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汤雅静

胃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汤雅静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将内镜治疗应用于胃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入11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两组均分,每组中均纳入5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内镜引导下钛夹止血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应用胃镜下喷洒以及电凝止血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和止血后的出血复发率,评价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52(89.66%),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55(94.8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复发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镜进行钛夹止血引导,能够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明确,判断患者的出血程度。虽然应用药物喷洒和电凝止血,能够获得较好的即时效果。

关键词:胃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临床疗效

Clinicalefficacyofendoscopictreatmentof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duetogastricarteriovenousvascularmalformations

Tangyajing.Chenweixing.

(YueyangPeople'sHospital,DepartmentofDigestiveMedicine,Yueyang,Hunan41400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endoscopictreatmentintheoperationof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ofgastricarteriovenousvascularmalformations.Methods:116patientswithincomeinourhospitalwereincludedinthisstudyasexperimentalsubjects.Accordingtotherandomgroupofpatients,thegeneraldataofallpatientswerepidedintotwogroups.Ineachgroup,58patientswereincluded,andthetwogroupsweretreatedindifferentways.Th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treatedwithendoscopeguidedtitaniumCLIPhemostasis,while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gastroscopesprayingandelectrocoagulationhemostasis.Thesuccessrateofhemostasisandrecurrencerateofhemorrhageafterhemostasi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Thehemostaticsuccessratewas52(89.66%)inthecontrolgroup,55(94.83%)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treatmenteffectwasbetterinbothgroups,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notobvious(P>0.05).However,therateofrecurrenthemorrhage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UsinggastroscopetoguidethebleedingoftitaniumCLIP

胃动静脉血管畸形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1]。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往往都采用药物或电凝,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及时止血,虽然在临床研究中,这种治疗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即时效果,但属于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后,往往复发率较高[2]。随着近年来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金属钛夹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在相关研究中显示[3],这种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所以为了探究为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引导钛夹进行治疗的效果,本文中抽取出11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作为实验对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胃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1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两组均分,每组中均纳入5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有突发性的吐血或血便症状,患者呕吐量均在300ml以上。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性别信息为男28例,女30例,患者的年龄信息为31-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6±7.4)岁;实验组患者的性别信息为男31例,女27例,患者的年龄信息为32-7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4±8.1)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符合实验要求。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采用胃镜进行检查,如果患者血容量不足,应当对患者进行输血和补液,并做好相应的止血工作,这样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在对所有患者进行积极补液后,对患者进行胃镜常规插入。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含有去甲肾上腺素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充分冲洗,将患者的未竟事业完全暴露,发现患者的血管畸形病变后,观察患者的出血状况,观察患者胃部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病灶,如果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则应当应用内镜进行局部喷洒含去甲肾上腺素0.9%氯化钠溶液,并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在应用电凝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止血。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从患者活检通道插入钛夹推送器,伸出钛夹后,垂直于患者病灶,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对准患者的出血部位两侧进行收紧,继而离断钛夹,钱夹能够对患者的病灶进行完全闭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的病灶进行钳夹时,可以连同周围组织进行一同钳夹,并且应用钛夹对患者进行彻底止血。

1.3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和止血后复发率评价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52(89.66%),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55(94.8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复发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含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4]。该种疾病发病较急,且病情进展快,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约有15%左右[5]。而引发这种病症的原因较多,患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这种病症。

在当前,临床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且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在药物治疗中,包含了禁食、胃酸抑制、血容量扩充、胃黏膜保护、感染预防等基本治疗内容,以期望能够最快地稳定患者症状[6]。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较多,并且胃动静脉血管畸形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往往病灶较多,所以单纯应用药物难以对患者起到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胃动静脉血管畸形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患者病症往往较为反复,并且伴有黑便或呕血的情况。这种病症的发生病机,可能是由于患者粘膜下静脉血流出现间断性受阻,导致患者黏膜毛细血管扩张,以及小动静脉出现直接沟通,对患者的黏膜造成一定损伤,从而出现破溃性出血[7]。

随着近年来胃镜的推广和不断应用,采用内镜对这种疾病进行诊治,也是目前临床的一项重要诊治手段。采用胃镜对患者的病症状况进行确认,能够直接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灶特点进行直接观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评估并做好预后估计。这种诊断方案敏感性较高,并且在治疗时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胃动静脉畸形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案不仅治疗风险较大,也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内镜不仅仅能够将患者的病灶进行明确,还能联合应用热极、电极、微波等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疗,在临床上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治疗方案主要是对患者的病灶进行烧灼止血,具有一定的再出血率。近年来,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在临床中已获得广泛应用,这种治疗方案对于局限性血管畸形。和活动性出血病灶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治疗意义。在孙志玲[8]等人的研究中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即时止血成功率分别均在80%以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52(89.66%),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55(94.8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复发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实验结果基本相同,从侧面证明了本次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两次研究所选择的患者数量均较少,在目前临床上参考价值还有待商榷,但也提示内镜下钛夹止血方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胃镜进行钛夹止血引导,能够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明确,判断患者的出血程度。虽然应用药物喷洒和电凝止血,能够获得较好的即时效果,但后期出血复发率较高,而钛夹不仅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梅.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成功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08):52-55.

[2]范光学,孙玉娟,宋孝辉,毛春梅,卞刚.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3):390-392+412.

[3]赖亚栋,陈俊杰,许向农,林淑惠,刘麒樱,陈雪芬.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镜诊疗[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11):1207-1209.

[4]侯义林.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96-98.

[5]张东伟,许树长,王志荣,杨长青.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09):931-932.

[6]姚萍.胃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89-90.

[7]张静,张佳莹,丁士刚,王晔,周丽雅.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04):582-587.

[8]孙志玲,宋春光,薄挽澜.胃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05):487-488.

标签:;  ;  ;  

胃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汤雅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