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刘秀华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刘秀华

(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河南濮阳457001)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并发症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可以有效的提高止血的有效率,短时间内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50-02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病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了分娩总数的3%左右,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危害着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产生出血后如何快速有效的缝合止血,避免患者子宫被切除,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是治疗产后出血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25例,年龄在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25.32±1.3)岁,孕周31~40周之间,平均孕周(36.12±0.2)周,其中顺产15例,剖腹产10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5例;对照组中患者25例,年龄在22~36岁之间,平均年龄(25.12±1.1)岁,孕周32~40周之间,平均孕周(35.82±0.5)周,其中顺产16例,剖腹产9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注射缩宫素、子宫按摩,紧急情况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手术止血等常规治疗方式。

观察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①充分暴露子宫后,将子宫拖出,将子宫前后壁对侧挤压,观察出血情况。②找出出血最严重的地方,采用1号线、70mm圆针,选择一个进针点,从子宫前壁浆膜层进针,穿过宫腔从后壁浆膜层出针。③在第一点进针侧的2~3厘米处从前壁进针从后壁出针。④在第二个进针点的一次2~3厘米处前壁进针后壁出针。⑤在第三个进针点的一次2~3厘米处前壁进针后壁出针,调整缝线,组成一个四边形在前壁打结。⑥对于子宫乏力产生的子宫出血,从宫底至子宫下段缝合3~4个四边形,观察一段时间,待子宫出血停止,子宫颜色恢复正常,逐层关腹。

1.3疗效判定标准

此次研究中有效是指:子宫出血完全停止,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48小时内未复发。无效:患者子宫继续出血,需要采取其他方式治疗,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或者术后48小时再次出血。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则需要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

通过观察,观察组的患者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有较高的止血有效率,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表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对比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术后B超显示有暗性液区,并发症率为4%;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B超显示有暗性液区,1例子宫切口裂开,病症率为12%;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临床上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两小时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止血很可能造成产妇死亡,因此对于如何快速有效的止血的探究就显得意义重大[1]。

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最关键的就是止血,注射缩宫素主要是通过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主要针对于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一般药效仅能维持20分钟左右,药效较短,所以止血效果并不理想,而按摩子宫的方式效果也很一般。在遇到因宫缩乏力造成的出血时,大多采用子宫结扎,有时不但不能有效的止血,还且还会对卵巢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内分泌失常以及卵巢早衰。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一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出现的产后出血治疗的新方法,它主要通过利用可吸收的线缝合捆绑子宫肌层,使子宫一直处于纵向被压缩的状态,有效的挤压子宫壁肌纤维间的血管,强制关闭血窦,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2]。通过捆绑子宫肌层,可以形成局部的血栓,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据相关研究显示,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造成子宫肌层缺血,可以促使子宫产生缺血性收缩,因此对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效果显著。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也可以说明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是治疗产后出血较为理想的方式。

综上所述,在治疗产后出血时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并发症率低,在挽患者生命的同时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更人性化,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翠玲.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8(03):138-139.

[2]张晓华.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10(07):176-177.

标签:;  ;  ;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刘秀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