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模拟论文_李迎,谭嘉进,姬广富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学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弹性模量,烷烃,黄河,岩浆,弯道,内蒙古。

热力学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李迎,谭嘉进,姬广富[1](2019)在《Cd_3As_2弹性模量和热力学性质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第一性原理结合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立方(空间群:P4232, No.208)和四方(空间群:P42/nmcs, No.137)Cd_3As_2的晶体结构、状态方程、弹性常数.将晶胞能量-体积关系按Birch–Murnaghan状态方程拟合得到体弹模量及其对压强的一阶导数.另外,根据Voigt–Reuss–Hill关系预测了Cd_3As_2晶体的力学性质.最后,通过准谐德拜模型得到Cd_3As_2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绝热体弹模量、晶胞体积和等体热容.(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朱辉,张佳庆,张泽江[2](2019)在《防火封堵系统热力学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在HC标准温升条件下,利用ANSYS软件对防火密封墙进行热分析,分析温度场、热通量和温度梯度等主要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模型左边的温度传导呈现梯度增长趋势,温度趋势不规则地从高能向低能转移;在防火封堵模型中,其热通量的最小值远小于最大值,而热通量的最大值为方钢部分;热通量矢量方向由高温区向低温区移动,且随着传播时间的增长,能量集中现象逐渐明显。为满足换流站防火墙的防火要求及结构要求,模型中的方钢应加强防火保护。(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邓征兵,黄振,郑安庆,何方,魏国强[3](2019)在《铁基载氧体的污泥化学链气化过程中氮迁移热力学模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采用HSC Chemistry 6.0软件,对污泥化学链气化过程中NO_x前驱物(NH3和HCN)与Fe_2O_3载氧体的氧化还原行为迚行了热力学模拟。基于污泥热解实验中NO_x前驱物的含量,计算载氧体与污泥的摩尔比(OC/SS)对NH3、HCN以及NH3和HCN混合气氧化过程的影响。热力学模拟结果表明:Fe_2O_3能显着促迚NO_x前驱物的氧化和裂解,主要生成N2,几乎无NO_x生成;当NH3、HCN以及混合气(NH3和HCN)分别作为还原剂时,其最优OC/SS分别为0.02、0.04和0.05;由于HCN还原性强于NH3,其氧化速率较快。基于Fe_2O_3/Al2O3混合物(FeAl)载氧体,实验对比了污泥化学链气化与污泥热解过程中NO_x前驱物的释放特性,发现Fe_2O_3能显着降低烟气中NO_x前驱物的产率,NH3和HCN产率分别下降32%和62%。实验结果与热力学模拟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蔺虹宾,何跃斌,蒋辉,李丽,王新颖[4](2019)在《基于JMatPro软件对7050铝合金析出相的热力学模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材料相图及性能模拟软件JMatPro对7050合金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合金的平衡相组成、TTT曲线、CCT曲线、等温时效过程相转变。结果表明:合金的平衡相组成为86.5%α(Al)、8.87%η(MgZn_2)、3.02%S(Al_2CuMg)、1.02%Al_6Mn、0.33%Mg_2Si和0.26%E(Al Cr MgMn);合金的TTT曲线整体呈"C"形,GP区、亚稳相和稳定相鼻尖温度分别为140℃、330℃和380℃,对应的孕育时间为0.002h、0.007h和0.2h。η′相无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2℃/s;100℃时效27h,合金中η′和S′相分别为6.88%和3.48%,140℃时效13h,合金中η′和S′相达到6.83%和3.63%。(本文来源于《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文桂林[5](2019)在《离子液体对含烷烃共沸体系液液相行为影响及热力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液萃取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方式,对于烷烃与醇、酯等物质形成的二元共沸物的萃取分离工艺,关键在于萃取剂的选择。作为“绿色溶剂”,离子液体是液液萃取一种极具潜力的萃取剂。本论文对正己烷/正庚烷-醇/酯共沸体系进行了萃取分离研究,测定了正己烷/正庚烷-醇/酯-离子液体体系的液液相平衡基础数据,分析了离子液体的分离能力。以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im][BF_4])为萃取剂,探究了温度对叁元体系液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体系的相平衡的影响很小。针对正己烷-乙酸乙酯共沸体系,考察了四种离子液体对正己烷-乙酸乙酯的萃取分离,结果表明了阴离子[OTf]~-比[BF_4]~-具有更好的萃取能力;离子液体中咪唑阳离子的侧链取代基越长,萃取选择性越高。针对正庚烷-正丁醇共沸体系,研究了四种离子液体对正庚烷-正丁醇体系的萃取分离效果,实验发现较短的烷基链长更适合正丁醇的萃取,阴离子对萃取的影响顺序为[OTf]~->[NTf_2]~->[BF_4]~-。针对正己烷-甲醇共沸体系,探究了叁种离子液体对正己烷-甲醇体系的选择性萃取,结果表明阴离子[HSO_4]~-比[OTf]~-对甲醇的亲和力更强,二取代咪唑离子液体比单取代咪唑离子液体更适合于正己烷-甲醇体系的萃取分离。对研究的11个离子液体体系进行热力学模拟,将UNIFAC-Lei模型的预测的正己烷-乙酸乙酯-离子液体叁元液液平衡数据与实验数据对比,评估UNIFAC-Lei模型的准确性。采用NRTL和UNIQUAC模型关联实验数据,获取了各体系的模型相关参数,实现热力学模型对体系相行为的准确描述,为离子液体萃取剂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6)

刘双义[6](2019)在《高纯无水InCl_3制备机理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纯无水的InCl_3现作为一种前躯体已广泛运用于新型功能材料领域,如太阳能电池、ITO薄膜、催化等。而在高纯无水InCl_3的生产中,受到目前制备工艺限制所引起的产品含有有机杂质、品质较低、脱水不彻底、制备周期长、工序繁杂等现象,造成国内生产的高纯无水InCl_3生产成本较高,经济价值偏低,且不能用于工厂大规模生产,严重影响了 InCl_3制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善目前制备工艺研究现状,本文选用金属铟直接氯化法来制备高纯无水InCl_3,运用冶金物理学原理以及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制备高纯无水InCl_3的反应机理与内部微观过程。通过理论计算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热力学平衡计算为理论依据,用吉布斯自由能函数和平衡分压对系统内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进行数据分析,确定不同温度下反应得到的主要产物。并通过分子动力模拟计算来探讨InCl_3反应时的内部铟原子与氯原子的键合方式、运动状态,从而揭示反应的微观状态。热力学计算和分子模拟结果表明,在低于界限温度时铟与氯气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由In_2Cl_6分解而成的InCl_3,在高于界限温度时可直接得到主要产物InCl_3,只是热力学计算得到的界限温度是665℃,而分子模拟计算出来的界限温度是650℃,两者之间存在15℃的偏差。针对上述出现的偏差,本文在计算模拟的基础上设计了特殊的反应设备与工艺流程的实验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与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分子模拟完美呈现了实验中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从微观层面来看,在低于650℃时,反应产生的中间体要预先生成In_2Cl_6后再分解成InCl_3,所以实验相应的InCl_3产率必定有一定的损耗;650℃之后,产生的中间体会直接转化成InCl_3,所以实验相应的InCl_3产率必定有一定的提高,但继续提高温度并不会继续提高反应率。实验结果与热力学理论计算存在15℃的温度差,这种误差主要是因为本文进行的热力学分析是基于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而进行的,这与实际计算所需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实际结果相比,15℃误差在可控范围内。以上结果表明通过热力学计算、分子模拟以及实验得到可用于工厂大批量生产的金属铟氯化法制备InCl_3工艺参数,即只需铟与氯气在特制卧式反应器内,升温至650℃反应3小时后由冷凝管冷却收集密封,就可获得纯度99.99%、铟含量为51.35%、产率高达94.1%且不含水的InCl_3。此法相比于有机溶剂脱水法降低了产品的含水量、缩短了制备周期、简化了制备流程、节约了有机溶剂的成本,且相比于火法中的其他制备工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理论研究价值。综上改进的金属铟氯化法能制备出纯度高不含水生产周期短的InCl_3,在工业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且热力学计算和分子动力模拟清楚解释了其中的反应机理和状态,为进一步工艺参数的改进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3)

赵水霞[7](2019)在《封开河冰塞热力学模拟及冰水动力学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塞诱发的凌洪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害,且冰塞现象受热力与水力要素的影响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封河初期和开河期。封河初期,弯道和束窄河道因特殊的河道形态易于卡冰结坝,河道内桥墩对过水断面的束窄也会增大冰塞发生几率;相比封河期,开河期水鼓冰开造成的凌汛灾害破坏性更大。水面与大气间热量传递引起的冰花产量决定了河冰的形成过程及冰塞的堵塞程度,而冰塞的形成时间、位置及冰塞剖面等的可预测性较低,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冰塞引起的上游水位壅高与冰塞厚度及内部阻力有关,在明晰冰塞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首次将非达西渗流阻力考虑到冰塞内部阻力研究中,运用实验室冰水动力学模型探究了冰塞内部能量损失机理,为受冰凌灾害困扰流域预测冰塞发生与溃决位置及决定河道内水位流量关系提供科学依据。黄河内蒙古段基于其较高的纬度及特殊气候成为黄河凌情最严重河段,基于此,本研究以黄河内蒙古段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对黄河蒲讫卜—岔河口河段河道近20年平面摆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弯道及河工建筑物河段河冰生消过程的原型监测,探究了河道地形对卡冰过程的影响;基于非线性及线性热力学模型,对黄河内蒙古段封河期热量损失系数进行率定,模拟了冰塞形成的热力学过程;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冰塞内部阻力及冰塞内渗流机理进行试验研究,以期在揭示封开河冰塞内部冰水动力学的基础上,为改进河流冰塞模型精度及建立封开河过程完整冰塞模型奠定科学基础。分析结果显示:(1)黄河内蒙古段近57年来气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监测河段河槽宽度近20年呈波动中萎缩状态,2013年较1995年主河槽宽度平均萎缩了 32.24m,变化率为-9%;砂质河床泥沙侵蚀作用强烈,变化率在-12%~-33%,弯道河槽宽度变化率更为明显,什四份子弯道河段变化率达-28%,受弯道横向环流影响,该河段易形成卡冰结坝;跨河桥坐落在河道内的桥墩缩窄了河道的过水断面面积、改变周围流速分布和水力特性,增大了冰塞发生几率。(2)结合单一参数线性热力学模型率定了黄河内蒙古段封河期水面与大气间的热量损失系数为21.38W/(m2.℃);当风速大于4m/s时,Shen&Chiang's非线性热力学模型得到的蒸发和热传导辐射与Ashton's模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且Shen&Chiang's模型下得到的水温与实测水温更接近;以2015-2016年冰封期为典型年,得到黄河内蒙古段上游海勃湾至下游万家寨河段的热量损失呈现增长趋势,由河道内流凌密度、封河长度得到的估算封河期日均敞露水面面积经验公式,经Landsat8遥感影像验证,误差小于13%,计算河道内封河期年总产冰量为9.20×1010kg。(3)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室内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冰塞糙率是影响河道内水流条件的主要阻力因素,与冰厚呈非线性增长关系;渗流阻力沿冰塞累积长度的能量损失与冰厚和水深之比呈正相关关系,冰厚最大位置,冰塞内渗流流量占总下泄流量的10%-19%,造成的能量损失占总能量损失的65%,揭示了渗流在冰塞研究中的重要性。(4)冰塞内渗流系数与孔隙率呈典型的正相关,表征颗粒大小为3.81cmx3.81cmx0.64cm,且随机堆积的立方体冰块颗粒系数k值为0.42,不同水力条件下冰塞孔隙率在0.39-0.5之间;渗流拖曳系数(Cd)与雷诺数(Re)2次多项式的有理函数逼近关系(Cd=1E-7Re2-0.0011Re+2.5727)适用于雷诺数在2300-3500范围。总之,封河期水温与气温差值在6℃-8℃之间时,黄河内蒙古段河道中易失热出现流冰;弯道出口处主槽与滩地的交界处是初始冰塞剖面的堆积点,桥墩阻冰作用会壅高上游水位,河道内高流速区易形成清沟,并在封河期持续产冰输移堆积至下游冰盖底部;水库运行升高了下游一段水温,减少了产冰量体积,延长了封河时间,通过流量调节,对防凌减灾起到重要作用;冰塞渗流阻力的提出,为冰塞剖面精准预测及合理安排水利调度提供了理论参考,且紊流条件下得到的冰塞内渗流拖曳系数与雷诺数的拟合关系是根据紊流强度决定渗流拖曳力的重要方程式;渗流大小主要与孔隙率有关,立方体颗粒系数k值的确定为利用非达西渗流理论模拟相同粒径下冰塞过程提供了依据;最后,明确了冰塞形成机理及冰塞内部阻力,有利于合理分析冰塞阻水程度及实现凌灾的提前预防。(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徐浩然[8](2019)在《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Cd和Zn迁移特性及热力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上海市老港垃圾焚烧厂实际生活垃圾为实验原料,采用SK2-4-12管式炉模拟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研究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Cd和Zn的迁移特性。选用添加剂分别为氯化物(PVC、NaCl和KC1)、硫和硫化物(S、Na2S和Na2SO4)、氧化物(CaO、MgO、SiO2和Al2O3),考察添加剂在不同温度(600 ℃、700℃、800℃和900 ℃)和不同添加量条件下对Cd和Zn迁移分布的影响。并使用HSC Chemistry 6.0热力学模拟软件计算Cd和Zn的形态分布,进一步验证和分析其迁移特性。氯化物能促进Cd和Zn挥发,且温度越高、添加量越大,促挥发效果越好。对于Cd和Zn,四个温度点促挥发效果均为PVC>NaCl>KCl。热力学平衡计算结果表明Cd的气相存在形式为CdC12(g),Cd(g)和CdCl(g),Zn为ZnC12(g)、Zn2C14(g)、ZnCl(g)和Zn(g)。因此温度越高,Cl浓度越大,重金属的气相和氯化物越多。证实了温度和Cl浓度决定氯化物的作用效果。硫和硫化物对Cd的影响在温度为600 ℃和700℃时,抑制其挥发,抑制效果为Na2S>S>Na2SO4;800 ℃时,Na2SO4转为促进Cd挥发,S和Na2S抑制Cd挥发,且抑制效果为S>Na2S;900 ℃时,S仍抑制Cd挥发,Na2S促进Cd挥发且与Na2SO4促进效果相近。对于Zn,硫和硫化物均能抑制Zn挥发,且温度越高、添加量越大,抑制效果越好;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抑制效果为Na2S>S>Na2S04。热力学平衡计算结果表明,800 ℃时CdS04和(Cd0)2*CdS04会逐渐分解为固态CdO,Cd的硫酸盐不稳定易分解,钠硫酸盐助熔作用易占主导,促进Cd的挥发;Zn在高温下以ZnO、ZnSO4形式存在,证实Zn的硫酸盐稳定,钠硫酸盐助熔效果不明显。氧化物能抑制Cd和Zn的挥发。温度越低、添加量越大,抑制效果越好。对于Cd,600 ℃时,抑制效果依次为Si02>A1203>MgO>Ca0;700 ℃时,SiO2和Al2O3抑制效果相近;800 ℃和900。℃时,为A1203>Si02>MgO>CaO。对于Zn,600℃时,抑制效果依次为SiO2>MgO>A1203>CaO;700℃时,MgO和SiO2作用效果接近;800 ℃和900 ℃时,为MgO>Al2O3>SiO2>CaO。热力学平衡计算结果表明,SiO2和A1203与Cd和Zn反应分别生成不易挥发的CdSi03、CdA12O4和ZnAl2O4、ZnSi03,CaO和MgO能结合体系中的自由氯和HCl,降低CI的浓度,均抑制Cd和Zn的挥发。此外,800 ℃时,Al2O3和SiO2混合添加(占垃圾质量的5.0%)抑制Cd和Zn的挥发效果强于单独添加。硅铝比为1:2时,Cd在底渣中分布达到最大,为10.83%;硅铝比为1:1时,Zn在底渣中分布达到最大,为79.48%。(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16)

徐夕生,夏炎,赵凯,郑世帅[9](2019)在《花岗质火山-侵入岩岩浆演化与热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分,也是地球区别于其他行星的重要标志,在研究大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在内生金属矿床成因研究和勘查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活动大陆边缘陆壳的形成与演化涉及大陆的侧向增生和垂向增生/分异,其标志是伴随着大量花岗岩的形成。因此活动大陆边缘是通过花岗岩研究揭示陆壳的形成与演化的关键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乔丽洁,董继先,王石岩,陈海峰[10](2019)在《CH_4-CO_2热化学储能系统的热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CO_2重整CH_4制合成气,随后获得化学品和燃料,是同时利用两种温室气体的极佳途径.本文采用单一控制变量的方法,采用Aspen Plus软件,研究了温度、压力、进料配比等主要工艺条件对CH_4-CO_2干重整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吉布斯反应器(R Gibbs)可以很好地模拟CH_4-CO_2干重整过程.为开展热化学储能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参数.(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热力学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在HC标准温升条件下,利用ANSYS软件对防火密封墙进行热分析,分析温度场、热通量和温度梯度等主要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模型左边的温度传导呈现梯度增长趋势,温度趋势不规则地从高能向低能转移;在防火封堵模型中,其热通量的最小值远小于最大值,而热通量的最大值为方钢部分;热通量矢量方向由高温区向低温区移动,且随着传播时间的增长,能量集中现象逐渐明显。为满足换流站防火墙的防火要求及结构要求,模型中的方钢应加强防火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学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迎,谭嘉进,姬广富.Cd_3As_2弹性模量和热力学性质模拟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朱辉,张佳庆,张泽江.防火封堵系统热力学数值模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3].邓征兵,黄振,郑安庆,何方,魏国强.铁基载氧体的污泥化学链气化过程中氮迁移热力学模拟与实验研究[J].新能源进展.2019

[4].蔺虹宾,何跃斌,蒋辉,李丽,王新颖.基于JMatPro软件对7050铝合金析出相的热力学模拟计算[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9

[5].文桂林.离子液体对含烷烃共沸体系液液相行为影响及热力学模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6].刘双义.高纯无水InCl_3制备机理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模拟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7].赵水霞.封开河冰塞热力学模拟及冰水动力学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8].徐浩然.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Cd和Zn迁移特性及热力学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9].徐夕生,夏炎,赵凯,郑世帅.花岗质火山-侵入岩岩浆演化与热力学模拟[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乔丽洁,董继先,王石岩,陈海峰.CH_4-CO_2热化学储能系统的热力学模拟[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液膜表面破碎示意图叁维整机模拟与热力学循环模...水滴在压气机第一级静叶分布表面氧化物与基体平衡计算的热力学模...正方体算例(512个原子)中虚假内力矩消...碳纳米管单向拉伸准静态模拟瞬态截图...

标签:;  ;  ;  ;  ;  ;  ;  

热力学模拟论文_李迎,谭嘉进,姬广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