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配制的水泥及其制品必须添加铬酸盐还原剂

人工配制的水泥及其制品必须添加铬酸盐还原剂

一、人工调制的水泥及其制品必须加铬酸盐还原剂(论文文献综述)

金淑兰[1](2017)在《中华化学工业会研究(1922-1949) ——兼论民国时期专门科学社团的社会角色》文中认为化学工业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发展生产力、保障人类生活生产必需品以及国防建设和应对战争等密不可分,不仅对于历史上的产业革命和当代的新技术革命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华化学工业会由欧美归国留学生于1922年在北京创建,是我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学术团体,它荟聚了大批的化工人才,不仅为后来相继成立的专门学术团体起到了示范和带领作用,而且还推动了民国时期高等化学与化工教育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建制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现代化工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学术界尚缺乏对中华化学工业会的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发掘大量第一手资料,运用史料分析、文献解读、比较分析等方法,以学会承担的社会角色为主线,研究了中华化学工业会自1922年创建至1949年整个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以及为我国化学工业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首次全面系统地厘清了中华化学工业会创立、发展以及组织变迁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现实条件。这部分内容为完善我国近代化工体制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过程提供了参考资料,弥补了我国化工史和技术史史界对相关专题研究的不足。(2)运用社会学方法探讨学术团体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及其随社会变迁所进行的角色调适。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华化学工业会的社会角色经历了从化工知识普及向化工知识研究的转变,而另一种社会角色——服务于化工实业界则一直伴随并贯穿始终。通过分析认为,除以上所述,中华化学工业会的社会角色还表现在:构建了中国高等化学教育体系;开启了中国化工教育,培养了大批的化工人才;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建制化奠定了基础。可见中华化学工业会的社会作用和影响不仅仅只表现在与化学工业有关的产业经济方面,甚至还涉及与化学工业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学术团体,其社会角色具有多元性和可变性。(3)详细地梳理了1922-1949年中华化学工业会的主要工作成就及其对中国化工事业的影响。包括化学工业普及方面,如搜集并发布化学工业新闻、举办通俗演讲、翻译化工着作,创办化工普及类刊物《化学世界》;化学工业研究方面,如学会的科研体制化过程、化工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建设、以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员和会刊为主所进行的化工学术研究等;促进实业界与化学界相结合所做的各种努力,如组织学者参观工厂、调查国内化工业现状、为化工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协助举办化工展览。这些史料的挖掘和分析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华化学工业会对于中国化工事业建设的突出贡献,以及推动中国化学工业建制化的积极作用。(4)对中华化学工业会在化工学术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给予客观的评价。受条件所限,民国时期国内关于化工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并不多见,但以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员为主、以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刊为载体刊发的大量文章实用性极强,对于科研同行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作用。(5)在挖掘中华化学工业会史料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近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特点。总体上看来,1922-1949年,我国国内的产品生产工艺简单,多为传统手工制作或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国内许多储备丰富的生产原料,仍处于粗放式加工阶段。通过分析影响民国时期化学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剖析政府在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专门学术团体对于社会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探讨了中华化学工业会在我国近现代化学工业体制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

王谦[2](2013)在《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六价铬[Cr(VI)]是电镀行业产生的典型污染物,毒性大、致癌致畸变作用强,属于国家重点控制的五大重金属污染物之一。进行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BAT)研究并筛选出最佳可行技术组合,对六价铬污染防治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在详细介绍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全过程污染控制为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法对电镀工艺技术、镀件清洗技术、含铬废气处理技术、含铬废水处理技术和含铬污泥处置技术进行综合评估,获得了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BAT组合。本研究对我国电镀行业六价铬排放情况及污染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确定六价铬排放节点及污染物特点,完成了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源分析。在介绍电镀涉铬工艺特点、六价铬污染防治研究进展和最佳可行技术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BAT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AHP-FCE)对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技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和现场调研的信息,筛选电镀各工段六价铬污染防治技术,形成六价铬污染防治BAT组合,为电镀行业六价铬减排和污染防治技术升级改造提供支持和参考。

姜雪丽[3](2011)在《水泥熟料矿物中Cr、Cd、Pb等有害组分的化学形态及其在水化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原料、燃料、耐火砖等使得水泥熟料中不可避免地含有重金属离子,同时水泥基材料在固化垃圾焚烧灰和电子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过程中也会导致水泥基材料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增加,这些进入水泥基材料中的重金属和环境有害组分能够向外溶出而形成二次污染已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有害组分的溶出量及环境影响评估;有害组分溶出的影响因素;有害组分溶出的抑制方法。而有害组分在水泥石中的存在形式、分布状态以及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毒性都决定于其本身性质和化学形态,但现有的研究却很少涉及有害组分的化学形态。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不仅与其毒性大小密切相关,同时决定着其在水泥硬化体中的迁移转化能力。因此,本研究合成不同掺量Cr、Cd、Pb的四种水泥单矿,并对四种矿物中Cr、Cd、Pb存在的化学形态及固化进行研究。通过BCR连续浸提法进一步研究了四种矿物硬化体中Cr、Cd、Pb的化学形态及其随龄期的变化。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直接烧成法制备水泥熟料矿物C3S和C2S,对比后本研究的都采用直接烧成法来制备水泥熟料矿物。掺入Cr、Cd及Pb对熟料矿物的物相影响不大,可用作后续实验原材料。对各单矿中Cr、Cd、Pb的固化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Cr在C3S、C2S、C3A及C4AF中固化效果都比较好,基本上随掺量呈直线上长,其固化效果依次为:C4AF>C2S>C3A>C3S。(2)Cd在C2S、C3A、C4AF中固化能力都比较差,在C2S、C4AF中存在着固化极限,分别为0.5 g·kg-1和1.8 g·kg-1。(3)Pb在C2S和C4AF单矿中固化效果一般,都存在固化极限分别为3.0 g·kg-1和2.6 g·kg-1。对四种矿物中Cr、Cd、Pb中的化学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重金属Cr在C3S和C2S及C3A中存在两种状态,一种硅酸铬nCr2O3·SiO2 (nCr2O3·Al2O3)的状态存在,另一种是以CaCrO4的形态存在;重金属Cr在C4AF中只存在一种状态,即以六价铬CaCrO4形态存在。(2)重金属Cd在单矿中只存在一种状态,都是以二价Cd取代Ca的位置,在C3S和C2S中,以硅酸镉nCdO·SiO2的状态存在;在C3A中,以铝酸镉nCdO·Al2O3的状态存在;在C4AF中,以铁铝酸镉nCdO·Al2O3·Fe2O3的状态存在。(3)重金属Pb只存在一种状态,即以二价的Pb取代Ca的位置,在C2S中,硅酸铅nPbO?SiO2的状态存在;在C4AF中,以铁铝酸铅nPbO·Al2O3·Fe2O3的状态存在。最后,本文对各矿物硬化浆体进BCR连续浸提实验,以期探明Cr、Cd、Pb在四种矿物硬化体中形态及随龄期的变化。结果表明:Cr在C3S、C2S、C3A硬化体中主要以不易迁移的残渣态和可氧化态存在,且在14天龄期后达到稳定,而酸可交换态Cr量较大且随龄期延长而增大,因此Cr在C3S、C2S、C3A硬化体中的固化效果不好,而Cr在C4AF硬化体中的固化效果很好;Cd在C2S、C3A、C4AF硬化体中的固化效果也很好,Pb在C2S和C4AF硬化体中的固化效果比较好。

韦江雄,尧璟云,余其俊,白瑞英[4](2009)在《硅酸盐水泥硬化体中Cr的存在形态分析》文中提出采用改进的BCR(TheCommunity Bureauof Reference)分级浸提方法对硅酸盐水泥硬化体进行分离,并利用离子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定浸提液中离子浓度,利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对浸提剂处理后残渣的组成进行分析,以研究改进的BCR分级浸提方法对硅酸盐水泥硬化体的分离作用以及水泥硬化体中Cr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所选取的3种浸提剂能够有效地分离水泥水化产物,区分其中不同结合形态的Cr。硅酸盐水泥硬化体中Cr的存在形态可划分为:酸可交换态Cr、可还原态Cr、可氧化态和残渣态Cr,其中,酸可交换态Cr含量低于0.5%;可还原态Cr约占1%,其受环境pH值的影响较大;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为水泥硬化体中Cr的主要存在形态,约为98%。随着龄期的延长,酸可交换态Cr会逐渐向残渣态转换,向环境溶出的可能性减小。

曹振宇[5](2008)在《中国近代合成染料生产及染色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在合成染料被使用之前,世人所使用的染料均为天然染料。1856年铂金发明了合成染料,从而拉开合成染料生产与应用的序幕。经过150年的发展,染料科技工作者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染料工业和印染工业都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仅在工业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合成染料以其能够工业化生产,染色效果和染色牢度优良等优点使得天然染料基本退出市场。但随着合成染料的广泛应用和研究的深入进行,人们也发现合成染料的致毒性及原料来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虽然合成染料使用时间并不太长,但其发展速度之快,不亚于其他工业产品。然而对合成染料生产和使用历史进程的系统研究还没有进行过。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与研究,搜集近代实物资料,以及深入我国早期染料与染整企业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个案研究等方式,就我国近代合成染料的应用、生产、染色技术、染色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近代合成染料有关概念及理论的研究。1856年合成染料被发明以前,有关合成染料的一些理论问题就有人开始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合成染料被应用之后,有关合成染料方面的理论问题更加引起了科技界的关注,国内外染料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而推动了染料工业的发展和合成染料的广泛应用。本文就近代人们对这方面内容的研究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染料与颜料两个概念在近代应用上的异同,合成染料的定义的演变以及染料的命名、分类、染色机理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我国近代在合成染料理论方面的研究程度以及我国当时在这方面了解认识水平和研究成就。2、对合成染料在近代中国的应用进行系统研究。我国使用染料的时间在世界上是比较早的,但是合成染料的发明却是在国外。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对合成染料发明之前,有机化学的发展,染料合成有关知识和理论的积累、合成染料被发明的社会背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列出合成染料发明一览表。通过考证,首次提出合成染料传入我国的具体时间,并对其他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尽管合成染料发明在国外,但我国使用合成染料的时间与西方相比并没有晚太多,但由于我国化学合成工业水平落后,合成染料绝大部分是靠进口。本文对我国近代合成染料的进口贸易概况进行了梳理,从而让我们看到我国近代合成染料的贸易情况。3、对我国近代染料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尽管我国合成染料的生产比较落后,但近代中国的染料生产工业也有所发展。本文在染料工业及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近代合成染料的制备情况以及其生产工艺案例分析,主要探讨合成染料的合成工艺;合成染料工业在我国兴建的历史背景,它经历了萌芽、发展、萧条、复苏、壮大等曲折的历史过程;从技术层面上分析近代合成染料工业中的生产技术特点,以及在染料工业中应用的典型化学反应;通过近代染料工厂实例分析,总结出我国染料生产工厂在近代的技术状况和生产管理特点。4、对近代合成染料染色技术的一般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专门用一章的篇幅,来探讨合成染料染色技术的共同问题。因为合成染料染色技术有别于天然染料的染色技术,而不同的染料又有不同的染色特点,但有些基本的问题是相同或相似的。本文就这些问题单列出来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对近代合成染料的基本染色方法、染用物质、染色工艺程序、染色理论等的研究,并提出了染料与纤维的可溶性关系。5、对几种合成染料在近代的染色技术分别进行了研究。合成染料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合成染料,其染色机理和染色方法也不相同。本文主要对硫化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氧化染料、还原染料等染料的染色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其他合成染料的染色方法也有其特点,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没有述及。6、对我国近代染色工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合成染料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印染业的发展。本论文对近代合成染料的染色工业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近代印染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染色手工作坊的改良,特别对机器染色工业在我国的兴起以及各地染色工业的创立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大概理清了我国近代染色工业的地域分布、规模、技术特点、发展脉络等,并对近代染色工业的机器设备情况进行了研究。总之,本论文对合成染料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合成染料方面有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得出了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规律性成果,对合成染料传入我国的有关问题等也给出了一些见解,从而使我们对近代合成染料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但由于水平和资料的局限,研究的深度还不够,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层次的探讨。

陈智宏[6](2004)在《攀长钢实施战略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实际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企业管理发展到战略管理的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使企业面临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需要企业摆脱日常事务的纠缠,从重视短期利益转为重视长期业绩。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向,为企业提供了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制定和解决经营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1世纪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在产品、服务、工程等方面影响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而且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甚至生存基础。本文针对长钢的现状,通过应用战略管理的基础理论,分别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及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政治法律因素对企业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分析企业目前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结合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与社会责任,阐明企业不可回避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战略中面临的“绿色壁垒”问题,提出了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加快污染防治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本文选择长钢炼钢四车间的电炉烟尘治理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炉烟气的产生规律及尘粒特点,提出了合理治理电炉烟尘的可行性方案,分析了该方案实施后,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区域环境质量、社会影响以及长远发展方面所带来的积极而又深远的作用。文章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合理解决环境问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

王广健[7](2004)在《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红外光谱、显微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等方法对玄武岩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揭示了其内部结构包含有岛状[SiO4]4-、链状[Si2O6]4-、层状[Si2O5]2-、MgAlOH、Fe3+AlOH、Fe2+Fe3+OH以及硅铝替代等结构单元。 利用合成的新偶氮化合物为指示物与抗坏血酸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以铁为催化剂,提出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玄武岩纤维中铁含量的新方法。 首次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其表面组成,揭示了纤维间结合力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表面产生含氮的活性基团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并提出了表面氮的活性基团可能的形成机理。 研究了打浆度对针叶木纤维结晶度和结晶尺寸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度减小,生态纤维过滤材料的抗张强度降低。 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含量、打浆度等因素对复合纤维复合滤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浆度和玄武岩纤维含量为影响滤材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条件,制备了复合纤维过滤材料。海泡石作为填料加入20%的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滤材的抗张强度增强,吸附性增强,但透气度有所下降。 Zeta电位的测定表明,玄武岩纤维、针叶木纤维以及复合浆料的Zeta电位皆为负值,表明纤维表面带负电。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浆料的Zeta电位的影响,为合理地确定制备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提出了玄武岩纤维复合滤材的“层状无规网络结构”模型,给出了复合滤材界面作用的可能结合机制。通过最大孔径、最小孔径和平均孔径等参数的测量与宏观过滤性能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得出了平均孔径与玄武岩纤维含量和过滤速率等关系式,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热老化(氧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的老化主要是针叶纤维的老化,揭示了微观结晶尺寸与宏观性能(抗张强度)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降解前后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研究,探讨了纤维微观结晶度的变化与宏观力学性能(抗张强度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玄武岩纤维复合滤材中玄武岩纤维和针叶木纤维相互协调的降解机理。 利用玄武岩纤维和海泡石纤维负载TiO2进行生态纤维复合过滤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废水原样研究,结果表明海泡石纤维负载的光催化剂降解效果较好,是解决催化剂回收和再利用的一个新途径,也为制备含海泡石纤维的功能复合过滤材料提供了基础。

乔龄山[8](2003)在《人工调制的水泥及其制品必须加铬酸盐还原剂》文中研究表明

二、人工调制的水泥及其制品必须加铬酸盐还原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调制的水泥及其制品必须加铬酸盐还原剂(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化学工业会研究(1922-1949) ——兼论民国时期专门科学社团的社会角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华化学工业会的创建与发展
    2.1 创建背景与条件
        2.1.1 社会条件
        2.1.2 宏观背景
        2.1.3 人才基础
    2.2 学会的创建与发展
    2.3 组织机构的变迁
        2.3.1 对学会章程的不断修订与完善
        2.3.2 内部结构的变迁
    2.4 历任理事(评议员)
    2.5 会员分析
        2.5.1 全体会员分析
        2.5.2 代表性会员分析
第3章 化工宣传与普及工作
    3.1 搜集、发布化学工业新闻,提供化工消息
    3.2 举办通俗演讲,推动化工知识传播
    3.3 翻译化工着作,引进西方先进化工技术
    3.4 创办科普刊物《化学世界》
第4章 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刊的创办、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4.1 会刊简史
    4.2 历任编纂
    4.3 发展历程
        4.3.1 化学工业调查阶段
        4.3.2 化学工业述评阶段
        4.3.3 化学工业应用研究阶段
    4.4 会刊的历史作用
第5章 中华化学工业会的科研体制化探索
    5.1 创立化工图书馆,为化工研究提供基础
    5.2 发行化工专业期刊,鼓励学术研究
    5.3 召开年会,促进学术交流
        5.3.1 历届年会概况
        5.3.2 年会发展历程
        5.3.3 联合年会纪实
        5.3.4 年会的演变及其特点
    5.4 协助审定化学名词,推进化学用词规范化
        5.4.1 化学讨论会的缘起与成果
        5.4.2 与会人员中的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员分析
        5.4.3 化学工程名词的统一与审定
第6章 对中国传统工业的改进与研究
    6.1 肥皂工业
    6.2 造纸工业
    6.3 油脂工业
    6.4 橡胶工业
    6.5 油漆工业
    6.6 制革工业
第7章 联络并服务于化学工业实业界
    7.1 组织参观工厂,促进学企结合
    7.2 调查国内化工产业,掌握化工发展现状
        7.2.1 调查实录
        7.2.2 关于化工调查的总结与反思
    7.3 服务于实业界,为化工企业提供技术咨询
    7.4 协助化工展览,推动化工产业发展
        7.4.1 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
        7.4.2 举办化学工艺品展览会,暨组建化学工艺研究会
        7.4.3 吴承洛对化学工艺品展览会的评价
第8章 结语
    8.1 对学会在化工学术研究方面的影响评价
    8.2 关于中华化学工业会社会角色的探讨
        8.2.1 构建了中国高等化学教育体系
        8.2.2 开启了中国化工教育,培养了大批的化学工业人才
        8.2.3 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建制化奠定了基础
    8.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六价铬污染现状
        1.1.2 课题来源
        1.1.3 研究意义
        1.1.4 主要研究内容
        1.1.5 论文研究路线
    1.2 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研究进展
        1.2.1 电镀行业概况
        1.2.1.1 我国电镀行业发展水平
        1.2.1.2 我国电镀行业资源能源消耗水平
        1.2.2 电镀工艺流程及产排污节点
        1.2.3 国内外电镀行业六价铬相关标准
        1.2.3.1 欧美电镀行业六价铬排放标准
        1.2.3.2 我国电镀行业六价铬排放标准
        1.2.4 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技术概述
        1.2.4.1 电镀工艺过程六价铬污染预防技术
        1.2.4.2 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
    1.3 BAT研究进展
        1.3.1 国外污染防治BAT研究
        1.3.2 国内污染防治BAT研究
        1.3.3 BAT常见评估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BAT研究
    2.1 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技术库的构建
    2.2 污染防治BAT评估方法的筛选
    2.3 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BAT评估体系的构建
        2.3.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3.2 评估指标的定义
        2.3.3 评估指标评分细则
        2.3.4 评估指标权重设计
        2.3.5 Yaahp软件介绍
        2.3.6 评价集的构建
    2.4 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BAT评估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BAT评估与集成
    3.1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评估体系的计算
        3.2.1 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
        3.2.2 评估指标专家评分的统计
        3.2.3 BAT评估综合评分的计算
        3.2.4 BAT评估结果及分析
    3.3 六价铬污染防治BAT集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和实践
致谢

(3)水泥熟料矿物中Cr、Cd、Pb等有害组分的化学形态及其在水化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泥中环境有害组分的溶出
    1.2 水泥中有害组分的分布及存在状态研究进展
        1.2.1 水泥材料中的有害组分
        1.2.2 水泥熟料中有害组分的分布及存在状态
        1.2.3 水泥水化产物中有害组分的分布及存在状态
    1.3 水泥中有害组分溶出的研究进展
        1.3.1 有害组分的溶出量及环境影响评估
        1.3.2 有害组分的溶出的试验方法和影响因素
        1.3.3 有害组分溶出的抑制方法
    1.4 有害组分的化学形态
        1.4.1 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分类
        1.4.2 重金属组分形态的试验分析方法
    1.5 目前存在的问题
    1.6 本课题研究
        1.6.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6.2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掺重金属离子水泥矿物的合成
    2.1 试验化学试剂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溶胶-凝胶法制备 C_3S、C_2S
        2.2.2 C_3S、C_2S、C_3A 和C_4AF 的烧成制备
        2.2.3 不同掺量Cr、Cd 和Pb 的水泥矿物合成
        2.2.4 物相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溶胶-凝胶法制备C_3S 和C_2S 的XRD 物相分析
        2.3.2 直接烧成法制备C_3S、C_2S、C_3A 和C_4AF 的XRD 物相分析
        2.3.3 掺入Cr、Cd 和Pb 的四种水泥矿物的XRD 分析
        2.3.4 四种水泥单矿烧成后的f-CaO 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熟料矿物对Cr、Cd、Pb 的固化行为
    3.1 试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试样制备
        3.2.2 水泥熟料矿物中Cr、Cd、Pb 总量的测定方法
        3.2.3 离子浓度测试方法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C_3S 对Cr、Cd、Pb 的固化
        3.3.2 C_2S 对Cr、Cd、Pb 的固化
        3.3.3 C_3A 对Cr、Cd、Pb 的固化
        3.3.4 C_4AF 对Cr、Cd、Pb 的固化
        3.3.5 Cr、Cd、Pb 分别在四种单矿中的固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金属离子在水泥熟料矿物中的化学形态分析
    4.1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4.1.1 高Cr、Cd、Pb 含量熟料矿物制备
        4.1.2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1 C_3S 单矿中Cr 存在的化学形态分析
        4.2.2 C_2S 中Cr、Cd、Pb 存在的化学形态分析
        4.2.3 C_3A 中Cr、Cd 存在的化学形态分析
        4.2.4 C_4AF 中Cr、Cd、Pb 存在的化学形态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泥熟料矿物水化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变化
    5.1 掺Cr、Cd 和Pb 的水泥熟料矿物制备
    5.2 试剂和仪器
        5.2.1 实验试剂
        5.2.2 试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试样制备
        5.3.2 BCR 分级浸提方法
        5.3.3 水化硬化体中Cr、Cd、Pb 总量的测定方法
        5.3.4 离子浓度测试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熟料矿物水化硬化体不同龄期XRD 物相分析
        5.4.2 熟料矿物不同龄期TG-DSC 分析
        5.4.3 不同龄期掺Cr 的C_3S 水化硬化体BCR 连续浸提分析
        5.4.4 不同龄期掺Cr、Cd、Pb 的C_2S 水化硬化体的BCR 连续浸提分析
        5.4.5 不同龄期C_3A 水化硬化体中Cr、Cd 的BCR 连续浸提分析
        5.4.6 不同龄期C_4AF 水化硬化体中Cr、Cd、Pb 的BCR 连续浸提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硅酸盐水泥硬化体中Cr的存在形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原材料
    1.2 方法
        1.2.1 样品制备
        1.2.2 浸提方法
        1.2.3 测试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各级浸提液中的离子浓度
    2.2 各级浸提残渣的XRD分析
    2.3 各级浸提残渣的TG–DSC分析
    2.4 各级浸提后水泥硬化体中Cr的溶出量
3 分析与讨论
    3.1 各级浸提剂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分级
    3.2 Cr在硅酸盐水泥硬化体中的分布与浸提过程的关系
    3.3 Cr的形态分布随龄期的变化关系
4 结论

(5)中国近代合成染料生产及染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回顾
        一、关于天然染料研究的回顾
        二、合成染料应用发展研究概述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填补合成染料史研究的空白
        二、探究合成染料在我国应用的有关问题
        三、理清我国近代染料工业的发展脉络
        四、理清近代合成染料的染色技术发展脉略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二、对比分析
        三、个案研究
    第四节 研究范围
        一、时间范围
        二、地域范围
        三、研究主体范围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合成染料有关概念及理论在近代的发展
    第一节 合成染料定义在近代的演进
        一、近代染料与颜料的异同
        二、近代染料定义表述的演进
    第二节 近代合成染料分类研究
        一、近代关于合成染料的命名
        二、近代关于合成染料的分类
        三、应用染料类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第三节 近代合成染料的染色机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合成染料的发明及传入中国
    第一节 合成染料的发明
        一、合成染料发明的背景
        二、合成染料的始祖铂金
        三、合成染料发明过程探析
        四、合成染料发明年代分析
    第二节 合成染料的传入我国问题研究
        一、合成染料传入我国的时间
        二、合成染料传入我国的其他问题
    第三节 国外合成染料在我国的倾销
        一、近代合成染料贸易
        二、洋行建立与洋货倾销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我国近代染料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近代染料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近代染料工业创建的社会基础
        二、洋务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染料工业的兴起
        三、近代纺织印染业兴起的基本原因
    第二节 中国近代染料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一、我国近代染料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我国近代染料工业的初创
        三、我国染料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节 近代染料工业的技术发展
        一、近代合成染料制备所需原料
        二、近代染料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反应
        三、近代合成染料合成工艺发展
        四、合成染料的商品化在近代的加工技术
    第四节 染料生产工厂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近代合成染料染色技术的发展之一
    第一节 近代合成染料染色技术发展历程
    第二节 近代合成染料的基本染色方法
        一、近代直接染色法
        二、近代媒染染色法
        三、近代还原染色法
        四、近代氧化染色法
        五、近代显色染色法
    第三节 近代合成染料染色助剂
        一、近代染用助剂类别
        二、近代染用助剂特性与用途
    第四节 近代合成染料染前处理技术
        一、近代合成染料的储藏
        二、近代合成染料染前的溶解
        三、近代染色机铸造材料的选用
    第五节 近代合成染料染色温度与时间控制技术
    第六节 近代合成染料染色工程程序
        一、染前练漂技术
        二、丝光工程技术
        三、媒染与打底
        四、染色
        五、水洗及后处理
        六、轧水烘干
        七、皂煮及显美
    第七节 染料与纤维可染性关系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近代合成染料染色技术发展之二
    第一节 硫化染料近代染色技术的发展
        一、近代对硫化染料基本性质的认识
        二、近代硫化染料的染色技术发展
        三、防止硫化染料脆化织物方法
    第二节 直接染料染色技术在近代的发展
        一、近代对直接染料性质的认识
        二、近代直接染料的分类
        三、近代直接染料的染色方法发展
    第三节 酸性染料染色技术在近代的发展
        一、酸性染料染色概说
        二、近代酸性染料染用助剂的选用
        三、近代酸性染料的染色方法
    第四节 氧化染料染色技术在近代的发展
        一、氧化染料的历史和性质
        二、近代氧化染料的染色技术发展
        三、染用机械及运用状况
    第五节 近代还原染料染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还原染料的历史及沿革
        二、近代对还原染料性质的认识
        三、还原染料染色法
        四、连续轧染法在国内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我国近代染色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近代印染业的生产组织形式
    第二节 染色手工作坊的改良
        一、传统印染工艺的演进
        二、我国传统染色方法
        三、传统印染工艺的生产设施
        四、近代手工染坊的改良
    第三节 动力机器染色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机器染色工业在我国的兴起
        二、各地染色工业的创立
        三、抗战时期染色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畸形繁荣
        四、战后染色工业的恢复
        五、解放前夕基本状况和特点分析
    第四节 近代机器染色工业设备
        一、侵染用器具和机械
        二、轧染用器具和机械
    参考文献
小结
附录
致谢

(6)攀长钢实施战略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国内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的误区
    1.2 环境问题在国内企业的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
2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理论
    2.1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2.1.1 战略管理的内涵
        2.1.2 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2 战略结构
        2.2.1 战略结构
        2.2.2 战略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2.3 战略管理的任务
    2.4 企业战略管理成本
    2.5 长钢的战略管理现状
3 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3.1 企业外部环境的内容
        3.1.1 外部环境的分类
        3.1.2 外部环境的特点
    3.2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3.2.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2.2 对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2.3 钢铁行业走势预测
        3.2.4 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3.3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3.3.1 政治法律环境的定义
        3.3.2 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3.3.3 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3.4 企业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3.4.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3.4.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3.4.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3.4.4 降尘现状监测及评价
        3.4.5 生产作业区岗位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3.5 企业使命、战略目标与社会责任
        3.5.1 企业使命
        3.5.2 战略目标的构成
    3.6 本章小结
4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及环境管理条件
    4.1 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及特点
        4.1.1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4.1.2 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4.2 企业国际化经营下的环境管理
        4.2.1 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绿色壁垒
        4.2.2 推行ISO14000标准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长钢环境战略的炼钢四车间电炉烟尘治理方案的规划与评估
    5.1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基本情况
    5.2 电炉炼钢工艺过程及烟尘污染特点
        5.2.1 电炉炼钢主要工艺过程
        5.2.2 炼钢厂四车间的烟尘产生规律
        5.2.3 电炉含尘烟气的基本特征
        5.2.4 电炉烟尘的基本特性
    5.3 系统设计原则及工艺参数
        5.3.1 除尘系统的设计原则
        5.3.2 系统的设计方向
        5.3.3 设计引用的有关标准
        5.3.4 设计依据
        5.3.5 设计目标
        5.3.6 主要参数
    5.4 除尘系统设置
        5.4.1 系统运行原理
        5.4.2 工艺流程
        5.4.3 关键技术问题
        5.4.4 电炉吸尘系统
        5.4.5 烟气量的确定
        5.4.6 除尘系统的确定
        5.4.7 除尘器的选择
        5.4.8 除尘系统布置
        5.4.9 系统卸灰及运输
        5.4.10 主要设备选型
    5.5 电气及其自动化
        5.5.1 供配电
        5.5.2 电气传动
        5.5.3 除尘系统控制
        5.5.4 PLC系统配置
        5.5.5 设备选择及安装
        5.5.6 设备布置
        5.5.7 接地
    5.6 主要污染物及处理措施
        5.6.1 废水
        5.6.2 废气
        5.6.3 废渣
        5.6.4 噪音
    5.7 投资估算
        5.7.1 工程建设投资
        5.7.2 编制依据
    5.8 经济效益及影响分析
        5.8.1 经济效益分析
        5.8.2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5.8.3 对社会的影响
        5.8.4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6 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7)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生态环境材料的提出
    1-2 无机纤维及纤维过滤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
        1-2-1 无机纤维的发展
        1-2-2 玄武岩纤维的生产原料
        1-2-3 玄武岩纤维及其产品的性能与应用现状
        1-2-4 纤维过滤材料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玄武岩纤维的物化特征和微观结构
    2-1 前言
    2-2 玄武岩纤维的基本特征和性能
        2-2-1 玄武岩纤维的表面特征与物化性质
        2-2-2 玄武岩纤维的组成特点与氧化物的作用
        2-2-3 玄武岩纤维的化学稳定性
        2-2-4 玄武岩纤维中非纤维化
    2-3 玄武岩纤维铁含量测定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
        2-3-1 试剂合成与试验方法
        2-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4 玄武岩纤维的微观结构表征
        2-4-1 硅酸非晶态化学结构特点
        2-4-2 光谱分析原理与仪器
        2-4-3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玄武岩纤维的表面修饰与表征
    3-1 引言
    3-2 采用硅烷偶联剂修饰玄武岩纤维的特性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硅烷偶联剂在溶液中的性能
        3-2-4 硅烷偶联剂界面化学研究
    3-3 玄武岩纤维等离子体表面修饰的特性表征
        3-3-1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原理与装置
        3-3-2 样品处理方法与测试条件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丝光化针叶木纤维的超结构研究
        3-4-1 丝光化方法
        3-4-2 针叶木纤维丝光化前后形态的观察
        3-4-3 针叶木纤维丝光化前后结晶度测定
        3-4-4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制备与湿部化学的研究
    4-1 引言
    4-2 过滤试片的抄造
        4-2-1 打浆
        4-2-2 打浆度定
        4-2-3 混合浆料制备
        4-2-4 试片抄造实验
    4-3 试片性能测定方法及仪器原理
        4-3-1 厚度测定与紧度和松厚度计算
        4-3-2 透气度测量
        4-3-3 耐折度测量
        4-3-4 试片耐破度测量
        4-3-5 抗张强度的测量
        4-3-6 浆料Zeta电位的测定
    4-4 计算示例
    4-5 玄武岩纤维过滤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原料配比的确定
        4-5-1 打浆度对纤维结晶度和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5-2 纤维复合浆料的湿部化学特征与控制
        4-5-3 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原料配比的确定
第五章 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界面结合机理及结构与性能关系
    5-1 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界面结合机理
        5-1-1 湿部添加剂在纤维上的助留聚集机理
        5-1-2 湿强剂作用机理
        5-1-3 干强剂作用机理
        5-1-4 增强剂聚乙烯醇(PVA)的作用机理
        5-1-5 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
        5-1-6 湿部化学添加系统的协调机制
    5-2 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孔隙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
        5-2-1 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结构特征
        5-2-2 微孔尺寸的含义与测量
        5-2-3 微孔尺寸与过滤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5-3 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污染机理
        5-3-1 颗粒在纤维过滤材料上的沉积机理
        5-3-2 颗粒在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中的污染形态学
第六章 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生命周期的环境协调性
    6-1 热老化降解实验
        6-1-1 实验方法与仪器测试条件
        6-1-2 热老化过程中材料性能的变化
    6-2 生物降解实验
        6-2-1 生物降解实验与评价方法
        6-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3 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生物降解机理
    6-3 高级氧化法降解湿法制备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过程中的废水
        6-3-1 实验方法与仪器测试条件
        6-3-2 光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6-3-3 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后继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四、人工调制的水泥及其制品必须加铬酸盐还原剂(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化学工业会研究(1922-1949) ——兼论民国时期专门科学社团的社会角色[D]. 金淑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11)
  • [2]电镀行业六价铬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的研究[D]. 王谦. 南京大学, 2013(08)
  • [3]水泥熟料矿物中Cr、Cd、Pb等有害组分的化学形态及其在水化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研究[D]. 姜雪丽.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4]硅酸盐水泥硬化体中Cr的存在形态分析[J]. 韦江雄,尧璟云,余其俊,白瑞英. 硅酸盐学报, 2009(07)
  • [5]中国近代合成染料生产及染色技术发展研究[D]. 曹振宇. 东华大学, 2008(06)
  • [6]攀长钢实施战略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实际应用[D]. 陈智宏. 重庆大学, 2004(02)
  • [7]玄武岩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研究[D]. 王广健. 河北工业大学, 2004(01)
  • [8]人工调制的水泥及其制品必须加铬酸盐还原剂[J]. 乔龄山. 水泥, 2003(01)

标签:;  ;  ;  ;  ;  

人工配制的水泥及其制品必须添加铬酸盐还原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