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速度论文_周来宏,窦景欣,张居乾,闻邦椿

导读:本文包含了诱导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诱导,速度,螺旋桨,旋翼,推力,导管,特性。

诱导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周来宏,窦景欣,张居乾,闻邦椿[1](2017)在《基于改进直线涡元诱导速度模型的旋翼自由尾迹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置涡核模型的角度条件,使涡核模型在极限状态下仍保持收敛,进而改进了利用Biot-Savart定律计算直线涡元对空间任意一点诱导速度的模型;桨叶气动模型采用Weissinger-L升力面理论模拟;自由尾迹的求解采用PIPC松弛迭代算法结合具有二阶精度的CB2D时间步进算法.利用上述模型和算法对某型号旋翼的尾迹进行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利用改进涡核模型计算的桨尖涡径向位移收缩更加明显,这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利用改进涡核模型得到的自由尾迹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的更好.上述结论可以证明,新建立的旋翼自由尾迹模型提高了原有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吴家鸣,赖宇锋,李江伟,徐灜[2](2016)在《导管螺旋桨的推力、进速与诱导速度沿盘面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工况下导管螺旋桨的推力、转矩以及螺旋桨周围的流场特性进行观察,对导管螺旋桨盘面处的进速、诱导速度沿盘面的分布以及螺旋桨所发出的推力与周围速度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导管出口处激发出的下游尾涡作用,螺旋桨推力、转矩、盘面的进速以及诱导速度分量的时域过程表现出了一种多次峰谷值振荡变化的动力学特征,轴向进速是影响螺旋桨推力、转矩变化的主要因素。文章结论有助于提高对导管螺旋桨推力产生机理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为设计出性能优良导管螺旋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6年12期)

杨兴邦,项昌乐,徐彬[3](2016)在《自转旋翼机跳飞的旋翼诱导速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自转旋翼机跳飞的旋翼叶素诱导速度随时间和径向站位的分布规律的分析方法.基于叶素理论和动量理论,建立总距突增时旋翼瞬态拉力和动态诱导速度的响应模型,通过NACA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将响应模型引入考虑地面效应的自转旋翼机跳飞动力学模型,以总距突增和地面效应在跳飞中作用时间的起始点作为动力学模型数值求解的分段点求解方程.使用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样机的跳飞性能进行仿真,并试验验证模型准确度.利用跳飞模型计算出试验样机跳飞中旋翼叶素诱导速度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某站位处诱导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先呈线性后呈抛物线,某时刻诱导速度与径向站位近似呈线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李江伟[4](2016)在《水下潜器系统中导管螺旋桨的推力特性与诱导速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管螺旋桨是水下潜器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水下潜器的前进、后退和回转运动。潜器的存在对导管螺旋桨周围流场有显着的影响,这一流场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对导管螺旋桨推力特性产生影响。对导管螺旋桨在潜器流场影响下导管内部流场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揭示螺旋桨推力响应特性的内部机理,有助于对螺旋桨在潜器系统中的推力特性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分析,从而为开发出适用于潜器系统的导管螺旋桨提供基础数据。目前对螺旋桨推力产生与螺旋桨进速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多,而对螺旋桨轴向诱导速度、周向诱导速度、径向诱导速度叁个诱导速度分量的计算、叁个诱导速度分量与螺旋桨推力、转矩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较少,对于导管螺旋桨所产生的推力、所受到的转矩与螺旋桨转速、进速以及叁个诱导速度分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运转中的螺旋桨在不同相对半径叶切面上所发出的推力、所受到的转矩与在这些叶切面上的进速、诱导速度之间的关系,从数值模拟的角度去研究的并不多。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构建导管螺旋桨和水下潜器的几何模型,对导管螺旋桨在特定的进速、不同的转速条件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推力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确定了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其次,对单独导管螺旋桨的推力特性与诱导速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需要进行诱导速度数据处理的盘面位置,对导管螺旋桨的推力响应特性与轴向进速和叁个诱导速度分量的盘面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推力沿桨叶相对半径分布与进速、叁个诱导速度分量沿盘面相对半径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水下潜器影响下的导管螺旋桨的推力特性与诱导速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转艏过程中导管桨的推力特性与诱导速度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转艏角度下的导管桨的推力响应特性与诱导速度盘面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转艏角度下推力沿相对半径的分布与诱导速度沿盘面相对半径分布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8)

化为卓,梁华,赵光银,李军,李应红[5](2014)在《温升效应对介质阻挡放电诱导速度和涡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同时存在力、热两种效应传递能量,为研究热效应对等离子体激励诱导流场的影响,通过求解带有体积力源项和热量源项的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综合考虑动量效应和温升效应的介质阻挡放电物理模型,并对比分析了有、无温升效应时的速度场和涡量场。计算结果表明:同一时刻考虑温升效应时的诱导速度大于未考虑时的诱导速度,并且随激励时间的增长更为显着;在50 ms时考虑温升效应的诱导速度高出未考虑时诱导速度的9.5%;非定常激励下,温升效应对等离子体激励诱导涡量的大小产生显着影响,与无温升效应相比,等离子体激励作用期间的正涡涡量增大10%,负涡涡量增大5%,等离子体激励未作用期间温升效应加速了涡的耗散。(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4年10期)

赵辰,杨晨俊[6](2014)在《考虑诱导速度的螺旋桨敞水性能CFD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桨工作时在其周围形成诱导速度场,诱导速度随到桨叶距离的增大而衰减。采用CFD方法模拟螺旋桨敞水性能时,只能截取有限尺度的流域进行计算,此时计算域边界上诱导速度并不为零,将进口速度设为进速是近似的。一般采用足够大的计算域,使螺旋桨前方及侧面边界尽量远离桨叶。为了在较小的计算域中实现螺旋桨敞水性能的准确预报,提出在设定进口速度时计入螺旋桨诱导速度的CFD模拟方法。应用升力面方法计算诱导速度,将进口速度设为进速与诱导速度之和。逐步减小计算域尺度,考察敞水性能及压力分布计算结果的变化情况及精度。算例比较表明:通过考虑诱导速度,可以大幅度减小进口与螺旋桨的距离而不降低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Dracos,Vassalos[7](2012)在《应用RANS(雷诺平均的纳维尔一斯托克斯方程)和动量理论进行螺旋桨诱导速度的计算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In order to 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ropeller induced velocity in the study of the hull-propeller interaction using the body force approach,three method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opeller induced velocity:1)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 simulation of the self-propulsion test,2) RANS simulation of the propeller open water test,and 3) momentum theory of the propeller.The results from the first two methods were valida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the computed flow field.The thrust identity method was adopted to obtain the advance velocity,which was then used to derive the propeller induced velocity from the total velocity field.The results computed by the first two approaches were close,while those from the momentum theory were significantly overestimated.The presented results could prove to be useful for further calculations of self-propulsion using the body force approach.(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期刊2012年02期)

马杨超,于世美,邓彦敏[8](2012)在《共轴式双旋翼悬停诱导速度场的PIV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悬停状态下共轴式双旋翼和单旋翼的流场特性进行了水洞实验测量,得到流场矢量图和涡量云图数据。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深入分析,得出了悬停状态下共轴双旋翼流场特性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如:共轴式双旋翼产生的轴向诱导速度大于单独靠下旋翼产生的轴向诱导速度,但小于其两倍;沿旋翼轴向下,轴向诱导速度逐渐增大。径向诱导速度在桨尖区域表现为快速向内收缩,上旋翼收缩速度比下旋翼快,收缩范围大;对于单双旋翼,周向诱导速度都存在一个方向转向的半径位置,在其内和该旋翼转向相同,在其外则相反,对于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2年01期)

吴新海,龚琼[9](2011)在《异丙酚不同诱导速度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效果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异丙酚不同诱导速度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孕妇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后以不同诱导速度注入异丙酚,A组诱导速度为6mg/(kg·min),B组诱导速度为3mg/(kg·min),C组诱导速度为2mg/(kg·min),观察麻醉效果、心电监护数据、异丙酚总用量、呼吸抑制情况、苏醒时间等。结果:麻醉效果,C组24例优,A、B组分别29例优,C组麻醉效果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情况:C组仅1例发生呼吸抑制,A组和B组分别有10例和4例发生呼吸抑制,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以较快速度诱导患者苏醒快,异丙酚用量少,但呼吸抑制也相应增加,建议临床以3mg/(kg·min)的速度诱导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1年31期)

张玉良,李仁年,巫发明[10](2008)在《风力透平诱导速度的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归纳了不同叶片气动设计理论中的诱导速度处理形式,评价了诱导速度的求解过程与应用前景。结果显示,现有叶片设计方法中的诱导速度处理方式单一,采用基于粘性流的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与自由涡理论是提升风力机叶片优化设计的主要策略。(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诱导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工况下导管螺旋桨的推力、转矩以及螺旋桨周围的流场特性进行观察,对导管螺旋桨盘面处的进速、诱导速度沿盘面的分布以及螺旋桨所发出的推力与周围速度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导管出口处激发出的下游尾涡作用,螺旋桨推力、转矩、盘面的进速以及诱导速度分量的时域过程表现出了一种多次峰谷值振荡变化的动力学特征,轴向进速是影响螺旋桨推力、转矩变化的主要因素。文章结论有助于提高对导管螺旋桨推力产生机理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为设计出性能优良导管螺旋桨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诱导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周来宏,窦景欣,张居乾,闻邦椿.基于改进直线涡元诱导速度模型的旋翼自由尾迹计算方法[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7

[2].吴家鸣,赖宇锋,李江伟,徐灜.导管螺旋桨的推力、进速与诱导速度沿盘面的分布特征[J].船舶工程.2016

[3].杨兴邦,项昌乐,徐彬.自转旋翼机跳飞的旋翼诱导速度分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

[4].李江伟.水下潜器系统中导管螺旋桨的推力特性与诱导速度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5].化为卓,梁华,赵光银,李军,李应红.温升效应对介质阻挡放电诱导速度和涡量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4

[6].赵辰,杨晨俊.考虑诱导速度的螺旋桨敞水性能CFD模拟[J].海洋工程.2014

[7].Dracos,Vassalos.应用RANS(雷诺平均的纳维尔一斯托克斯方程)和动量理论进行螺旋桨诱导速度的计算研究(英文)[J].JournalofMarineScienceandApplication.2012

[8].马杨超,于世美,邓彦敏.共轴式双旋翼悬停诱导速度场的PIV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2

[9].吴新海,龚琼.异丙酚不同诱导速度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效果的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

[10].张玉良,李仁年,巫发明.风力透平诱导速度的应用评价[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操纵负荷计算机变形条件下Q345B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压力诱导熔体迁移熔融模型示意图动量法诱导速度的迭代计算流程不同时刻涡环运动轨迹迭加于翼平面下...涡环空间诱导速度示意图

标签:;  ;  ;  ;  ;  ;  ;  

诱导速度论文_周来宏,窦景欣,张居乾,闻邦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