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论文和设计-黄伟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氧化碳含量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它包括检测管,所述的检测管内设有检测腔,所述的检测腔的一端设有红外光源,另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在检测管上设有防水透气膜,所述的防水透气膜与检测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立的检测腔,对二氧化碳含量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得到较高的反射系数,从而能够准确探测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包括检测管(1),所述的检测管(1)内设有检测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腔(2)的一端设有红外光源(3),另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4),在检测管(1)上设有防水透气膜(5),所述的防水透气膜(5)与检测腔(2)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包括检测管(1),所述的检测管(1)内设有检测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腔(2)的一端设有红外光源(3),另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4),在检测管(1)上设有防水透气膜(5),所述的防水透气膜(5)与检测腔(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透气膜(5)位于红外光源(3)和红外传感器(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光源(3)和红外传感器(4)固定在检测腔(2)内,所述的防水透气膜(5)固定在检测管(1)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腔(2)、红外光源(3)和红外传感器(4)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管(1)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检测管(1)的两端封闭,检测管(1)内壁为光滑的圆柱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腔(2)、红外光源(3)和红外传感器(4)的光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管(1)上设有若干连通检测腔(2)的进气孔(6),防水透气膜(5)压设在进气孔(6)上,且防水透气膜(5)与检测管(1)外壁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管(1)上设有引线孔(7),引线孔(7)上覆盖有密封盖,红外光源(3)连接有引脚(8),引脚穿过引线孔(7)并延伸到检测管(1)外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氧化碳含量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

背景技术

车内空气质量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度,如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严重时会使人失去知觉。因此,在某些型号的车中,设有二氧化碳含量检测器,通常是采用红外光源与红外传感器配合进行检测,但现有技术中,红外光源与红外传感器直接设于车内某一区域,对红外光源没有较高的反射系数,使得空气进入检测腔体后,红外传感器无法准确探测出腔体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这就导致整体二氧化碳传感器产生了较大偏差,检测结果无参考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包括检测管,所述的检测管内设有检测腔,所述的检测腔的一端设有红外光源,另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在检测管上设有防水透气膜,所述的防水透气膜与检测腔连通。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防水透气膜位于红外光源和红外传感器之间。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红外光源和红外传感器固定在检测腔内,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固定在检测管的外壁上。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检测腔、红外光源和红外传感器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检测管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检测管的两端封闭,检测管内壁为光滑的圆柱面。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检测腔、红外光源和红外传感器的光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检测管上设有若干连通检测腔的进气孔,防水透气膜压设在进气孔上,且防水透气膜与检测管外壁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检测管上设有引线孔,引线孔上覆盖有密封盖,红外光源连接有引脚,引脚穿过引线孔并延伸到检测管外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独立的检测腔,对二氧化碳含量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得到较高的反射系数,从而能够准确探测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2、检测管采用独立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检测管1、检测腔2、红外光源3、红外传感器4、防水透气膜5、进气孔6、引线孔7、引脚8、短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包括检测管1,所述的检测管1内设有检测腔2,所述的检测腔2的一端设有红外光源3,另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4,在检测管1上设有防水透气膜5,所述的防水透气膜5与检测腔2连通。

本体检测腔体组件,结构独立,易于装卸、更换,在失效或故障后只需要更换检测管1即可,不用整体报废,从而节约维修成本。

检测管1内部形成一个独立的检测腔2,提高了对红外光源的反射系数,使得空气进入检测腔后,红外传感器4能准确探测出检测腔2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得到精确的检测结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红外光源3、红外传感器4和防水透气膜5均为现有技术,可以采用市售产品。如红外光源3可选用Axetris AG公司的EMIRS 200系列红外光源,红外传感器4可选用深圳市晶创和立科技有限公司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防水透气膜5可选用江苏科德宝建筑节能可以有限公司的防水透气膜。

在本实施例中,防水透气膜5位于红外光源3和红外传感器4之间,防水透气膜5能保证检测腔2与外部空间的气流流动,但能阻止水汽进入到腔体中,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所述的红外光源3和红外传感器4固定在检测腔2内,所述的防水透气膜5固定在检测管1的外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腔2、红外光源3和红外传感器4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用于提高检测的精度。

优选方案,检测管1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检测管1的两端封闭,检测管1内壁为光滑的圆柱面,检测管1的内壁能大大提高红外光源在检测腔内的反射系数,检测管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耐温性和导热性,检测腔2、红外光源3和红外传感器4的光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使检测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整个检测管1是与外部分离的结构,更易于安装和拆卸。

检测管1上设有若干连通检测腔2的进气孔6,防水透气膜5压设在进气孔6上,防水透气膜5可采用粘贴的方法与检测管1外壁密封连接,达到防尘防水的效果。

检测管1上设有引线孔7,引线孔7上覆盖有密封盖,红外光源3连接有引脚8,引脚穿过引线孔7并延伸到检测管1外部,引线孔7用于和PCB板电连接。优选方案,红外光源3安装在短管9上,短管9与检测管1螺接,短管9远离检测管1的一端封闭,实现红外光源3的可拆卸快速安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检测管1、检测腔2、红外光源3、红外传感器4、防水透气膜5、进气孔6、引线孔7、引脚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设计图

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6237.6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24374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G01N 21/3504

专利分类号:G01N21/3504;G01N21/01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8020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新江路128号

发明人:黄伟军

第一发明人:黄伟军

当前权利人: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龙

代理机构:33233

代理机构编号: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论文和设计-黄伟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