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

(三)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鸡腺病毒病具有普遍性。首先,鸡腺病毒在鸡的体内普遍存在,是一种条件性病原。因此,养殖人员一定要注意加强日常管理,保持鸡舍的环境卫生;其次,不可过密饲养;最后,要注意鸡舍的通风状况良好,换气效率高。保持鸡舍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抑制鸡腺病毒的活性,有效降低鸡腺病毒病的发病率[1]。

当下,学校的育人模式以灌输式教育为主,难免会引起青春期学生的抵触情绪和不良心理,以致教育的科学性被忽视。学校教授国学经典,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能提升其文化涵养,提高其文化气质,进而为品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古代圣贤文化学习,实现对心智的启迪,提升自身的品行与修养,进而更好懂得做人的道理。因而,将国学经典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是为了发挥国学经典“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特点,将经典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指导,以发挥其对学生情感和性格发展的积极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三、 国学经典推进中学生品德的教育的策略

按照同样方法,本文计算了不同岗位的起薪中位数,如表6所示。商务人员的起薪最低,为4 500元。管理岗、设计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等岗位起薪普遍较高,中位数达到9 000元,且管理岗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薪酬在10 000元以上的比例均超过4成。

(一) 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

钻戒归还之后,许沁和葛局长并无联系,没有理由,没有需求,也没有颜面。她只是和玉敏保持着交往,期冀抓住这根线能链接着葛局长,以备所需。

中华传统“多以强化形式保留在古代文化经典中,以弱化形式残存在我们的日常实践之中。”讨论如何将国学经典教育转化成学生的行为实践,就需要在学校环境中探索国学经典教育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二) 实现教学主题和国学经典内容的统一

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选择的国学经典内容应该和德育主题相一致。精选国学内容的目的是让德育效果更加明显,进而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国学经典内容有充分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情、生情的特点,将国学经典与德育主题充分结合,选择合适的国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并加以合理的选择和编排,而不是将国学经典中的全部内容生搬硬套来要求学生学习。

(三) 顺应时代发展特点选择国学经典内容

重视国学教育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传统国学确实存在一部分封建社会的陈旧思想,如命运天注定,这和当前的时代发展严重不符。由此可见,有的国学内容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错误的思想理念。因此,在选择国学内容时,学校在设置国学课程时应考虑国学经典与时代发展的契合度,教师在组织学习时应做好对内容的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使讲授的国学经典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辩证地看待国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促进其良好思想品格的形成。

(四) 教师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的行为及其思想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是必要且重要的。教育的本质不只是教书,更是育人,因此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实效。

(五) 加强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对于中学生而言,理想、人生与信念是其在成长过程中烦恼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了将国学经典更好地落到实处,教师应重视在国学经典与中学生学习生活之间搭建联系,将国学经典转化为行为参考、价值导向,化解在成长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和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逐渐摆脱青春期的迷茫和困惑,在成长的道路中能够更从容地面对遇到的问题。同时,国学经典还能够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抵制外来不良文化内容的干扰,免受其侵害。

就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而言,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多元发展给学生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因而,学校在设置国学课程时,也应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经典与微课、小视频等教育手段相结合,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调动学生参与国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于国学经典的接受度。

四、 总结

综上所述,传承经典,国学育人,既是响应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教育界“国学热”的回应,能够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力量。将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优秀内容作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生长点,顺应时代发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国学经典与时代、校情、生情相结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的德育价值与实践价值,实现国学经典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促进学生思想理念的提升,实现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炼.在小学品德课中运用国学经典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方法研究[J].读写算,2018(15):38-39.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柳恩铭.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9.

[4]帅芬芬.利用语文课堂诵读进行德育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5):128.

[5]李兴武,李慧荣.国学经典诵读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J].课外语文(下),2018(10):169.

[6]张文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5):8.

[7]朱国华.民族文化认同与经典的再发明[J].何成洲.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批评与探索[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47.

[8]黄细兰.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6):4-5.

[9]蒋平秀.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教师,2018(11):46.

[10]王月芳.浅析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品行的影响[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8(4):69.

作者简介:翁举闻,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江南水都中学。

标签:;  ;  ;  ;  ;  ;  

翁举闻:国学经典推进中学生品德教育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