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PFNA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陈志丰陈伟峰

(常州中医院骨伤科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应用PFNA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和髓内钉PFNA内固定组,并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少于锁定钢板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的的Harri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更适合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关键词】锁定钢板PFNA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66-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常见于老年患者。目前对于骨折移位明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能够使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减少并发症[1]。因此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2]。笔者自2011年1月-2014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分别治疗35例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筛选

1.1.1临床诊断标准[3]:1.外伤史;2.症状与体征;3.影像学检查:X线片及CT,必要时做CT三维重建。

1.1.2纳入标准:1.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者;2.年龄大于60岁者;3.纳入对象排除手术禁忌可耐受手术者;4.新鲜骨折未经特殊处理者。

1.1.3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患者;2.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及合并其他骨折需行手术;3.年龄小于60岁者;4.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内科疾病,全身情况较差及精神病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及术后无法下地进行功能锻炼者。

1.1.4骨折分型:采用AO分型方法。

依据上述标准,自2011年1月-2014年3月共筛选符合标准股骨粗隆间骨折70例。

1.2一般资料

将所有纳入标准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和髓内钉PFNA内固定组治疗,手术操作由同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执行。两组术前随机分组后按患者年龄构成、性别、骨折类型相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2.1治疗方法

2.1.1术前准备

入院患者完善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片等,并明确骨折分型。对患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肿胀严重者给予冰块外敷活血消肿。对患者手术风险及耐受度进行评估,确保患者手术安全进行。

2.1.2手术方法

PFNA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与躯干保持10°~15°内收,在C臂透视下闭合牵引复位后,常规消毒铺巾。自股骨大粗隆顶点以上约3~5cm处纵行切开皮肤约5cm,于大粗隆顶点插入导针,C臂透视确认导针在髓腔。开口扩髓后插入合适PFNA主钉,安装130°瞄准臂及钻头套筒。向股骨颈内钻入导针,使导针在正位透视下位于股骨头颈中线偏下,侧位位于股骨颈正中,距关节面至少5mm处。确认导针位置后,测深、扩孔。将螺旋刀片连接到插入器上,适当敲击,打入螺旋刀片,C臂证实后,锁定螺旋刀片。远端动态锁定后拧入尾帽。冲洗切口并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锁定钢板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将患者仰卧位置于手术床上,垫高患侧臀部,患肢髋关节外展固定,牵引内旋内收复位,常规消毒铺巾。在患侧股骨外侧大粗隆顶点向下做一长约12cm纵行切口,显露股骨粗隆间及股骨近端,清理血凝块及软组织,取长度合适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安装2枚上端135°定位套筒,将钢板置于适当位置,沿定位套筒钻入2枚直径1.5mm克氏针,“C”型臂X线机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用空心钻沿定位针方向钻孔,测量所需螺钉长度,拧入2枚股骨颈螺钉,再次透视见骨折复位及螺钉位置和长度良好。再于骨折端下方安装3枚定位套筒,钻孔后测量所需螺钉长度,一次拧入3枚股骨近端锁定螺钉,最后拧入第三枚股骨颈螺钉。固定牢固后,再次透视确保所有内固定在位。冲洗切口并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2.1.3术后处理

术后两组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3~7天,第二天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两周拆线,一月门诊复查,X线示骨折线模糊时行患肢不完全负重活动,术后2月可逐渐弃拐。术后瞩患者每月随访一次,至完全下地活动为止。随访指标包括影像学检查、疼痛、功能、下肢是否存在畸形及髋关节Harris评分。

2.2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末次随访的Harris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4]。

2.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

3结果

3.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4讨论

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可采用的内固定一般可分为钉板结构和髓内固定装置,目前应用较多的钉板结构是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动力髁螺钉系统(DC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加压钢板(PCCP)等,髓内固定装置主要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第三代Gamma钉等。以往动力髋螺钉系统(DHS)是治疗稳定性且骨量较好的粗隆间骨折较好的选择之一,但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系统也存在一定的缺点[5-7]。锁定钢板治疗较动力髋螺钉治疗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首先锁定钢板无需预弯,避免了因安放问题而导致股骨头血供的破坏,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8]。其次,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锁定钢板能够更好的提供稳定性[9]。PFNA继承了PFN的生物力学特点,用螺旋刀片锁定技术取代了传统2枚螺钉的固定,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加的芯直径(4.5~9mm),确保了最大程度的骨质填压以及较为理想的锚合力,PFNA依靠螺旋刀片一个部件实现了抗旋转和稳定支撑,其抗切出稳定性较高,抗旋转稳定性和抗内翻畸形的能力强[10]。两种内固定系统各有优势,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从本研究材料来看,相比于髓内固定,锁定钢板可以更好地将骨折复位,恢复应有的颈干角。但锁定钢板属于髓外偏心固定,患者负重后,钢板承受的力臂较长,更容易发生术后髋内翻畸形。本次研究中,钢板组出现2例髋内翻,我们认为是由于骨折端的压应力不能通过股骨距传导,而内固定物上应力增大所致。而PFNA主钉比较靠近负重力线,有利于载荷的传递,并且力臂短,相对来说有良好的生物力学优势,固定坚强而牢固,从而使患者术后可以进行早期负重与功能锻炼,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基本上是半闭合操作,出血量较少,不需要剥离暴露骨折断端,减少了骨折部位软组织的损伤,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

相较而言,锁定钢板和PFNA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内固定,均具有促进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及骨折早期愈合的作用,然而PFN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相比于锁定钢板,更适合用于发病人群为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参考文献

[1]黄杰峰,邓友章.髋部骨折与老年骨质疏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0(40):127-129.

[2]宋振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现状[J].髋关节外科临床研究新进展,2012,719,32-38.

[3]邱贵兴,戴克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3版:317-320.

[4]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3.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225.

[5]董玮,常敏.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2):1028-1029.

[6]王亮,黄相杰.动力髁螺钉治疗特殊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报告[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7):29-30.

[7]赖宪良,李峰,刘东旭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14(6):34-26

[8]王春辉,吴兵.三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9例的随机对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1(5):15-39.

[9]王树青.闵晓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1):7.

[10]林晓毅,袁华澄,四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6(10):878-880.

标签:;  ;  ;  

PFNA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