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概述论文

张海洋: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概述论文

【摘 要】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分布在黑龙江省北安市龙江路两侧,由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旧址、黑龙江省政府办公旧址、黑龙江日报社旧址三处文物组成。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此成立东北第一个完整的省级民主政权,并作为东北最巩固而稳定的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是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历史的一个象征,是我党在东北地区进行建党、建政、舆论宣传、土地改革、剿匪平叛、发展生产、支援全国解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及政治价值。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历史价值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分布在黑龙江省北安市龙江路两侧,由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旧址、黑龙江省政府办公旧址、黑龙江日报社旧址三处文物组成。旧址建于1936年至1944年,总建筑面积6455 平方米,曾为伪满时期北安省、北安县两级行政机关所使用,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此成立东北第一个完整的省级民主政权,并作为东北最巩固而稳定的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历史背景

北安位于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度的中间地带,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是粮食主产区。北安地理位置卓越,是我国最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滨北、齐北、北黑三条铁路在此交汇,东南通达哈尔滨,西南通达齐齐哈尔,向北直达边境城市黑河,与苏联隔江相望,进可攻退可守,具备建立战略基地的最佳条件。早在1939年伪满洲国就在这里设立了北安省,是伪满军政中心之一。北安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活动区之一,第三、六、九、十一军曾在北安活动过。建立南北河后方基地,白皮营指挥中心,成立中共北安地下中心县委,抗日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地方组织,使中国共产党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作出了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9月19日刘少奇代表党中央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出:“只要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共中央从延安等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到东北开展工作,北安就是当时确定的一个战略要点。为创建东北战略根据地,受党中央的派遣,1945年9月2日,由陕甘宁党政机关、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和延安中学等单位1000 余名干部组建的中央干部团奔赴东北。干部团中的195 人一路步行行军72 天8000 里路,完成了一次写入史册的小长征,于1945年11月15日胜利到达北安。他们带来了延安指示和延安经验,先后补充及组建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黑龙江省军区、黑龙江日报社等党政军宣机关。这些领导机关的成立,标志解放战争时期以北安为中心的完整而稳定的黑龙江省根据地正式成立,抢得了战略上的先机,使黑龙江省根据地在公开建党、建政、建军及土地改革、垦荒生产等方面工作走在前面,见证了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等战略决策的贯彻执行。

二、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现状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现存三处文物建筑,承载着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史发展信息,在建筑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价值,具有日式现代建筑艺术风格,注重实用性,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是研究时代及地域建筑的典型实例。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建筑格局保存完整,历史特征明显,是东北地区规模较大,历史价值较高,合理利用较好的解放战争时期文物。

(一)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旧址

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北安市龙江路北端逸园西侧,扩建于1944年,俗称大灰楼,为砖结构的单体建筑,地面二层,建筑面积3472 平方米。建筑呈西北东南走向,面阔120 米,进深15 米,门向东北,建筑布局基本呈折尺型。原为伪满北安县公署,日式现代建筑并略带一定折衷主义的建筑特征。2013年依托旧址成立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旧址陈列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隶属于北安博物馆;2014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黑龙江省政府办公旧址位于北安市龙江路北大荒街38 号,建于1937年,原为伪满北安省省长与次长的办公楼。旧址坐北朝南,基本呈正方形,地面二层,地下一层,北边长为18.7 米,西边长为18.75 米,建筑面积为1083 平方米,方正通透,具有日式现代建筑风格,格局保存十分完整。2005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作为黑龙江省政府旧址陈列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为北安博物馆分馆之一。

(二)黑龙江省政府办公旧址

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团辅干预对所有测量指标的影响,检验分组和不同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前测、后测、追踪)所有测量指标得分进行两两组内比较;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2015年在2013年所采集的产生抗药性种群13JLGY-6、13JLGY-9、13JYJD-1、13JCWJ-3的原采集地采集看麦娘种子,分别命名为15JLGY-6、15JLGY-9、15JYJD-1、15JCWJ-3,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其抗药性。结果发现,这4个种群看麦娘对精唑禾草灵的相对抗性倍数在9.36~31.79倍之间(表5)。

(三)黑龙江日报社旧址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是1945年黑龙江省领导核心和各党政机关主要集中办公处,也是目前黑龙江省解放战争期间保存最为完好的省级机关办公场所。它见证了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和中央东北局、黑龙江省委各项工作决策的实施,真实地记录下我党建设、巩固、保卫新政权的一段历史。

三、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历史价值

黑龙江日报社旧址位于北安市龙江路434 号,建于1936年,原为伪满北安兴农合作社。旧址坐东朝西,建筑面积1900 平方米。黑龙江日报社旧址呈中轴线和侧轴线纵横相交的平面格局,南北长46 米,东西宽32 米,T 部宽16米。建筑内部举架高,窗狭长而数量多,便于采光,有大小房间23 间。四周建有围墙,占地面积3130 平方米,庭院内多古树名木。2009年底,旧址作为北安博物馆进行保护利用,向公众免费开放。2014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作为最稳固的后方,人民节衣缩食,倾其所有,一切为了前线。他们积极开展生产运动、组织支前车队、出担架队、救治护理伤员,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从1946年4月到1948年11月,老黑龙江省动员和输送17 万兵源到前线,成为四野百万大军中的主力。仅从1947年初到1948年末两年时间内,黑龙江省就提供民工21.6 万人次,粮食80 多万吨,谷草 4.7 万吨,担架 3200 多副,马匹5600 多匹,大车辆1200 多辆及其他大批物资。整个东北局机关和主力部队吃的粮食,有35%由老黑龙江省供给。

图2(a)为偏向铝合金的焊缝断口放大12倍的形貌图,可以明显看出焊缝底部存在孔洞。断口中部和上部存在呈周期性排列的“片层饼”状结构[8-9],相邻的间隔大约为1 mm,这可能与搅拌摩擦焊焊缝内部S线的形成机理[10]相关。由于搅拌头旋转挤压带动材料流动,在焊接方向形成周期性的材料堆积填充,形成周期性的结合薄弱区,最终断口出现沿焊接方向周期性排列的“片层饼”结构。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承载了我党创建巩固黑龙江根据地的艰苦奋斗历史和革命斗争经验,传承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和源自延安的红色基因,是信仰的永久象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历史的一个象征,是我党进行建党、建政、舆论宣传、土地改革、剿匪平叛、发展生产、支援全国解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及政治价值。

【中图分类号】K8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9)05-0068-02

【作者简介】张海洋(1982-),女,黑龙江北安人,北安博物馆,副馆长。

□编 辑/徐霄天

标签:;  ;  ;  ;  ;  ;  ;  ;  ;  ;  ;  ;  

张海洋: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党政机关旧址概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