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肢形截面异形柱论文_赵滇生,张蕾春,杨德桔,张柱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等肢形截面异形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截面,延性,混凝土,偏心,异形,曲率,桁架。

不等肢形截面异形柱论文文献综述

赵滇生,张蕾春,杨德桔,张柱[1](2010)在《不等肢L形截面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极限承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不等肢L形截面桁架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进行分析,研究了该类异形柱中型钢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偏心距对桁架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桁架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型钢与混凝土能很好地协同工作;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异形柱极限承载力也随之提高;加载点离截面力学中心越近,异形柱的极限承载力越大,且加载点偏心距对异形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也越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孔祥娅[2](2009)在《不等肢L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异形柱二阶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形柱一般是指采用L、T、十和Z形截面的柱。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肢高与填充墙基本同厚,室内不出现柱楞,使用性能好、得房率高,受到用户和开发商的欢迎。又因采用新型墙材,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受到政府的重视。这种结构自重轻、室内不突棱角,特别适用于城市的多层及小高层住宅建筑中。异形柱框架结构作为一种较新的结构形式,其良好的性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规范中,长细混凝土柱的二阶效应问题特别是杆系结构中偏压杆件的二阶效应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地解决。建设部2006年3月9日以415号公告批准发布的《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对于等肢异形柱,当长细比大于17.5时,应考虑侧向挠度的影响。当长细比小于等于17.5时,不用考虑二阶效应。对不等肢异形柱没有做明确的规定。本文在以往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钢筋混凝土双向偏心受压柱的工作机理,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BAQUS对不等肢L形截面双向偏心受压柱受力及变形进行模拟分析,对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和破坏准则;混凝土、纵筋和箍筋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纵筋和箍筋单元类型的选取、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加载方式及有限元求解算法等方面进行探讨。然后选取一种长细比和相对偏心距、变化四种荷载角,根据对长柱的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结果,研究了不等肢L形截面长柱的二阶效应问题及不同荷载角下受双向偏心受压时的极限荷载和变形,并给出了不等肢L形截面长短柱的划分界限,当长细比不大于17.5时,构件截面中由二阶效应引起的附加弯矩相对截面一阶弯矩比较小,忽略二阶效应的影响,按短柱处理。还讨论了考虑二阶效应的不等肢L形截面柱偏心距增大系数与长细比、相对偏心距的关系,偏心距增大系数η与长细比近似呈抛物线关系,与相对偏心距近似呈双曲线关系。在X轴,Y轴方向的柱轴变形曲线均可近似为正弦曲线。对于考虑二阶效应不等肢L形截面两端铰支的钢筋混凝土柱,跨中侧向位移的大小和荷载角有很大关系,当荷载角0°,180°时,跨中位移在长肢方向的变化比较大,而当荷载角90°,270°时,其跨中位移在短肢方向变化比较大。(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9)

张蕾春[3](2009)在《桁架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不等肢L形截面极限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能力,型钢的配钢形式、配钢率,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荷载形式是影响型钢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关键。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桁架式不等肢L形截面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进行研究,将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不等肢L形截面的桁架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型钢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混凝土强度等级、偏心距、加载角、配钢率及配钢形式等对桁架式不等肢L形截面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从中找出各类影响因素对桁架式不等肢L形截面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合理配钢形式与最佳配钢率。最后,将桁架式不等肢L形截面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与不等肢L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极限承载力进行比较,发现在异形柱中配置型钢能使其极限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且在大偏心情况下,异形柱极限承载力的提高更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9-04-01)

宋怀金,苏益声,罗永峰[4](2007)在《SRC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型钢混凝土(SRC)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利用数值迭代法编写了SRC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承载力计算程序,由该程序可求得SRC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N-M及Mx-My相关曲线,并能得到其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计算可知,SRC异形柱比相同截面的钢筋混凝土(RC)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提高很多;最后给出了SRC异形柱的实用设计计算步骤.(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12期)

百中山,刘义[5](2007)在《不等肢T形截面异形柱的配钢形式对曲率延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截面曲率延性的因素很多,主要研究了配钢形式对不等肢T形异形柱曲率延性的重要影响。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理论计算结果的影响,在相同的截面形状、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箍率和剪跨比的条件下,针对9种不同的截面配钢形式,用自编程序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M-φ曲线和不同方向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延性系数。得出了一些对SRC异形柱合理配钢设计方面有参考价值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07年09期)

张新培,陈伟,张翼[6](2006)在《不等肢异形柱截面曲率延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线性全过程数值分析方法,计算了钢筋混凝土不等肢T形、L形和十字形柱截面模型在多种工况下的截面曲率延性比。以此为基础,对影响不等肢T形、L形、十字形异形柱截面曲率延性的主要因素作了统计分析,建立了轴压比、纵筋配筋率、体积配箍率、纵筋等级和砼等级等因素与不等肢异形柱截面曲率延性的关系,为不等肢异形柱抗震性能评估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杨德磊[7](2006)在《钢骨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3根钢骨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在双向偏心压力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揭示了钢骨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的工作机理、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验证了平均应变的平截面假定,掌握了钢骨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构件破坏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程序得到了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N—M及M_x—M_y相关曲线;运用该程序进行了钢骨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并将试验实测结果与程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本文还利用程序对截面形式、荷载加载点相同的以粗钢筋和型钢为钢骨的混凝土异形柱和文献中的钢骨混凝土异形柱的极限承载力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和后者极限承载力相差不大。最后,进行了钢骨混凝土异形柱的实用设计方法初探。(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6-06-01)

陈伟,张新培[8](2006)在《钢筋混凝土不等肢异形柱截面延性最不利荷载方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过程非线性的数值分析方法,计算了钢筋混凝土不等肢T形、L形和十字形柱截面模型在792种工况下的截面曲率延性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不等肢异形柱截面延性最不利荷载方向的因素,并得出了这3种截面不等肢异形柱在上述工况下的截面延性最不利荷载方向。(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06年01期)

伍盛,陆春阳[9](2005)在《陶粒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6根陶粒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在双向偏心受压作用下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验证了截面平均应变的平截面假定,试验表明中和轴不垂直于弯矩平面,中和轴位置随荷载作用的增大而变化,并可用截面混凝土受压等效矩形应力图计算极限荷载值。(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05年11期)

不等肢形截面异形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形柱一般是指采用L、T、十和Z形截面的柱。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肢高与填充墙基本同厚,室内不出现柱楞,使用性能好、得房率高,受到用户和开发商的欢迎。又因采用新型墙材,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受到政府的重视。这种结构自重轻、室内不突棱角,特别适用于城市的多层及小高层住宅建筑中。异形柱框架结构作为一种较新的结构形式,其良好的性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规范中,长细混凝土柱的二阶效应问题特别是杆系结构中偏压杆件的二阶效应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地解决。建设部2006年3月9日以415号公告批准发布的《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对于等肢异形柱,当长细比大于17.5时,应考虑侧向挠度的影响。当长细比小于等于17.5时,不用考虑二阶效应。对不等肢异形柱没有做明确的规定。本文在以往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钢筋混凝土双向偏心受压柱的工作机理,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BAQUS对不等肢L形截面双向偏心受压柱受力及变形进行模拟分析,对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和破坏准则;混凝土、纵筋和箍筋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纵筋和箍筋单元类型的选取、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加载方式及有限元求解算法等方面进行探讨。然后选取一种长细比和相对偏心距、变化四种荷载角,根据对长柱的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结果,研究了不等肢L形截面长柱的二阶效应问题及不同荷载角下受双向偏心受压时的极限荷载和变形,并给出了不等肢L形截面长短柱的划分界限,当长细比不大于17.5时,构件截面中由二阶效应引起的附加弯矩相对截面一阶弯矩比较小,忽略二阶效应的影响,按短柱处理。还讨论了考虑二阶效应的不等肢L形截面柱偏心距增大系数与长细比、相对偏心距的关系,偏心距增大系数η与长细比近似呈抛物线关系,与相对偏心距近似呈双曲线关系。在X轴,Y轴方向的柱轴变形曲线均可近似为正弦曲线。对于考虑二阶效应不等肢L形截面两端铰支的钢筋混凝土柱,跨中侧向位移的大小和荷载角有很大关系,当荷载角0°,180°时,跨中位移在长肢方向的变化比较大,而当荷载角90°,270°时,其跨中位移在短肢方向变化比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等肢形截面异形柱论文参考文献

[1].赵滇生,张蕾春,杨德桔,张柱.不等肢L形截面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极限承载力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

[2].孔祥娅.不等肢L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异形柱二阶效应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

[3].张蕾春.桁架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不等肢L形截面极限承载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4].宋怀金,苏益声,罗永峰.SRC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百中山,刘义.不等肢T形截面异形柱的配钢形式对曲率延性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

[6].张新培,陈伟,张翼.不等肢异形柱截面曲率延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

[7].杨德磊.钢骨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研究[D].广西大学.2006

[8].陈伟,张新培.钢筋混凝土不等肢异形柱截面延性最不利荷载方向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

[9].伍盛,陆春阳.陶粒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研究[J].大众科技.2005

论文知识图

不同轴压比对Mx-My相关曲线的影响一34试件的最终破坏形态SRC异形柱A的荷载位移变化截面曲率延性与体积配箍率关系图SRC异形柱钢骨骨架布置图不等肢L形不同轴压比弯矩一曲率图

标签:;  ;  ;  ;  ;  ;  ;  

不等肢形截面异形柱论文_赵滇生,张蕾春,杨德桔,张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