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佟立华

(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一小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中国教育历史悠久,在连绵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教育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创造又为全人类所共享的重要精神财富。徜徉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条长河的源头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它穿越时空的界限焕发出持久夺目的光芒。当我们重温历史掩卷暇思的时候,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教育的主体是人,所有的教育结果都应以完善人格、提升价值、体现人性、服务社会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纵观今天的教育格局真可谓“百花竞放、百舸争流”,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学改革实践层出不穷;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此起彼伏的碰撞,西方现代思潮与中国传统主流相互交结,而多媒体立体化宽领域的的教改手段更是将教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繁荣的局面最终使中国教育大踏步走上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道路。

然而,欣喜之余我们又多了一份深深的忧虑:当前仍然存在学生的求知与教师的灌输相分裂,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分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教育功能落后相分裂等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教、学两张皮,学、用两重天”。

要摆脱这种现象或无奈,我们只有摒弃窗外的喧嚣,静下心来,去探寻失落已久的的根。中国教育历史悠久,在其连绵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教育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创造又为全人类所共享的重要精神财富。当我们徜徉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如同踏上寻古访幽之旅;时而泉水淙淙,时而峰回路转,一路走来风光逶迤,美不胜收。而这条长河的源头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它穿越时空的界限焕发出持久夺目的光芒。

孔子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伟大教育家,是我国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他献身于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为我国古代教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部分: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学思想

孔子的教学思想是我国早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由于孔子常年的教育实践,基于对教学过程的正确认识,使他的教学思想非常丰富,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1启发诱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启发教学的真谛是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孔子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心态,适时施教,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主动地获得知识。孔子善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于是总结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的著名论断。孔子在这句话中关于“启”、“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起源。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精神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启发诱导,而不越俎代庖,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2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虽然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四个字,但孔子确实有着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的教育实践实实在在地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核心可以概括为:①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和特点;②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③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做到知人善举。孔子的教学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在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特殊才能的人。

1.3指导学生,发扬民主,激发兴趣;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孔子要求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出现问题。这深刻反映了学思并重的学习规律。

孔子是乐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述而》)他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

1.4温故知新,不断提升;孔子认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从无知到知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温习、实习过程来掌握知识,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这些教学原则和方法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到今天都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2.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道德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仁”为道德的最高境界,把道德教育放在培养人的首要地位,特别是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方法至今影响深远,传播海内外。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立志的教育家。他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满足眼前的物质生活,应对未来有更高的追求,要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立志在于有恒,只要持之以恒,志向才能坚守。要引导学生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努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孔子的教育思想细致地表现了对教育者的人文关怀,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他对学生怀有深厚的感情,看到学生的品德、学业进步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学生经济困难他就解囊相助,学生病了他就亲自探望,学生去世他悲痛地放声大哭。他对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他亲和尊敬,形成一种严肃认真、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崇高的教、学境界。

3.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我们重温历史掩卷暇思的时候,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悠久文明的震撼:教育的主体是人,所有的教育结果都应以完善人格、提升价值、体现人性、服务社会为最终目的。

3.1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立志有恒就是强调教育的目标。未来的人才除了具有良好的学业成绩,还应具有正确政治立场、观点和良好的社会公德;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员,应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生活情趣。学校应针对学生潜质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可教育性不同的实际和经济建设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把学校办成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让家长、学生满意的学校。

3.2教育的方式:注重差异,培养情趣;我们应摆脱现有的教学模式,为不具备升学条件的学生按社会需求提前开办各种特长班和职业培训班,让他们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有一技之长,毕业后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业,从而达到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贡献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

3.3教师素质的提高: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的核心就是关爱学生。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关爱学生的成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职业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地探讨生活与学生的问题,达到教学相长,良性互动。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提高师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温故知新”,如今我们躬逢盛世,教育的春天阳光明媚。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这是民族之幸,国家之幸。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状我们必须有自己清醒理性的定位;教育功能应该更加日臻完善,必须满足日益多样化全方位的教育需求,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我们不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应试高手,而是要造就“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经天纬地之才。让我们把历史的重托放进现实的行囊,大胆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再创教育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发展史——教育制度教育教学思想》(29—37页)王惠来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标签:;  ;  ;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